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坦率的说,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 一个念头跳了出来: 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 企业宣传早无内外之分. 取而代之的, 则是一个建立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基础上的, 细微到企业每一个元素的形象传递.
之所以触及这个话题, 是源于近期笔者在朋友圈关注到的两则企业消息. 其中一则是刊登于该企业的微信订阅号, 核心内容是企业高层走访某地市场. 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通篇的新华社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行访问的笔调, 让人错愕又忍俊不禁.
另一则则是大家更熟悉的某房地产公司董事局主席与地方官员会面的报道, 在这份报道中, 标题变成了***(姓名)主席会见某省省委书记, 省长. 尽管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企业报道标题不能这样写, 更没有规定董事局主席不能简称主席, 但简称之后的 '主席会见省长省委书记' , 则不难让人揣度该编辑的用意.
长期以来, 在宣传(传播)上, 国内形成了两套言语体系, 一套是党政系统使用的, 被称为官方言语体系; 另一种则是用于民间的, 被称为民间言语体系. 前者以简要, 严格, 严谨, 有政治指导意义, 意识形态浓厚的特征; 后者则是用词活泼, 言事具体, 传递出个人或企业的价值观.
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者平等而无高下之分, 但两者之间却从来泾渭分明. 这种两种言语体系, 是长期以来官方和民间的默契而成的传统和惯例. 这也正是上述两则企业消息让人错愕的原因所在.
正如前述, 没有法律明文禁止企业报道这样写. 但这样写, 除了给企业带来各种戏谑调侃, 于企业形象的传递, 又能有丝毫的正面积极意义?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即便是企业内刊, 也不能单纯地被认为是自娱自乐. 否则, 这两份企业内部报道, 又怎会被外界广泛所知?
两则所谓的企业内刊(报道), 如果是因为思想贫乏或语言贫乏而去刻意模仿官方语调, 并不会让人产生多大的担忧.
真正让人担忧的在于, 这样的报道如果是编辑的 '投其所好' , 这样的企业就耐人寻味. 人, 毕竟不是神. 七情六欲, 再伟大, 再成功的人都难免. 企业做大了, 自信心难免提升到高处, 甚至膨胀. 当耳边都是颂扬声, 眼前都是卑躬屈膝的下属, 想再清醒冷静, 真是难上加难. 甚至古往今来, 江湖庙堂, 概莫能外.
指出两个言语体系区别的, 并不意味着二者的高下之分, 更不是一些评论所说的 '认为有区别就是官本位思想' , 相反的是, 刻意地模仿, 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报道, 其背后意蕴, 更让人深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