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带你更全面了解2018显示屏产业的发展

1.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带你更全面了解2018显示屏产业的发展;2.LGD 有望获准赴中国设 OLED 厂;3.电容式触控: 多样化的触控面板途径;4.台湾面板产值成长趋缓 等待新技术增添动能;5.维信诺分享OLED知识产权经验;6.一加5T或将采用三星打造的AMOLED显示屏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带你更全面了解2018显示屏产业的发展;

集微网上海报道 文/茅茅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动应用终端的体验升级, 除了相关元组件的技术升级以外, 面板也是大多数应用终端必不可少的部件, 因此面板的技术规格演进和供需状况也受到了大多数应用终端厂商的高度关注. 集邦科技旗下 WitsView 研究副总邱宇彬认为, 中国的面板产业将持续为中国的科技产值提供一方之霸的贡献. 同时, 他从五大关键趋势出发, 分享了 2018 年的显示屏产业发展状况.

大尺寸面板产能充足, 2018下半年供过于求的状况将得到改善

可以说, 2017 年大尺寸面板什么都缺, 就是不缺产能. 邱宇彬表示, 2017 年大尺寸面产能扩充非常积极, 一共有 3 条新的产线 + 2 条产线的扩充. 而 2018 年, 产能依然非常充足, 并将新增京东方 10.5 代以及中电集团 8.6 代与 8.6+ 三条产线.

针对大尺寸面板的供需状况, 邱宇彬表示, 2018 年全年供过于求比为 8.5%, 比 2017 年增加 2.5%.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计算减产的情况下, 2018 年 Q1 的供需比高达 14.9%, 供需失衡状况相对严重, 主要原因在于 Q1 是传统行业的淡季, 而 Q2 的供需比将相对趋缓, 但还是高达 9.5%. 邱宇彬认为, 最快也要到 2018 年 Q2 底和 Q3 之间, 需求才会回升, 所以 2018 年下半年大尺寸面板的供需会相对平衡.

到2020年, 全世界至少有 4-5 条 10.5 代产线

据邱宇彬介绍, 目前规划中的 10.5 代产线非常多, 2018年 Q1, 合肥京东方便将开出中国第一条 10.5 代产线, 这也是全球第一条 10.5 代产线, 因此备受瞩目. 紧接着, 在2019年, 国内的华星和韩国的 LG 都会启动第一条 10.5 代产线; 此外, 鸿海和夏普在广州的产线也会在 2019 年进入 10.5 代.

同时, 京东方 11 月会在武汉宣布第二条 10.5 代产线的动土, 预计到 2020 年也会加入市场供给的行列. 换言之, 到2020年, 京东方旗下至少有 2 条 10.5 代产线, 而全世界至少有 4-5 条 10.5 代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 10.5 代面板大小是 8.5 代的 1.8 倍, 怎么去消化产能是未来业界必须去解决的课题.

在产能占比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10 代以上产能占比非常小, 只有 3%, 主要的产能贡献还来自于 8.x, 主要是8.5代, 产能占比达 58%. 随着 2018 年 10.5 代陆续加入这个市场, 预估到 2020 年, 全球 10.5 代的产能大概会达到 14% 的占比, 恐挤压 6 代与 7.x 代的生存空间.

在各区域面板产能市占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产能占比最大的是韩国, 第二是台湾, 第三是中国大陆. 预计到 2018 年, 中国大陆厂商会以 32.5% 的市占比拿下全球第二大产能的面板区域. 此外, 随着京东方, 华星 10.5 代产线的开出, 预计到 2019 年, 中国大陆会以 37.4% 的占比拿下全球大尺寸面板的冠军宝座.

邱宇彬介绍, 10.5 代主要有两个关键的产品, 一个是 8 面取的 65 寸, 另一个是 6 面取的 75 寸. 相对于 75 寸, 65 寸的产品离我们更近. 2015 年, 台湾厂商因 6 代线两切的优势占据整个 65 寸的市场工艺, 但是随之韩国厂商就以 8.5 代混切方式 (65寸+32寸) 掌握 65 寸面板的主导权.

目前, 中国大陆厂商还没有崭露头角, 但是在 10.5 代加入之后, 预估到 2020 年, 整个 65 寸供给会出现很大变化, 首先, 京东方就一家厂商的供给占比会达到 24%, 再加上华星的 8%, 中国大陆厂商会占据三分之一的 65 寸工艺市场, 所以不止是产能上领先, 中国大陆厂商在大尺寸, 大世代的供给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

目前在高端电视中, OLED 比量子点更受欢迎

2017年, OLED 电视的出货达150万台, 明年在 LGD 持续扩产的前提下, 出货上看 240 万台, 渗透率可望首度突破 1%. 但是, 量子点电视的出货可能只有 125-130 万台, 换言之, 在高端电视的竞争中, 量子点相较于 OLED 败下阵来.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呢? 邱宇彬表示, 其实领头羊的角色永远是最重要的. 量子点的领头羊是三星, 但是三星 2017 年下半年在策略上有非常大的转变, 三星放弃了所谓高端但是没有量的产品, 反而把出货的重心放到中阶但是起量的产品. 因此, 三星在量子点的资源减少了, 自然减少了整个量子点包括国内 TCL, 海信在量子点上的关注程度.

那么, 未来量子点和 OLED 之间的竞争态势是怎样的呢? 邱宇彬认为, 从短期来看, 特别是2018年, OLED 因为稀缺, 在高端电视市场依然维持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 必须要强调的是, OLED 在电视市场面临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一是目前 OLED 在全球只有 LGD 一个供应商, 这使得很多客户不敢去启动 OLED TV 的计划; 二是液晶电视降价有限跟面板的价格脱离不了关系. 因此, OLED 明年如果要维持 240万-250万的出货, 必须在终端的售价上作出牺牲, 但这样的压力最直接的会反馈到 LGD 身上, 因为客户会要求他们在 OLED 面板上做一个降价; 第三个挑战也是最大的问题, 一年 150 万台的出货在全球的占比只有 0.7%, 代表这依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利基市场, 利基市场的概念表明他很有可能被剔除在整个行业之外.

反观量子点电视, 是不是因为三星策略的转换就完全没有希望了呢? 邱宇彬认为, 实际上没有这么悲观, 第二代的量子点电视 (QDCF) , 即 QD 量子点材料跟现在的液晶屏上的彩膜做结合, 有助于降低整个量子点的成本, 最快 2018 年下半年会在面板端放量, 然后产品的量产可能需要等到 2019 年下半年.

AMOLED 在智能机市场持续蚕食, 柔性 AMOLED 将取代硬性AMOLED

OLED 在小尺寸上的投资非常积极. 邱宇彬表示, 小尺寸 OLED 产能的扩产热度持续维持不赘, 预计 2018 年产能将比 2017 年增加55.3%. 2015 年到 2020 年间, 小尺寸 AMOLED 产能的年复合成长率高达37.2%. 小尺寸 OLED 产能的扩产上, 除了 Samsung Display 持续积极应对外, LGD 也因为主要客户 Apple 采用风向的改变而转趋积极. 大陆包含京东方, 天马, 国显等厂商接下来也将扮演产能推升的关键角色. 此外, 考量资金与市场竞争, 日本跟台湾厂商在 OLED 的投资上显得十分保守.

同时, 邱宇彬表示, 今年在 iPhone X 的推出激励下, 搭载 AMOLED 面板的 iPhone 比重为 20%. 随着 AMOLED 面板供给量的提高, 预计苹果最快能在 2020 年将所有的 iPhone 转至 AMOLED 阵营.

据悉, samsung Display 今年独占 iPhone AMOLED 面板的供应. LGD 积极投资柔性 AMOLED 产能, 预计 2018 年能开始对 Apple 供货. 由于技术与产能独步全球, 邱宇彬预估即使到了 2020 年, Samsung Display 的供货比重还是超过一半.

邱宇彬认为, 开拓 AMOLED 面板供应商将是持续是苹果未来几年的重要课题, 除了韩系厂商外, 日系甚至中系厂商都可能加入 AMOLED 对 iPhone 的供给行列. 苹果会选择谁会做下一个柔性 OLED 的供应商呢? 邱宇彬提出了四个指标给大家参考, 分别是企图心, 充足的资金, 关键设备的取得 (世界一流的蒸镀设备) , 现有业务的合作.

此外, 邱宇彬表示, AMOLED 在智能机市场持续蚕食, 2017年渗透率为28%, 预计到2020年会攀升至 43%. 考量产能扩充的方向以及规格的独特性, 柔性 AMOLED 将是未来几年渗透推生的主力, 其占比将从今年的 28% 提升到 2020 年的 61%, 硬性 AMOLED 很有可能被淘汰.

2017年第4季度 18:9 面板倾巢而出, 并将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可以说是全面屏的元年, 但是元年通常也会出现很多的状况. 邱宇彬表示, 今年最大的状况是全面屏的手机屏幕供给都要集中在 2017 年 Q4. 同时, 这也衍生了两个问题, Q3 已经有厂商推出全面屏面板, 从而因比较高的单价在市场上取得较高的利润, 但是一旦进入 Q4, 各主要面板厂的 18:9 面板倾巢而出, 使之进入标准化的轮回, 届时 18:9 与 16:9 的面板价格竞争将越趋激烈.

最后, 邱宇彬表示, 随着面板供应限制逐步解除, 2018年 18:9 渗透率上看 36%, 未来 18:9 面板将维持高速成长的趋势, 预估至 2021 年占比达 8 成以上. 希望届时能刺激到已经趋于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

2.LGD 有望获准赴中国设 OLED 厂;

集微网消息, 路透社报导, 北京与首尔因「萨德」争议对峙一年后, 周二同意尽速修复双方关系.

韩国外交部透过声明稿表示, 中韩均同意强化合作交流符合双方利益, 将加速导引两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APEC) 11 月 10 日, 11 日将在越南召开, 韩国总统文在寅届时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领袖锋会.

中国外交部说, 南韩向其保证萨德反导弹系统不会瞄准第三国, 亦不会伤害中国战略利益. 不过在联合声明稿上, 中国外交部仍重申反对萨德立场不变, 但能体会南韩立场, 并相信南韩能妥适处理.

据businesskorea报道, 韩国面板厂 LG Display (LGD) 赴中国设 OLED 厂案,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下辖委员会周一召开第三次审查会. 据知情人士表示, LGD 下很大功夫解释如何防止科技外流并维持领先差距, 让本案过关机率升高.

3.电容式触控: 多样化的触控面板途径;

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能以PCB, 电容式和单层氧化铟锡(ITO)等触控荧幕途径满足大部份装置的需求, 但要决定哪一种方案对特定使用案例来说最智慧, 最安全时, 尺寸与功耗等因素也很关键…

从工业, 汽车, 医疗装置到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等日常消费性电子产品应用等各种技术, 都能找得到电容感测(capacitive sensing)技术的踪迹. 这项技术能够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在于它能轻易地提升装置的使用者体验, 让制造业者由传统开关转向更具吸引力的触控功能.

电容感测技术还有助于减少装置的机械元件数量, 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缩小尺寸. 这些特性的组合只要设计, 校准和控制得当, 就能让具有电容式感测功能的产品吸引力倍增.

电容感测技术也广泛用于触控按键和滑杆功能, 特别是在消费性, 商业和工业应用中非常普及, 但最常见的目标应用还是触控板和触控荧幕. 要设计出兼具低成本, 反应灵敏以及节能的感测器, 而且在多杂讯环境中能稳定运作, 已是当今市场中的常规要求, 然而对大多数工程师来说的确颇具挑战性.

这些挑战对于未来几年内将快速进展的物联网(IoT)和穿戴式技术尤其明显, 消费者的期望是, 这些装置就算无法提供比现有物联网装置更好的使用体验, 至少也要保持同样水准. 许多方法和设计在理想使用情境中的差异极大, 因此工程师需要好好考量哪种电容感测方法对其应用来说最好.

触控板

针对使用者介面, 最基本的触控感测应用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CT)触控板. 这些设计是由玻璃板之间导电材料层的行列矩阵所构成. 在这个网格施加电压就会产生一个电场, 该电场可在每个交叉点测得. 当某个导电物体, 例如人类手指接近和接触PCT面板时, 就会改变接触点的电场, 同时产生了电容差.

工程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实现PCT技术: 自电容(self-capacitance)触控板与互电容(mutual capacitance)触控板.

自电容设计是在印刷电路板(PCB)上, 由接地铜箔(ground pattern)围绕. PCB上的每个感测器会与周围的接地铜箔以及感测器顶部的电场线路形成寄生电容. 当手指靠近时会导入额外的电容, 导致电场扭曲. 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次只能侦测到一次触控, 因此, 它虽然是颇具经济效益的模型, 但只适用于荧幕后方空间有限的装置.

然而, 互电容感测方法(mutual capacitance sensing; 指任两个具有电荷的物体之间存在的电容)能实现多点触控侦测, 非常适合配备大型显示器的复杂装置设计. 当手指触控的时候, 两物体之间的互电容会减少, 触控控制器由于侦测到这个改变而辨识到手指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 每个交叉点都各有独特的互电容, 可以独立追踪.

对于互电容触控板来说, 手指的存在会导致电容减小. 相反地, 在自电容触控板, 手指施加的额外电容会增加感测器所测量到的整体电容.

触控荧幕

多个电容式触控板可组合形成触控荧幕或触控面板, 用于侦测单片玻璃板上一个或多个手指的位置. 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 平板电脑以及高阶穿戴式装置等空间有限的装置, 并可区分为PCB, 电容式和单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触控面板等三大类应用.

PCB触控面板: 低成本, 低功耗, 但制造难度高

PCB触控面板基本上是放置在显示器附近的两个或多个PCB自电容触控板. 对于没有空间限制的原型建构和商业设备, 由于可以采用普及的低成本标准PCB制程, 因此是理想选择. 在设计PCB触控面板的触控按钮时, 尺寸通常是考虑的关键参数. 然而形状和按钮间距(pad pitch, 按钮之间的距离)也应纳入考量, 以便将错误检测降到最低.

电容式触控面板: 较灵活, 但使用案例少

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两层垂直堆叠的高导电材料——ITO导电层, 一层用于列, 一列用于行. 该设计的关键特点在于每个交叉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互电容, 可由触控控制器独立追踪.

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能提供多点触控, 且易于配置支援两个或更多触控板, 非常适合许多应用. 此外, 其超薄的模组设计更是较大荧幕尺寸应用的理想选择.

不过这些设计也不是毫无缺点——导电层所需的两层ITO非常昂贵. 再者,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功耗也非常高, 控制器的高睡眠电流导致高耗电需求, 不适合用于追求精简的穿戴式产品.

单层ITO触控面板: 低成本, 低功耗且易于建构

单层ITO触控面板方法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多项优点.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板的数量采预先定义, 因而无法像电容式触控面板般灵活地变化. 预定义的特质极有益于尺寸大小和控制器运算资源的安排. 从制造的角度来看, 这个方法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极为相似, 不过电容式触控面板只使用单一ITO层, .

在确定最适合自己应用的模式之前, 工程师需要权衡所有设计优缺点. 整体而言, 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满足大部份装置的设计和功能需求, 但要决定哪一种方案对特定使用案例来说最聪明, 最安全时, 诸如尺寸与功耗等其他因素也是重要关键.

eettaiwan

4.台湾面板产值成长趋缓 等待新技术增添动能;

由于2017年面板景气持续上升, 加上2016年基期较低, 使得台湾大, 小尺寸面板产值均有明显成长, 特别是以智能型手机为主要应用的小尺寸面板, 成长幅度超越20% . IEKCQM估计, 2017年面板产业产值上看新台币8,980亿元, 较2016年增长了10.6% . 然而, 在2018年台湾面板景气恐将趋缓, 业者须积极开发高阶技术, 为下一波成长蓄积力道.

工研院产经中心经理林泽民分析, 展望2018年, 面板产业景气将从高峰走向平稳, 原因在于如18:9全屏幕以及异形切割等新技术的出现, 面板厂需要将生产能量转移到新技术开发. 因此, 台湾面板产业在2018年将由高峰趋缓.

林泽民指出, 尽管台湾面板产业在2018年将相对2017年趋缓, 然而若与2016年比较, 仍将有不错的成绩. 2018年台湾面板产业产值年增率大约会在-1.7%~1.0%, 主要受惠于欧美经济稳定, 终端消费市场增温, 有利延续面板产业成长趋势.

另外, 中国需求回升加上十一长假备货潮启动, 预期外销订单持续增加; 加上台湾业者朝公共显示器, 车用面板, 电竞面板等利基型产品或高阶技术发展, 产品结构调整对获利将有正向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开始中国面板新产能陆续开出, 如京东方10.5代线即将开始放量. 2018年后整体供过于求的压力将逐渐放大; 大尺寸面板价格开始松动, 加上中国大陆高世代产能加入, 恐增加价格下跌空间. 林泽民认为, 由过去经验看来, 中国产线要能影响到台湾的产品大约还需要两季时间观察, 因此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看出影响. 新电子

5.维信诺分享OLED知识产权经验;

10月31日,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指导下, '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大课堂' (以下简称 '大课堂' ) 在武汉开课. 此次大课堂以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主题, 来自政府, 司法界, 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国的OLED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上的新机遇和新调整, 为业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合理借鉴. 在大课堂上, 维信诺分享了在OLED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

OLED市场爆发在即

'知识产权' 成行业争夺高地

据相关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 全球OLED产业收入有望在2017年达到232亿美元, 2018年再增长50% , 达到349亿美元, 到2022年达到628亿美元.

报告预计, 到2019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3.7亿台, 并在2020年超过液晶显示器 (LCD) 面板的出货量. 除智能手机市场外, OLED面板在智能手表, 平板电脑和电视领域的渗透率也将上升, 预计2017年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可能达到150万台, 到2018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40万台.

伴随着OLED市场的爆发潮流, OLED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就显的愈发重要. 维信诺表示: 近年来, 柔性OLED技术不断升级, 柔性显示技术的知识产权发展进程已成为全产业关注的焦点. 而随着柔性技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以及新产品的大规模问市, OLED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就迫在眉睫.

对此, 有业内人士认为, OLED技术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的面向未来的显示技术, 对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预见的是, OLED将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我国相关企业有必要在OLED专利布局和规划上做长远打算, 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

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布局

维信诺树立行业标杆作用

大力推动知识产权的稳步发展, 建设 '知识产权大国' 一直是国家战略的重点布局. 在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 》中指出,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该《计划》进一步强调, 面向产业集聚区, 行业和企业, 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 开展专利布局, 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 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

OLED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正处于产业化的导入期和技术的成长期, 产业投资加速, 市场容量快速增长, 中国OLED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正逐步走向全球前列.

'维信诺专注OLED产业21年, 参与了中国OLED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目前在中国OLED行业销售收入排名第一, 在全球小尺寸OLED领域市占率第一. ' 维信诺表示.

为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 助力 '知识产权大国' 的梦想构筑, 维信诺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并不断突破关键技术,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注重自有知识产权在产品中的应用, 并逐步推进并落实.

截至目前, 维信诺已经累计申请专利2800件, 并承担了4项OLED国际标准, 5项OLED国家标准和3项OLED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其中包括主导制定2项柔性显示国际标准.

OLED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有待提高

维信诺率先制定国际标准

我国OLED技术蓬勃发展, 相关专利申请也逐步增多, 但是OLED是多个国家的战略产业, 对专利也格外重视, 使我国企业意识到OLED技术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 就必须加速OLED知识产权的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维信诺自创立之初就把知识产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重视创新的同时, 重视创新成果的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 其专利申请量在中国地区位居前列, 这为我国OLED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道路.

而在我国OLED产业知识产权进程中, 占领国际高地成为OLED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方面, 维信诺已经率先制定国际标准, 为我国OLED产业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保障.

在2002年, 维信诺就代表中国参与OLED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2009年, 由维信诺主导制定的 'IEC 62341-6-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光学和光电参数测试方法' 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主导制定完成的首个平板显示国际标准.

2010年, IEC启动柔性显示器件相应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开始, 维信诺就一直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在主导两项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以此加速产业协同, 助力柔性显示技术向产品应用迈进的步伐, 提高我国OLED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由维信诺主导制定的 'IEC 62715-6-2柔性显示器件环境试验方法' 国际标准将统一生产制造和终端系统开发的认识, 进而促进柔性显示产品的标准化, 加快和扩大其市场普及的速度和范围.

未来, 维信诺将进一步加大OLED产业的专利布局, 再创国际性的 '中国标准' . 科学网

6.一加5T或将采用三星打造的AMOLED显示屏

一加5已然售罄, 由此, 不少分析师预测这款手机的升级版一加5T就要发布了. 不仅如此, 这家公司的高管也曾数次暗示这一传闻的真实性, 看来, 一加的确是准备推出新一代旗舰机了.

至于新机为何会被叫做一加5T, 这是因为在去年同期, 一加曾推出了一款名为 '一加3T' 的手机来取代一加3的位置, 当然事实是否如此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近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刘作虎 (Pete Lau) 在社交媒体上又有了新动态, 他坦言OLED面板助力其打造更轻薄的设备, 并提供更好的显示屏体验, 对于Optic AMOLED 而言, 而三星拥有目前最好的技术.

尽管刘作虎并没有详细提及新款手机的细节,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他在暗示一加5T将采用上三星打造的OLED显示屏. 三星旗下的AMOLED面板已经被大量运用在了智能手机的生产上, 这些手机便包括一加此前的设备以及苹果iPhone X. 相信我们很快就将知道事情的真正答案了. 天极网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