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貓' | 英特爾的賭注與反擊

新浪科技 韓大鵬

'老虎不說話, 以為是病貓' .

在面對媒體長期的質疑聲中,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終於發出了呐喊, 面容興奮卻略顯緊迫.

這一幕發生在9月19日英特爾的一場活動上. 楊旭話音落地, 現場陷入短暫的寂靜. 坐在楊旭身旁的是執行副總裁兼製造, 運營與銷售集團總裁Stacy Smith, 他最先反應過來, 抬手輕拍了楊旭的肩膀, 面帶微笑.

近些年, 楊旭的日子並不好過. 一位接近楊旭的人士告訴新浪科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公司在發展上始終處於被動, 客戶, 媒體, 同行甚至政府官員, 在多個場合向楊旭提出過類似的疑問: 這樣一家以技術著稱的跨國企業, 在技術變革的當下, 怎麼動靜那麼小呢? 真的落後了? ……

錯, 或許不在楊旭, 而是在公司更高層面的決策上, 甚至是全球的策略布局上. 數據顯示, 7年前, 英特爾還佔據整個半導體晶片市場近80%的份額, 而在去年, 這一數據劇降到14%.

英特爾, 這個稱霸行業40年的藍色巨人, 倒在了近年來興起的移動互聯網上. 其面臨的是來自高通, 英偉達, 三星, AMD等的多方圍剿, 雖付出不菲代價, 但終未擺脫困局.

時來運轉, 今年下半年, 英特爾迎來了幾個利好消息, 楊旭等人或許看到了轉機. 在今年第三季度營收方面, 淨利潤為45.16億美元, 創同期最好盈利水平, 在計算機業務, 數據中心業務, 物聯網業務等均表現亮眼. 此外, 蘋果和高通之間存在法律糾紛, 消息稱蘋果正考慮使用英特爾晶片來替代, 這無疑會讓英特爾在品牌和產能上再步提升.

都說大船難迴轉, 英特爾這艘載有10萬員工的戰艦調轉了三年, 是否已擺正航向, 是否可繼續楊帆呢?

錯失到淪陷

今年10月3日, 英特爾官方發來噩耗: 前CEO保羅-歐德寧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享年66歲.

歐德寧是英特爾第五位CEO. 在他掌舵的8年時間裡, 英特爾在財務方面的業績持續飆升: 從2005年的340億美元升至2012年的530億美元.

同時, 也就是這8年, 英特爾錯失了移動互聯網.

時間回溯至2013年的5月17日. 這一天, 歐德寧宣布卸任, 同時 '懺悔' 了過錯: '英特爾的晶片原本可以出現在蘋果手機中, 但我當時回絕了蘋果提出的交易' .

當年喬布斯曾找到歐德寧, 提出了晶片需求並給出了報價, 但報價要低於英特爾的預算成本, 歐德寧拒絕了.

'不過現在看來, 當時的預算成本是錯的' , 歐德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在iPhone面世前, 沒人知道它可以做些什麼, 事實上它的出貨量比任何人的想象要高出上百倍.

另一則消息是, 在2016年6月27日, Marvell以6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英特爾通信與應用處理器部門, 獲得了英特爾的XScale產品線.

IT分析人士告訴新浪科技, 這一舉動意味著英特爾真正放棄了移動市場. 雖然它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生產手機和其他手持設備晶片, 但終不敵高通等競爭對手, 多年來一直未公布該領域的業績, 常年虧損的可能性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 英特爾在移動處理器的研發始終面臨著進度緩慢的問題, '搶佔4G市場的年代, 高通和聯發科最快時每半年發布一次旗艦款, 而英特爾的SoFIA手機晶片還停留在3G技術上, 即便上市了也沒什麼競爭力' .

該人士認為, 英特爾放棄通信部門屬無奈之舉. 一方面, 從當年各方數據對比看, 英特爾在4G時代嚴重落後, 奮勇直追不僅需持續投入大量資金, 還要大量引進人才和技術, 而當時的尖端人才集中在高通等公司, 挖牆腳很難. 另一方面, 當年的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 各家手機廠商已作出了選擇, 英特爾非但沒有新客戶, 同時還失去了已有客戶, '比如華碩旗下的ZenFone, 就減少了英特爾的訂單' .

實際上, 從2016年英特爾的戰略布局看, 公司確實已放棄移動時代, 而是聚焦到5G. 因5G時代被公認為萬物互聯, 所有設備均將聯網, 屆時數據量將以幾何倍數劇增, 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處理能力, 這無疑是英特爾最擅長的.

英特爾發布的10nm技術對比圖

圭臬與反抗

與主動放棄移動時代不同, 在摩爾定律上, 英特爾始終在堅守, 甚至可以說誓死維護.

楊旭之所以 '呐喊' , 動力來自英特爾公布的10nm工藝技術, 這項技術對於 '摩爾定律已死' 的言論給予了正面回擊.

摩爾定律並非自然規律, 而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所提出, 其內容為: 當價格不變時, 整合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的數目, 約每隔2年便會增加一倍, 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也就是說, 同樣的成本下, 每隔2年性能將提升一倍以上.

這一定律誕生後的幾十年, 半導體製程技術基本按照定律發展. 最明顯的是體現在命名上, 以前一代製程的0.7倍命名下代產品, 所以英特爾的工藝命名為90nm, 65nm, 45nm, 32nm, 22nm等, 也基本是遵循每兩年升級一代的規則.

然而, 英特爾又慢了.

在22nm升到14nm, 14nm升到10nm的過程中, 其周期都超過了兩年. 尤其是後者, 英特爾在工藝上遭到了挑戰, 其Tick-Tock策略停擺, 一年提升工藝一年提升架構的步調被打破.

時隔3年後, 英特爾才發布10nm工藝, 這比競爭對手足足晚了近1年, 同時導致外界對摩爾定律是否失效產生了疑問.

實際上, 在眾多媒體看來, 近些年, 三星和台積電才是這一定律的推動者. 在去年年底, 這兩家就推出了10nm工藝. 當業內談及英特爾, 通常的說法是技術遇到瓶頸, '氣數已盡' .

英特爾當然不認同這一觀點, 許久不發聲的高官們終於坐不住了.

在一場技術交流會上, 英特爾高管Mark T. Bohr直指友商在命名上的陷阱, 並認定友商為了搶奪市場, 採取了製程上的數字營銷遊戲.

Mark T. Bohr直言, 一些公司背離了摩爾定律對於製程工藝的命名法則. 即使晶體管密度增加很少, 但仍繼續推進採用新一代製程節點命名, '這也導致了製程節點名稱根本無法正確體現這個製程位於摩爾定律曲線的哪個位置' .

'英特爾一直要求自己前瞻三代製程, 這意味著要提前看到7年後的技術, 會領先友商很多年' , Stacy Smith的表態明顯更加強硬.

英特爾內部員工向新浪科技透露, 公司內部十分不贊同友商的命名, 三星和台積電明顯在熱炒7nm工藝, 今年年初還炒5nm工藝, '7nm還沒量產時間, 5nm從何談起呢? ' .

該員工進一步解釋到,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 要用柵極間距乘以邏輯單元高度, 如此可使面積縮小, 密度提高, '我們測算的數字, 14nm到10nm微縮技術更強' , 換句話說, 友商去年的10nm技術和英特爾的14nm技術類似, '同樣的10納米製程, 我們比友商的密度大兩倍' .

壓寶與轉機

11月27日, 在英特爾的一場品牌之夜活動上, 一名公關經理上台分享了一個故事. 她說道: 剛剛酒店工作人員見她帶著英特爾胸牌, 對這家 '晶片公司' 表示了肯定, '我當時想告訴他 (服務人員) , 英特爾不光是晶片公司, 我們還有AI, 無人駕駛和5G, 是家數據公司! '

她的故事贏得了台下高管的掌聲. 實際上, 英特爾從上到下, 已羞於再提自己只是家晶片廠商, 它甚至取消了20年歷史之久的IDF (英特爾開發者論壇) .

在英特爾看來, 多年來IDF圍繞的是一批與PC接觸的公司, 而英特爾的中心已從PC轉移到了數據, 這些新業務無法在IDF大會上找到合作夥伴, 取而代之的是, 英特爾將在各地搞一些小論壇, 針對不同領域的活動來取代IDF, 例如人工智慧日等.

'數據是新的石油, 要在既有的數據處理能力上, 關注全新的數據形態' ,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 機器人技術, 通訊基礎設施和視覺技術將是公司未來的方向.

宋繼強說, 英特爾的數據戰略頗為清晰, 即藉助雲和數據中心, 物聯網, 存儲以及5G構成的增長形成良性迴圈, 驅動雲計算和萬物互聯.

戰略雖然清晰, 但落實到實踐上, 英特爾在各個領域可謂 '腹背受敵' . 例如自動駕駛, 英特爾在今年3月份花費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 該計劃將試圖提高英特爾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市場份額與競爭力, 而這筆錢佔到了英特爾70%的現金儲備.

但它面臨的是四家老對手: 英偉達, 穀歌, 高通和蘋果. 尤其是英偉達, 在十年前就開始投資參股十餘家公司, 並在近兩年加大了對自動駕駛和AI方面的投入. 花費巨資的英特爾能否與之抗衡, 目前還很難講.

而對於當下火熱的人工智慧領域, 英特爾同樣下了苦功. '以往我們沒有講太多, 但我們的研究是很前沿的' , 宋繼強認為, 現階段人工智慧的市場不大, 但在未來三年的增速可能是當今的12倍, '英特爾目前的投入比較及時, 在未來產生商業價值時, 保證我們的產品已經存在' .

的確, 人工智慧, 物聯網等技術被英特爾給予厚望, 在遭遇PC增長困境之際, 找到其他創收增長點, 以及押對產業方向和踏准市場節奏顯得尤為重要.

'鼓勵大家早點做原型, 要失敗就早點失敗' , 宋繼強說, 目前英特爾研究院共800人, 主要關注四大方向: 電路與架構; 系統與軟體; 5G通信和安全技術, 中國是美國本土外最大的研究中心, 全職研究人員60餘名, 研究院總數不到百名.

在這個總人數不足千人的隊伍中, 每年要有超過200個項目提交出來, 其中部分會被英特爾實踐並應用, 這些項目, 代表著英特爾的最前沿技術, 同時也承載著它的 '翻身夢'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