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国办《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国办55号文件) 和行业 '十三五' 发展纲要部署要求, 总结工作, 交流经验, 分析形势, 明确任务,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变强. 会议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支持, 辛部长亲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 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们要认真组织学习, 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 总体成效
'十三五' 以来, 机械行业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遵循新发展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国办55号文件和行业 '十三五' 发展纲要部署要求,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一)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十三五' 开局之年, 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高于工业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均高于上年同期. 今年1-8月, 继续保持了向好态势. 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 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3和3.8个百分点, 高于机械工业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 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3万亿元, 同比增长11.37%, 高于上年同期4.46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总额9953.59亿元, 同比增长14.31%, 高于上年同期7.72个百分点. 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954.39亿美元, 同比增长8.91%, 实现贸易顺差598亿美元, 改变了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的形势. 主要产品产量多数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67.8万辆和1751.1万辆,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和4.3%. 同时, 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行业经济效益,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
总体看, 尽管存在投资减弱, 订单不足, 成本上升等困难问题, 但经过努力, 预计全年机械工业将延续向好态势, 增加值增长8%左右, 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8%左右, 对外贸易出口实现适度增长. 行业经济运行向好的平稳态势, 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同时, 稳中之忧的存在, 也为下一步行业深入推进提质增效升级明确了实施重点.
(二)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 创新驱动, 创新引领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主选择. 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 强化基础能力, 促进实现国产化等方面积极作为, 成效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 机械相关大行业合计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34%, 高于全国工业同期0.13个百分点. 六大相关行业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大型压缩机, 水轮模型, 电站安全阀试验台等新产品研发的基础试验检测平台相继建成, 一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检测平台陆续开始建设.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大型核电, 水电, 火电和风电设备, 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 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 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 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 世界首台大断面马蹄形盾构掘进机开机掘进,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成功,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平台项目, C4项目反应堆冷却剂泵组设备通过验收, 国内领先的拖拉机试验用200千牛顿负荷车研制成功. 关键核心部件取得突破. 世界首台三头并行筒段整体镜像铣削装备研发成功,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特厚型重型反应器关键制造技术, 双超加氢反应器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突破, 高精密, 特大型轴承产品替代进口. 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 石墨负极材料, 电池单体研发及制造等核心技术水平, 已与国外基本相当. 强化基础取得进展. 据不完全统计, 2016年至今, 铸造行业砂型铸造领域新增自动化造型线超过150条. 热处理新工艺开发和新装备研发, 已有10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公布. 新产品销售产值占总产值比率达36%.
科技创新成果逐年增多, 2017年申报数量达到842项, 比上年增加122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一些民营企业, 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在科技创新, 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中, 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三) 产业结构优化进展顺利
'十三五' 以来, 机械工业努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 促进产品结构向高端提升. 从今年1-8月的数据看, 行业重点监测的119种主要产品中, 实现同比增长的达到91种, 占比76.47%. 主要是与市场消费, 绿色环保关系密切的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与智能制造, 重点工程建设等相关的产品增长势头良好. 目前, 我国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品种自给率已超过85%, 开始转变我国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从汇总的2016年1000余家机械重点企业情况看, 平均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近30%.
产业发展的均衡性趋势向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 非汽车行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与新增利润总额增速加快. 风电, 水电, 核电等清洁能源产量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与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 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涌现出上海电气, 沈鼓, 浙江中控等一批典型和示范企业, 有效促进了行业供给结构的改善.
两化融合, 智能制造加快发展. 传统制造领域数字化改造持续进行, 涵盖企业生产, 运营, 管理全过程. 融合互联网,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现代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化制造等技术的智能制造, 已在部分领域起步. 在近三年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中, 机械行业占比达到46%. 如重庆前卫科技集团的燃气计量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 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 投产后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应用比例达到90.9%, 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9.7%. 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快. 目前, 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对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业调查显示, 近90%的企业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 其中70%的企业增幅超过20%.
(四) '走出去' 步伐稳步加快
近年来, 机械行业借助 '一带一路' 建设契机, 积极探索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新路径. 据统计,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领域对应国际标准的转化率达到80%. 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 承担了253个组织的相关工作, 承接了14个秘书处工作, 20多位同志在其中担任主席等职务. 汽车, 铸造, 模具, 印机, 表面工程等专业协会, 机械工程, 汽车工程, 仪器仪表等学会组织, 都在相应的国际组织中承担了领导工作.
企业全球化运营成效明显. 由国机集团作为主要开发者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下, 已有21家企业进驻和签订了意向协议. 目前, 正在全心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 . 预测未来, 将有20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 累计创造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和支撑点. 潍柴集团通过实施 '出口贸易突破, 国际并购提速, 当地制造落地' 三大方略, 建立海外营销平台及子公司30多家, 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一带一路' 重点区域连续3年保持大幅增长, 出口额已经占到集团出口总量的90%以上. 特变电工现已进入美国, 印度, 俄罗斯, 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为塔吉克斯坦等3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成套项目总承包服务, 使中国特高压输电成为继高铁, 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上汽通用五菱借力 '一带一路' , 投资7亿美元, 年产12万辆整车的印尼子公司首款产品成功下线, 成为国内中外合资汽车企业首次进入海外市场的先行者.
另有太原重型, 吉利汽车, 金风科技, 天津长荣集团等一批企业, 在加快 '走出去' 实现国际化发展中积累了经验, 并在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 带动大批机械产品, 成套设备和优质产能进入国际市场.
(五) 质量品牌实力大幅提升
适应产业变革大趋势, 企业在实施转型升级进程中, 更加重视自身软实力培育. 据统计, '十二五' 以来, 已有70家企业荣获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奖, 300多家企业被评价为机械工业AAA级诚信企业. 58家企业获得 '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称号, 50多个企业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188家企业优质产品获 '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 , 40家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被评选为 '全国质量标杆' . 已认定40个产业集聚区域品牌, 其中3个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区.
目前, 机械产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比 '十二五' 末期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进入世界前列, 有效系数保持在95%以上. 基础机械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已达到2.5万小时以上, 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1200小时以上,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不断接近, 正开始批量进入市场.
另外,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以及人才建设等软实力, 都得到了明显增强. 截止目前, 共有602家企业获得现代化管理优秀企业奖, 412项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受到表彰. 72家企业荣获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各类企业文化建设奖近160项. 绝大多数企业都定有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并结合自身实际付诸实施,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 工作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十三五' 开局之时, 中机联牵头组织行业力量, 编制并发布了 '十三五' 机械行业发展纲要和20个专业规划, 8个专题规划, 编制了技术路线图, 形成了行业贯彻落实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 汽车, 机床, 农机, 内燃机, 通用机械, 轴承, 塑机, 仪表, 文办等协会, 还努力争取把行业主张纳入国家和政府部门发展规划和政策之中, 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一年多来, 中机联在工信部等部门指导下, 联合召开了 '发展服务型制造宣贯暨万里行启动会' ; 牵头组织召开了机械行业科技大会, 标准化和质量品牌工作推进会, 行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会, 以及两化融合, 绿色制造, 机器人产业发展等推进活动. 铸造, 电工, 重机, 制冷, 锻压, 石化, 液气密, 食品包装, 热处理等专业协会, 福建, 陕西, 山东, 山西, 大连, 广西, 河北, 贵州等地方行业组织, 都结合自身特点, 组织了产业专题论坛, 国际展会及商贸洽谈, 上下游企业对接等各具特色的专题性会议和活动, 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 这些活动与中机联面向全行业的会议活动, 形成了相互衔接, 相互支撑, 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 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营造了氛围, 奠定了基础.
目前, 企业作为实施主体. 对加快转型升级,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已形成广泛共识. 在具体工作中, 都能自觉对标国家及行业, 地方的规划部署, 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 组织制定本企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 提出了五年的发展目标, 定有详尽的实施计划和操作方案, 都在脚踏实地地抓创新, 抓落实, 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目前, 全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国家政策引导, 行业组织服务, 企业主体实施, 上下协同一致, 有序推进转型升级的良好局面.
二, 经验体会
总结机械行业贯彻落实强国战略和国家政策部署, 推进转型升级的实践, 主要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 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治本之策
企业深刻体会, 在大变革, 大调整之中, 树立新发展理念是首要任务, 是引领发展的治本之策, 认识越早, 行动越快, 主动权越大, 机会越多.
陕鼓集团是一个天时, 地利均不占优势的老国企.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坚持把观念创新, 思维方式创新摆在首位, 坚定坚守本业, 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 确定了 '全力推进两个转变,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能源强企' 的目标战略. 围绕聚焦分布式能源核心业务, 通过持续流程再造, 协同制造, 绿色制造, '互联网+' 智能服务平台, 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转变, 从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 品牌经营, 资本经营的转变. 为客户节约运行维护成本48%以上, 企业管理资产市值从2005年的35.5亿元上升为2016年的233亿元. 长城汽车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深度调整, 市场动荡起伏的变化中,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全新思维, 聚焦企业定位, 以不贪大求全, 专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发展战略, 潜心打造自主品牌, 连续10多年保持国内皮卡, SUV第一的领导者地位, 并成为唯一跻身全球SUV2017品牌价值榜的中国品牌.
这次入选大会经验交流的企业中, 正泰, 中信重工, 山东科瑞, 龙马环卫,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 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等企业, 虽分布在不同的专业领域, 生产经营着不同的产品,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坚持以观念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方式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推进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和制造商+ 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 以市场和政策导向为转型基点
实践证明, 从生产端入手, 按照市场需求, 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调结构促转型,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电集团适应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需要, 依托实施7个国家智能专项和工业强基项目, 提升总体设计能力, 工程总包能力, 标准制定能力, 取得了50多项制造工艺研究创新成果, 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华中数控发挥产学研优势, 牵头承担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题, 在体系结构, 现场总线, 多轴多通道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档数控系统, 在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获得批量应用. 烟台冰轮集团注重在调整转型中做好加减法,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 不断优化组织结构, 促进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 人均效率提高了37%, 集团利润增长46.5%. 杭氧集团以投资新建, 收购或兼并等方式, 完成了从 '卖奶牛' 到 '牵着奶牛卖牛奶' 的战略转型, 形成空分设备制造和工业气体运营相辅相成的经营格局.
兰石重装, 苏试试验, 晋江机械, 株洲中车天力锻业,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等企业, 都是在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中, 快速反映, 大胆决策, 主动出击, 锲而不舍, 取得了提质升级的积极成效. 企业感到, 只有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实施转型, 遵循市场发展趋势实现升级, 才能少走弯路, 稳步达到预期目标.
(三) 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战略
创新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 是实现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持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驱动产业提质升级, 已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徐工集团遵循 '高可靠性, 高附加值, 高科技含量, 大型化' '三高一大' 的发展战略, 在智能化, 轻量化, 节能环保等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自主研发上, 牢牢盯住最后10% '珠峰登顶' 技术难题取得突破. 目前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近200余项核心技术和2000余项专利, 研制出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 用行动践行了技术领先, 用不毁的徐工金标准. 济南二机床瞄准世界前沿技术, 每年加大7%的研发投入, 着力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 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高速冲压生产线, 赢得福特汽车美国本土4厂, 9条, 共计44台设备订单, 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保持世界第一, 企业高端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坚持走高端自主研发路线,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高档数控系统, 精密传感检测装置等一大批高档技术产品, 打造了支撑数控产业发展的完整人才链, 技术链和产业链.
行业中瓦轴集团, 中联重科, 卫华集团, 江苏恒立液压, 西部宝德科技等一批企业, 积极参与并借力国家 '工业强基' , 共性技术研究等重点项目, 在高端轴承, 高端液压柱塞泵和多路控制阀, 等离子-电弧复合焊接共性技术, 以及军工配套项目和新材料等领域, 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法士特集团以自主研发的八大系列产品, 打破国际市场垄断,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上海凯泉以核电常规岛主给水泵等30多个新产品研制, 成功进军泵业高端领域. 福建龙净环保公司以除尘产品技术水平和工程业绩, 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大连冰山, 山东华成, 重庆立道表面和南京长江工业炉, 北京纽堡及苏州帝瀚环保科技公司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都是依靠自主创新, 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 自主创新使得这些企业实现了 '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的突破, 实现了从单一元器件到系统集成的跨越, 实现了高端产品占比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的跃升.
(四) 以推进两化融合, 智能发展为主攻方向
目前, 广大企业已深深认识到,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发展智能制造, 是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是适应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
铁建重工围绕研发, 设计, 制造, 管理, 服务等全产业链条打造智慧工厂, 实施成效得到工信部认可, 承担了国家级盾构机智能制造新模式和绿色再制造重大专项, 成为《中国制造2025》, 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 共享装备公司组织百人团队, 投入10亿元资金, 攻克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 虚拟制造, 综合集成等一批关键软硬件技术, 建成了两个数字化示范工厂, 为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 嘉泰数控的数字化工厂, 利用网络化 '云服务平台' ,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数据共享. 自主研制的智能制造线示范工程, 已在2000多台加工设备上使用, 有效提升了总体产能和效率.
无锡天龙, 秦川集团, 北人集团, 博创智能装备, 上海汉钟精机, 广东金明精机,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等企业, 都是紧扣企业主业, 从打造数字化车间, 智慧工厂入手, 推进智能化制造, 发展智能装备产品, 提供智能化服务, 实现了智能转型和提质升级.
(五) 以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为愿景目标
近年来, 行业企业借力国家对外开放的好形势, 努力运用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 开拓业务新领域, 创建产业新布局, 在开展跨国经营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 闯出了一片天地.
柳工集团提出 '建设开放国际化柳工' 战略, 在海外设立了3家制造基地和4家海外研发机构. 同时拥有10家包含整机, 服务, 配件, 培训能力的营销公司, 并通过300家经销商的2600多个网点为海外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 产品和业务幅射全球140多个国家, 并荣获印度政府颁发的 '中印标杆' 和中印投资 '十佳企业' 荣誉奖项. 卧龙集团积极参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 通过实施一系列海内外并购, 迅速形成电机与控制系统, 输变电和电源电池三大产业主体, 成为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金风科技公司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 实现了国际业务累计装机容量, 在建项目, 在手订单三个100万千瓦的突破, 风电机组出口占国内出口总量的51%, 排名行业第一.
目前, 各行业企业均把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 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在探索海外合资建厂, 合办研发中心和扩大营销网络等方面, 加快了国际化发展步伐. 中国一拖深耕拉美市场取得成效, 累计向古巴出口大中轮拖1400余台, 并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协议. 山东科瑞集团的国内首家石油装备B2B跨境电商平台, 上半年实现网上交易额2.2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可带动上下游近千家石油装备企业走出去.
(六) 以行业基础工作平台为有力支撑
推进行业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离不开专业基础工作平台的支撑和保障. 多年来, 中机联与广大行业组织, 科研院所等单位, 精心打造的基础工作平台, 在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年多时间里, 行业经济运行工作平台, 组织经济运行会商十多次, 参加国务院及相关座谈会, 专题会96个, 报送行业信息858条, 提出政策建议百余条, 很多得到采纳. 预测预警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工作平台, 已建创新机构238家, 其中169家正式运行. 完成和推荐国家重点及支撑项目近20个, 课题40多个. 组织开展科技技术奖等奖项评审, 遴选和科技成果, 新产品鉴定1300多项. 标准化工作平台, 已建全国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46个, 分会149个, 近万名专家参与. 完成418项国标和608项行标计划项目立项, 经批准发布国标635项, 行标1092项. 质量工作平台, 已建成行业质检机构234个, 形成了质检, 计量认证, 品牌战略推进和质量人才培训四大服务业务. 组织数百家企业参与了企业诚信, 制造业单项冠军, 质量品牌评价及区域产业集群等系列活动, 培育一批先进典型. 国家重大装备工作平台, 配合做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 应用推广指导目录的修订及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 共组织重大装备科技成果, 新产品鉴定80余项. 人才工作平台, 申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组建了行业人才工作联盟, 召开了行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会, 开展了人才调研, 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产教对话和职校, 企业的技能竞赛等活动. 咨询工作平台, 发挥百余位专家委员智库作用, 围绕国家和行业中心任务, 召开专题研讨会, 整理意见建议数百条, 撰写专项报告十余份. 国际交流与展会工作平台, 参与修订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技改投资指南等, 报送机电产品有关税率调整等政策建议15项. 创办驻白俄罗斯办事处将启动运行. 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组织建立了业务联系, 举办了多次两岸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 举办相关展会, 论坛等活动40多次. 基础工作平台, 组织完成各类课题40多项. 组织完成了国资委专题调研任务. 开展了行业转型升级调研活动, 分赴十余个省市, 涉及百余家企业参与. 行业30多个专业协 (学) 会, 单位和地方行业组织分别开展了调研活动, 形成了调研报告. 党建, 管理及文化建设工作平台,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 组织开展了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活动, 配合完成了党组织政治巡视, 加强了党建, 廉政建设, 强化了党对行业发展和中机联工作的领导. 推进了协会内部治理, 现代化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 社团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
行业中企管协会, 质量协会, 政研会, 经管院, 基金会等单位, 天津, 江苏, 湖南, 浙江, 四川, 新疆等地方行业组织, 都在各自领域和区域, 依托业务平台开展服务, 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目前, 这些工作平台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得到了行业及社会的广泛参与, 形成了上下联动, 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 在推动行业与自身发展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三, 形势任务
(一) 当前形势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出现向好迹象, 全球贸易有所恢复, 但存在 '短稳长忧' 现象. 主要是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仍然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经济复苏基础薄弱, 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地缘政治局势不稳, 增加了我对外经济贸易的难度.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巩固和发展了稳中向好态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市场信心有所增强. 但扩大消费难度较大, 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去产能持续推进面临难点,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 技术, 资本, 人才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不够, 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从行业看, 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大趋势, 给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国家利好政策指引下, 行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但对比工业发达国家, 对照制造强国目标, 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是大而不强. 具体表现: 一是经济运行存在压力. 投资下滑, 需求不足, 市场低迷, 生产及原材料等成本上升, 行业分化加剧等诸多因素, 给稳增长带来压力.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端不足, 低端过剩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去产能困难较大.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共性技术, 基础工艺, 高性能基础零部件及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落后, 受制于人. 四是智能化水平较低. 两化融合, 智能转型, 绿色制造等整体进展较慢, 服务型制造发展不平衡. 五是质量不优, 品牌缺失. 产品标准水平, 工艺水平及基础装备总体滞后. 部分产品一致性, 稳定性, 可靠性差. 知名品牌匮乏. 机械行业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目标依然艰巨.
(二) 重点任务
年初, 在中机联四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我们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五项重点任务. 目前, 全行业认真抓落实, 抓创新, 抓实效, 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 这次会议, 我们着重围绕贯彻落实强国战略, 国办55号文件和行业 '十三五' 发展纲要的进展情况, 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 梳理经验做法, 选树先进典型, 查找主要问题, 听取意见建议, 提出改进措施, 深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会上, 工信部领导对行业和中机联工作做出了指示, 提出了希望,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我就深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 谈几点想法.
1, 总体思路: 要继续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为主攻方向,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贯彻落实 '中国制造2025' 和国办55号文件为抓手, 按照 '十三五' 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 质量提升, 坚持典型引领, 重点突破, 稳增长, 调结构, 促转型, 补短板, 提品质, 增效益,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由大变强.
2, 重点工作
一要继续把树立新发展理念摆在首位.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路新战略的精髓, 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 机械工业实现振兴发展关键要进一步解决好思想理念问题. 调研中, 一些企业家说得好, 当前国内企业要实现赶超, 差距不在物质条件, 而是输在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后上. 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 一切都徒劳. 行业中无数成功案例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要重视并加强学习, 特别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即将召开的党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学习, 把握精髓, 领会实质, 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真学, 真懂, 真用, 确保在政治立场和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重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新, 运用新发展理念, 处理好精神与物质, 局部与全局, 眼前与长远的辨证关系, 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科学方法统筹指导工作, 自觉把产业, 企业发展置身于国家和民族大业的定位中进行思考, 放在两个百年目标中去定位和布局, 开阔视野, 坚定信念, 保持定力, 增强紧迫感, 使命感, 责任感, 团结带领职工改革创新多做贡献.
二要聚焦瓶颈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机械工业大而不强的瓶颈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
要充分发挥行业创新平台的优势作用, 重点针对共性技术, 基础技术, 工艺技术等难点, 整合资源, 协同攻关, 多出成果. 要紧紧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短板工程及重大装备项目, 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 力争在关键技术与高档装备, 智能装备, 短板装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要充分依托国家政策, 大力支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轻量化, 高效节能内燃机等重点技术, 深入推进绿色制造, 绿色技术发展. 要切实用好首台套优惠政策, 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改造, 持续推进技改升级. 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升, 努力在人才培养, 成果转化, 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取得实效. 要积极倡导职工岗位创新, 全员创新, 建立长效机制, 凝聚强大创新力量,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三要集中力量深入推动质量提升再上水平.
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顽症. 近年来, 国家有关质量提升的发展纲要, 措施办法等连续出台. 今年9月5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颁布了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质量指导意见) ,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质量提升工作, 做出了新的部署. 中机联在9月下旬组织召开了 '2017年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品牌提升大会' , 这是机械行业贯彻落实 '质量指导意见' 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会上, 中机联从树立质量第一强烈意识, 完善体系提供保障, 聚焦重点推进出新, 以及协同共进开创新局面等方面, 提出了四项工作任务, 要结合 '质量指导意见' 的学习贯彻, 认真抓好落实.
新一轮的发展中, 全行业要切实把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加快推动机械行业质量提升. 要紧紧依托国家和政府部门有关质量提升的攻关工程, 试点示范及专项行动等平台, 组织企业广泛参与, 深度参与, 推举典型, 争取政策, 带动全行业质量工作. 要发挥好行业品推委和各级行业组织的优势作用, 深入推进企业诚信, 优质品牌,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等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要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弘扬工匠精神和优秀企业文化, 指导群众性质量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要发挥好行业质量检验检测与计量等工作平台的功能作用, 重视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把质量提升的基础工作做扎实. 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让企业成为质量提升的主角, 成为质量提升的最大受益者. 通过质量提升, 促进机械行业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促进机械工业供给质量提高, 尽快进入质量时代.
四要紧扣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有明显改善.
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产业发展更加有序. 要按照强国战略和国办55号文件的部署要求, 下决心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淘汰滞后老化标准, 加强行业自律等途径, 推动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退出, 推动 '僵尸企业' 退出. 要加强对机械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等发展的指导与引导, 促进科学合理规划, 规范有序实施, 协调均衡发展. 要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 '制造业+ 互联网' 的模式创新, 促进技术, 设计, 工艺, 管理, 商业模式的创新, 推进数字化车间, 智慧工厂等典型案例的推广应用, 促进企业自动化, 智能化水平提升, 高端供给不断增加.
要加快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 扶持先行企业, 扩大典型宣传, 做好咨询服务, 以点带面, 推动更多企业付诸行动, 优化提升企业产业链价值链. 要支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 做好标准制定, 数据统计等基础工作, 努力营造规范市场环境, 加快实现发展新动能. 要充分依托 '一带一路' 等利好政策, 组织参与国际化标准制修订, 支持设立境外服务机构, 做好引资, 引智等专业化服务, 办好国际展会论坛, 贸易洽谈, 产业对接等活动, 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牵线搭桥, 提供帮助.
五要巩固完善行业工作体系开创新局面.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 长期任务, 需要全行业团结一心协同共进. 植根于行业的各级协(学)会, 系统各单位和相关研究院所, 高等及高中职院校, 是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位作用不可或缺. 这些年, 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形势变化, 中机联一直致力于构建服务行业的工作体系格局, 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氛围,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 政府职能转变, 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深入推进, 大家越发坚信 '人聚则强, 人散则尫' 的道理. 一致赞同, 要坚守行业为根, 服务为本的理念, 越是改革深化, 形势变化, 越是要珍惜和强化业已形成的行业服务系统. 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领导下, 巩固和完善综合与专业配套, 行业与区域结合, 有分工有合作, 优势互补, 协同共进, 互利共赢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 共同为行业振兴与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中机联和各协 (学) 会, 相关单位, 要认真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和经验推广工作, 组织本行业的企业对照先进找差距, 学习典型订措施, 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深化. 要以改革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从党的建设, 廉政建设, 基础制度, 核心业务, 人才培养, 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提升, 加快建立起适应社会化, 市场化要求的内部治理和运行机制, 增强发展的活力. 各专业联盟组织和工作平台, 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 扩大覆盖范围, 提升质量水平, 发挥好应有作用.
同志们, 当前,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 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到了背水一战的攻坚期, 使命在肩, 任重道远.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以党的十八大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针, 坚定信心, 砥砺奋进, 为推进机械工业提质升级, 早日实现由大变强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