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熒幕表現持續驚豔四方 '瀏海' 印象提高產品識別度
熒幕無疑是各大媒體評論的焦點, 或許與現行產品的差距實在太大, The Verge的評論甚至不斷強調iPhone X的滿版熒幕太不實際.
Axio評論道, iPhone X真正先進之處, 在於小尺寸的機身規格中, 有著偌大熒幕與雙鏡頭配置, 這也是iPhone X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鈔票的門道. 此外, iPhone X的滿版熒幕為網頁瀏覽, 電子郵件, 影視觀賞提供更多閱覽空間, 加上正面自拍鏡頭配置得宜, iPhone X的握持手感相當舒適.
至於因放置多重感測器模組而增加的 '瀏海' , 外媒評論的熱度反倒不再像iPhone X被揭曉真面目時那般熱議, 甚至如Mashable則出現另類的思考方向, 認為iPhone X的 '瀏海' 是蘋果一項高明的產品識別方式, 因為當其他手機廠在2018年有志一同推出滿版熒幕設計的手機後, 市面上的手機幾乎都是一個樣, 惟有iPhone X的 '瀏海' 令人難以忘懷, 增加蘋果產品獨樹一格的識別度.
Macworld觀察到不為人知的iPhone X熒幕秘辛. 其引述蘋果開發者論壇的資料, iPhone X的OLED熒幕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為120Hz, 與使用高幀率ProMotion技術的iPad Pro相同(惟iPhone X無ProMotion技術), 並高於曆代iPhone的60Hz, 這意謂著用戶觸碰iPhone X的熒幕時, 其饋送與反應速度更為敏捷.
值得注意的是, 已有部分評論發現 '瀏海' 旁的熒幕邊緣出現可輕易辨識的死點, 無法正常顯示, 似乎軟硬體品管已逐漸成為蘋果新產品格外令人擔憂的問題, 不管在iPhone 8, Apple Watch 3, 或是最新的iPhone X等, 多多少少皆有明顯瑕疵.
Face ID便利性頗受好評 惟雙胞胎辨識成功率頗受爭議
諸多對於iPhone X的好奇與質疑, Face ID的能耐當屬首位. 蘋果改以多組感測器與鏡頭來取代過去只要一指滑過, 兼顧便利與安全的Face ID, 一度讓外界質疑該公司是否急於推出新技術, 放棄過往蘋果穩紮穩打的策略. 此外, 人臉辨識技術在Android手機上曾引發不少安全疑慮, 加上蘋果在發表iPhone X時, 發生無法在第一時間辨識的小插曲, 加深外界對Face ID的疑慮.
所幸, 目前眾多評論對於Face ID湧現壓倒性的正面評價. 不管是處在黑暗等低光源環境, 或是配戴太陽眼鏡等飾品, Face ID皆能成功辨識. USA Today認為Face ID以出色表現通過媒體檢驗.
不過, 蘋果強調Face ID出錯機率僅有百萬分之一, 但外媒利用雙胞胎來測試時, 卻出現一翻兩瞪眼的結果, Business Insider的雙胞胎測試過關, 但Mashable的測試結果卻失敗, 而且是兩對雙胞胎皆無法通過測試. 此一結果勢必會在iPhone X正式開賣後引發更多討論.
除此之外, 外媒對於Face ID的便利性也有截然不同的討論.
Apple Insider強調Face ID速度出乎意料地快, 不僅初次驗證方式遠比舊有Touch ID更簡便, 之後的辨識解鎖速度不亞於Touch ID, 甚至Touch ID有時仍會要求用戶重複刷指紋, 例如當手指沾濕的情況下, 此時Face ID辨識速度更顯簡捷. 但CNET注意到, Face ID辨識完成後, 仍需要加上向上滑開熒幕的手勢動作, 因此整個解鎖步驟得手眼配合, Face ID等於增加一道步驟, Touch ID則只需要將手指放在Home鍵上即可完成全部解鎖過程.
取消實體按鍵 用戶需重學新式手勢動作
除了外觀與解鎖方式大變革外, iPhone X也是蘋果首支在手機正面取消實體按鍵的手機, 這對於已經習慣使用實體按鍵的手機消費者而言, 無疑是使用習慣上的大挑戰.
未來iPhone X使用者, 似乎得牢記快速啟動控制中心(右上角), 多工頁面(從底部上滑並暫留), 回到主畫面(從底部快速上滑). The Verge即認為, iPhone X新增的手勢動作讓iOS的基礎人機界面概念更形模糊.
雖然iPhone X與iPhone 8有相同的主相機鏡頭規格, 僅光圈大小有所不同, 因此外媒的評論重心都不在主相機上. 不過在正面自拍鏡頭上, iPhone X拜True Depth鏡頭技術加持之賜, 號稱可比專業攝影燈光的濾鏡效果, 在新的人像拍攝模式上有更豐富的自拍樂趣, 吸引眾家媒體的高度關注與正面評價, 不過CNET則認為True Depth強化人臉光線的效果, 反倒讓自拍照片變得詭異而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