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周福贵: 发展风电要有长远眼光

受访嘉宾: 三一集团董事, 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

在周福贵看来, 大家都非常认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 如何才能保持绿水青山呢?是不是限制风电开发就可以呢?不是, 恰恰相反, 只有合理有效地开发风电, 才能有效和长久保持绿水青山. 他呼吁, 业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真正理解风电;各地政府也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问题, 大力支持风电事业.

《风能》: 您如何评价三一重能的风电业务发展历程?

周福贵: 经过多年的开拓, 目前, 风电已经成为三一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属于成长型业务, 正在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 整体而言, 我们基本实现了最初设定的发展目标, 在业内树立了三一重能的品牌影响力. 近几年, 我们还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适时进行了战略调整, 不断优化业务布局, 力争在未来几年跻身行业前列.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风电业务的投入不足, 关注度不够, 我们也经历过一些波折. 我们认真吸取了经验和教训, 集团层面十分看好这一产业, 将它定位为核心业务, 在资源上给予了大量倾斜. 比如, 在三一重能的高管团队中, 有三人是集团董事, 这在其他事业部中是没有先例的.

长远来看, 我们希望将三一重能打造成风电行业的三一重工, 成为中国第一, 世界品牌. 应该说, 在中国的工程机械领域, 三一重工是第一品牌, 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我们也期待三一重能在风电领域能够创造出如此成就.

有人可能会质疑, 我们过去几年的新增装机总量还不算多, 怎么就敢提第一?拿破仑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们既然涉足了风电, 那么就要做到数一, 数二, 如果没有这个雄心, 迟早会被淘汰. 三一重工目前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处于第一, 但创业时, 面对那么多强大的竞争者, 为什么敢提出来要做第一?我们要有目标, 然后持之以恒地去做, 最终会实现的. 当然, 以三一重能目前的实力, 要做到第一, 还有一段路要走, 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风能》: 您刚才提及三一重能此前进行了战略调整, 目前的效果如何?与三一集团的创业经历相比, 哪个更艰辛?

周福贵: 布局风电业务之初, 我们采取了全产业链的经营策略, 因为当时国内相关零部件制造业还不太成熟, 无法确保供应. 从去年开始, 我们又基于对产业发展的研判, 调整了战略, 专注于主机研发和控制策略的开发, 以及智慧风电场的运营管理, 通过合作开发, 引进全球顶级公司的整机设计技术, 集合全球性价比最优的零部件, 打造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风电机组, 营造完美交付以及极致的客户体验. 做出调整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科技的进步, 产业的成熟. 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外部找到优质的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 做事情要专业, 术业有专攻, 我们必须专注在一个领域中, 做大做强, 这也是当下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调整至今, 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 这种策略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同, 他们看到我们很专业. 另一方面, 我们产品的运行情况很好, 故障率大幅下降, 利用小时数相应提高了很多.

要说哪个更辛苦, 我觉得都辛苦, 但是性质不一样. 集团创业时, 面对的主要难题是品牌知名度, 资金, 但那时的竞争没有现在这么激烈, 只要有好产品, 企业就可以壮大. 现在, 资金不是问题了, 品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难点的是客户, 他们的议价能力太强. 此外, 竞争也很激烈. 不过, 既然三一重工能够突破重围, 做到中国第一, 那么我相信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也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最大优势: 三一人勤奋.

《风能》: 当前, 风电开发在一些地方受阻, 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问题?

周福贵: 主要还是一些地方政府被一时的困难和政绩牵引, 对风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我希望政府能够从长远角度看待风电, 而不是局限在一时一事, 也不是短时的政绩.

确实, 任何事情都有利也有弊. 过去在建风电场的过程中, 有少数开发商不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造成了一些影响,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强化监管和加强自律等措施加以解决.

现在都在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家都认同这句话, 但是如何才能保持绿水青山呢?是不是不开发风电, 就可以保持呢?这个命题, 大家应该去思考. 在此, 我呼吁全社会要以客观, 公正的态度对待风电, 因为它为人类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 我们曾粗略算过一笔账, 一个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风电场, 一年可以节约标准煤4万吨, 减少粉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7万吨和10万吨. 我国现在风电累计装机已经达到1.7亿千瓦左右, 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 一台2MW机组的占地不到0.5亩, 如果按照年利用小时数为2000小时计算, 一年的直接经济收益就在200多万元.

因此, 业内应该理直气壮, 大张旗鼓地宣传风电对人类带来的好处, 让全社会真正理解风电. 各地政府也应该大胆, 大力地支持风电事业, 这是一件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好事. 历史将证明, 你们支持风电事业的发展, 将是人民的功臣.

《风能》: 您如何判断我国风电产业未来几年的走势?三一重能下一步的业务重心在哪些方面?

周福贵: 我们认为明, 后年, 中国风电产业将面临一次调整, 一方面是补贴没有及时到位;另一方面是 '三北' 地区的弃风限电虽然有所缓解, 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此外, 一些地方政府对风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所以, 未来两年可能是一个调整期. 这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没有实力, 不专注于客户的企业会被淘汰一批, 行业面临着整合, 产业集中会更高. 企业必须在降成本,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提高运营效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行业发展重心转向低风速和海上地区已经日趋明显. 此外, 国际化也将是国内风电企业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在这些方面, 三一重能都积极进行了布局.

在低风速风电机组研发上, 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陆续推出专门针对低风速和超低风速风况的2MW平台机型和2.5MW平台机型. 这两个平台的机型均采用新结构, 新控制, 新传动, 拥有'高, 大, 长, 轻, 智'的技术特点, 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能够有效降低风电开发的度电成本. 比如, 2.5MW平台机型是第三代超低风速2.5MW平台产品, 轮毂高度最高可达145米, 最大风轮直径为140米. 在5米/秒的年平均风速下, 年利用小时数高达2150小时. 此外, 该平台还具备优异的抗低温, 冰冻, 凝露, 雷暴等能力, 可以很好地适应中东南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环境.

对于海上风电, 我们正在积极介入, 从产品规划和资源开发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今年上半年, 我们在浙江温州签署了潮间带风电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规划总装机120万千瓦, 为国内最大的潮间带风电项目. 我们计划经过3年—5年左右的发展, 打造出一款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产品.

国际化也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一项工作. 三一重能的产品已经在美国, 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批量投运. 仅在埃塞俄比亚, 我们就吊装了100多台机组, 运行情况很好. 对于未来, 一方面, 我们将借助三一重工良好的国家化品牌, 在全球同步开展风电业务;另一方面, 我们也会关注一些重点市场, 比如南美, 北美, 中东和东南亚. 此外, 我们也在考虑自己投资建设风电项目. 比如在印度, 我们与当地政府签订了2000万千瓦的风能资源开发协议, 在巴基斯坦, 非洲都有绿地项目, 我们也愿意与国内的开发商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三一重能将坚持 '两条腿' 走路, 在深挖国内市场的同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