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了, 家電企業手機業務集體遭遇滑鐵盧

格力手機要賣5000萬台, 只是董明珠的個人理想;夢想著要成為全球手機一哥的TCL, 如今其手機業務不得通過賣股份, 引進戰略投資者尋找新股東;布局手機業務多年, 卻遲遲沒有找到突破口的海信手機……今年以來, 中國家電企業的手機業務多元化布局, 均遭遇來自市場的寒冬後, 不得不選擇退守.

家電企業的發展基因決定了他們進軍手機業務很難成功. 到目前為止, TCL, 長虹, 格力, 海信, 甚至外資企業LG等家電企業, 都擁有手機業務, 卻基本上沒有任何品牌取得 '成功' . 知名度不高, 銷量不行, 還拖累家電主業的利潤.

近年來儘管很多家電企業想藉助智能家居的東風, 將手機打造為物聯網領域連接家電與智能硬體的載體, 卻還是無法翻身. 可以說, 在手機業務方面, 家電企業集體遭遇 '滑鐵盧' , 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對於家電企業來說, 如何更有顏面的退出手機業務, 才是最好的選擇.

目前TCL, LG以及海信, 格力, 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紛紛涉足手機領域, 發布如TCL750, 950, LG G6, 格力手機3, 長虹H2等手機產品. 不過, 與樂視, 小米等互聯網品牌進軍彩電領域表現出彩不同, 這些品牌的手機優勢並不大, 市場和營銷也沒有產生水花.

以董明珠堅稱 '沒有' 失敗的格力手機, 在官方旗艦店的評價才70多條. 日前在中國電商領袖峰會上, 董明珠再次大談格力手機, 稱: '格力手機讓我很自豪, 第一次展示的時候, 我說扔到地上不會壞, 今天我告訴大家, 如果大家用了一天, 手機開13個小時也是運行流暢. 你看哪一家手機廠商敢這樣說?而且我們的手機不是代工, 是自己生產的 '.

如果說, 這幾個品牌是進入時間短, 那麼TCL的表現更能說明問題. 從90年代末就開始活躍在國內手機市場, 2016年9月, TCL通訊進行私有化, 估值一度達到百億港元. 今年10月中旬TCL集團公告, 其控股子公司TCL實業作價4.9億港元出售TCL通訊49%股份. TCL集團2017年中報顯示, 通訊銷售收入同比下滑26.1%, 虧損8.52億元.

LG手機業務也同樣面臨業績虧損壓力. 根據LG電子今年第三季財報, 公司營業利潤增幅高達82.2%, 但移動業務三季度虧損預計月2000億韓元, 已呈連續10個季度虧損狀態.

有觀點認為, 家電企業的手機業務下滑原因來自蘋果和三星的高端打壓, 以及國內手機品牌低端市場的競爭衝擊. 把原因歸因為市場競爭, 顯然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 對手機產業來說, 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快, 顯然讓傳統家電企業吃不消. 家電產品的更新迭代長達1-2年時間.

對家電企業來說, 進軍手機產業軟硬體都不突出, 特別是生態產業鏈搭建上更是外行. 家電企業集體遭遇手機 '滑鐵盧' 的原因並不複雜 , 就是隔行如隔山, 缺少專業性, 持續性投入. 想實現手機業務的突破肯定要再研發, 設計, 品牌等等方面下大力氣, 不然只能淪為家電企業的一塊 '雞肋'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