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迎兩大催化劑 | 關注進口替代三大重點子領域

國慶節後的第一個交易周, 成長股引領市場的態勢十分明顯. 較9月29日的收盤價, 創業板指上漲3.16%, 中小板指上漲2.94%, 深證成指上漲2.81%, 而上證綜指漲幅卻只有1.24%.

當前, 新興產業發展已經箭在弦上, 堅定看好成長股. 我們的核心邏輯認為當創業板在低估值狀態下 (板塊估值50倍以下) 出現業績反轉, 其底部就會出現. 我們將創業板綜指進行估值分類, 即分成50倍以下, 50-60倍和60倍以上三種狀態. 通過實證檢驗發現, 當創業板處於高估值 (60倍以上) 和低估值 (50倍以下) 狀態下時, 其對於流動性, 風險偏好以及業績這三種決定股價的核心因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 在高估值狀態下 (60倍以上) 時, 創業板指對於流動性, 風險偏好更敏感, 對於業績改善則不敏感. 在低估值狀態下, 創業板指數對於流動性, 風險偏好都不敏感, 對於業績則是敏感的. 而創業板在跌破1700點後, 其板塊估值回落到50倍以下.

在業績上剔除外延併購標的及溫氏股份(22.980, 0.14, 0.61%), 樂視網(15.330, 0.00, 0.00%)後, 2015年, 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 創業板的內生業績增速分別為6.3%, 21.5%和21.5%. 創業板內生業績增速實際上在2016年已經出現了底部反轉跡象. 也就是說, 當2017年7月中旬創業板指跌破1650點時, 其見底的條件就已經滿足: 低估值且業績反轉. 當然, 由於2016年時創業板板塊估值仍然在70倍左右, 屬於高估值狀態, 而2016年無風險利率又是呈現單邊上行態勢, 因此當時高估值狀態下的創業板指雖然內生業績增速見底, 但依然走出了不斷殺估值的漫漫下跌之路.

從催化劑上來看

成長股正在逐漸走出陰霾, 政策層面催化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產業政策, 二是貨幣政策.

從產業政策上來看

'雙創' 再次進入舞台中央. 7月27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 這是時隔兩年後國家高層再次發布 '雙創' 有關的重大政策檔案, 這意味著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這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重大戰略思路再次獲得高層的肯定與推進. 如果說創業板兩年前的牛市是以2015年推出的 '雙創意見' 為大背景, 那這次 '雙創意見' 很有可能帶來新一輪創業創新的熱潮. 實際上, 從現在到今後很長一段時期, 中國經濟增量將主要來自戰略新興產業, 根據2020年底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的目標, 未來三年, 其年均增長率將達到22%, 是GDP增速的3倍.

從貨幣政策來看

扶持小微企業的定向寬鬆政策已經開啟. 9月27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 採取定向降准手段, 激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 9月30日, 央行發布《關於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 決定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 這一定向降準的背景, 則是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景氣度上出現了明顯偏差. 雖然9月份的中國製造業PMI出現了近三年來的高點, 但代表小企業景氣度的財新PMI卻創下三個月來的新低, 只有51.4, 與代表大企業的中國PMI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背離. 這一背離還體現在8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上, 以中小企業居多的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疲弱, 而大型企業為主的國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比較高. 兩者的分化也比較明顯. 當前的定向寬鬆政策, 就是為了支援小企業與新興企業的發展.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

可以積極布局成長股中有廣闊市場空間, 業績增長確定性好的產業. 如電子, 通信等行業細分子行業的龍頭企業. 從產業的角度看, 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醞釀中, 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已經初見雛形, 成長型公司迎來新的產業機遇與發展空間. 從細分行業上來看, 中國面板, 中國芯, 中國材料, 中國標準 (5G) 等各類產業的進口替代方興未艾, 可以重點關注進口替代方面的三大重點子領域: 面板行業, 晶片行業和LED行業. 這些細分行業的相關領軍個股都將有很好的成長性.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