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帶你更全面了解2018顯示屏產業的發展

1.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帶你更全面了解2018顯示屏產業的發展;2.LGD 有望獲准赴中國設 OLED 廠;3.電容式觸控: 多樣化的觸控面板途徑;4.台灣面板產值成長趨緩 等待新技術增添動能;5.維信諾分享OLED智慧財產權經驗;6.一加5T或將採用三星打造的AMOLED顯示屏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帶你更全面了解2018顯示屏產業的發展;

集微網上海報道 文/茅茅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動應用終端的體驗升級, 除了相關元組件的技術升級以外, 面板也是大多數應用終端必不可少的部件, 因此面板的技術規格演化和供需狀況也受到了大多數應用終端廠商的高度關注. 集邦科技旗下 WitsView 研究副總邱宇彬認為, 中國的面板產業將持續為中國的科技產值提供一方之霸的貢獻. 同時, 他從五大關鍵趨勢出發, 分享了 2018 年的顯示屏產業發展狀況.

大尺寸面板產能充足, 2018下半年供過於求的狀況將得到改善

可以說, 2017 年大尺寸面板什麼都缺, 就是不缺產能. 邱宇彬表示, 2017 年大尺寸面產能擴充非常積極, 一共有 3 條新的產線 + 2 條產線的擴充. 而 2018 年, 產能依然非常充足, 並將新增京東方 10.5 代以及中電集團 8.6 代與 8.6+ 三條產線.

針對大尺寸面板的供需狀況, 邱宇彬表示, 2018 年全年供過於求比為 8.5%, 比 2017 年增加 2.5%.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計算減產的情況下, 2018 年 Q1 的供需比高達 14.9%, 供需失衡狀況相對嚴重, 主要原因在於 Q1 是傳統行業的淡季, 而 Q2 的供需比將相對趨緩, 但還是高達 9.5%. 邱宇彬認為, 最快也要到 2018 年 Q2 底和 Q3 之間, 需求才會回升, 所以 2018 年下半年大尺寸面板的供需會相對平衡.

到2020年, 全世界至少有 4-5 條 10.5 代產線

據邱宇彬介紹, 目前規劃中的 10.5 代產線非常多, 2018年 Q1, 合肥京東方便將開出中國第一條 10.5 代產線, 這也是全球第一條 10.5 代產線, 因此備受矚目. 緊接著, 在2019年, 國內的華星和韓國的 LG 都會啟動第一條 10.5 代產線; 此外, 鴻海和夏普在廣州的產線也會在 2019 年進入 10.5 代.

同時, 京東方 11 月會在武漢宣布第二條 10.5 代產線的動土, 預計到 2020 年也會加入市場供給的行列. 換言之, 到2020年, 京東方旗下至少有 2 條 10.5 代產線, 而全世界至少有 4-5 條 10.5 代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 10.5 代面板大小是 8.5 代的 1.8 倍, 怎麼去消化產能是未來業界必須去解決的課題.

在產能佔比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10 代以上產能佔比非常小, 只有 3%, 主要的產能貢獻還來自於 8.x, 主要是8.5代, 產能佔比達 58%. 隨著 2018 年 10.5 代陸續加入這個市場, 預估到 2020 年, 全球 10.5 代的產能大概會達到 14% 的佔比, 恐擠壓 6 代與 7.x 代的生存空間.

在各區域面板產能市佔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產能佔比最大的是韓國, 第二是台灣, 第三是中國大陸. 預計到 2018 年, 中國大陸廠商會以 32.5% 的市佔比拿下全球第二大產能的面板區域. 此外, 隨著京東方, 華星 10.5 代產線的開出, 預計到 2019 年, 中國大陸會以 37.4% 的佔比拿下全球大尺寸面板的冠軍寶座.

邱宇彬介紹, 10.5 代主要有兩個關鍵的產品, 一個是 8 面取的 65 寸, 另一個是 6 面取的 75 寸. 相對於 75 寸, 65 寸的產品離我們更近. 2015 年, 台灣廠商因 6 代線兩切的優勢佔據整個 65 寸的市場工藝, 但是隨之韓國廠商就以 8.5 代混切方式 (65寸+32寸) 掌握 65 寸面板的主導權.

目前, 中國大陸廠商還沒有嶄露頭角, 但是在 10.5 代加入之後, 預估到 2020 年, 整個 65 寸供給會出現很大變化, 首先, 京東方就一家廠商的供給佔比會達到 24%, 再加上華星的 8%, 中國大陸廠商會佔據三分之一的 65 寸工藝市場, 所以不止是產能上領先, 中國大陸廠商在大尺寸, 大世代的供給角色也會越來越重要.

目前在高端電視中, OLED 比量子點更受歡迎

2017年, OLED 電視的出貨達150萬台, 明年在 LGD 持續擴產的前提下, 出貨上看 240 萬台, 滲透率可望首度突破 1%. 但是, 量子點電視的出貨可能只有 125-130 萬台, 換言之, 在高端電視的競爭中, 量子點相較於 OLED 敗下陣來.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結果呢? 邱宇彬表示, 其實領頭羊的角色永遠是最重要的. 量子點的領頭羊是三星, 但是三星 2017 年下半年在策略上有非常大的轉變, 三星放棄了所謂高端但是沒有量的產品, 反而把出貨的重心放到中階但是起量的產品. 因此, 三星在量子點的資源減少了, 自然減少了整個量子點包括國內 TCL, 海信在量子點上的關注程度.

那麼, 未來量子點和 OLED 之間的競爭態勢是怎樣的呢? 邱宇彬認為, 從短期來看, 特別是2018年, OLED 因為稀缺, 在高端電視市場依然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但是, 必須要強調的是, OLED 在電視市場面臨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一是目前 OLED 在全球只有 LGD 一個供應商, 這使得很多客戶不敢去啟動 OLED TV 的計劃; 二是液晶電視降價有限跟面板的價格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 OLED 明年如果要維持 240萬-250萬的出貨, 必須在終端的售價上作出犧牲, 但這樣的壓力最直接的會反饋到 LGD 身上, 因為客戶會要求他們在 OLED 面板上做一個降價; 第三個挑戰也是最大的問題, 一年 150 萬台的出貨在全球的佔比只有 0.7%, 代表這依然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利基市場, 利基市場的概念表明他很有可能被剔除在整個行業之外.

反觀量子點電視, 是不是因為三星策略的轉換就完全沒有希望了呢? 邱宇彬認為, 實際上沒有這麼悲觀, 第二代的量子點電視 (QDCF) , 即 QD 量子點材料跟現在的液晶屏上的彩膜做結合, 有助於降低整個量子點的成本, 最快 2018 年下半年會在面板端放量, 然後產品的量產可能需要等到 2019 年下半年.

AMOLED 在智能機市場持續蠶食, 柔性 AMOLED 將取代硬性AMOLED

OLED 在小尺寸上的投資非常積極. 邱宇彬表示, 小尺寸 OLED 產能的擴產熱度持續維持不贅, 預計 2018 年產能將比 2017 年增加55.3%. 2015 年到 2020 年間, 小尺寸 AMOLED 產能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7.2%. 小尺寸 OLED 產能的擴產上, 除了 Samsung Display 持續積極應對外, LGD 也因為主要客戶 Apple 採用風向的改變而轉趨積極. 大陸包含京東方, 天馬, 國顯等廠商接下來也將扮演產能推升的關鍵角色. 此外, 考量資金與市場競爭, 日本跟台灣廠商在 OLED 的投資上顯得十分保守.

同時, 邱宇彬表示, 今年在 iPhone X 的推出激勵下, 搭載 AMOLED 面板的 iPhone 比重為 20%. 隨著 AMOLED 面板供給量的提高, 預計蘋果最快能在 2020 年將所有的 iPhone 轉至 AMOLED 陣營.

據悉, samsung Display 今年獨佔 iPhone AMOLED 面板的供應. LGD 積極投資柔性 AMOLED 產能, 預計 2018 年能開始對 Apple 供貨. 由於技術與產能獨步全球, 邱宇彬預估即使到了 2020 年, Samsung Display 的供貨比重還是超過一半.

邱宇彬認為, 開拓 AMOLED 面板供應商將是持續是蘋果未來幾年的重要課題, 除了韓系廠商外, 日系甚至中系廠商都可能加入 AMOLED 對 iPhone 的供給行列. 蘋果會選擇誰會做下一個柔性 OLED 的供應商呢? 邱宇彬提出了四個指標給大家參考, 分別是企圖心, 充足的資金, 關鍵設備的取得 (世界一流的蒸鍍設備) , 現有業務的合作.

此外, 邱宇彬表示, AMOLED 在智能機市場持續蠶食, 2017年滲透率為28%, 預計到2020年會攀升至 43%. 考量產能擴充的方向以及規格的獨特性, 柔性 AMOLED 將是未來幾年滲透推生的主力, 其佔比將從今年的 28% 提升到 2020 年的 61%, 硬性 AMOLED 很有可能被淘汰.

2017年第4季度 18:9 面板傾巢而出, 並將保持高速增長

2017年可以說是全面屏的元年, 但是元年通常也會出現很多的狀況. 邱宇彬表示, 今年最大的狀況是全面屏的手機屏幕供給都要集中在 2017 年 Q4. 同時, 這也衍生了兩個問題, Q3 已經有廠商推出全面屏面板, 從而因比較高的單價在市場上取得較高的利潤, 但是一旦進入 Q4, 各主要面板廠的 18:9 面板傾巢而出, 使之進入標準化的輪迴, 屆時 18:9 與 16:9 的面板價格競爭將越趨激烈.

最後, 邱宇彬表示, 隨著面板供應限制逐步解除, 2018年 18:9 滲透率上看 36%, 未來 18:9 面板將維持高速成長的趨勢, 預估至 2021 年佔比達 8 成以上. 希望屆時能刺激到已經趨於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

2.LGD 有望獲准赴中國設 OLED 廠;

集微網消息, 路透社報導, 北京與首爾因「薩德」爭議對峙一年後, 周二同意儘速修複雙方關係.

韓國外交部透過聲明稿表示, 中韓均同意強化合作交流符合雙方利益, 將加速導引兩國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11 月 10 日, 11 日將在越南召開, 韓國總統文在寅屆時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領袖鋒會.

中國外交部說, 南韓向其保證薩德反飛彈系統不會瞄準第三國, 亦不會傷害中國戰略利益. 不過在聯合聲明稿上, 中國外交部仍重申反對薩德立場不變, 但能體會南韓立場, 並相信南韓能妥適處理.

據businesskorea報道, 韓國面板廠 LG Display (LGD) 赴中國設 OLED 廠案,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下轄委員會周一召開第三次審查會. 據知情人士表示, LGD 下很大功夫解釋如何防止科技外流並維持領先差距, 讓本案過關機率升高.

3.電容式觸控: 多樣化的觸控面板途徑;

電容式觸控解決方案能以PCB, 電容式和單層氧化銦錫(ITO)等觸控熒幕途徑滿足大部份裝置的需求, 但要決定哪一種方案對特定使用案例來說最智慧, 最安全時, 尺寸與功耗等因素也很關鍵…

從工業, 汽車, 醫療裝置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等日常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等各種技術, 都能找得到電容感測(capacitive sensing)技術的蹤跡. 這項技術能夠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在於它能輕易地提升裝置的使用者體驗, 讓製造業者由傳統開關轉向更具吸引力的觸控功能.

電容感測技術還有助於減少裝置的機械元件數量, 從而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和縮小尺寸. 這些特性的組合只要設計, 校準和控製得當, 就能讓具有電容式感測功能的產品吸引力倍增.

電容感測技術也廣泛用於觸控按鍵和滑杆功能, 特別是在消費性, 商業和工業應用中非常普及, 但最常見的目標應用還是觸控板和觸控熒幕. 要設計出兼具低成本, 反應靈敏以及節能的感測器, 而且在多雜訊環境中能穩定運作, 已是當今市場中的常規要求, 然而對大多數工程師來說的確頗具挑戰性.

這些挑戰對於未來幾年內將快速進展的物聯網(IoT)和穿戴式技術尤其明顯, 消費者的期望是, 這些裝置就算無法提供比現有物聯網裝置更好的使用體驗, 至少也要保持同樣水準. 許多方法和設計在理想使用情境中的差異極大, 因此工程師需要好好考量哪種電容感測方法對其應用來說最好.

觸控板

針對使用者介面, 最基本的觸控感測應用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CT)觸控板. 這些設計是由玻璃板之間導電材料層的行列矩陣所構成. 在這個網格施加電壓就會產生一個電場, 該電場可在每個交叉點測得. 當某個導電物體, 例如人類手指接近和接觸PCT面板時, 就會改變接觸點的電場, 同時產生了電容差.

工程師可以採用兩種方式實現PCT技術: 自電容(self-capacitance)觸控板與互電容(mutual capacitance)觸控板.

自電容設計是在印刷電路板(PCB)上, 由接地銅箔(ground pattern)圍繞. PCB上的每個感測器會與周圍的接地銅箔以及感測器頂部的電場線路形成寄生電容. 當手指靠近時會導入額外的電容, 導致電場扭曲. 這種設計的主要缺點在於一次只能偵測到一次觸控, 因此, 它雖然是頗具經濟效益的模型, 但只適用於熒幕後方空間有限的裝置.

然而, 互電容感測方法(mutual capacitance sensing; 指任兩個具有電荷的物體之間存在的電容)能實現多點觸控偵測, 非常適合配備大型顯示器的複雜裝置設計. 當手指觸控的時候, 兩物體之間的互電容會減少, 觸控控制器由於偵測到這個改變而辨識到手指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 每個交叉點都各有獨特的互電容, 可以獨立追蹤.

對於互電容觸控板來說, 手指的存在會導致電容減小. 相反地, 在自電容觸控板, 手指施加的額外電容會增加感測器所測量到的整體電容.

觸控熒幕

多個電容式觸控板可組合形成觸控熒幕或觸控面板, 用於偵測單片玻璃板上一個或多個手指的位置. 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手機, 平板電腦以及高階穿戴式裝置等空間有限的裝置, 並可區分為PCB, 電容式和單層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ITO)觸控面板等三大類應用.

PCB觸控面板: 低成本, 低功耗, 但製造難度高

PCB觸控面板基本上是放置在顯示器附近的兩個或多個PCB自電容觸控板. 對於沒有空間限制的原型建構和商業設備, 由於可以採用普及的低成本標準PCB製程, 因此是理想選擇. 在設計PCB觸控面板的觸控按鈕時, 尺寸通常是考慮的關鍵參數. 然而形狀和按鈕間距(pad pitch, 按鈕之間的距離)也應納入考量, 以便將錯誤檢測降到最低.

電容式觸控面板: 較靈活, 但使用案例少

電容式觸控面板具有兩層垂直堆疊的高導電材料——ITO導電層, 一層用於列, 一列用於行. 該設計的關鍵特點在於每個交叉點都有自己的獨特互電容, 可由觸控控制器獨立追蹤.

電容式觸控面板由於能提供多點觸控, 且易於配置支援兩個或更多觸控板, 非常適合許多應用. 此外, 其超薄的模組設計更是較大熒幕尺寸應用的理想選擇.

不過這些設計也不是毫無缺點——導電層所需的兩層ITO非常昂貴. 再者,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功耗也非常高, 控制器的高睡眠電流導致高耗電需求, 不適合用於追求精簡的穿戴式產品.

單層ITO觸控面板: 低成本, 低功耗且易於建構

單層ITO觸控面板方法是以較低的成本提供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多項優點. 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觸控板的數量采預先定義, 因而無法像電容式觸控面板般靈活地變化. 預定義的特質極有益於尺寸大小和控制器運算資源的安排. 從製造的角度來看, 這個方法與電容式觸控面板極為相似, 不過電容式觸控面板只使用單一ITO層, .

在確定最適合自己應用的模式之前, 工程師需要權衡所有設計優缺點. 整體而言, 電容式觸控解決方案能夠以簡單的方式滿足大部份裝置的設計和功能需求, 但要決定哪一種方案對特定使用案例來說最聰明, 最安全時, 諸如尺寸與功耗等其他因素也是重要關鍵.

eettaiwan

4.台灣面板產值成長趨緩 等待新技術增添動能;

由於2017年面板景氣持續上升, 加上2016年基期較低, 使得台灣大, 小尺寸面板產值均有明顯成長, 特別是以智能型手機為主要應用的小尺寸面板, 成長幅度超越20% . IEKCQM估計, 2017年面板產業產值上看新台幣8,980億元, 較2016年增長了10.6% . 然而, 在2018年台灣面板景氣恐將趨緩, 業者須積極開發高階技術, 為下一波成長蓄積力道.

工研院產經中心經理林澤民分析, 展望2018年, 面板產業景氣將從高峰走向平穩, 原因在於如18:9全屏幕以及異形切割等新技術的出現, 面板廠需要將生產能量轉移到新技術開發. 因此, 台灣面板產業在2018年將由高峰趨緩.

林澤民指出, 儘管台灣面板產業在2018年將相對2017年趨緩, 然而若與2016年比較, 仍將有不錯的成績. 2018年台灣面板產業產值年增率大約會在-1.7%~1.0%, 主要受惠於歐美經濟穩定, 終端消費市場增溫, 有利延續面板產業成長趨勢.

另外, 中國需求回升加上十一長假備貨潮啟動, 預期外銷訂單持續增加; 加上台灣業者朝公共顯示器, 車用面板, 電競面板等利基型產品或高階技術發展, 產品結構調整對獲利將有正向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開始中國面板新產能陸續開出, 如京東方10.5代線即將開始放量. 2018年後整體供過於求的壓力將逐漸放大; 大尺寸面板價格開始鬆動, 加上中國大陸高世代產能加入, 恐增加價格下跌空間. 林澤民認為, 由過去經驗看來, 中國產線要能影響到台灣的產品大約還需要兩季時間觀察, 因此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看出影響. 新電子

5.維信諾分享OLED智慧財產權經驗;

10月31日, 在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和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保護協調司指導下, '電子資訊產業智慧財產權大課堂' (以下簡稱 '大課堂' ) 在武漢開課. 此次大課堂以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為主題, 來自政府, 司法界, 行業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分析我國的OLED產業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布局上的新機遇和新調整, 為業界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的合理借鑒. 在大課堂上, 維信諾分享了在OLED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經驗.

OLED市場爆發在即

'智慧財產權' 成行業爭奪高地

據相關諮詢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 全球OLED產業收入有望在2017年達到232億美元, 2018年再增長50% , 達到349億美元, 到2022年達到628億美元.

報告預計, 到2019年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將達到13.7億台, 並在2020年超過液晶顯示器 (LCD) 面板的出貨量. 除智能手機市場外, OLED面板在智能手錶, 平板電腦和電視領域的滲透率也將上升, 預計2017年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可能達到150萬台, 到2018年將進一步增加到240萬台.

伴隨著OLED市場的爆發潮流, OLED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發展就顯的愈發重要. 維信諾表示: 近年來, 柔性OLED技術不斷升級, 柔性顯示技術的智慧財產權發展進程已成為全產業關注的焦點. 而隨著柔性技術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 以及新產品的大規模問市, OLED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發展就迫在眉睫.

對此, 有業內人士認為, OLED技術是一種有著廣闊前景的面向未來的顯示技術, 對於我國的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可以預見的是, OLED將成為主流顯示技術. 我國相關企業有必要在OLED專利布局和規划上做長遠打算, 搶佔產業發展主導權.

響應國家智慧財產權布局

維信諾樹立行業標杆作用

大力推動智慧財產權的穩步發展, 建設 '智慧財產權大國' 一直是國家戰略的重點布局. 在國務院發布的《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 》中指出, 智慧財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 該《計劃》進一步強調, 面向產業集聚區, 行業和企業, 實施專利導航試點項目, 開展專利布局, 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專利組合, 構建支撐產業發展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專利儲備.

OLED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 正處於產業化的導入期和技術的成長期, 產業投資加速, 市場容量快速增長, 中國OLED技術和產業化水平正逐步走向全球前列.

'維信諾專註OLED產業21年, 參與了中國OLED產業發展的全過程, 目前在中國OLED行業銷售收入排名第一, 在全球小尺寸OLED領域市佔率第一. ' 維信諾表示.

為響應國家戰略的號召, 助力 '智慧財產權大國' 的夢想構築, 維信諾始終堅持把技術創新當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並不斷突破關鍵技術, 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 同時注重自有智慧財產權在產品中的應用, 並逐步推進並落實.

截至目前, 維信諾已經累計申請專利2800件, 並承擔了4項OLED國際標準, 5項OLED國家標準和3項OLED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其中包括主導制定2項柔性顯示國際標準.

OLED行業智慧財產權發展有待提高

維信諾率先制定國際標準

我國OLED技術蓬勃發展, 相關專利申請也逐步增多, 但是OLED是多個國家的戰略產業, 對專利也格外重視, 使我國企業意識到OLED技術要想提高國際競爭力, 就必須加速OLED智慧財產權的發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維信諾自創立之初就把智慧財產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重視創新的同時, 重視創新成果的保護, 通過多年努力, 其專利申請量在中國地區位居前列, 這為我國OLED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道路.

而在我國OLED產業智慧財產權進程中, 佔領國際高地成為OLED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在這方面, 維信諾已經率先制定國際標準, 為我國OLED產業智慧財產權的國際化進程提供了保障.

在2002年, 維信諾就代表中國參與OLED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2009年, 由維信諾主導制定的 'IEC 62341-6-1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光學和光電參數測試方法' 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我國主導制定完成的首個平板顯示國際標準.

2010年, IEC啟動柔性顯示器件相應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開始, 維信諾就一直積极參与其中, 目前在主導兩項柔性顯示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以此加速產業協同, 助力柔性顯示技術向產品應用邁進的步伐, 提高我國OLED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由維信諾主導制定的 'IEC 62715-6-2柔性顯示器件環境試驗方法' 國際標準將統一生產製造和終端系統開發的認識, 進而促進柔性顯示產品的標準化, 加快和擴大其市場普及的速度和範圍.

未來, 維信諾將進一步加大OLED產業的專利布局, 再創國際性的 '中國標準' . 科學網

6.一加5T或將採用三星打造的AMOLED顯示屏

一加5已然售罄, 由此, 不少分析師預測這款手機的升級版一加5T就要發布了. 不僅如此, 這家公司的高管也曾數次暗示這一傳聞的真實性, 看來, 一加的確是準備推出新一代旗艦機了.

至於新機為何會被叫做一加5T, 這是因為在去年同期, 一加曾推出了一款名為 '一加3T' 的手機來取代一加3的位置, 當然事實是否如此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近日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劉作虎 (Pete Lau) 在社交媒體上又有了新動態, 他坦言OLED面板助力其打造更輕薄的設備, 並提供更好的顯示屏體驗, 對於Optic AMOLED 而言, 而三星擁有目前最好的技術.

儘管劉作虎並沒有詳細提及新款手機的細節,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他在暗示一加5T將採用上三星打造的OLED顯示屏. 三星旗下的AMOLED面板已經被大量運用在了智能手機的生產上, 這些手機便包括一加此前的設備以及蘋果iPhone X. 相信我們很快就將知道事情的真正答案了. 天極網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