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周福貴: 發展風電要有長遠眼光

受訪嘉賓: 三一集團董事, 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

在周福貴看來, 大家都非常認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句話, 如何才能保持綠水青山呢?是不是限制風電開發就可以呢?不是, 恰恰相反, 只有合理有效地開發風電, 才能有效和長久保持綠水青山. 他呼籲, 業內必須加大宣傳力度, 讓全社會真正理解風電;各地政府也應該從長遠角度看待問題, 大力支援風電事業.

《風能》: 您如何評價三一重能的風電業務發展曆程?

周福貴: 經過多年的開拓, 目前, 風電已經成為三一集團的三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 屬於成長型業務, 正在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 整體而言, 我們基本實現了最初設定的發展目標, 在業內樹立了三一重能的品牌影響力. 近幾年, 我們還根據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適時進行了戰略調整, 不斷優化業務布局, 力爭在未來幾年躋身行業前列.

當然, 不可否認的是, 在此過程中, 由於對風電業務的投入不足, 關注度不夠, 我們也經曆過一些波折. 我們認真吸取了經驗和教訓, 集團層面十分看好這一產業, 將它定位為核心業務, 在資源上給予了大量傾斜. 比如, 在三一重能的高管團隊中, 有三人是集團董事, 這在其他事業部中是沒有先例的.

長遠來看, 我們希望將三一重能打造成風電行業的三一重工, 成為中國第一, 世界品牌. 應該說, 在中國的工程機械領域, 三一重工是第一品牌, 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我們也期待三一重能在風電領域能夠創造出如此成就.

有人可能會質疑, 我們過去幾年的新增裝機總量還不算多, 怎麼就敢提第一?拿破崙說,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我們既然涉足了風電, 那麼就要做到數一, 數二, 如果沒有這個雄心, 遲早會被淘汰. 三一重工目前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處於第一, 但創業時, 面對那麼多強大的競爭者, 為什麼敢提出來要做第一?我們要有目標, 然後持之以恒地去做, 最終會實現的. 當然, 以三一重能目前的實力, 要做到第一, 還有一段路要走, 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風能》: 您剛才提及三一重能此前進行了戰略調整, 目前的效果如何?與三一集團的創業經曆相比, 哪個更艱辛?

周福貴: 布局風電業務之初, 我們採取了全產業鏈的經營策略, 因為當時國內相關零部件製造業還不太成熟, 無法確保供應. 從去年開始, 我們又基於對產業發展的研判, 調整了戰略, 專註於主機研發和控制策略的開發, 以及智慧風電場的運營管理, 通過合作開發, 引進全球頂級公司的整機設計技術, 集合全球性價比最優的零部件, 打造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風電機組, 營造完美交付以及極致的客戶體驗. 做出調整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科技的進步, 產業的成熟. 一方面, 我們可以從外部找到優質的零部件企業;另一方面, 做事情要專業, 術業有專攻, 我們必須專註在一個領域中, 做大做強, 這也是當下企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調整至今, 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 這種策略得到了客戶的普遍認同, 他們看到我們很專業. 另一方面, 我們產品的運行情況很好, 故障率大幅下降, 利用小時數相應提高了很多.

要說哪個更辛苦, 我覺得都辛苦, 但是性質不一樣. 集團創業時, 面對的主要難題是品牌知名度, 資金, 但那時的競爭沒有現在這麼激烈, 只要有好產品, 企業就可以壯大. 現在, 資金不是問題了, 品牌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難點的是客戶, 他們的議價能力太強. 此外, 競爭也很激烈. 不過, 既然三一重工能夠突破重圍, 做到中國第一, 那麼我相信三一重能在風電行業也能做到這一點,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最大優勢: 三一人勤奮.

《風能》: 當前, 風電開發在一些地方受阻, 您如何看待這方面的問題?

周福貴: 主要還是一些地方政府被一時的困難和政績牽引, 對風電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我希望政府能夠從長遠角度看待風電, 而不是局限在一時一事, 也不是短時的政績.

確實, 任何事情都有利也有弊. 過去在建風電場的過程中, 有少數開發商不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造成了一些影響, 這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可以通過強化監管和加強自律等措施加以解決.

現在都在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大家都認同這句話, 但是如何才能保持綠水青山呢?是不是不開發風電, 就可以保持呢?這個命題, 大家應該去思考. 在此, 我呼籲全社會要以客觀, 公正的態度對待風電, 因為它為人類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弊端. 我們曾粗略算過一筆賬, 一個裝機容量5萬千瓦的風電場, 一年可以節約標準煤4萬噸, 減少粉塵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2.7萬噸和10萬噸. 我國現在風電累計裝機已經達到1.7億千瓦左右, 可以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 在經濟效益方面, 一台2MW機組的佔地不到0.5畝, 如果按照年利用小時數為2000小時計算, 一年的直接經濟收益就在200多萬元.

因此, 業內應該理直氣壯, 大張旗鼓地宣傳風電對人類帶來的好處, 讓全社會真正理解風電. 各地政府也應該大膽, 大力地支援風電事業, 這是一件利在當代, 功在千秋的好事. 曆史將證明, 你們支援風電事業的發展, 將是人民的功臣.

《風能》: 您如何判斷我國風電產業未來幾年的走勢?三一重能下一步的業務重心在哪些方面?

周福貴: 我們認為明, 後年, 中國風電產業將面臨一次調整, 一方面是補貼沒有及時到位;另一方面是 '三北' 地區的棄風限電雖然有所緩解, 但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此外, 一些地方政府對風電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所以, 未來兩年可能是一個調整期. 這既是挑戰, 也是機遇, 沒有實力, 不專註於客戶的企業會被淘汰一批, 行業面臨著整合, 產業集中會更高. 企業必須在降成本,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上下功夫, 提高運營效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行業發展重心轉向低風速和海上地區已經日趨明顯. 此外, 國際化也將是國內風電企業的一個主要發力點. 在這些方面, 三一重能都積極進行了布局.

在低風速風電機組研發上, 我們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陸續推出專門針對低風速和超低風速風況的2MW平台機型和2.5MW平台機型. 這兩個平台的機型均採用新結構, 新控制, 新傳動, 擁有'高, 大, 長, 輕, 智'的技術特點, 具有更高的發電效率和可靠性, 能夠有效降低風電開發的度電成本. 比如, 2.5MW平台機型是第三代超低風速2.5MW平台產品, 輪轂高度最高可達145米, 最大風輪直徑為140米. 在5米/秒的年平均風速下, 年利用小時數高達2150小時. 此外, 該平台還具備優異的抗低溫, 冰凍, 凝露, 雷暴等能力, 可以很好地適應中東南部地區的特殊氣候環境.

對于海上風電, 我們正在積極介入, 從產品規劃和資源開發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今年上半年, 我們在浙江溫州簽署了潮間帶風電場合作開發框架協議, 規劃總裝機120萬千瓦, 為國內最大的潮間帶風電項目. 我們計劃經過3年—5年左右的發展, 打造出一款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的海上風電產品.

國際化也是我們一直在推動的一項工作. 三一重能的產品已經在美國, 埃塞俄比亞等國家批量投運. 僅在埃塞俄比亞, 我們就吊裝了100多台機組, 運行情況很好. 對於未來, 一方面, 我們將藉助三一重工良好的國家化品牌, 在全球同步開展風電業務;另一方面, 我們也會關注一些重點市場, 比如南美, 北美, 中東和東南亞. 此外, 我們也在考慮自己投資建設風電項目. 比如在印度, 我們與當地政府簽訂了2000萬千瓦的風能資源開發協議, 在巴基斯坦, 非洲都有綠地項目, 我們也願意與國內的開發商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三一重能將堅持 '兩條腿' 走路, 在深挖國內市場的同時,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