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的衰落: 行業門檻低質量參差是主因

'我在這行已經做了十幾年, 零幾年的時候, 太陽能熱水器的行情還是挺好的, 這兩年感覺越來越蕭條, 東西越來越賣不動. 現在進店已經沒什麼人問太陽能熱水器了. ' 北京市房山區的某品牌家電直營店中, 經銷商趙先生對新浪科技說. 他對著庫存的幾台太陽能熱水器露出了愁容.

由於本身不耗電, 不燒氣, 太陽能熱水器曾經備受消費者歡迎. 但這個曾被認為前途無量的朝陽產業, 發展路線卻已逼近夕陽. 短短的幾年時間內, 從事太陽能熱水器的企業就從3000多家驟減至幾百家. 銷售渠道也走上了從城市到市郊, 再到農村的發展之路.

近幾年, 小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倒閉的消息似乎從未間斷過. 嘉興, 日照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較為集中的地區更是哀鴻遍野, 除了一些較大的企業還在支撐外, 很多小企業早已 '人走廠空' .

行業萎縮 曾經領跑者謀求轉型

從熱水器行業整體來看, 2017年是不容樂觀的一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 熱水器總規模實現316億元, 1911萬台, 同比增長分別為8%和2%, 市場表現平穩, 相較去年增長出現明顯放緩.

而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份額, 更是受到燃氣和電熱水器的擠壓.

作為同時擁有太陽雨, 四季沐歌兩大太陽能熱水器品牌的行業一哥, 日出東方2017年半年報顯示, 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11.76億元, 同比增長10.36%,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610萬元, 同比減少43.7%. 但扣除與主業無關的特殊收益, 歸母淨利潤僅為1639萬元, 同比大跌77.15%.

在日出東方營收規模同比增長的背後, 並非得益於太陽能熱水器的拉動, 而是通過跨界併購老牌廚電企業帥康之後, 取得營收規模化增長, 以及營業利潤的薄利. 如果不合并帥康廚電業務的營收和利潤, 日出東方太陽能熱水器業務就處在 '銷量下跌利潤虧損' 的泥潭之中.

數據顯示, 日出東方旗下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銷售業務的太陽雨集團, 山東太陽雨太陽能, 連雲港太陽雨貿易, 江蘇四季沐歌太陽能等多家公司, 利潤全線虧損, 上半年虧損總額近5000萬元.

無論是日出東方旗下的太陽雨和四季沐歌, 還是皇明和億家能, 或者是力諾瑞特, 其實這些年來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都不專註, 甚至可以說是典型的 '三心二意' .

在日出東方上市之後, 公司就一直在尋找太陽能熱水器之外的新業務, 希望可以扭轉困局. 其中, 日出東方一下子鋪開轉型的大攤子, 從一個低端的太陽能熱水器組裝工廠, 進入太陽能光熱, 太陽能熱水, 淨水, 廚電等多個領域. 同樣, 皇明太陽能的多元化之路跨界更大, 更長, 涉及房地產, 社區環境等領域, 但進展均不明顯.

產品質量成根本下滑原因

太陽能熱水器的快速衰落, 確實存在安裝環境的限制, 以及當年 '家電下鄉' 政策實施多年退出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但根本原因還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缺乏核心競爭力.

'家電下鄉' 政策實施多年退出後, 導致農村市場需求被大量提前透支, 甚至大量 '假冒偽劣' 產品趁機渾水摸水, 引發整個太陽能熱水器農村主戰場的混亂無序.

2016年, 國家質檢總局在116家企業生產的120批次產品中, 再次出現10個批次的產品不合格, 接近10%的不合格率, 讓人堪憂. 甚至有些品牌已經連續多年抽檢不合格, 卻依然在市場上銷售. 此外, 由於行業處於野蠻性生長期, 太陽能熱水器的售後服務也令人堪憂.

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委會主任羅運俊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加工相對比較簡單, 一個企業只要有儲熱水箱生產線, 產品的其他配件, 如真空管, 支架等都可以進行社會化採購.

一些中小廠家的前期生產線投入小, 又不需要技術研發投入, 也沒有廣告宣傳費, 甚至連一些稅費都可以合理規避, 這也造成一段時間內市場上低於1000元的太陽能熱水器層出不窮, 甚至連一些知名品牌也為了降低成本, 採取在外貼牌定製 '超低價熱水器' 的辦法, 以犧牲質量換取市場份額.

甚至有的地方自發地形成了太陽能配件市場, 有的企業根本不生產任何部件, 也沒有任何生產技術, 只是從配件市場上採購了各種配件組裝一下, 便成了自己的產品, 這種產品, 其質量可想而知.

事實上, 最近10年來市場上銷售的一大批太陽能熱水器產品, 與10年前相比, 除了出現一些打著智能, 物聯網, 甚至是太陽能發電等新技術和概念, 產品和功能和應用體驗並沒有出現革命性的突破. 很多城市小區多年來對於太陽能熱水器的需求沒有變化, 卻苦於沒有穩定性, 差異化的產品來滿足和配套.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