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 | 提質升級 | 為實現機械工業由大變強不懈努力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 圍繞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 國辦《關於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國辦55號檔案) 和行業 '十三五' 發展綱要部署要求, 總結工作, 交流經驗, 分析形勢, 明確任務, 深入推進轉型升級, 加快實現機械工業由大變強. 會議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援, 辛部長親臨會議指導並作了重要講話, 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們要認真組織學習, 抓好貫徹落實. 下面, 我講三點意見.

一, 總體成效

'十三五' 以來, 機械行業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 遵循新發展理念, 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 國辦55號檔案和行業 '十三五' 發展綱要部署要求, 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

(一)行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十三五' 開局之年, 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 高於工業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 均高於上年同期. 今年1-8月, 繼續保持了向好態勢. 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 分別高於同期全國工業和製造業4.3和3.8個百分點, 高於機械工業上年同期2.3個百分點. 1-7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63萬億元, 同比增長11.37%, 高於上年同期4.46個百分點. 實現利潤總額9953.59億元, 同比增長14.31%, 高於上年同期7.72個百分點. 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954.39億美元, 同比增長8.91%, 實現貿易順差598億美元, 改變了上年外貿進出口增速同比下降的形勢. 主要產品產量多數實現同比增長, 其中1-8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67.8萬輛和1751.1萬輛, 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和4.3%. 同時, 轉型升級深入推進, 行業經濟效益, 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改善.

總體看, 儘管存在投資減弱, 訂單不足, 成本上升等困難問題, 但經過努力, 預計全年機械工業將延續向好態勢, 增加值增長8%左右, 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長8%左右, 對外貿易出口實現適度增長. 行業經濟運行向好的平穩態勢, 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 為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同時, 穩中之憂的存在, 也為下一步行業深入推進提質增效升級明確了實施重點.

(二)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目前, 創新驅動, 創新引領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自主選擇. 企業在加大研發投入, 強化基礎能力, 促進實現國產化等方面積極作為, 成效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數據顯示, 機械相關大行業合計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8.34%, 高於全國工業同期0.13個百分點. 六大相關行業投入強度高於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步伐加快. 大型壓縮機, 水輪模型, 電站安全閥試驗台等新產品研發的基礎試驗檢測平台相繼建成, 一批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試驗檢測平台陸續開始建設.

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大型核電, 水電, 火電和風電設備, 特高壓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輸變電設備, 油氣長輸管線關鍵裝備, 大型煤化工關鍵設備, 高檔數控機床等高端裝備自主研發取得突破. 世界首台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掘進機開機掘進,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吊裝成功, 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平台項目, C4項目反應堆冷卻劑泵組設備通過驗收, 國內領先的曳引車試驗用200千牛頓負荷車研製成功. 關鍵核心部件取得突破. 世界首台三頭並行筒段整體鏡像銑削裝備研發成功, 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特厚型重型反應器關鍵製造技術, 雙超加氫反應器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取得突破, 高精密, 特大型軸承產品替代進口. 新能源汽車磷酸鐵鋰, 石墨負極材料, 電池單體研發及製造等核心技術水平, 已與國外基本相當. 強化基礎取得進展. 據不完全統計, 2016年至今, 鑄造行業砂型鑄造領域新增自動化造型線超過150條. 熱處理新工藝開發和新裝備研發, 已有100餘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獲批公布. 新產品銷售產值佔總產值比率達36%.

科技創新成果逐年增多, 2017年申報數量達到842項, 比上年增加122項.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 一些民營企業, 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 在科技創新, 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中, 發揮著日趨重要的作用.

(三) 產業結構優化進展順利

'十三五' 以來, 機械工業努力發展適銷對路產品, 促進產品結構向高端提升. 從今年1-8月的數據看, 行業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中, 實現同比增長的達到91種, 佔比76.47%. 主要是與市場消費, 綠色環保關係密切的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與智能製造, 重點工程建設等相關的產品增長勢頭良好. 目前, 我國機械產品國內市場品種自給率已超過85%, 開始轉變我國先進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從匯總的2016年1000餘家機械重點企業情況看, 平均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近30%.

產業發展的均衡性趨勢向好,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 非汽車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與新增利潤總額增速加快. 風電, 水電, 核電等清潔能源產量所佔比重不斷提升, 新能源汽車, 中國品牌汽車市場份額與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 現代製造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 湧現出上海電氣, 沈鼓, 浙江中控等一批典型和示範企業, 有效促進了行業供給結構的改善.

兩化融合, 智能製造加快發展. 傳統製造領域數字化改造持續進行, 涵蓋企業生產, 運營, 管理全過程. 融合互聯網, 雲計算等資訊技術, 現代感測器技術和數字化製造等技術的智能製造, 已在部分領域起步. 在近三年國家智能製造新模式試點示範項目中, 機械行業佔比達到46%. 如重慶前衛科技集團的燃氣計量表智能製造數字化車間項目, 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 投產後自動化生產檢測設備應用比例達到90.9%, 產品一次性合格率達到99.7%. 機器人產業發展較快. 目前, 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據對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製造企業調查顯示, 近90%的企業上半年新增訂單同比增長, 其中70%的企業增幅超過20%.

(四) '走出去' 步伐穩步加快

近年來, 機械行業藉助 '一帶一路' 建設契機, 積極探索開展國際產能與裝備製造合作新路徑. 據統計, 目前我國機械工業領域對應國際標準的轉化率達到80%. 並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 承擔了253個組織的相關工作, 承接了14個秘書處工作, 20多位同志在其中擔任主席等職務. 汽車, 鑄造, 模具, 印機, 表面工程等專業協會, 機械工程, 汽車工程, 儀器儀錶等學會組織, 都在相應的國際組織中承擔了領導工作.

企業全球化運營成效明顯. 由國機集團作為主要開發者的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下, 已有21家企業進駐和簽訂了意向協議. 目前, 正在全心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產業' . 預測未來, 將有200家高科技企業入駐, 累計創造1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 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和支撐點. 濰柴集團通過實施 '出口貿易突破, 國際併購提速, 當地製造落地' 三大方略, 建立海外營銷平台及子公司30多家, 產品銷往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 '一帶一路' 重點區域連續3年保持大幅增長, 出口額已經佔到集團出口總量的90%以上. 特變電工現已進入美國, 印度, 俄羅斯, 巴西等60餘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為塔吉克等31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成套項目總承包服務, 使中國特高壓輸電成為繼高鐵, 核電之後的第三張國家名片. 上汽通用五菱借力 '一帶一路' , 投資7億美元, 年產12萬輛整車的印尼子公司首款產品成功下線, 成為國內中外合資汽車企業首次進入海外市場的先行者.

另有太原重型, 吉利汽車, 金風科技, 天津長榮集團等一批企業, 在加快 '走出去' 實現國際化發展中積累了經驗, 並在企業走出國門的同時, 帶動大批機械產品, 成套設備和優質產能進入國際市場.

(五) 質量品牌實力大幅提升

適應產業變革大趨勢, 企業在實施轉型升級進程中, 更加重視自身軟實力培育. 據統計, '十二五' 以來, 已有70家企業榮獲機械工業質量管理獎, 300多家企業被評價為機械工業AAA級誠信企業. 58家企業獲得 '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 稱號, 50多個企業產品被評為單項冠軍, 188家企業優質產品獲 '中國機械工業優質品牌' , 40家企業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被評選為 '全國質量標杆' . 已認定40個產業集聚區域品牌, 其中3個成為全國首批示範區.

目前, 機械產品質量平均抽樣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比 '十二五' 末期提升了近4個百分點. 重點領域電力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產量已進入世界前列, 有效係數保持在95%以上. 基礎機械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已達到2.5萬小時以上, 整機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1200小時以上, 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不斷接近, 正開始批量進入市場.

另外, 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 以及人才建設等軟實力, 都得到了明顯增強. 截止目前, 共有602家企業獲得現代化管理優秀企業獎, 412項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受到表彰. 72家企業榮獲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各類企業文化建設獎近160項. 絕大多數企業都定有人才建設發展規劃, 並結合自身實際付諸實施, 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六) 工作體系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 開局之時, 中機聯牽頭組織行業力量, 編製並發布了 '十三五' 機械行業發展綱要和20個專業規劃, 8個專題規劃, 編製了技術路線圖, 形成了行業貫徹落實強國戰略的頂層設計. 汽車, 機床, 農機, 內燃機, 通用機械, 軸承, 塑機, 儀錶, 文辦等協會, 還努力爭取把行業主張納入國家和政府部門發展規劃和政策之中, 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一年多來, 中機聯在工信部等部門指導下, 聯合召開了 '發展服務型製造宣貫暨萬裡行啟動會' ; 牽頭組織召開了機械行業科技大會, 標準化和質量品牌工作推進會, 行業人才建設工作推進會, 以及兩化融合, 綠色製造, 機器人產業發展等推進活動. 鑄造, 電工, 重機, 製冷, 鍛壓, 石化, 液氣密, 食品包裝, 熱處理等專業協會, 福建, 陝西, 山東, 山西, 大連, 廣西, 河北, 貴州等地方行業組織, 都結合自身特點, 組織了產業專題論壇, 國際展會及商貿洽談, 上下遊企業對接等各具特色的專題性會議和活動, 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 這些活動與中機聯面向全行業的會議活動, 形成了相互銜接, 相互支撐, 良性互動的工作局面, 為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營造了氛圍, 奠定了基礎.

目前, 企業作為實施主體. 對加快轉型升級, 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的已形成廣泛共識. 在具體工作中, 都能自覺對標國家及行業, 地方的規劃部署, 結合自身情況和市場需求, 組織制定本企業 '十三五' 發展規劃, 提出了五年的發展目標, 定有詳盡的實施計劃和操作方案, 都在腳踏實地地抓創新, 抓落實, 並取得了積極進展. 目前, 全行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國家政策引導, 行業組織服務, 企業主體實施, 上下協同一致, 有序推進轉型升級的良好局面.

二, 經驗體會

總結機械行業貫徹落實強國戰略和國家政策部署, 推進轉型升級的實踐, 主要有以下經驗體會.

(一) 以樹立新發展理念為治本之策

企業深刻體會, 在大變革, 大調整之中, 樹立新發展理念是首要任務, 是引領發展的治本之策, 認識越早, 行動越快, 主動權越大, 機會越多.

陝鼓集團是一個天時, 地利均不佔優勢的老國企.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堅持把觀念創新, 思維方式創新擺在首位, 堅定堅守本業, 改革創新的發展思路, 確定了 '全力推進兩個轉變,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能源強企' 的目標戰略. 圍繞聚焦分布式能源核心業務, 通過持續流程再造, 協同製造, 綠色製造, '互聯網+' 智能服務平台, 以及商業模式創新, 實現了從單一產品製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的轉變, 從產品經營向客戶經營, 品牌經營, 資本經營的轉變. 為客戶節約運行維護成本48%以上, 企業管理資產市值從2005年的35.5億元上升為2016年的233億元. 長城汽車在世界汽車產業格局深度調整, 市場動蕩起伏的變化中, 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全新思維, 聚焦企業定位, 以不貪大求全, 專註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的發展戰略, 潛心打造自主品牌, 連續10多年保持國內皮卡, SUV第一的領導者地位, 並成為唯一躋身全球SUV2017品牌價值榜的中國品牌.

這次入選大會經驗交流的企業中, 正泰, 中信重工, 山東科瑞, 龍馬環衛, 四川宏華石油設備, 上海標五高強度緊韌體等企業, 雖分布在不同的專業領域, 生產經營著不同的產品, 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堅持以觀念創新引領企業發展方式創新, 體制機制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 推進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和製造商+ 綜合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 以市場和政策導向為轉型基點

實踐證明, 從生產端入手, 按照市場需求, 遵循國家產業政策導向, 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調結構促轉型, 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電集團適應產業智能化轉型發展需要, 依託實施7個國家智能專項和工業強基項目, 提升總體設計能力, 工程總包能力, 標準制定能力, 取得了50多項製造工藝研究創新成果, 帶動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華中數控發揮產學研優勢, 牽頭承擔7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題, 在體繫結構, 現場匯流排, 多軸多通道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成功研製出系列高檔數控系統, 在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獲得批量應用. 煙台冰輪集團注重在調整轉型中做好加減法, 通過優化業務流程, 不斷優化組織結構, 促進提質增效. 今年上半年, 人均效率提高了37%, 集團利潤增長46.5%. 杭氧集團以投資新建, 收購或兼并等方式, 完成了從 '賣奶牛' 到 '牽著奶牛賣牛奶' 的戰略轉型, 形成空分設備製造和工業氣體運營相輔相成的經營格局.

蘭石重裝, 蘇試試驗, 晉江機械, 株洲中車天力鍛業, 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等企業, 都是在適應市場需求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化中, 快速反映, 大膽決策, 主動出擊, 鍥而不捨, 取得了提質升級的積極成效. 企業感到, 只有按照產業政策要求實施轉型, 遵循市場發展趨勢實現升級, 才能少走彎路, 穩步達到預期目標.

(三) 以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戰略

創新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支撐, 是實現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堅持以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驅動產業提質升級, 已成為廣大企業的自覺行動.

徐工集團遵循 '高可靠性, 高附加值, 高科技含量, 大型化' '三高一大' 的發展戰略, 在智能化, 輕量化, 節能環保等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自主研發上, 牢牢盯住最後10% '珠峰登頂' 技術難題取得突破. 目前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擁有近200餘項核心技術和2000餘項專利, 研製出100多項國產首台套重大裝備, 用行動踐行了技術領先, 用不毀的徐工金標準. 濟南二機床瞄準世界前沿技術, 每年加大7%的研發投入, 著力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 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械高速衝壓生產線, 贏得福特汽車美國本土4廠, 9條, 共計44台設備訂單, 銷量及市場佔有率保持世界第一, 企業高端產品佔比達到60%以上. 大連光洋科技集團堅持走高端自主研發路線,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援下, 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五軸高檔數控系統, 精密感測檢測裝置等一大批高檔技術產品, 打造了支撐數控產業發展的完整人才鏈, 技術鏈和產業鏈.

行業中瓦軸集團, 中聯重科, 衛華集團, 江蘇恒立液壓, 西部寶德科技等一批企業, 積极參与並借力國家 '工業強基' , 共性技術研究等重點項目, 在高端軸承, 高端液壓柱塞泵和多路控制閥, 電漿-電弧複合焊接共性技術, 以及軍工配套項目和新材料等領域, 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法士特集團以自主研發的八大系列產品, 打破國際市場壟斷, 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上海凱泉以核電常規島主給水泵等30多個新產品研製, 成功進軍泵業高端領域. 福建龍淨環保公司以除塵產品技術水平和工程業績, 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大連冰山, 山東華成, 重慶立道表面和南京長江工業爐, 北京紐堡及蘇州帝瀚環保科技公司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都是依靠自主創新, 在本專業領域取得了驕人業績. 自主創新使得這些企業實現了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 的突破, 實現了從單一元器件到系統整合的跨越, 實現了高端產品佔比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大幅提高的躍升.

(四) 以推進兩化融合, 智能發展為主攻方向

目前, 廣大企業已深深認識到,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發展智能製造, 是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是適應製造業數字化, 網路化, 智能化發展趨勢的必由之路.

鐵建重工圍繞研發, 設計, 製造, 管理, 服務等全產業鏈條打造智慧工廠, 實施成效得到工信部認可, 承擔了國家級盾構機智能製造新模式和綠色再製造重大專項, 成為《中國製造2025》, 兩化深度融合和智能製造示範試點企業. 共用裝備公司組織百人團隊, 投入10億元資金, 攻克了鑄造3D列印產業化應用, 虛擬製造, 綜合整合等一批關鍵軟硬體技術, 建成了兩個數字化示範工廠, 為鑄造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借鑒. 嘉泰數控的數字化工廠, 利用網路化 '雲服務平台' , 實現產業鏈上下遊間的數據共用. 自主研製的智能製造線示範工程, 已在2000多台加工設備上使用, 有效提升了總體產能和效率.

無錫天龍, 秦川集團, 北人集團, 博創智能裝備, 上海漢鐘精機, 廣東金明精機, 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等企業, 都是緊扣企業主業, 從打造數字化車間, 智慧工廠入手, 推進智能化製造, 發展智能裝備產品, 提供智能化服務, 實現了智能轉型和提質升級.

(五) 以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為願景目標

近年來, 行業企業借力國家對外開放的好形勢, 努力運用兩種資源, 兩個市場, 開拓業務新領域, 建立產業新布局, 在開展跨國經營和國際產能合作方面, 闖出了一片天地.

柳工集團提出 '建設開放國際化柳工' 戰略, 在海外設立了3家製造基地和4家海外研發機構. 同時擁有10家包含整機, 服務, 配件, 培訓能力的營銷公司, 並通過300家經銷商的2600多個網點為海外客戶提供銷售和服務. 產品和業務幅射全球140多個國家, 並榮獲印度政府頒發的 '中印標杆' 和中印投資 '十佳企業' 榮譽獎項. 臥龍集團積极參与全球化合作與競爭, 通過實施一系列海內外併購, 迅速形成電機與控制系統, 輸變電和電源電池三大產業主體, 成為近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主要供應商. 金風科技公司在 '一帶一路' 建設中, 實現了國際業務累計裝機容量, 在建項目, 在手訂單三個100萬千瓦的突破, 風電機組出口佔國內出口總量的51%, 排名行業第一.

目前, 各行業企業均把開展國際產能與裝備製造合作, 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在探索海外合資建廠, 合辦研發中心和擴大營銷網路等方面, 加快了國際化發展步伐. 中國一拖深耕拉美市場取得成效, 累計向古巴出口大中輪拖1400餘台, 並達成進一步深化合作協議. 山東科瑞集團的國內首家石油裝備B2B跨境電商平台, 上半年實現網上交易額2.2億美元. 預計未來幾年可帶動上下遊近千家石油裝備企業走出去.

(六) 以行業基礎工作平台為有力支撐

推進行業實現提質增效升級, 離不開專業基礎工作平台的支撐和保障. 多年來, 中機聯與廣大行業組織, 科研院所等單位, 精心打造的基礎工作平台, 在助力行業轉型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年多時間裡, 行業經濟運行工作平台, 組織經濟運行會商十多次, 參加國務院及相關座談會, 專題會96個, 報送行業資訊858條, 提出政策建議百餘條, 很多得到採納. 預測預警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 科技創新工作平台, 已建創新機構238家, 其中169家正式運行. 完成和推薦國家重點及支撐項目近20個, 課題40多個. 組織開展科技技術獎等獎項評審, 遴選和科技成果, 新產品鑒定1300多項. 標準化工作平台, 已建全國和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46個, 分會149個, 近萬名專家參與. 完成418項國標和608項行標計劃項目立項, 經批准發布國標635項, 行標1092項. 質量工作平台, 已建成行業質檢機構234個, 形成了質檢, 計量認證, 品牌戰略推進和質量人才培訓四大服務業務. 組織數百家企業參與了企業誠信, 製造業單項冠軍, 質量品牌評價及區域產業集群等系列活動, 培育一批先進典型. 國家重大裝備工作平台, 配合做好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 應用推廣指導目錄的修訂及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 共組織重大裝備科技成果, 新產品鑒定80餘項. 人才工作平台, 申辦了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 組建了行業人才工作聯盟, 召開了行業人才建設工作推進會, 開展了人才調研, 專業人員繼續教育, 產教對話和職校, 企業的技能競賽等活動. 諮詢工作平台, 發揮百餘位專家委員智庫作用, 圍繞國家和行業中心任務, 召開專題研討會, 整理意見建議數百條, 撰寫專項報告十餘份. 國際交流與展會工作平台, 參與修訂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 技改投資指南等, 報送機電產品有關稅率調整等政策建議15項. 創辦駐白俄羅斯辦事處將啟動運行. 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組織建立了業務聯繫, 舉辦了多次兩岸交流和國際交流活動. 舉辦相關展會, 論壇等活動40多次. 基礎工作平台, 組織完成各類課題40多項. 組織完成了國資委專題調研任務. 開展了行業轉型升級調研活動, 分赴十餘個省市, 涉及百餘家企業參與. 行業30多個專業協 (學) 會, 單位和地方行業組織分別開展了調研活動, 形成了調研報告. 黨建, 管理及文化建設工作平台, 按照上級黨組織要求, 組織開展了 '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活動, 配合完成了黨組織政治巡視, 加強了黨建, 廉政建設, 強化了黨對行業發展和中機聯工作的領導. 推進了協會內部治理, 現代化企業管理, 質量管理, 社團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 選樹了一批先進典型.

行業中企管協會, 質量協會, 政研會, 經管院, 基金會等單位, 天津, 江蘇, 湖南, 浙江, 四川, 新疆等地方行業組織, 都在各自領域和區域, 依託業務平台開展服務, 受到政府和企業的歡迎. 目前, 這些工作平台都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 得到了行業及社會的廣泛參與, 形成了上下聯動, 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 在推動行業與自身發展中發揮了支撐作用.

三, 形勢任務

(一) 當前形勢

從國際看, 世界經濟出現向好跡象, 全球貿易有所恢複, 但存在 '短穩長憂' 現象. 主要是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 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 經濟複蘇基礎薄弱, 下行風險依然存在. 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 地緣政治局勢不穩, 增加了我對外經濟貿易的難度.

從國內看, 我國經濟鞏固和發展了穩中向好態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市場信心有所增強. 但擴大消費難度較大, 內生增長動力仍顯不足. 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去產能持續推進面臨難點, 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 技術, 資本, 人才等要素向新興產業領域集聚不夠, 一些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從行業看, 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的大趨勢, 給機械工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在國家利好政策指引下, 行業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 但對比工業發達國家, 對照製造強國目標, 還存在較大差距, 主要是大而不強. 具體表現: 一是經濟運行存在壓力. 投資下滑, 需求不足, 市場低迷, 生產及原材料等成本上升, 行業分化加劇等諸多因素, 給穩增長帶來壓力. 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 高端不足, 低端過剩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 去產能困難較大.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共性技術, 基礎工藝, 高性能基礎零部件及關鍵元器件核心技術落後, 受制於人. 四是智能化水平較低. 兩化融合, 智能轉型, 綠色製造等整體進展較慢, 服務型製造發展不平衡. 五是質量不優, 品牌缺失. 產品標準水平, 工藝水平及基礎裝備總體滯後. 部分產品一致性, 穩定性, 可靠性差. 知名品牌匱乏. 機械行業實現提質增效升級的任務目標依然艱巨.

(二) 重點任務

年初, 在中機聯四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 我們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五項重點任務. 目前, 全行業認真抓落實, 抓創新, 抓實效, 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 這次會議, 我們著重圍繞貫徹落實強國戰略, 國辦55號檔案和行業 '十三五' 發展綱要的進展情況, 進行階段性工作總結, 梳理經驗做法, 選樹先進典型, 查找主要問題, 聽取意見建議, 提出改進措施, 深入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會上, 工信部領導對行業和中機聯工作做出了指示, 提出了希望,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 我就深入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 談幾點想法.

1, 總體思路: 要繼續按照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要求, 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以改善供給側結構為主攻方向, 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以貫徹落實 '中國製造2025' 和國辦55號檔案為抓手, 按照 '十三五' 行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堅持深化改革, 科學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 質量提升, 堅持典型引領, 重點突破, 穩增長, 調結構, 促轉型, 補短板, 提品質, 增效益, 深入推進轉型升級, 加快實現由大變強.

2, 重點工作

一要繼續把樹立新發展理念擺在首位.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路新戰略的精髓, 是指導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動力源泉. 機械工業實現振興發展關鍵要進一步解決好思想理念問題. 調研中, 一些企業家說得好, 當前國內企業要實現趕超, 差距不在物質條件, 而是輸在了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落後上. 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 一切都徒勞. 行業中無數成功案例也有力證明了這一點.

要重視並加強學習, 特別要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即將召開的黨十九大會議精神的學習, 把握精髓, 領會實質, 理論聯繫實際, 做到真學, 真懂, 真用, 確保在政治立場和思想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重視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更新, 運用新發展理念, 處理好精神與物質, 局部與全局, 眼前與長遠的辨證關係, 樹立科學發展觀. 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科學方法統籌指導工作, 自覺把產業, 企業發展置身於國家和民族大業的定位中進行思考, 放在兩個百年目標中去定位和布局, 開闊視野, 堅定信念, 保持定力, 增強緊迫感, 使命感, 責任感, 團結帶領職工改革創新多做貢獻.

二要聚焦瓶頸全力推進自主創新取得突破.

機械工業大而不強的瓶頸是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創新驅動戰略落到實處.

要充分發揮行業創新平台的優勢作用, 重點針對共性技術, 基礎技術, 工藝技術等難點, 整合資源, 協同攻關, 多出成果. 要緊緊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短板工程及重大裝備項目, 促進政產學研用緊密合作, 力爭在關鍵技術與高檔裝備, 智能裝備, 短板裝備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要充分依託國家政策, 大力支援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輕量化, 高效節能內燃機等重點技術, 深入推進綠色製造, 綠色技術發展. 要切實用好首台套優惠政策, 支援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基礎設施改造, 持續推進技改升級. 要高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育提升, 努力在人才培養, 成果轉化, 激勵機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取得實效. 要積極倡導職工崗位創新, 全員創新, 建立長效機制, 凝聚強大創新力量, 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

三要集中力量深入推動質量提升再上水平.

質量問題一直是制約機械工業振興發展的頑症. 近年來, 國家有關質量提升的發展綱要, 措施辦法等連續出台. 今年9月5日, 中共中央, 國務院又頒布了 '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質量指導意見) , 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質量提升工作, 做出了新的部署. 中機聯在9月下旬組織召開了 '2017年全國機械工業質量品牌提升大會' , 這是機械行業貫徹落實 '質量指導意見' 的重要舉措和具體行動. 會上, 中機聯從樹立質量第一強烈意識, 完善體系提供保障, 聚焦重點推進出新, 以及協同共進開創新局面等方面, 提出了四項工作任務, 要結合 '質量指導意見' 的學習貫徹, 認真抓好落實.

新一輪的發展中, 全行業要切實把質量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堅持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 加快推動機械行業質量提升. 要緊緊依託國家和政府部門有關質量提升的攻關工程, 試點示範及專項行動等平台, 組織企業廣泛參與, 深度參與, 推舉典型, 爭取政策, 帶動全行業質量工作. 要發揮好行業品推委和各級行業組織的優勢作用, 深入推進企業誠信, 優質品牌, 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等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要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弘揚工匠精神和優秀企業文化, 指導群眾性質量活動水平不斷提高. 要發揮好行業質量檢驗檢測與計量等工作平台的功能作用, 重視標準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把質量提升的基礎工作做紮實. 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 讓企業成為質量提升的主角, 成為質量提升的最大受益者. 通過質量提升, 促進機械行業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 促進機械工業供給質量提高, 儘快進入質量時代.

四要緊扣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有明顯改善.

實現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標誌, 是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產業布局更趨合理, 產業發展更加有序. 要按照強國戰略和國辦55號檔案的部署要求, 下決心通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 淘汰滯後老化標準, 加強行業自律等途徑, 推動過剩產能和落後產能退出, 推動 '殭屍企業' 退出. 要加強對機械產業布局, 區域經濟, 產業集群等發展的指導與引導, 促進科學合理規劃, 規範有序實施, 協調均衡發展. 要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和 '製造業+ 互聯網' 的模式創新, 促進技術, 設計, 工藝, 管理, 商業模式的創新, 推進數字化車間, 智慧工廠等典型案例的推廣應用, 促進企業自動化, 智能化水平提升, 高端供給不斷增加.

要加快推進現代製造服務業發展, 扶持先行企業, 擴大典型宣傳, 做好諮詢服務, 以點帶面, 推動更多企業付諸行動, 優化提升企業產業鏈價值鏈. 要支援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 加強政策引導, 做好標準制定, 數據統計等基礎工作, 努力營造規範市場環境, 加快實現發展新動能. 要充分依託 '一帶一路' 等利好政策, 組織參與國際化標準制修訂, 支援設立境外服務機構, 做好引資, 引智等專業化服務, 辦好國際展會論壇, 貿易洽談, 產業對接等活動, 為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 牽線搭橋, 提供幫助.

五要鞏固完善行業工作體系開創新局面.

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是一項系統工程, 長期任務, 需要全行業團結一心協同共進. 植根於行業的各級協(學)會, 系統各單位和相關研究院所, 高等及高中職院校, 是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地位作用不可或缺. 這些年, 適應政府機構改革和產業發展的形勢變化, 中機聯一直致力於構建服務行業的工作體系格局, 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可, 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氛圍, 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前, 政府職能轉變, 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深入推進, 大家越發堅信 '人聚則強, 人散則尫' 的道理. 一致贊同, 要堅守行業為根, 服務為本的理念, 越是改革深化, 形勢變化, 越是要珍惜和強化業已形成的行業服務系統. 在上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領導下, 鞏固和完善綜合與專業配套, 行業與區域結合, 有分工有合作, 優勢互補, 協同共進, 互利共贏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格局, 共同為行業振興與自身發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中機聯和各協 (學) 會, 相關單位, 要認真做好先進典型的宣傳和經驗推廣工作, 組織本行業的企業對照先進找差距, 學習典型訂措施, 推動轉型升級不斷深化. 要以改革為契機, 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 從黨的建設, 廉政建設, 基礎制度, 核心業務, 人才培養, 文化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改進提升, 加快建立起適應社會化, 市場化要求的內部治理和運行機制, 增強發展的活力. 各專業聯盟組織和工作平台, 要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 擴大覆蓋範圍, 提升質量水平, 發揮好應有作用.

同志們, 當前,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了決勝階段, 機械工業轉型升級到了背水一戰的攻堅期, 使命在肩, 任重道遠.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以黨的十八大和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為指針, 堅定信心, 砥礪奮進, 為推進機械工業提質升級, 早日實現由大變強做出新貢獻!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