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火力全開布局人工智慧 | 平台構建提速

本報記者 汪傳鴻 北京報道

編者按

人工智慧正處於浪潮之巔. 高盛集團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人工智慧崛起》的研究報告, 稱中國在利用人工智慧推動經濟發展方面, 已經成為全球的主要競爭者. 統計數據顯示,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在2016年已經突破100億元, 預計2019年將增長至344.3億元. 2000年-2016年, 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累計增長1477家, 融資規模累積達27.6億美元. 大量的資本, 人才, 創業公司以及技術正支援中國的人工智慧爆發. 世界範圍內, 穀歌, 蘋果, 亞馬遜, 微軟, Facebook五大科技巨頭都在搶佔人工智慧市場, 國內BAT也火力全開布局人工智慧, 它們也將成為人工智慧浪潮中的最大受益者. (編輯: 包芳鳴)

導讀

這是一種簡單而直接的印象: 百度在過去四年中進行了大量的人工智慧基礎研究, 而騰訊, 阿里更多強調技術的實用性, 產品化和具體場景.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在過去五年迎來爆髮式增長.

艾瑞諮詢公開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1.2%: 這一數字在2016年為43.3%, 2017年產業規模將預計從2016年的100.60億元攀升至152.10億元. 而由烏鎮智庫提供的數據顯示, 在過去五年中,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獲得融資: 例如2012年第一季度僅有12起人工智慧相關的投資案例, 而在2016年第二季度達到了65起.

但在人工專利數量飆升, 行業融資數目不斷攀升的表象下, 不容忽視我國仍舊缺乏核心人工智慧專利, 和美國相比, 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獲得的融資額度仍然較低. 儘管如此, 在企業數量, 融資額度, 技術實力等多項指標上, 目前我國已經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處在領先地位.

世界科技巨頭公司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在中國儘管在計算機視覺, 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誕生不少創業公司, 但BAT較大的資金投入規模, 招徠AI人才的能力, 更好的基礎設施和規模更大的數據基礎, 成為這場爭奪戰中取勝的關鍵.

麥肯錫近期發布報告認為, 從全國來看大公司對於AI的投資在整個AI產業投資中佔比極高, 其中代表性企業包括穀歌, 百度等, 這一部分投資在2016年被認為在180億美元至270億美元之間, 是來自風險投資, 私人公司等外部投資金額的兩倍多.

BAT加速人工智慧落地

自放棄了2015年以來O2O戰略後, 今年以來百度在AI上展現了更為激進的姿態. '百度是一家AI公司. ' 是百度高管在今年時常提及的觀點. 今年二季度財報會議上,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卻告訴分析師, 騰訊認為AI發展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

但事實上即便是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力看似較遲的騰訊, 也在AI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 BAT三家都在各自產品中尋找落地人工智慧的場景, 但方向和幅度則不盡相同.

百度的AI戰略中, 首要位置是用AI來提升目前百度已有業務, 率先將AI能力應用到翻譯, 導航等產品當中, 以提升這類產品的效率. 其次, 則是通過AI來培育出新的業務, 例如智能雲, 智能駕駛等.

若梳理目前騰訊公布的案例, 可以看到騰訊推出了遊戲AI, 社交AI, 內容AI來尋找人工智慧落地場景. 例如在圍棋領域推出 '絕藝' , 上線智能語音助手App等, 以及在醫療領域推出了一個醫學影像實驗室, 早期用於識別食管癌. 將人工智慧能力和騰訊目前已有的業務進行結合中, 騰訊目前應用較多的業務之一是金融業務.

對於阿里而言, 電商本身即是落地AI的主要場景, 例如很早就聲稱將AI應用到了智能語音客服方面, 在最近的雲棲大會上, 阿里又宣布推出一款支援中英文的智能會話客服機器人. 此外阿里推出城市大腦, 以及在製造業流水線上嘗試 '工業大腦' 等. 在B端進行嘗試.

在加速技術落地應用同時, 三家巨頭公司均初涉及構建AI開放平台.

在2017年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 百度總裁陸奇認為, AI的商業化途徑, 行業化是數據加演算法, 加軟體, 硬體, 達到用戶價值, 產生商業價值, 這樣更多的數據, 更大的價值進入創新迴圈. 更長遠來說, 百度將自身定位為一個AI開發平台, 向開發者提供AI能力進行開放. 百度寄望於再造一個汽車界的 '安卓系統' , 在通用人工智慧領域, 百度推出了DuerOS.

麥肯錫發布的報告顯示, 2016年科技巨頭在全球投資Ai的金額達到了約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 其中絕大多數被用於研發和部署. 此外仍有10%左右被用於投資併購. 例如百度收購了海外技術公司, 專註在語音喚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創業公司KITT.AI.

10月11日, 阿里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裡在採訪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阿里接下來將可能消滅目前的所謂的 '城市大腦' , '工業大腦' 等基於不同場景下的系統, 提煉系統架構, 通過輸入不同的數據來泛化到不同的垂直領域. 本質上阿里的做法也是在試圖進行一次平台化的轉變: 從解決某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 轉變為一個通用型的人工智慧架構.

騰訊的開放某種程度上是基於騰訊雲來完成, 例如目前騰訊雲提供了包括映像服務, 語音服務等SDK介面, 開發者同樣可以通過接入來獲得映像識別, 語音識別等能力. AI方面騰訊分列AI平台, 框架和應用服務等. 此外騰訊還上線了騰訊雲小微, 以此構建騰訊的智能服務開放平台.

押注未來

近年來三家公司均大力引入AI人才. 從團隊架構上而言, 騰訊在多個團隊對AI進行布局, 分屬騰訊三個不同事業群的AI Lab, 優圖實驗室以及微信AI團隊. 阿里在人才吸引上近期動作頗大, 阿里新成立達摩院揚言在未來三年投入千億作為啟動資金. 此前阿里更多強調技術的落地和實際應用, 成立達摩院某種意義上是阿里在AI方面向縱深邁進.

阿里目前已經在布局晶片階段.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認為, 目前諸如GPU這類已有的晶片無法滿足人工智慧計算需求, 因此需要推出定製化的晶片. 而閔萬裡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目前阿里仍在設計晶片架構的階段, 距離真正硬體測試仍有一段距離.

在今年8月騰訊發布二季度財報講話中, 劉熾平認為人工智慧行業目前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 而在騰訊提供的一份官方資料中, 騰訊認為, 由於人工智慧在曆史屢次受限於基礎設施瓶頸, 因此AI的發展和基礎設施支撐情況密切相關, 此外騰訊認為目前AI在理解環節上仍未找到突破口.

但與此同時, 騰訊同樣認為AI目前在垂直領域的落地能夠創造直接的價值. 一種簡單而直接的印象是: 百度在過去四年中進行了大量的人工智慧相關基礎研究, 而騰訊, 阿里更多強調技術的實用性, 產品化和具體場景.

在BAT三家中, 騰訊起步最慢且幅度較小, 百度布局較早且在自然語言處理, 映像識別, 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投入較大, 阿里則在實際落地應用中最為激進, 強調人工智慧研究的實用性. 但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 三家公司今年在AI領域的投資布局呈加速趨勢.

但在技術能力具體落地上, 具體載體仍在探索. 例如百度DuerOS目前展示的落地載體仍是在智能手機上, 以及智能音響.

今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智能音響 '天貓精靈' , 押注AI能力在消費市場場景. 10月12日舉行的雲棲大會上,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了AliGenie語音開放平台新增多個場景. 早在今年7月, 也有騰訊正在研發自家智能音響的聲音傳出. 但在9月, 騰訊暫時選擇和出門問問聯合推出音響方式來介入這一領域.

無論從概念抑或是技術落地上, BAT這三大巨頭已經緊緊的將AI和自己綁在了一起.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