大陆手机品牌难打入美国 | 关键在通信服务厂商

就全球整体而言, 大陆手机品牌如今显然已占有一席之地, 甚至可以说对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苹果(Apple)两大巨头的市占率威胁日益增大, 不过至今在美国市场却仍然无法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10年前开始就有分析师预估, 大陆品牌手机席卷美国市场是迟早的事, 不过起码到目前为止, 这样的预测并未成为事实.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统计显示, 大陆本土品牌合计已拿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过43%的占有率, 可是却只攻下18%的美国市场. 为什么Oppo, Vivo, 华为等在众多新兴市场卖得相当好的大陆品牌, 在美国市场却吃不开? Counterpoint分析认为, 最大的原因出在美国市场与众不同的特性, 那就是手机销售主要掌握在通信服务业者的手中, 这样的情况令新进品牌想要出头相当不容易. Counterpoint指出, 掌控了美国7成以上手机销售量的通信服务业者, 基本上对于引进新手机品牌的态度相当保守, 如果某个品牌在他们眼中被视为不易带进新签约用户, 往往会被打入冷宫. 此外, 对这些业者而言, 代销愈多的手机品牌即代表他们花在包括测试, 人员训练, 行销等方面钱得要增加, 如果销路不好, 还得负担退货成本, 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 他们自然会倾向限制代销品牌的数量. 换句话说, 如果大陆手机品牌不能让美国通信服务业者感觉到引进有助于让用户数明显增加, 自然难提升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市占率, 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使通信服务业者代销, 也绝不会把他们的产品摆在店内明显位置, 同时也只会愿意保有少量存货或遇到客户要求才订货. 这些都是大陆手机制造商到目前为止有待突破的挑战. 除此之外, 美国通信服务业者对大陆品牌手机还有另一层疑虑, 那就是潜在的知识产权官司. Counterpoint指出, 虽然握有多数智能手机技术专利的高通(Qualcomm)与大陆手机制造商签有授权协议, 但是通信服务业者们仍担心万一哪天高通提出侵权告诉, 旷日费时的官司恐将他们卷入并导致损失. Counterpoint认为, 美国手机市场已成为一个赢者全拿的市场, 而眼下赢者很明显地就是合计市占率超过一半的三星与苹果, 任何其他品牌想要站稳第3名至第5名, 势必得有强大的研发实力, 花下大笔行销费用和深度耕耘销售通路, 而这些高成本的努力都得花上许多年时间才可能开花结果, 绝非短时间能够见到成效.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