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自傳的結尾更好看, 我將咬牙堅持. ' '不要抱怨中年危機, 這隻是因為你窮. ' 廣告商這種冷靜卻殘酷的話, 將中年人最後的一道自我安慰的防線擊得粉碎. 其實, 中年危機並不一定是因為物質意義的 '窮' . 在傳統漢語中, '窮' 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指的是積極的, 進步的狀態的停滯, 或者遇到瓶頸無法獲得新的突破而已, 比如 '窮當益堅' , '窮途末路' . 尤其對那些財務上相對成功的企業主, 管理層而言, '窮' 的意義是, 他們需要尋找新的人生, 職業的突破口. 換言之, 他們在青年時期高強度的工作和創業過後, 需要一次中年的修整和再次的 '賦能' . 在國內一些頂級商學院, 匯聚著中國經濟真正的中堅—中小企業主和商界的管理層, 在這裡, 一種 '中年清空, 從頭再來' 的觀念之樹正在每個人心中堅強而茁壯地生長. '70後' 的商業人士們, 正在跟隨中國經濟轉型大勢, 尋找人生和職業生涯新的安放之所. 這並不是物質優渥階層的專利, 對每一個夢想不曾泯滅的普通中年人來說, 它都是一劑方法論的良藥. '70後' 的奮鬥樣本 無論企業大小, 所有 '企業家精神' 都有著一個共同起點, 即不安於現狀, 並順經濟大勢而為之. 作為一名 '三線子弟' , 於蘭葳在38歲之前的職業生涯走的都是體制內的正統路線. 38歲之前, 他是一位國有企業的工程師和管理者. 之後, 他是一位老闆, 創立了優太客喜餐飲有限公司, 有分店18家, 員工400多人, 是貴陽當地頗有名氣的餐飲連鎖企業. 於蘭葳1972年出生, 大學念的是自動化控制, 大學表現優異的他在1993年畢業後, 即加入了中國最好的國有工程公司之一的貴州橋樑, 擔任工程師, 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 市, 自治區. 中國西南或者兩廣地區很多大跨度, 高難度的大型橋樑的設計, 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和一般的工程師不同, 於蘭葳有著經世濟國的人生理想, 並不想一輩子走技術路線. 2002年, 他主動向領導申請離開一線建設工地, 希望進行新的嘗試, 去做管理工作. '修路架橋, 剛好是去沒有路的地方, 也是脫離社會的地方, 人生不能這樣耗著. ' 他如願以償, 被任命為貴州橋樑旗下房地產板塊一家物業公司的總經理. 換句話說, 這是貴州橋樑的一家 '孫公司' . 雖是 '總經理' , 但未必是個好差事. 當時, 這家公司只有二三十個人, 每年營業收入幾十萬, 利潤為負, 一直都在虧損. 於蘭葳擔任總經理的第二年, 公司就賺了幾十萬, 這讓他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商業才華. 2008年, 他開始和朋友合夥做一家酒店, 同時也經營一家烤肉店. 不過, 朋友當初約定的投資並沒有完全到位, 為了不影響經營, 於蘭葳追加投資, 結果成為了大股東. 當了大股東, 責任更大, 風險也更大, 必須全力以赴, 同時也必須對主業更專註. 於是在2010年, 於蘭葳賣掉了酒店, 專註於餐飲, 並徹底從國企辭職, 正式開始了商業生涯. 這一年, 他38歲. 儘管商業生涯起步較晚, 但趕上了中國經濟發展和變遷的某些大勢. 貴州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 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貴州經濟並不發達, 人口還一度淨流出. 但另一方面, 在官方語境中, '中西部' 和 '經濟不發達' 也意味著潛力. 更重要的是, 來自財政轉移支付和金融政策的傾斜, 特別是固定投資和城市化的加速, 為雄心勃勃的商界新人帶來了機會. 比如, 近年來, 貴州固定資產投資都遠遠高於全國水平. 2016年貴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1%, 增速僅次於西藏位居全國第二. 另外是城市化, 2000年, 貴陽常住人口是371.84萬, 而2016年的數字已經達到469.68萬. 於蘭葳目前做的主要是商場內的休閑餐飲, 這個行業的市場空間幾乎可以看作是城市化的一種紅利. 目前, 分店主要都位於貴陽, 而逐步還擴張到了遵義. 貴陽和遵義的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排名全省一二名, 在2015年即分別達到73.25%和 46.46%. 於蘭葳坦言, 在過去的日子, 賺錢很容易, 但現在也面臨兩個困惑. 首先是現實的事業, 休閑餐飲正面臨瓶頸, 特別是2016年開始, 整個行業開始走下坡路. 購物中心從最初的遍地勃興, 到最後的過剩, 讓與之密切聯繫的購物休閑餐飲正趨於飽和, 行業整體表現出供大於求的趨勢. 另外, 個人財務上已經沒有任何顧慮, 但自己正當壯年, 如何續寫未來的故事則是一個問題. '是做馬雲, 還是星雲(大師)?' 於蘭葳笑著說, 這是很多同齡人共同面臨的困惑. 那麼, '讀書' 是否可以解決這些困惑呢? 清空過去 才有未來 帶著困惑與疑問, 2013年的時候, 於蘭葳入讀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EMBA項目, 他碰到了那群改變他, 也激勵他的同學. 在開學不久的課堂上, 一位知名教授拋出了那個讓很多學員為之震動的觀點: 中年最大的危機是自滿, 是過去的經驗限制了未來的可能, 必須清空自己, 才能走得更遠. '很多同學都比我優秀, 我甚至一度感到自卑. ' 於蘭葳說, 中年苦讀最大的震撼其實是驕傲被瞬間打碎, 同學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精英, 自己還有太多要學. 他舉了一個例子: 自己並沒有國際化的經驗, 但在課堂上, 他可以耳聞最好的 '國際經驗' . 班長是華為的一位副總裁, 當老師講出一些精妙的案例或者理論之後, '班長' 便會結合華為在全球的實踐, 和同學們進行 '二次分享' . '一個在課堂上討論的管理方法, 其實華為早就已經實踐過. 但他們實踐發現, 這樣的管理方法其實有局限, 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朝著哪個方向改進才能達到的效果最好, 成本最低, 這才是關鍵. ' 於蘭葳說. 入讀中歐之前, 於蘭葳其實已經思考過企業的轉型, 但隨著不斷 '清空' , 才慢慢地堅定了方向. 他說, 中小企業家群體往往有著過去的小成就, 在企業內部號令成百上千的員工, 有著權威感和優越感. 同時也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理論, 在很多時候, 可能有些自滿. '其實這要不得, 可能會害了企業, 錯失良機. ' 此前, 他的餐飲企業一直是做別人品牌的代理. 換言之, 餐飲的品牌商輸出品牌, 幫他的公司培訓員工, 而店面風格也是直接 '複製' 品牌商, 自己的企業根本就不需要創新. '千萬不要以為餐飲業的創新不重要!' 於蘭葳說, 消費者到你的門店其實是吃兩道 '菜' . 一道 '菜' 是餐廳的風格和服務, 第二道菜則是真正的菜, 即必須保證消費者至少有一道主菜吃得很舒' 服, 能夠記住這個味道, 否則別人很難做回頭客. 那麼, 這兩道 '菜' 就有賴於企業真正的創新, 必須有特色服務, 必須開發新菜品, 而不是一直 '複製品牌商. 思考轉型的不光是餐飲, 通訊製造行業的企業主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因為, 某種意義上講, 這兩個行業都和中國的經濟大勢密切相連, 一個是城市化, 一個是製造業. 蘇曉綱是1977年生人, 是於蘭葳在中歐的同屆學員, 他的轉型非常果斷. 此前, 他已在通訊行業做得風生水起, 但隨即 '跨界' 進入了運動健身領域, 創辦了廣州斑頭雁體育有限公司. 用簡單的話來說, 他開了健身房的連鎖店, 但這健身房非常不一般. 蘇曉綱發現了健身領域的一個新市場. 從學生時代開始, 蘇曉綱就是運動達人, 在中歐, 他參加了國際戈壁挑戰賽. 在準備挑戰賽的過程中, 他發現一些國內教練並不能滿足學員的需求. 國內健身行業發展迅速, 但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很多健身房主要是練肌肉, 這是一個誤區. 對職業人士而言, 靈活運用身體的能力, 保持工作的體能供給, 這兩點才是健身的根本目的. 看到這個市場, 於是他設計提供了兩塊業務, 一塊是運動訓練, 另一塊是物理治療. 此外, 還和中國台灣專業機構進行合作, 每年由台方派頂級教練到廣州駐點指導, 傳授經驗. 在行業內, 這樣的組合式產品非常新穎, 也迎合了中國中產階層健身風尚的轉向. 年輕不是皮囊 而是壯志 現在, 於蘭葳已經有兩家自有品牌的餐飲企業, 其中一家是叫洋羅鍋, 主打貴州特色的 '羅鍋' . 為什麼從代理全國品牌到做本土特色的羅鍋, 於蘭葳給出了解釋. 他說, 目前中國城市化減速, 購物中心正面臨飽和, 但旅遊行業的年增速卻達到了40%以上, 這意味著中國的購物休閑餐飲正在進入旅遊餐飲階段. 貴州是旅遊業大省, 外地的旅遊者到了貴州之後, 希望吃到的貴州特色, 而不是那些全國性品牌的貴州分店. '羅鍋就是貴州特色, 有畫面感, 一頓飯能吃十幾種不同的辣椒, 這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 ' 堅定地走自主品牌之路, 是因為此前有過教訓. 於蘭葳說, 自己做餐飲最寶貴和最值得驕傲的經驗就是績效管理, 在15年前, 他從工程師成為了物業公司的總經理, 之所以能把物業公司扭虧尾為盈, 用的就是績效管理. '但這個經驗也禁錮了我, 一招鮮吃遍天下. ' 做休閑餐飲品牌的代理, 用績效管理的方法也能做得很好, 但這必須以這個行業的上升勢頭為前提, 如果行業下行或者飽和, 就變成南轅北轍. 此前,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一堂課上, 教授正在講解宜家公司的成功秘訣. 一位同學站起來反問, 既然這個行業這麼賺錢, 模式這麼簡單, 壁壘也不高, 那麼為什麼沒有競爭對手起來? 教授回答, 對手可能 '複製' 一切, 但不會像宜家一樣擁有自己的森林. 這堂課讓於蘭葳感到震撼, 他重新認識到了品牌的意義, 以及產業鏈的縱深對於企業的價值. '我下半生可能會寫一本自傳, 希望能幫到那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 為了讓自傳的結尾更好看, 我將咬牙堅持!' 於蘭葳說, 中年有危機感, 有過彷徨, 但現在激情不滅. 蘇曉綱則更加樂觀, 他說自己從來不會主動朝著 '中年' 這個詞上靠. 很多年輕人30歲左右就自稱中年, 這讓他覺得很難理解. '你是不是個年輕人, 在於你的內心. ' 蘇曉綱也認為, 年輕人的恐慌, 很可能來自於一直都缺乏成功體驗的挫敗感和失落感. 他說, 成功是一點點積累的, 一個人在35歲之前, 可能都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或者從事一生的職業, 這個時候, 必須踏實, 必須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 一點一滴, 都是成功. '當你每一天都全力以赴, 你就會更加自信. 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中年或者老年人, 保持年輕的狀態, 讓生活永遠新鮮可愛, 這就是美好的人生!' 在一些同學心中, 作為越野達人的蘇曉綱, 說話總是能振奮人心. 他曾兩度參加 '玄奘之路' 商學院戈壁挑戰賽, 並取得好成績, 被同學們稱為 '徒步冠軍' . 蘇曉綱的公司名字叫 '斑頭雁' , 他說, 斑頭雁是一種候鳥, 每年會翻越喜馬拉雅山山脈兩次, 但它們和其他候鳥不一樣, 並不藉助季風幫助, 而是全靠自己的力量, 堅持每次飛行連續7小時, 穿越世界屋脊. 70後商界人士的創業和職業曆程, 幾乎就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縮影. 中青年企業主如今的財務成功, 既在於個人稟賦, 更在於踩准國家經濟的大勢. 中年清空, 再次賦能, 是圓滿人生, 也是找尋下一個風口. 作為中國經濟 '中堅' 的中小企業主群體, 他們的中年職業轉型, 順經濟大勢, 也是中國經濟之福. 從另外的意義上講, 伴隨著中國市場化的不斷推進, 商業的成功將越發有賴於從商者自身的稟賦和心態. 中年生長, 正逢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