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發展研討會在濟南二機舉行

10月28日, 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主辦, 濟南二機床集團承辦的 '智能製造發展研討會' 在濟南二機床吉爾大廈301報告廳舉行. 來自政府, 行業, 濟南二機床的用戶, 合作夥伴, 供應商, 新聞媒體等600餘人蔘加了會議. 工信部裝備司錢明華副巡視員發表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分別發表了《智能製造發展》, 《爭當新形勢下機械工業的領跑者》的主題演講. 研討會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黎明主持.

(圖為論壇現場)

(圖為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黎明)

一, 工信部裝備司副巡視員錢明華髮表講話

錢明華在講話中表示, 2015年起, 工信部在支援智能製造發展方面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構建智能製造推進體系; 第二, 開展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工作. 目前, 已對全國29個省的428個重點項目進行了支援, 其中標準項目120個, 新模式應用項目308個; 第三, 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 共遴選了206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拉動社會投資700億元左右, 覆蓋82個行業, 分布在30個省(自治區, 直轄市); 第四, 推動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 第五, 培育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圖為工信部裝備司錢明華副巡視員)

下一步, 工信部將在繼續支援企業實施智能製造項目, 持續推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 著力增強基礎支撐能力, 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深化智能製造國際和區域合作, 推動我國智能製造的全面普及.

二,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發表主題演講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

譚建榮指出, 目前現代製造業的發展正在經曆內外兩個變化. 從企業內部看, 產品多樣性, 個性化的新需求給製造業帶來挑戰. 從企業外部看, 從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市場, 顧客為中心.

中國製造出現了一個怪圈: 技術含量低, 廉價出口, 競相壓價, 技術壁壘, 貿易糾紛, 利潤空間低, 缺乏自主設計, 無力投入產品研發等.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根據我國製造企業技術現狀, 進行產品設計, 技術研究, 為複雜機械產品設計和製造提供先進設計理念, 方法和工具, 成為加快我國機械產品自主創新, 發展先進位造業的迫切要求.

什麼是智能製造? 譚建榮給出了最簡單的解讀: 智能技術計算與製造技術的融合; 用智能技術解決製造的問題. 智能製造包括三個核心: 知識庫/知識工程; 動態感測/即時感知; 自主學習/自主決策. 智能製造的三個層面, 製造對象的智能化; 製造過程的智能化; 製造工具的智能化. 智能製造的四個環節: 智能設計; 智能加工; 智能裝配; 智能服務.

譚建榮還介紹了一些國內外智能製造發展較好的企業案例.

三,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發表主題演講

蔡惟慈在發言中表示, 機械工業占我國工業總量的20%, 對國民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戰場, 是我國今後對外貿易和技術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他隨後對比了近幾年來機械工業的發展狀況, 並介紹了今年1-9月機械工業發展的最新情況.

(圖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

蔡惟慈指出, 我國機械工業面臨新常態下的嚴峻挑戰, 主要表現為由供不應求轉向供過於求, 由投資主體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由產能擴張轉向提質增效.

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 '智能製造' 話題, 蔡惟慈表示, 機械工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萌發: 數字化, 網路化, 智能化升溫, 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業形態創新, 智能化改變產品面貌; 製造模式變革, 智能製造正在升溫; 創新方式變革, 協同創新開始發展; 企業組織創新, 網路化和扁平化興起. 對新業態的態度, 要敏感, 不能漠然; 心要熱, 頭腦要冷; 不但要拼 '術' , 更要拼 '道' .

蔡惟慈還指出, 目前業界出現了 '智能製造熱, 工業強基冷, 創新推動難' 的現象. 在機械工業向高端升級, 由大變強的進程中, 創新能力弱和基礎不強仍然是主要的制約因素. 因此, 這一現象值得引起關注.

新常態呼喚領跑者, 行業需要出現一批勇於創新, 為全行業提供經驗, 前行探路的領跑者. 濟二等企業與時俱進, 始終勇立潮頭, 不斷演繹新的傳奇. 在這些優秀企業的身上, 寄託著機械工業未來的希望.

上午的分論壇上, 濟南二機床副總經理張世順和副總經理任立偉以及鑄造與切割設備公司總經理王明剛, 分別做了《衝壓裝備智能化》, 《數控裝備智能化》, 《自硬砂裝備智能化》等三場技術專題講座.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