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上市公司抢滩OLED 产业投资过热较明显行业扫描;
每经记者 莫淑婷 每经编辑 赵 桥
自从苹果手机iPhone X发布以来, OLED屏幕便成了手机市场新宠, 明年全面屏手机或将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亦注意到, 多家上市公司都在积极推进OLED面板的量产.
不过,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 需要谨防产业投资过热.
企业争相布局OLED领域
京东方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四川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于5月投产, 将于本月实现量产. 四川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开工建设. 两条生产线总投资均为465亿元, 设计产能均为48K/月. 随着这两条柔性AMOLED产线陆续投产, 将能够奠定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的领先地位, 将能够使公司具备为全球品牌厂商提供高品质柔性AMOELD屏幕的能力.
除了京东方外, 华星光电也在积极推进OLED面板的量产, 另还有众多的中小面板企业, 如和辉光电, 柔宇科技等投产OLED面板, 业内普遍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面板企业生产的OLED面板将形成规模, 在产能方面与三星抗衡, 到那时候中国手机品牌将获得更多的国产OLED面板供应.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 天马微电子集团副总裁彭旭辉在2017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介绍, 天马上海5.5代AMOLED产线已量产出货两年. 武汉第6代AMOLED产线已经成功点亮, 将打造为全球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工厂.
而昔日的豆奶大亨黑牛食品 (002387, SZ) 在去年完成 '去食品化' 后, 也开始向显示行业转型. 据了解, 黑牛食品募资150亿元投资建设第5.5代和第6代OLED项目事宜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河北固安第6代OLED项目在建工程厂房已经封顶, 预计2018年下半年进入量产.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 预测今年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是4.7亿片的规模, 其中柔性的占比大概是30%, 总规模预计在1.5亿片, 成长的速度大概是177%. 柔性的渗透率从13%增长到30%的规模.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表示, '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预计今年会达到接近900万片的规模, 跟去年的250万片相比有大幅度增长. 目前大陆OLED产能其实非常有限, 但未来有将近十条生产线即将投产, 这样的投资规模会带来跳跃式增长. '
集邦咨询分析师邱宇彬则认为, '在小尺寸OLED上, 三星还是一枝独秀, 大陆厂商要追上三星至少还要2~3年时间. '
业内提醒需防产业投资过热
除了布局OLED领域外, 各大厂商也在积极推进高世代面板的量产. 上海证券9月底的一则研报显示, 高世代面板线相继落地, 设备购置高峰来临. 根据统计, 目前量产的高世代面板线有9条, 建设中的有7条.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在2017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 '我国显示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产业投资过热趋势比较明显; 整体产业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多材料, 装备仍然依赖进口, 本土产业生态链体系不够完备. '
邱宇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全球的角度来讲, 因为整个大尺寸液面板需求确实走缓, 如果持续以这样的热度 (不管是过去的8.5或者说未来几年的10.5代) 去投资, 就为这个市场增添了很多供大于求的疑虑. 若这个投资热度持续下去, 未来最快两三年可能就会对比较低的世代线造成压力, 市场就必须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 我们可能会看到未来几年低世代的竞争压力会逐步增加. '
邱宇彬进一步解释, '因为低世代的良率, 切割率基本上已经达到极致了, 而高世代的良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等于是以最好的成本状态去竞争. 当高世代的成本在往下降的时候, 自然这些低世代的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少. '
记者了解到, 由于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缺失, 上游配套已成为大陆液晶产业发展的 '短板' , 生产液晶显示板所必需的液晶材料, 光学元件, 基本部件等相关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群智咨询分析师张虹告诉记者, '确实, 大陆显示产业上游配套特别是在设备领域是比较薄弱的. 其实材料这一块, 这两年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大陆的材料配套也在持续进步, 但还有待提高. 目前主要的一些材料包括先进技术, 主要掌握在日韩等厂商手上. '
2.李东生: 垂直产业链整合破解 '缺芯少屏' 产业困局;
每经记者 莫淑婷 每经编辑 赵 桥
近年来, 随着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 一大批大陆面板厂商开始崛起. 早在2009年, TCL开始投资设立华星光电, 如今华星光电已是大陆电视液晶面板厂商中市占率第二的企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面板产业发展状况,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
破解 '缺芯少屏' 产业困局
据了解, 世界面板产业曾是韩国, 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天下, '缺芯少屏' 成为大陆液晶电视品牌厂商的痛点.
早在2008年, 中国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跃升的情况下, 遭遇了液晶面板供应短缺的问题, 当时在全球面板市场居于产能领先地位的分别是韩国, 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 大陆电视企业组团前往台湾采购面板, 但是台湾的面板企业却优先将面板供应给韩企, 韩企用不完再转卖给大陆的电视企业.
李东生表示, '大陆深切感受到了发展自己的面板产业的重要性, 2009年, 华星光电成立, 开始投资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 如今TCL是中国消费电子领域中唯一一家具有垂直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 而面板产业是产业链的上游, 中国面板企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竞争力, 摆脱对国外高技术产品的依赖, 助力破解 '缺芯少屏' 的产业困局. '
据了解, 华星光电已成为大陆电视液晶面板厂商中市占率第二的企业. 数据显示, 2016年, 华星光电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为13%, 全球排名第五. 2017年一季度, 华星光电在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15%, 行业排名第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 华星光电目前投产的有一条6代线和2条8.5代线, 两条8.5代线都已达到满产满销. 除了目前这3条生产线之外, 华星光电也在大尺寸及中小尺寸OLED面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 投资350亿元的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也于6月在武汉正式打桩建设, 产品定位为高分辨率, 可折叠式智能手机用显示面板.
全球显示产业主要增长在中国
李东生表示,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 中小尺寸面板迅猛发展. 然而, 我国高端手机显示屏大量需要进口, 无法满足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市场需求. 作为下一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关键显示技术, AMOLED产品当前主要的供应是靠韩国, 我国AMOLED技术仍处于追赶期. 但是, 柔性可折叠AMOLED与国外领先技术差距并不大. '
'TCL上马的11代线,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领域属最高世代线. 关于11代线的建立, 是TCL立足于未来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制定的战略. 从目前的国际竞争体系来看. 中国在上游产业的规模还与国际标杆企业存在差距. 因此, 我们需要以前瞻性的视野, 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势, 在上游产业进行布局, 并提升制造能力. ' 李东生说.
事实上, 在过去十年, 大陆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产业整体规模已跻身全球前三. 日本面板厂商虽掌握大批关键技术, 但是逐渐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压缩了部分面板产能. 面板产能开始向韩国, 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三地集中, 大陆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不过, 伴随着大陆面板产能急速扩张, 目前中国显示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产业投资过热趋势比较明显.
李东生此前在美国参加全球信息显示学会年会上表示, 全球显示产业主要增长在中国, 未来还有新的产能投入, 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全球市场供求增长情况来看, 目前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产能充分释放和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预计未来3~4年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预计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产能(包括韩企在中国的工厂)将和韩国的产能持平.
3.电竞热潮带动高端显示器出货大增350%;
电竞相关产品已成为不景气的PC相关产业中, 少数还具备显著成长动能的次领域. 除了笔记本电脑, 桌上型主机之外, 画面更新率在100Hz以上, 专为电竞玩家设计的液晶显示器, 出货量也显著成长. 据IHS Markit估计, 2017年上半全球电竞级显示器出货量达到110万台, 比2016年同期成长350%.
电竞级显示器除了具备远高于一般显示器的画面更新率之外, 为了满足游戏玩家对游戏体验的需求, 往往还具备许多其他规格特性, 例如采用曲面屏幕设计, 窄边框等. 此外, 高动态范围(HDR)也是电竞显示器经常标榜的规格特性.
目前全球最大的电竞显示器品牌为华硕, 市占率约17.4%; 第二名为宏碁, 市占率为12.4%; 第三名则是惠科, 市占率9.9%. 由于电竞显示器市场快速成长, 许多品牌业者皆已陆续展开布局. 2017年总共有16个品牌在此一市场上彼此竞争. 新电子
4.GIS, 凌巨 合攻日本车载市场
触控面板厂抢进车载应用市场, TPK-KY宸鸿 (3673) 手握特斯拉, 双B订单, 今年出货倍增. GIS-KY业成 (6456) 则是传出携手凌巨 (8105) , 合力拓展车载面板, 明年可望打入日本车厂供应链.
车联网兴起, 新车上的显示屏幕愈来愈多, 吸引厂商竞逐. 现在触控面板主要是应用在中控台屏幕, 面积也愈来愈大了, 都是8吋以上起跳, 甚至是10吋, 12吋, 单价提高, 并带动车载触控面板市场大幅成长.
业成也把车载触控面板设定为重点布局市场之一, 除了群创之外, 外传业成也携手凌巨抢攻车载市场. 今年日商Ortus入主凌巨, Ortus专注在车载, 工控等利基市场, 除了技术合作之外, Ortus也提供更坚强的客户关系. 外传业成开始与凌巨展开业务合作,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预期明年下半年将开始供货给日本车厂客户, 产品以7~ 10吋中控台触控面板为主. 对此, 凌巨与业成表示, 有一些产品合作.
在车载应用方面, 业成今年开发出客制化曲面触控显示模块, 除能达到高信赖性的规格要求, 并采用塑料模内射出曲面盖板及3D全贴合技术. 业成强调, 公司提供从面板, 触控, 到贴合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锁定日本与欧洲车厂持续拓展当中.
宸鸿布局车载触控面板早, 目前是特斯拉中控台触控面板供货商, Model S的超大17吋屏幕, 以及最新推出的Model 3的15吋屏幕都是宸鸿供货. 宸鸿今年也通过欧洲车厂认证, 从下半年开始量产出货. 外传率先出货的是BMW 5系列的中控台屏幕, 面板尺寸约10.25吋, 已经在第三季开始出货, 接下来奔驰的订单也将量产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