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訊中心徐長明主任
11月2日, 由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 現代汽車投資有限公司, 現代集團全球經營研究所三方共同舉辦的第五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韓汽車論壇自2013年起, 已經連續舉辦五屆,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汽車行業, 五年間發生了很多事情,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 經過了幾番沉浮與奮進, 現代汽車已在完成多年的成功積累之後, 嘗試著新的更高的突破.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 未來汽車市場與技術戰略, 重點關注的是未來科技, 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
以下是國家資訊中心徐長明主任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好, 這個題目是汽車產業的新趨勢和新生態, 我們跟大家分享, 我們國家的未來汽車產業可能有三個趨勢. 第一個趨勢就是汽車市場的總規模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增長50%, 這是一個比較樂觀的預測. 10月5號我們和一汽的老總探討紅旗品牌怎麼發展的時候交流起來, 現在有三個人的觀點差不多比較一致, 一個董揚, 中汽車協會的, 一個一汽的老總, 徐留平, 他比我還樂觀一點, 他覺得你說的四千萬還不止. 去年兩千八, 如果在2800基礎上再增長50%就是4200, 差不多這個水平.
那麼我們看看現在大概什麼狀態, 這是2000年我們國家汽車大規模進入家庭, 從2000年開始汽車市場一直保持高速發展, 2000年到2010年均33%, 最近這幾年年近11%, 去年因為有政策, 到15.9%, 這是乘用車. 那麼在乘用車大力推動下, 我們整個汽車量也是高速發展, 去年到了2800. 全球是9386, 我們國家自己佔29.9%, 這是一個空前的高度. 我們在三個最大的市場我們是第一, 2005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我們現在的地位, 2800相當於第二名美國, 第三名日本, 加第四名德國, 他們合起來的量是2654, 我們自己是2800, 比他們還多150萬輛. 第五名到第二十名國家加起來2774, 也沒有我們多, 所以這三個加起來佔全球88%, 全球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 合起來僅佔全世界產量12%, 所以這個我們量現在已經很大了, 這是我們要講下一個, 後面兩個趨勢實際上都和這個有關聯. 未來還要增長50%這樣一個市場, 就能達到四千萬輛, 如果是准50是四千二, 所以我覺得四千二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這個量怎麼得出來, 其實很簡單的推測, 我們講過很多次, 就是保有量和銷售量兩個都達到峰值的話, 它們之間是一種數學關係, 大概就是除以一個報廢期限, 一個車有多少年報廢, 大概除以這個數字就可以了, 就是保有量, 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統計一下大概一個車, 平均用15年報廢, 也就是保有量除以15, 差不多就是銷售量的峰值點, 關鍵是我們預測保有量的水平, 保有量是兩個層級, 以千人汽車保有量和一個國家總人口, 我們總人口可以確定了14億多, 不到15億. 就看千人保有量, 世界上除美國之外, 現在達到飽和的國家, 保有量的均值在600, 這樣一個水平, 意大利保有點710多, 丹麥最低510多, 有20幾個國家飽和, 美國不可比, 不跟他比, 別的國家就是這個水平, 這個水平最關鍵決定因素就是國家的人口密度, 準確來講還不是一個國家總的人口密度, 是一個國家內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決定, 每個城市人口密度高千人保有量就低, 是反向關係.
這裡邊是兩個國家的圖, 一個是美國, 一個是日本, 橙色是日本, 藍色是美國. 大家可以看, 日本城市普遍來講, 人口密度比較高, 一平方公裡多少人, 縱向是千人保有量, 這是兩個橫坐標, 縱坐標做下這個點, 美國城市大部分的人口密度比較低, 所以它是反向關係, 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 千人保有量越低, 這是基本規律. 如果在我們國家情況把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都求出來, 每個城市的千人保有量就定了, 那就可以求每個城市的總保有量就出來了, 這個我們算準確數字就這麼算.
大致也可以看一看, 我們國家全國算一平方公裡143個人, 但是我們人口分布高度不均衡. 顏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高, 顏色越淺代表人口密度越低, 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非常高, 像上海的建成區, 一平方公裡9千人, 北京的建成區一平方公裡8600人, 但是我們反過來像甘肅的地方一平方公裡64個人, 青海8個人, 最低西藏一平方公裡3個人, 所以不均衡. 那邊加起來算了一下, 一共6000萬人口, 90年前一個地理學家發現, 黑龍江的黑河到雲南滕州, 空中拉一根線接下來, 這條線西北一共佔了全國人口6%, 東邊是94%, 這90年以來大概就變了一個百分點, 我現在不能記住準確數據, 93還是94. 所以這塊的國土面積, 人口在94, 這塊是每平方公裡300人. 300人就是和那幾個國家比一比, 就是英國, 意大利, 德國的水平. 他們能夠達到每平方公裡300人的水平, 他能達到600輛, 理論上我們也可以達到.
能不能達到有三個因素制約我們: 第一個經濟增長;第二個限購;第三個石油供給. 石油現在基本上解決, 今天主題就是新能源汽車, 它就能解決保有量很高情況下使用消費沒有這麼多, 這是一個解決辦法, 你找的. 另外兩個就是經濟增長. 我們看了一下全世界很多國家, 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經濟發展階段, 只要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度下降, 汽車需求就下降, 所以未來經濟增長很關鍵. 十九大提出一個目標, 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大概人均GDP是一萬多一點,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我們算算大概人均GDP兩萬美元多一點, 15年, 每年5%多一點達到這個水平, 後面到2050年, 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GDP是三萬美元多一點.
我們從全世界情況來看, 當人均GDP三萬美元以下都是快速增長, 千人保有量, 如果能實現這個就可以. 因為一個更好的變化未來. 我們現在這種收入的結構其實有很多人對汽車來講是無效人口, 收入不夠高不行. 十九大提出的政策, 要縮小收入差距. 第一個叫實現共同富裕, 第二個叫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 第三個叫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這部分人買不起變成買得起車. 縮小城鄉差距, 地區差距, 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如果這個可以實現, 即使GDP速度比現在低一點, 但是對於汽車來講, 它的有效人口會增加很多.
我們把全世界的數據看了一下, 只要GDP增長, 它的千人保有量增加. 這是德國的, 左邊是人均GDP, 右邊是千人保有量. 這個是人均GDP, 一直在增長, 黃色的, 到2003年這個點到三萬美元, 這是千人汽車的保有量, 德國從1992年開始達到接近三萬美元的水平, 在這個之前千人保有量直線上升, 之後慢一點. 英國也是一樣, 這是人均GDP, 這是千人汽車保有量, 它大概也是人均GDP達到三萬多美元多一點, 之前是快速的上升, 後來就變慢了. 這是法國, 這是人均GDP, 這是千人保有量, 這個點2003年三萬美元, 之前也是比較高, 之後就變慢了. 這是意大利, 這幾個國家都一樣, 不給大家細看了, 都是一樣的, 包括西班牙更晚一點達到這個水平, 2006年不到三萬美元, 之前也是快速增長. 我們再看看日本, 大概2003年三萬美元多一點, 之前也是快速增長, 之前也是快速增長千人保有量. 韓國, 我們看看這個數據, 目前還沒有達到三萬美元, 所以千人汽車保有量還在快速增長中, 這根線還畫不出來. 台灣地區也是一樣, 和韓國一樣, 也沒有達到三萬美元, 在往上走. 我想說明什麼問題呢?我們到2050年達到三萬美元, 如果現在正常速度算, 這是普遍講, 如果按可變講可能到不了, 也就在三萬美元之前, 我們千人保有量都會保持一個快速增長, 這個過程, 當然可能還達不到最高峰, 所以我們國家現在還比較低這個水平. 所以我們說未來經濟增長能夠支撐我們千人保有量迅速地提升, 當然還達不到那個峰值點, 這個不太成為問題.
現在問題最大是這方面, 我們將達到多少輛, 就是我們限購政策. 這是我們看看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 左邊是紐約的圖, 是人口密度, 人口顏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高, 顏色越淺代表人口密度越低. 右邊的圖是紐約千人車保有量, 顏色越淺代表汽車的密度越低, 顏色越深代表汽車的密度越高, 它倆是反向關係非常地明顯, 大家看這個地方就是曼哈頓, 它的人口密度很高, 汽車密度就很稀了, 這是他們的情況. 你看郊區可以達到千人800輛汽車. 我們國家限購, 顏色越深, 二環, 三環, 四環, 但是汽車密度也高, 這是和它不一樣, 這就是我們限購. 2011年限購了, 二環, 三環, 四環人都買車了, 2011年以後正好了懷柔, 密雲這些地方想買車, 限購, 現在搖號800人一個, 所以你在西城區住, 海澱區住的, 還是你在密雲住, 搖號機率是一樣的, 所以這樣的話, 我們這些地方是先買車, 所以它的密度就高, 這個地方現在我看的數字只有千人80輛車左右, 如果允許購買, 現在這個地方的千人保有量超過300了, 這個影響就太大了. 如果更多城市都限購, 就會影響千人汽車保有量, 人口總數一乘就會影響我們總的保有量. 總的保有量除以15, 就影響我們的銷售高峰. 限購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 如果考慮限購因素, 千人汽車保有量在中國應該在400輛多一點, 乘以接近15億人將來就是6億輛汽車, 除以15就是四千了, 所以我對未來有足夠的信心能夠達到四千萬的水平, 或者更多一點, 比現在增長50%, 這個趨勢是影響後面這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大家可以看看, 第二個趨勢可以看看, 第一個趨勢定了, 後面兩個就非常關鍵. 新能源汽車, 我判斷2020年之後會有飛躍, 是質的擴張. 這裡面三個意思: 第一個, 我也是主張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我主張的來源是巨大的汽車消費需求決定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各種考慮, 科技部主導的考慮主要想實現自主品牌的彎道超車, 因為我們制訂新能源汽車政策正是我們國家自主品牌銷售進入低潮的時候. 2011年到2014年我們自主品牌被合資擠的快不行了, 奄奄一息了, 大家對傳統汽車能不能追上已經沒有信心了, 所以我們找到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新能源汽車, 那個時候起步相同, 想用這個實現自主品牌的彎道超車.
環保可能和經濟增長是地方政府主要考慮了, 你像北京市這麼大地方的新能源汽車, 很大因素想解決北京的城市汙染問題. 其他地方, 常州, 上饒, 江西的, 這些地方大力發展, 他們傳統汽車沒有撈到, 想把新能源汽車拉到那裡去, 他們想經濟發展. 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節油. 因為我覺得我們提了兩個目標, 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 2050叫現代化強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要讓老百姓買車是一個基本的考慮, 否則你評估什麼叫現代化, 就是轉變經濟指標, 汽車肯定是一個, 房屋肯定是重要的一個, 這些地方我覺得應該讓老百姓自由買, 自由買就是千人600輛, 現在400多, 400多, 6億輛汽車我們下的這個油也不得了, 6億輛峰值, 2020年大概是2.8億了, 2025年是3.6億, 2.8億輛汽車我們看看這個用油就是, 如果我們延用現在的情況, 百公裡油耗, 行駛裡程, 車裡面的結構大概可以推算出來, 美國是2.7輛汽車, 一年消費石油8.6億噸, 國產油5.4, 進口油4.2. 美國原來是進口多, 國產少, 它發現液燃氣之後呢國產油就多了, 進口變少了. 我們現在變成全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 我們去年消費石油5.8億噸, 國產2億噸, 進口3.8億噸, 美國是2.7億, 大概乘以3, 就是汽油的消費, 我們5.8億噸. 如果這麼推上去就不得了, 我們國家汽車消費的車型大小, 全世界排第二, 車最大是美國, 美國家庭消費主力車型是凱美瑞, 帕薩特這些車型. 我們主力車型是A級車, 速騰, 華冠這些車為主, 伊蘭特這些車. 但是很多家庭買B級車, 我們叫A+B, 以前是A+A0是主力車型, 現在變了, A0的車正在淡出. 換成A和B, 車型大小僅次於美國, 歐洲都是小車, 南美都是小車, 非洲是小車, 日本是小車, 就我們國家最大, 這是幾千年中國文化的形成的, 中國人就喜歡大車. 平治加長, 寶馬也得加長, 不加長就沒人要, 加了長就好賣, 最典型的是大眾邁騰, 當時月銷量八千輛, 一年十萬台, 我說這麼大的量正好是家庭買的最好的車型, 比A級車大, 比B級車小一點, 他說我還要加長, 加長銷量更好一點. 我說不一定, 結果我跟他們說的建議出錯了, 結果人家加長之後一個月最高賣兩萬台, 那個沒改之前0.8千輛, 今年邁騰變全國第一了, 去年帕薩特第一. 結果我們的車型大, 行駛裡程和美國差不多, 技術水平和美國也差不多, 如果那麼計算6億輛乘2.7, 用這個數字乘以美國的8.6, 這麼一乘就太可怕了, 如果打個折也得13, 14億噸吧, 總量有了. 按這個乘17不止了兩倍就17億噸. 我們能產油多少, 我們國家產油一年兩億噸很部分, 增加部分全部來自進口. 如果按照現在推下去, 14億噸, 保守一點, 兩億減了還有十二億噸. 現在全世界在3.8億噸進口量的情況下, 俄羅斯給我們出口了5千多萬噸, 沙特五千多萬噸, 如果在3.8基礎上你再乘以3, 這是多少, 那就是1.5億噸, 一年產油大概兩三億噸, 都給你, 將來誰求誰就不好說了. 我們進口少還得求我向中國出口, 當人家把70%給你就不是了. 所以油對我們國家汽車發展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我們全世界的石油消費43億多噸, 原來40億噸, 我們這個因素加進去了, 我們5.8億噸, 扣除我們是38億噸. 我們進口是3.8億噸, 全世界出口的油20億噸大數, 所以我們占的比重就在迅速提高. 中國進口量佔全世界總的每個國家所有進口量的和是18%, 原來是5%, 這個數字如果我們能源結構不變的話, 車用能源結構不變, 還是目前情況下, 曲線會無限漲上去, 最後可能30%. 消費佔全世界比重13%, 原來5%, 現在13%, 未來還要漲, 你想我們要到14億噸的時候, 全世界可能要漲到50億噸, 14除5, 大家可以除除那是多少, 那也是相當大這個比重, 接近30%了. 所以這個油對我們國家是一個大的考驗, 我覺得從巨大的汽車消費, 不能讓老百姓買車. 因為油沒有, 不讓你買也是一個方法, 但是不是這次十九大提出的方針. 應該讓老百姓買車, 還要解決能源問題, 所以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當然我不是主張光發展純電, 其他的節油, 混動都應該大力發展. 今天主題是講新能源.
第二個判斷就是目前的三大政策叫高額補貼. 一個車去年補到九萬多, 深圳. 今年降下來, 深圳補到五萬四, 因為今年出一個新政策, 地方政府再有錢, 你補貼的不能超中央政府補貼的一半, 今年中央政府能補貼4萬多塊錢, 那你就不能超, 今年好象降到3萬6了, 你再加1萬8就是5萬4, 這個強行政策下, 今年新能源車降速和這個有關, 這是我們的高額補貼.
第二個牌號的優惠, 像北京你買傳統車800人搖一個, 你新能源車差不多兩個人排一個號, 今年能申請的人, 明年還可以拿到車, 大概這個概念. 現在申請今年肯定沒有了, 今年指標用完了, 但是還行, 等兩年就可以了, 我自己那個號搖了五年還沒有. 這個政策帶來了, 第三個就是直接幹預, 公交車, 物流車等等直接幹預一部分, 這三個部分加一塊確實對過去幾年起了作用, 2014年, 2015年, 2016年這三年就出現一個快速增長, 今年勢頭就變好了, 我們的增量還不如前兩年多了, 今年按60萬測算, 也就增加了12萬輛, 去年還增加了15萬輛, 按說增量越來越高. 就是說明現有的政策對新能源車的拉動作用不能起到預期效果, 政府期望2020年累計銷售500萬輛, 當年銷售200萬輛, 按我們現在的測算, 現有政策最多拿到100萬輛. 商用車能拉起來30萬輛, 這是政府能夠控制. 還有30萬輛出租租賃公務車, 這也是政府能夠左右的, 私家車20萬輛這個政府也能左右. 為什麼?現在6個城市限購, 限購城市加起來一年放牌照65萬張, 北京明年要減. 按65萬張算, 三分之一給新能源, 大概就是19萬5, 20萬, 大數, 北京多一點, 北京40%給了新能源, 15萬輛6萬給新能源, 但是有的就給不到, 就像廣州. 廣州的限號等於沒有限差不多, 因為外地, 佛山, 順德那個車隨便進廣州, 開始他想限, 後來那幾個城市說, 我正好出差去佛山調研, 他們調研的結果說佛山車, 如果廣州不讓佛山的車進廣州, 佛山就不讓廣州的車進佛山, 順德也是, 所以廣州沒敢限其他城市進. 所以現在廣州人就到外地買車, 佛山, 東莞, 註冊一個機動證, 隨便就可以辦一個, 到那兒買車. 所以那個地方廣州新能源汽車賣不動, 不是全部, 三分之一, 我們打的是大數, 這是一半私家車.
另一半是非限購城市也會買, 因為畢竟你有補貼政策, 2020年之前. 2015年限購城市佔70%, 非限購佔30%. 今年是限購城市佔了61%, 非限購城市佔39%, 我估計明年就差不多佔到一半了, 差不多, 就是逐步逐步的. 佔一半的結果就是, 另外還有20萬輛, 我估計現行政策最多拉到100萬輛的銷量, 現在又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現有政策又不行, 靠國家補貼不行了. 那現在怎麼辦?就雙積分出來了. 核心要義就是讓生產傳統燃油車的人掏錢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 你不生產可以, 你掏錢買積分, 要麼你就生產, 所以這個政策跟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政策是政府掏錢, 下一個政策要傳統汽車自己掏錢, 這個作用比現有政策力度大得多.
2020年之後政策就淡出了, 所以這個藍線, 政策拉動的因素就要下降, 它沒有補貼了, 就要下降. 但是新的政策出台之後, 拉動市場驅動的因素會上升, 所以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叫政策驅動的市場, 到2025年之後就由政策和市場驅動的市場, 到2025年以後就是市場驅動的市場, 這個最管用. 現在這個政策出台之後, 大家就會大力在中國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現在都不積極. 現在就是日產一款車在中國做, 因為政府補貼, 賺錢不多, 又不穩定, 我外資公司傳統車賺了這麼多錢, 現在汽車我不賺這個錢好了, 我就不來, 但是準備工作都做好了.
去年到韓國去, 幾月份去的忘了, 我才知道, 以前我以為韓國沒有新能源汽車技術, 也沒有產品, 結果到那看那麼多. 什麼都有了, 混合動力, 插電混動, 燃料電池都非常好, 所以今年策劃這個主題, 今天這個會開完了, 那麼多媒體來了一宣傳就知道韓國在新能源汽車很厲害, 日產很厲害, 那麼多公司都很好, 大眾明年大規模進駐. 這些公司都會來了, 為什麼來?因為中國市場太大, 大眾全球1010萬輛, 在中國403, 減掉中國它就剩下603, 603就變成第三陣營, 第一陣營是一千, 第二陣營起亞是800, 第三陣營600, 你大眾沒中國它就掉第三陣營, 它本來第三陣營的一個公司, 我1987年第一次去大眾, 那時候就第三陣營, 因為在中國成功了, 就有錢了, 賺了大量車. 現在市場份額佔全球的39.9%, 利潤至少提高20個點, 怎麼也佔全球的60%, 我估計少說. 因為有了錢, 大眾你看產品有多少. 我那個時候看沒有幾款車, 現在大眾的車就太多了. 所以不得不進, 所以大眾出了一個口號, 2010年他們在成都做了一個戰略發布, 我們去了幾個專家, 去了幾個政府官員, 他們說到2018年大規模在中國投放新能源汽車, 目標, 傳統車, 大眾說我在中國佔20%的市場, 新能源大眾目標也佔新能源車的20%市場, 其他公司也一樣, 都會積極迅速進. 大家一來我們供給結構就發生變化.
右邊這張圖是目前的產品結構, 這張圖兩個特斯拉73萬, 比亞迪E624.4萬, 下面就是17萬了. 24.4萬的車就不想買, 周邊的朋友都想買三四十萬的新能源汽車, A級, B級, 家裡用就夠, 現在沒有, 他不滿意. 現在廣大中產階級的購買力, 像北京就是30萬塊錢, 至少20萬以上, 所以現在20萬到30萬這是最大的需求量, 現在沒有產品. 跨國公司一來這產品就有了. 那是這個地方到50萬以上有一些車, E950這麼大一個車25萬, 汽車我們說20多萬到50萬之間也沒有車, 這又是中產階級最需要的.
前幾年我到蔚藍開會, 他們開了供應商合作夥伴的會, 他們有一個觀點, 他們造這款車就是為未來中國的中產階級打造一款車, 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車, 他們要打造, 車的大小, 包括價位大概是這個. 所以我說產品供給變化, 我們市場的需求屬於自願購買的人就會大量增加, 而且會造成一個比較正常的競爭.
上次問大眾, 大眾說現在來有點問題, 他們想用日本電池, 他認為日本電池和他們產品最匹配的, 其次用韓國電池, 也還將就, 不想用國產電池. 當然國產電池質量跟日本電池質量差五年, 跟韓國電池質量差兩到三年, 所以他們還有一點猶豫. 這個政策一出台, 補貼一沒有了, 配誰的電池都可以, 現在只有配國產電池有補貼, 韓國電池沒有補貼, 日本電池也沒有補貼, 大眾配那個電池價格就不行, 如果都沒有補貼這些就會配比較好的電池, 這樣的情況下供給結構會發生變化, 會導致剛才說的線, 需求促動因素會大幅度的加大. 這是新能源裡第三個觀點, 就是我們雙積分政策的落地, 光出檔案不行, 明年開始正式實施之後, 2019年大眾說我不生產, 韓國現代說不生產, 政府也沒有辦法, 如果沒有辦法人家還是不生產, 如果辦法就行, 有辦法就落地, 出檔案就實施, 我的觀點是雙積分政策落地才管用.
第三個智能網聯. 智能網聯汽車我覺得是一個會很加速發展的趨勢. 三個原因: 第一個叫供給側的力量, 現在整車零部件, 包括關聯行業, 現在都已經積極行動起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當然政府在裡面起到推手作用. 像奧迪基本上實現將來全車系搭載ADAS技術, 2020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技術, 它都有, 剛才講了, 不細講了. 寶馬也做了工作, 2017年是PA, 2020年是CA, 2021年之後是HA和FA. 就高度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 它也在做. 我們國內的企業奇瑞, 2016年試運行, 2018年是車聯網, 2019年是PA, 2021年大概也要開啟這個. 這是國內的關係, 奇瑞在研發上國內還屬於領先地位. 長安他們也是, 2015年, 2018年, 2020年, 2025年都有了. 長安公司最牛, 宣布到2025年傳統燃油車就不賣了, 他們進展也很順. 還有吉利, 這是一匹黑馬, 目前勢頭真旺, 2014年是PA, 2018年是BA, 2020年是CA, 2024年是HA, FA, 就是高速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2024年, 這幾個企業都做過考察, 基本上都能夠達到. 能不能賣出去不知道, 但是產品肯定可以做出來, 這個工作做的很細.
現在零部件巨頭, 在產品上基本上進入到批量化生產能力了. 去年我碰上博世的老總, 他說我們是個私營公司, 他比較保守, 我們看不準的事不會輕易進的, 但他說我們現在看準了, 對自動駕駛, 包括新能源汽車, 他說我們看準之後投的力量就不一樣了. 因為他們博世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11%, 全球最高的, 一般佔7%, 博世佔11%. 一百億銷售收入拿出11億做研發, 這個公司的研發力量非常強大. 汽車產品的趨勢很多由零部件公司驅動的, 他們也在做, 這就會推動. 百度, 一會兒老總來了, 他們也是國內做自動駕駛最領先的公司, 他們也在做, 剛剛發布了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能力開放時間間他做了要封閉場地, 屏蔽自動駕駛, 這是第一步開放, 然後就是固定車道自動駕駛, 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 特定區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 再到高速城市道路自動駕駛更高級版本, 最後自動駕駛, 全路, 他們都做了計劃. 對外的開放就是2017年7月資源共用的時間表都有了, 2017年9月, 2018年他都做了時間表, 後面兩個保密, 沒有發布, 一會兒看看是不是做一個發布. 將來百度公司在自動駕駛, 中國自動駕駛會領先全球, 他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公司. 還有大的地圖公司, 百度, 高德都做適合智能網聯的計划了, 沒有他們的參與也不行, 供應方非常積極.
還有需求方的變化, 90後現在大概佔到14.7%, 80後佔54.8%, 其他往上走. 2025年00後佔10%, 90後39%, 80後佔37%, 這三個加起來就佔到我們國家總消費者買車人的87%了, 70年以前出生的人只佔13%了. 越年輕, 對互聯網, 對網上互聯這些東西越依賴. 00後, 出生就在互聯網環境下長大, 幾歲就在互聯網上玩, 這些人對汽車裡面的東西將來概念可能發生變化, 不僅僅汽車, 還有別的, 這是一個大的概念. 三個趨勢下來之後, 我們生態就會發生變化. 也有一個應對.
比如說主機廠, 目前情況下, 傳統汽車發動機, 變速箱, 零部件, 主機廠, 4S店, 加油站是這樣的體系, 這個基本上主機廠主宰. 然後到新能源汽車就變成三電, 電池, 電機, 電控, 這是大三電, 還有小三電, 電助力, 電轉向等等. 下面主機廠, 然後銷售, 充電站. 現在電池就是電化學工業, 不是機械工業. 原來左邊是機械和機電汽車廠可以主宰, 新能源汽車現在主機廠至少主宰很難主宰電池企業, 即使把電池組裝控制了, 但是電機下面, 電池四個材料, 正極, 負極, 隔膜, 電解你還是控制不了, 那是化學工業, 你這個就很難控制.
這個時候智能網聯汽車就比較麻煩了. 汽車那幾個東西壓縮到中間去了, 周圍一大片. 你說智能汽車和汽車智能, 還有網上智能, 如果要網上智能的時候, 高度智能, 那汽車計算能力就不夠了, 你要到雲上計算, 然後再反饋給你, 這個叫大數據云計算. 將來全國可能就兩三個雲平台. 這個時候要轉過來, 你的傳輸速度一定快, 4G不行的, 一定5G. 人腦計算多快, 以前沒有資料庫, 眼睛一眨就處理了, 你這麼一算這個就已經計算完了. 計算機這個速度將來你要是4G不行, 你傳過去一秒鐘, 再回來兩秒, 車已經撞上了, 來不及了, 所以數據那塊通信一定5G的, 地圖一定要高精度地圖, 現在導航就導航到香格裡拉, 你再導你就不行了, 你要是自動駕駛, 有個石頭, 有個磚什麼都可以看見, 紅綠燈得測出來, 這個時候就要高精度定位, 智能交通.
這周邊的東西不是汽車產業你能左右的, 都比你牛. 汽車佔全球十幾個, 甚至全國將來就一兩個, 你得跟上來, 不像現在, 零部件供應降價3%, 得降, 你不降我再選一個. 將來就不是了, 這個產業生態要變, 就要進行思考. 將來我們的產品力要發生變化了, 現在傳統在90%競爭來自於硬體, 10%來自軟體, 傳統車, 新能源硬體下降70%, 30%靠軟體, 智能網聯汽車大概倒的3比7, 硬體只佔30%, 70%可能來自於這兒. 我前兩年去蔚藍開會, 參觀他們研發中心, 他們的工程師大概三四千人, 一半軟體工程師, 一半汽車, 就說明這個裡面的重要性發生變化了.
將來隨著這個發展, 這個是有指數的, 軟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硬體這部分汽車裡的競爭力就小了, 企業的邊界也是. 剛才講整車, 現在的情況都可以控制, 新能源汽車就不好控制了. 到你就很難控制, 企業不得不思考邊界定在哪, 什麼東西做, 什麼不做, 這個都要考慮. 包括商業模式, 現在就是自己和自己競爭, 未來可不是了.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加上去之後就不是這樣了. 按照這個就得武力模型, 就上面有新的加入者, 造車新實力, 我們都來了, 以互聯網背景, 這些人造車理念和你不一樣, 他會滲透你, 替代產品就共用, 這樣一來最危險. 現在單車的共用, 一個車頂6個, 家裡的那個. 汽車也高度共用, 將來加速那塊就是共用大發展. 如果現在算四千萬, 如果一個人能盯六個車用的共用, 這就麻煩, 700萬就夠了, 那3300萬就完了, 汽車廠基本全關門, 差不多就是這個概念, 所以共用是最可怕的.
還有新的服務模式, 將來不用4S店了, 現在供應商, 你下面零部件, 現在大數據地圖等等. 將來汽車企業真的到智能網聯, 我們利潤水平就沒有現在高了. 現在你的上遊可以控制, 零部件聽你的, 4S店聽你的, 兩邊都牛, 上面沒有人擠你最好, 但是將來不是了, 你的力量就會變弱. 另外互聯網公司講用戶體驗, 我們現在公司這個體驗不夠, 我跟蔚藍的李斌(音)交流, 他說我們就注重體驗, 這是我們的特點, 傳統企業對體驗不夠, 你很多不滿意, 所以將來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所以我說未來, 我們今天在座大部分都是傳統汽車, 這個行業發生重大變化, 你越了解越覺得可怕.
我到天津開會, 9月份, 有一個外資在中國公司的老闆, 跟我交流說, 現在傳統企業太擔心了, 我們這個東西不做擔心別人做, 我們做了自己打自己. 這個汽車行業面臨的不是自己, 就是上遊, 下遊在擠你, 就是剛才的武力模型, 別人在擠你, 自己顛覆不了, 你說傳統汽車裡, 誰能把豐田顛覆了, 誰能把大眾顛覆了, 但是你別著急, 別人來這個就厲害了, 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新趨勢和新生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