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行業這兩天的關鍵詞是 '收購' . 一周之前, 小藍單車先被傳被永安行收購. 一周之後, 共用單車行業首例併購案誕生, 但永安行收購的卻是哈羅單車. 共用單車行業的兩位第三被傳收購, 被證實收購, 使得 '收購' 成為繼 '合并' 之後, 共用單車行業的又一個熱詞. 但究其根本, 兩者其實在本質上是一回事, 它們都指向了這個行業在徘徊中最終的歸宿——整合. 一, 老三們的困境 共用單車這一行中, 摩拜和ofo雙寡頭將其他玩家拉開不止一個身位. 為了爭搶注意力, 融資, 用戶, 第三名的位置成為了二線品牌爭奪的焦點.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小藍方面一直稱自己是僅次於摩拜與ofo的第三;哈羅單車則使用了更微妙的 '行業前三' 這一說法;曾有黃金單車加成的酷騎, 也對外宣稱其地位是行業第三. 在古代, 探花好歹能落個金榜題目. 然而在共用單車行業, 第三名似乎是個詛咒, 酷騎已經信用破產;小藍深陷押金泥淖;哈羅則直接被收購了. 1, 小藍單車: 危險邊緣 酷騎已經夠慘了, 因此本文並不想多涉及. 而酷騎在9月因為盲目擴張以及和P2P金融公司說不清的關係引發用戶恐慌, 遭遇押金擠兌的時候, 小藍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共用單車的戰鬥, 首先是金錢的戰鬥. 而小藍的單車, 偏偏是最燒錢的. 為了在共用單車大戰中體現差異性, 小藍選擇了用更好騎的車換取用戶口碑的做法. 好騎的代價很簡單, 加錢. 第一代小藍單車的成本僅次於摩拜的第一代單車, 而後者的造價為2000價位. 摩拜出於成本考慮推出了更輕更便宜的MoBike Lite時, 小藍單車卻造出了加裝變速器和電子顯示屏(後被取消)的Pro版本, 差點讓共用單車的最高造價突破3000大關. 除了在造車上捨得花錢, 小藍單車也是第一批開啟免費騎行活動的共用單車公司. 上半年, 橙黃藍三家的免費騎行活動頻率最高, 有時甚至整周免費. 免費的代價也很簡單, 沒收入, 燒更多融資. 但問題就出在這兒, 小藍融不到錢. 在1月完成4億人民幣融資之後, 小藍再無新的融資進賬. 按照小藍原本的折騰法, 其實會更早出現資金危機. 但小藍在3月22日打出了一記狠招——推出半年免費騎行卡, 收費199元, 半年內每天2小時免費騎車, 半年後全額返還199元. 顯然, 這可以為小藍在短時間內籌集起大量的資金, 籌集充足彈藥. 然而, 如果對照易到曾經瘋狂的充返活動最終造成的後果, 小藍的這一舉措顯然也是兵行險招, 或者更不客氣地說, 寅吃卯糧. 199的半年卡對小藍來說, 就像一劑毒品, 短時間內收穫大量資金入賬的快感, 然而卻斬斷了日常的資金流水, 並且形成了半年之後的一筆巨債. 半年之後, 果不其然, 在9月22日的半年期臨近時, 小藍宣布將半年卡免費升級為一年卡, 為 '用戶提供更長久的免費服務' . 但在許多用戶看來, 這無非是小藍的拖字訣: 將半年卡升級為一年, 那向用戶返還199元的期限又可以向後推遲半年. 這次延期, 也是小藍為數不多被用戶所詬病的時候. 由於免費活動多, 騎行體驗好, 小藍單車在用戶中的口碑一直很好. 早前在網上, 摩拜與ofo用戶大打口水仗的戰場中, 總能看到小藍用戶在吃瓜的同時站出來為小藍打call. 或許也正是這種讚譽, 讓小藍單車的管理層忽視了維護用戶體驗的巨大成本, 產生了 '可以在一線城市與摩拜, ofo一戰' 的想法. 但事實證明, 共用單車還是要靠規模說話的. 小藍不到100萬的車輛投放規模未能說服資本. 儘管用戶口碑好, 融不到資, 盈不了利, 這樣的生意仍是自嗨. 最終, 資金問題累計至今, 小藍單車爆出押金退還困難, 大量用戶一擁而上試圖取出押金. 這一幕與酷騎乃至易到的遭遇何其相似. 小藍被收購的消息此時爆出也符合易到最終被韜蘊資本收購的邏輯——內部資金難以應付擠兌的狂潮, 只能賣身以求外部資金幫助. 對於小藍來說, 用戶口碑或許是其最大的資產. 在其押金難退問題出現後, 不少用戶表示繼續支援小藍, 甚至呼籲其他人不要參與押金擠兌. 但從摩拜闢謠 '不收購' 和永安行最終選擇了哈羅單車的做法, 也可以看出這筆資產的價值, 還有待商榷. 令人唏噓的是, 小藍單車CEO李剛今年初還稱, 共用單車大戰今年8月就將分勝負, '定生死' . 沒想到, 如今站在生死邊緣的, 卻是小藍單車. 2, 哈羅單車: 風光下暗藏隱憂 相對於小藍單車, 哈羅的情形則要好很多. 這家從成立之初就立足做二三線城市市場的共用單車公司, 一共投入了超過200萬輛單車. 除了對外聲明的投放數量, 在數據上, 哈羅單車更可能是那個真正的第三: 根據獵豹大數據的調查, 哈羅單車的周活躍率為0, 0748%, 排名第三. 農村包圍城市的差異化戰略和在二線玩家中頂尖的體量讓哈羅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更多支援. 去年11月, 哈羅單車獲得了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愉悅資本, 紀源資本, 盤穀創投等一線基金的投資, 今年4月, 6月, 哈羅單車又獲得了來自成為資本, 威馬汽車的兩輪超億元投資, 要打造 '共用單車+電動汽車' 的合作生態. 然而, 哈羅順風順水的表象下也隱藏著危機: 此前, 哈羅單車CEO楊磊在今年6月接受採訪時, 對外透露的投放量為200萬輛, 每輛車的造價約為800元——光是造單車, 哈羅就用了16億. 同樣是在6月, 哈羅單車官方宣布的日訂單量為500萬單. 算下來, 每輛車的日均騎行次數僅2.5次. 這顯然不是一個足夠好看的數據. 此前, 智東西有文章分析過, 在二三線城市中, 共用單車的生存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和一線城市不同的交通布局, 使得兩輪電動車頗為流行, 極大地擠佔了共用單車的生存空間, 使得其日均騎行次數比一線城市更低. 另外一點則是, 較小城市中, 共用單車的損毀率更高. 這意味著, 紮根二三線城市避開了和摩拜, ofo的正面衝突, 但卻只能在不那麼肥沃的土地上耕耘. 最令互聯網創業公司垂涎的用戶, 永遠是一線城市最多. 然而, 共用單車禁投令的出台, 也暫時堵死了哈羅單車進入一線城市戰場的可能. 此時由主業為有樁公共單車的永安行出面併購, 哈羅一來可以獲得前者較為穩定的資金支援, 二來永安行在建設有樁公共單車的過程中, 與政府建立起了良好關係, 在共用單車政策收緊的當下, 這將對哈羅單車帶來幫助. 另外, 這次併購完成後, 螞蟻金服成為了整個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這意味著來自阿里系的資本與資源的雙重支援. 幾家勢力聚首, 儼然要把永安行和哈羅的結合體打造成新的巨頭. 這一次併購, 很可能將形成示範效應, 帶動體量較小的玩家抱團. 前段時間共用單車經曆了一輪死亡潮, 而如今, 活下來的公司要面臨的, 或許是併購潮. 二, 併購潮下, 誰是魚, 誰是蝦 當併購, 合并等字眼在共用單車中越來越多地提上日程時, 這一行已經在漸漸轉向一場魚吃蝦的吞併遊戲. 在這今日的併購案例中, 永安行是魚, 吃下了哈羅單車這隻蝦. 永安行併購哈羅單車後, 依託永安行原有的200萬有樁公共單車, 加上哈羅單車的200餘萬輛共用單車, 儼然成為了行業中的第三極. 但其體量和摩拜與ofo的差距仍然較大, 此時, 這條新的大魚若要繼續擴張, 此前不同程度上遭遇危機, 但又擁有一定資產的酷騎, 小藍, 小鳴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優拜, 1步, 由你等數據規模上更小一級的玩家也是可以考慮的對象. 而規模再小的共用單車, 處於整合成本等考慮, 併購的價值也就不大了. 當然, 優拜等玩家也可以主動抱團, 形成規模, 讓自己成為一條更大的魚. 然而, 當我們回看永安行併購哈羅單車這個例子時, 不難發現, 最大的魚永遠不是共用單車公司. 永安行對哈羅單車的併購, 背後晃動著阿里的影子——永安行接受了來自螞蟻金服的投資, 而哈羅單車也很早便接入了支付寶. 永安行與哈羅合并後, 螞蟻金服成為了占股僅次於永安行母公司的存在. 而在螞蟻金服同樣投資的ofo中, 滴滴的話比阿里更有分量. 在永安行與哈羅合并後, 阿里系的勢力, 在一家規模足夠大的共用單車企業中, 擁有了足夠高的話語權. 因此, 在這個層面, 阿里才是那條魚. 三, 共用單車不想收購?但戰場由資本定義 永安行收購哈羅單車後, 將對行業帶來什麼影響?智東西第一時間聯繫了業內玩家, 發現多數企業無論對被併購還是併購都沒有什麼興趣. 其中, 與哈羅單車同樣在二, 三線城市打拚的優拜單車CEO餘熠稱, 他認為有併購消息傳出的公司, 多是對資金有較大需求. 對哈羅單車與永安行合并帶來的競爭壓力, 優拜會 '密切關注' , 但不會選擇去併購其他共用單車公司, 或者謀求收購. 優拜不 '賣身' , 不合并的選擇是有底氣的——因為優拜除了發展二三線城市業務, 最近也將出海作為了重點, 其首批單車已在澳大利亞落地. 在出海之前的9月, 優拜也宣布獲得了數千萬美元融資. 至少在錢這個方面, 優拜顯得不那麼急迫. 但正在被用戶追著要押金的小藍單車, 處境顯然就沒這麼悠然. 智東西多次致電小藍單車COO孫冶及公關負責人, 均未得到回應. 小藍單車此前承諾, 將在11月10日前退還押金. 隨著這一期限的鄰近, 小藍單車的處境愈發緊張. 有觀點認為, 小藍最終很可能將走上易到的老路——賣身. 而ofo方面此前回應 '是否與摩拜合并' 時稱, 並不考慮合并. ofo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目前也不考慮除摩拜之外的其他共用單車公司. 而ofo對哈羅與永安行合并可能帶來的競爭並未有太多觸動, 一位ofo的公關負責人對智東西稱, '良性的競爭將有利於共用單車行業優勝劣汰, ofo將積極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 言下之意, 對新的 '第三極' 並不怵. 摩拜方面則婉拒了採訪, 但其此前向外界傳達的消息, 也是 '不收購' (當然就更不可能是被併購). 除了坐實的哈羅單車與永安行, 似乎並沒有共用單車企業願意併購, 或者成為被併購的那一個. 但被資本快速催熟的共用單車行業, 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向資本低頭. 在行業普遍沒有盈利, 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 為了獲得足夠的資本支援, 共用單車企業選擇抱團聚起更大規模, 站隊巨頭幾乎無法避免. 摩拜與ofo有足夠底氣選擇不去併購其他共用單車公司, 而二三線玩家若要求生存, 則很難拒絕併購/被併購這條道路. 小藍單車的例子已經證明, 小而美的道路在共用單車中是走不通的. 結語: 共用單車進入整合時代 共用單車行業近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飛速發展, 先後經曆了大融資時代, 陣亡潮時代, 大浪淘沙, 第二梯隊玩家中, 小鳴, 酷騎, 小藍先後被沖刷一輪, 元氣大傷. 相對健康的永安行, 哈羅單車果斷選擇合并, 抱起了團, 隱隱要打造第三巨頭. 而頭部的摩拜與ofo, 也被朱嘯虎認為走到了 '合并' 的時間節點. 這一切都預示著, 共用單車行業, 正在邁入整合時代. 當然, 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最終的形態通常都是一個或數個寡頭佔據, 這已被經驗證明. 然而在共用單車賽道, 寡頭格局成型的速度, 在洶湧的資本推動下, 將來得前所未有地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