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另類城市地標發布R11s:全面屏加持

1.OPPO另類城市地標發布R11s:全面屏加持; 2.旗下三大品牌 這家公司才是智能手機市場探花; 3.三星CEO在美演講稱「蘋果服務比較好」; 4.Counterpoint: 全球近50%的用戶每天花在智能手機上時間超5小時; 5.天線軟板才是 iPhone X 出貨最大瓶頸, 自 11 月起將有所改善; 6.特斯拉 '國產' 將近? 與上海簽建廠協議

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複製 laoyaoic 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OPPO另類城市地標發布R11s:全面屏加持;

非常突然, OPPO官方今晚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宣布了旗下的新機R11s. 這次OPPO包下了北京, 上海, 瀋陽, 重慶, 深圳, 長沙, 蘇州, 成都和廣州九大城市的地標建築, 突出了R11s的九大新特性. 這些新特性包括更好用的全面屏, 更持久的續航, 更快的ColorOS, 更清晰的人像, 前後2000萬像素, 更舒適的手感, 更強大的雙攝, 更智慧的美顏以及更明亮的夜拍.

由此來看, R11s相比R11來說, 在電池, 攝像頭, 屏幕, 工藝以及系統方面都會有所升級.

事實上, R11s此前已經在工信部現身, 其採用了類似三星S8的全面屏設計, 採用18:9三星AMOLED顯示屏, 背部設計與OPPO R11基本一致, 採用了全金屬機身, 微縫天線設計, 雙攝像頭位居左上角.

配置方面, 它將搭載驍龍660處理器, 配備4GB記憶體+64GB存儲, 支援VOOC閃充, 拍照及自拍應該會有所升級, 但詳細規格目前還不清楚.

以OPPO的風格來看, 未來新機的產能應該不必擔心, 很有可能為成為銷量最好的國產全面屏手機.

快科技

2.旗下三大品牌 這家公司才是智能手機市場探花;

OPPO手機

鳳凰科技訊 據Android Authority北京時間10月22日報道, 在智能手機市場上, 各大廠商爭的不是第一和第二, 而是排在三星和蘋果之後的第三. 通過成功進入亞洲和歐洲市場, 現在又要進軍美國市場, 華為一直在努力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探花. 但是, 在實現其願望前, 它必須首先通過這家相對默默無聞的公司——步步高——這一關.

步步高是中國的一家跨國公司, 在多個消費電子市場——耳機, 藍光影碟機和智能手機——擁有很多受歡迎的品牌. 例如, 步步高在智能手機市場擁有三大品牌: OPPO, vivo和一加.

步步高是何方神聖?

自1990年代以來, 步步高先後涉足中國多個消費電子領域. 步步高創始人是段永平, 在通過小霸王遊戲機賺得逾人民幣10億元後, 1995年段永平不再管理一家工廠, 後來創辦了步步高. 目前步步高旗下擁有多家工廠, 僱傭有逾1.7萬名員工.

步步高開始時生產CD唱機, MP3播放器, DVD影碟機和其他家用電器. 2004年, 段永平與陳明永創辦了OPPO, 並由後者出任首席執行官. OPPO利用了段永平在視頻播放設備市場的經驗, 銷售DVD和藍光影碟機, 後來進入智能手機市場.

vivo創辦於2009年, 由段永平和沈煒 (擔任首席執行官) 創辦. Vivo 2011年推出了首款自主品牌智能手機, 主打輕薄外形設計, 在營銷上則走名人路線.

一加——可能是西方客戶最熟悉的步步高旗下品牌——並非是由段永平一手打造的, 而是由前OPPO副總裁劉作虎和裴宇創辦, 是OPPO旗下一個品牌. 這當然也意味著它屬於母公司步步高. 在步步高旗下三大智能手機品牌中, 一加是最高端品牌, 採用不同於OPPO和vivo線下零售的商業模式, 主要通過亞馬遜等電商平台銷售. 亞馬遜幫助步步高進入了歐洲和美國市場.

步步高甚至超越蘋果

在智能手機市場, 步步高是一家重要公司, 雖然大多數消費者可能從未聽說過這家公司. 長期以來, 不僅僅在中國市場, 在國際市場OPPO和vivo也是重要廠商.

通過建立龐大的零售商網路, 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成功超越曾經似乎戰無不勝的小米——主要通過網路銷售. 蘋果和三星在成本方面不是包括步步高旗下品牌在內的中國本土廠商的對手.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 華為是中國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市場份額約為20.2%, OPPO, vivo緊隨其後, 市場份額分別為18.8%和17%. 步步高旗下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35.8%.

本土品牌佔領中國手機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資料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OPPO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3090萬部, vivo為2580萬部, 加在一起為5670萬部. 相比之下, 三星第一季度出貨量為7860萬部, 蘋果為5190萬部. 據Gartner稱, 步步高旗下品牌出貨量超過了蘋果, 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資料, 蘋果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只是領先優勢很小. IDC的數據顯示, 今年第一季度, 三星全球市場份額為23.3%, 蘋果為14.7%, 其次依次是華為 (10%) , OPPO (7.5%) 和vivo (5.5%) . 步步高旗下品牌市場份額之和為13%, 略低於蘋果, 但領先於華為. 一加全球市場份額不足1%, 對各廠商排名幾乎沒有影響.

各廠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變化

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雖然可能存在誤差, 但數據仍然表明步步高與蘋果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榜眼之爭相當激烈.

步步高能否征服西方市場?

步步高似乎對僅僅成為中國市場領頭羊並不滿意, 它最近超過三星成為印度市場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 步步高旗下還有一個手機品牌ikoo, 它嘗試利用步步高在兒童教育玩具市場的經驗, 開發世界上首款教育手機.

通過推出多個品牌, 步步高使其產品能更好地適合各個細分市場. 這一戰略顯然在中國獲得了成功, 能否在西方市場奏效還有待觀察. 澎湃新聞網

3.三星CEO在美演講稱「蘋果服務比較好」;

集微網消息, 日前三星電子共同CEO權五鉉宣布, 將在明年2018年3月退休, 此舉引發南韓國內一片震驚, 在上周四權五鉉, 參加在美國華盛頓的一場公開演講, 他也是首次公開響應了三星與蘋果手機的比較看法, 他表示「就服務而言, 蘋果是比較好的. 」

根據《韓聯社》報導, 權五鉉是在美國華盛頓, 向一群美國商業領袖演講時脫口而出, 他表示「我想每一種手機都有強項與弱點, 就硬體而言, 三星手機可以說是最棒的之一, 至於服務方面, 某種程度來說, 我想蘋果是更好的」, 近年來智能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 智能手機的龍頭就屬蘋果與三星, 兩者也常常被拿來比較, 權五鉉也說「不要問我哪一種比較好, 這就像問壽司與泡菜一樣, 我真的沒概念, 這要看你的口味偏哪邊. 」

4.Counterpoint: 全球近50%的用戶每天花在智能手機上時間超5小時;

集微網消息 (編譯/丹陽) Counterpoint最新數據顯示, 全球近50%人口使用手機, 年度支出超過3700億美元, 而這些用戶中近一半的人每天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竟超過5小時. 從電子通信到內容消費, 再到商業視角, 短短10年時間裡, 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 可見智能手機在短時間內確實改變了世界.

調查顯示, 在所有的手機用戶中, 有近25%的用戶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甚至超過7個小時, 這些才是真正的 '超級手機黨' . 當然, 他們之所以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上主要是因為工作, 比如: 業務運行, 或者處理文字數字內容等.

縱觀地區趨勢, 新興國家用戶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比在發達國家要多. 在新興國家中, 馬來西亞用戶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智能手機上. 調查顯示, 超過55%的用戶說他們每天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超過5個小時. 而且這種趨勢將也極有可能向更多新興市場蔓延. 在發達國家中, 日本用戶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最少, 有近43%的用戶聲稱每天他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不到3小時.

如上圖所示, 在所有被調查國家中, 使用智能手機瀏覽互聯網和遊戲是最受歡迎的活動. 平均64%的用戶每天都在智能手機上瀏覽互聯網, 62%的用戶則使用智能手機玩遊戲. 而與亞洲和非洲的新興市場相比, 語音通話仍然是許多市場(如德國和日本)的首選通信方式, 這種通話方式近56%的用戶會選擇. 而在亞洲和非洲, 發簡訊則是首選, 被54%的用戶所採用. 也許語音電話因為各種額外費用過多, 而不被亞非用戶過多採用.

在發展中市場推動下, 智能手機的換機周期也正在縮短. 全球智能手機的平均更換周期降至21個月. 墨西哥用戶更換智能手機最快, 每18個月更換一次. 其中每三個用戶中就有一個每隔12個月就會升級他們的設備. 而日本用戶每26個月更換一次設備, 是所有參與國中更換設備周期最長的. 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成熟用戶群獲得了更多的優質, 持久的設備, 因此不需要頻繁的升級.

針對消費行為方面, 過50%的澳大利亞, 中國, 德國和沙特的智能手機用戶透露, 他們願意花費超過400美元來更換目前的智能手機. 而超過30%的德國和澳大利亞的手機用戶願意花500美元購買下一部智能手機. 且蘋果在兩國佔據了主導地位, 超過85%的用戶, 如使用蘋果則不會更換品牌. 儘管蘋果還是日本的主要智能手機品牌, 但只有13%的日本用戶願意花400美元購買下一款手機. 這說明日本消費者通常比其他市場的同行更保守, 因此升級周期相對緩慢.

5.天線軟板才是 iPhone X 出貨最大瓶頸, 自 11 月起將有所改善;

集微網綜合報道, 眾所期待的 iPhone X 即將於10月27日在全球開啟官方預購活動, 首批將於11月3日發貨. 此前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計, iPhone X 上市初期的備貨量是200-300萬部. 此外, 凱基證券最新報告指出, iPhone X目前組裝良率已穩定, 但因零組件短缺故出貨量有限, 預計自 11 月開始將改善.

據凱基證券透露, iPhone X 短缺的零組件包括: 天線軟板, 雙鏡頭廣角相機軟板, 3D感測的點陣投影器 (Dot projector) . 其中, 天線軟板的短缺是影響 iPhone X 出貨的最大瓶頸.

對此, 凱基證券下修今年第4季 iPhone X 的出貨量, 預計出貨量由 3,000-3,500 萬支下修至 2,500-3,000 萬支, 但同時凱基證券也相信 iPhone X 在 2018 年第 1 季會有顯著成長, 預計季成長超過 50%.

天線軟板

為何 iPhone X 的天線軟板會缺貨呢? 據郭明錤分析, 因 iPhone X 的天線規格比 iPhone 8 高出許多, 故天線軟板需要特別的材料, 配方, 設計, 專利, 製程, 設備與測試, 目前僅有日本村田製作所與台廠嘉聯益可以滿足蘋果的需求.

日本村田製作所本來是蘋果主要的天線軟板供應商, 但是 10 月 15 日, 村田宣布旗下的金澤村田製作所從索尼手中接收了位於石川縣的零件工廠. 村田製作所將把其作為新工廠, 用來生產自家研發, 可將薄膜狀樹脂進行堆疊的智能手機用高性能基板 '樹脂多層基板' . 到 2018 年春季, 計劃使整體產能增至 2016 年度的 2 倍以上. 隨著購買工廠, 村田製作所將增加最尖端電子零部件的產能, 試圖與不斷崛起的亞洲企業拉開距離.

由於村田的出貨問題可能要到 2018 年春季才能解決, 因此臨時改由第二供應商嘉聯益完全接手訂單. 然而, 嘉聯益擴充產能也需要時間, 而且嘉聯益與村田的設計, 設備與製程等均不同, 因此預計最快也要等到 11 月才能開始大量生產.

雙鏡頭廣角相機軟板

而導致 iPhone X 出貨困難的第二個瓶頸是雙鏡頭廣角相機軟板. 因 iPhone X 的雙鏡頭規格提升, 主要是長焦相機配備 OIS 與鏡頭升級至f/2.4, 加上廣角相機與長焦相機採用非共基板設計 (三星與華為雙鏡頭均採用共基板設計) , 故軟板規格要求較高.

據悉, LG Innotek 是 iPhone X 雙鏡頭的主要供貨商, 去年 iphone 7 Plus 的廣角+長焦複合雙攝像頭也出自該公司. LG Innotek 的廣角相機軟板是由韓國柔性線路板(FPCB)專門製造企業 Interflex 提供的, 據郭明錤透露, 現在該軟板因質量問題而導致供應短缺.

3D感測的點陣投影器 (Dot projector)

此外, iPhone X 短缺的零組件還有 3D 感測的點陣投影器 (Dot projector) . '點陣投影器' 構成被稱為 '羅密歐 (Romeo) ' 的發射模組, 可在用戶臉部投射 3 萬個光點, 測繪出用戶獨特的臉部特徵; 接收模組稱為 '茱麗葉 (Juliet) ' .

毋庸置疑, 人臉識別 FaceID 功能是 iPhone X 的 '關鍵賣點' ,iPhone X 頂部的 '齊劉海' 部分, 蘋果方面稱其為原深感攝像頭系統, 是實現面部識別功能的重要部件. 由於目前其良品率仍比較低, 供應量有限, 導致 iPhone X 的產量受限.

雖然 3D 感測點陣投影器的出貨提升還需要時間, 但郭明錤分析, 點陣投影器已經經過AA ( Active alignment, 主動式鏡頭定位 ) 與環境測試, 人臉辨識率下降的問題已經解決, 因此認為iPhone X生產最壞的狀況已經過去了. 在組裝進度上, 郭明錤也預測 LG Innotek 的點陣投影器在 11 月的出貨量可以有顯著成長, 而夏普在鴻海的協助下預計在 12 月可以開始大量出貨.

實際上, 除了天線軟板, 雙鏡頭廣角相機軟板, 3D感測的點陣投影器 (Dot projector) 這三種零件的短缺致使 iphone X 出貨困難, 此前 IHS Technology 中國研究總監王陽也有透露, 蘋果及其供貨商在 OLED 面板製造上也遇到了麻煩. 問題主要在於, OLED 顯示屏要和屏下面的 3D touch 層貼到一起, 而這個良率很低, 王陽稱, '現在是機器在做屏幕的貼合, 而良率需要積累才能提高. '

6.特斯拉 '國產' 將近? 與上海簽建廠協議

今年6月份, 一條關於 '特斯拉確立在上海國產, 並與上海臨港簽署合作協議' 資訊引起不小震動, 一時間特斯拉國產似乎已成定局, 但之後隨著上海臨港發布的官方聲明打破 '謠言' . 雖然聲明及時否定, 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特斯拉國產一事是 '無風不起浪' .

10月22日, 隨著一條海外消息的發布, 特斯拉在中國國產一事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網通社從海外媒體獲悉, 特斯拉已與上海達成協議, 在該城市的自由貿易區開設一家製造工廠. 這將進一步削減生產成本, 降低車輛在華售價.

目前關於這則資訊的真實與否, 以及國產細節仍需進一步核實, 所以網通社就 '特斯拉, 上海自貿區, 建廠' 這三個核心問題稍作展開, 分析一下如果資訊屬實, 為何在此建廠.

實際上特斯拉想要在華建廠並不難, 也有多種方法可以實現, 比如與中國汽車製造商 (或非汽車製造商) 建立合資公司, 這是最容易的方式之一, 但問題在於建立合資公司後, 特斯拉勢必會 '按要求' 交出部分製造技術和專利項目等企業較為核心內容, 而作為全球第一大純電動車製造商, 特斯拉CEO Elon Musk是不想讓這種情況發生, 或者說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發生.

所以特斯拉遲遲沒有在華建廠的最大原因或許也是因為想要儘可能保全自身技術, 專利等製造優勢不被完全 '泄露' . 回到剛才的問題, 為何現在出現 '特斯拉將在上海自貿區建立工廠' 這一資訊呢? 或許跟今年中旬國家發布的一項檔案有關.

今年6月份, 中國官方正式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 (負面清單) (2017年版) 》, 相比上一版 (2015版) 減少了10個條目, 27項措施, 負面清單縮減至百項以內, 而這些內容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 其中最關鍵一條在於取消 '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須使用自有品牌,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

這也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使外資企業在華建廠能夠保留自有品牌以及諸多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核心內容, 而這也恰恰是特斯拉最為急迫需求的 '尚方寶劍' , 為特斯拉完整進入中國提供可能, 而這也與國外媒體所透露的 '特斯拉將在上海自貿區建廠' 資訊吻合.

所以網通社推測, 特斯拉將依據《自貿區外商投資備案管理辦法》和《自貿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2017版的規定, 在上海自貿區內申請建立組裝廠.

不過就算以這種方式建立組裝廠, 特斯拉所生產的車型很有可能仍以出口屬性進入中國, 也就仍然包含25%的關稅, 基於此, 特斯拉還要向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申請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進口關稅的減免, 如果申請成功則順利取消25%關稅, 目前國內有過類似案例 (本田汽車 (中國) 有限公司) , 雖然兩家企業的產品類型不同, 但總體的企業屬性是一致的, 所以這一案例具有較大意義.

題外話, 從4月份Elon Musk在北京與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深度溝通, 以及特斯拉官方發布的消息 '到今年年底, 該車企的國產化計劃將會更加清晰' , 或許這次特斯拉是真的做好國產準備. Model 3將在年底或明年交付中國市場, 而在未來特斯拉還準備了多個產品, 對於中國市場來說, 特斯拉必須拿下. (圖/文 網通社 徐曉晨) 網通社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