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總共經曆了四次工業革命, 從蒸汽機和機械製造, 到電氣化和組裝線, 到自動化和IT革命, 再到現在的物聯網轉型, 工業變得越來越智能, 數據的價值也愈加凸顯. '根據 IDC 的最新物聯網報告, 全球的物聯網支出在 2017 年預計將超過 8000 億美元, 其中, 2000 億美元用於生產製造, 700 億美元用於投資相關的設備和臨近的產業. 此外, 用於生產製造的 2000 億美元中有 900 億美元是在中國進行投資, 可見 IoT 正在進行大量的變革. ' 英特爾工業與能源解決方案部總經理Christine Boles表示.
在市場潛力的同時, 工業領域也面臨著互操作性, 數據分析, 商業模式, 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等來自技術和業務的挑戰. 而英特爾正運用其在計算和通信領域的豐富經驗而幫助解決技術和業務挑戰.
物聯網的演化: 邁向軟體定義機器
工業領域目前有一個重大的趨勢, 即把工業設備中通常分散的子系統整合到一個計算平台中, 該平台為工業設備管理多個應用. 例如, 目前的一台工廠機器通常有多個計算設備, 例如一個或多個機器控制器, PLC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 HMI (人機界面) , 機器視覺設備, 數據採集設備, 安全控制器等等. 設備製造商正把很多這些功能整合到一個更高性能的計算設備中.
Christine 認為, 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體系當中, IoT一系列的變化可以看到物聯網的進程是分階段走的. 第一階段是連接未聯網的物; 第二個階段是萬物智聯階段, 主要強調 '互聯' , 比如說資訊在設備之間是如何溝通的, 在生產線上端和下端的資訊如何更好的使用, 從而使生產線可以更好的聯動, 這將是我們看到的軟體定義的未來; 第三個階段是自主和軟體定義功能添加到系統中, 以提供真正自主的軟體定義體驗.
同時, Christine 表示, 目前, 不同的製造商均處於三個層級的不同階段. 比如, 一些紡織工廠還停留在手工階段, 用手動的方式來進行資訊的手機, 比如說記錄溫度. 對於這類工廠, 首先是要把未聯網的設備連接起; 還有一些行業, 如半導體行業, 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通信標準將設備有機的聯合起來, 生產線的上下遊可以進行有機聯動, 這處於物聯網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此外, 由於機器人產業主要是軟體定義的, 可以根據市場流水線上不同的需求進行功能設定, 因此他們處於物聯網的第三階段.
英特爾未來兩年著重關注如何提升運算能力來支撐客戶的需求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 工業製造雖然是英特爾整體的工業發展重點, 但是我們更多關注是晶片和晶片層面的應用. ' 英特爾中國區物聯網產品營銷部產品總監謝青山說道.
同時, 謝青山表示, 由於看到客戶對於運算能力的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 所以英特爾今年乃至未來兩年會著重關注的領域是如何提升運算能力來支撐客戶的需求. 其中, 有三個領域在工業方面的增長會非常快.
第一是人工智慧在工業生產製造領域. 比如說預測性維護, 即對工業生產線上故障率的誤判, 這是對工業生產效率提升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二, 對應用計算能力需求增長特別快的是機器視覺的使用. 中國政府在很多地方為了提升效率, 提高質量, 提出了用機器替代人的戰略. 在機器取代人戰略實施過程當中, 很重要的就是機器視覺, 用高清攝像頭代替人類的眼睛去工作. 中國的機器視覺市場和使用, 包括對技術的要求都在快速上升, 這也對基本晶片和運算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因此, 英特爾需要全力提升自己的產品開發來符合市場或者是客戶的要求.
第三, 各種功能的整合. 以前一個機器當中的各個模組是由不同單獨的模組完成的, 使用的處理器可能都是分開的. 為了提升效率和統一協同規劃, 在用戶的角度來說, 希望把這些功能都在一個模組當中完成. 從晶片製造商的角度也是如此, 能不能用高性能的晶片來替代幾個分散的晶片, 這對提高效率和將成本有很大的好處. 這對晶片的計算包括外圍的介面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 所以英特爾也在關注這一塊.
英特爾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
2017年11月7-11日,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正式舉辦. 值得關注的是, 工博會開幕式暨頒獎儀式於6日下午舉行, 在會上, 英特爾和華為攜手開發的 '自適應柔性製造平台' 被授予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 英特爾和華為共同開發邊緣計算伺服器, 使用了英特爾至強處理器.
對此, Christine 表示, '通過這個金獎大家可以看到, 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 利用我們的能力和專業知識可以去探索哪些可能性, 為客戶創造什麼樣的價值. ' 讓我們一起期待, 在萬物智能互聯的世界, 英特爾將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在計算和硬體方面的優勢, 驅動中國工廠智能化轉型, 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