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BAT和房地產 | 還有這些巨頭正在跨界入侵醫療

醫藥網10月13日訊 黃金周最後一天,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 並發出通知, 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該重磅利好政策對國家醫療器械行業產生不少重大影響. 據業內人士分析, 比如臨床試驗及醫藥器械審批制度將與國際接軌同步; 對臨床試驗CRO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對生物類似藥, 創新藥, 高壁壘仿製藥都有促進作用; 同時也帶動製劑出口企業發展.
數據統計,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高速增長, 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總體規模達3000多億, 雖規模龐大, 但消費佔比僅為醫藥市場的17%, 僅為發達國家的40%, 所以上升空間巨大, 政策刺激無疑將加速行業發展.
另一方面,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仍處於中低端製造階段, 高端產品仍有賴進口. 隨著 '中國製造產業' 越受重視和不斷崛起, 越來越多的企業大佬將青睞醫療器械的發展前景, 入局參與競爭, 或研發製造或國際合作, 旨在推動行業的繁榮盛景. 總體而言, 國產器械能逐漸取代進口, 迎來新的春天.
那麼在路人皆知的BAT互聯網巨頭, 萬達等地產巨鱷跨足醫療大健康後, 還有哪些明星企業覬覦上千億的醫療器械產業呢?
上海電氣
9月29日, 老牌製造企業上海電氣宣告要發起設立一個規模16億元的醫療器械併購基金, 主要投資以下領域: 包括但不限於體外診斷, 放射醫療, 醫療影像, 超聲設備, 醫療機器人, 內鏡微創器械, 康複醫療, 家用醫療設備等, 即就是將開啟一路買買買的土豪節奏.
星普醫科
7月19日, 原本主營食用菌的研發, 種植和銷售的上市企業星普醫科與上海佑晟, 正隆財富共同發起設立深圳星普醫科醫療產業基金, 大踏步進軍大健康. 實際上星普醫科的轉型夢早已有之. 2015年就全資收購了瑪西普醫學科技發展 (深圳) 有限公司, 拓展了伽瑪刀的研發, 生產, 銷售及其他放療設備的業務線.
美的集團
如果說食用菌企業涉足醫療器械屬於腦洞大開, 馳名國內的家用電器巨頭美的涉足醫療器械將稍有說服力些. 今年9月19日, 美的集團與廣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將在康複, 手術醫用機器人等醫療器械領域攜手聯姻. 由於智能醫療器械離不開大數據, 所以雙方將在硬體開發, 健康數據應用, 供應鏈建設等諸多相關細分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青島海爾
不僅美的集團勇敢跨界, 其實同行海爾早先行一步. 雖然略顯保守, 一直圍繞老本行左右徘徊, 以低溫保存冷藏技術為核心. 產品包括超低溫保存箱, 醫用冷藏箱, 醫用血液冷藏箱, 生物安全櫃等生物和醫用器械用品.
TCL
資深老牌的TCL入行醫療非兩三天, 早在2012年就合資成立TCL醫療, 於今已成為國際有影響力的醫療影像設備供應商及醫療診斷合作商, 為市場提供系列化的醫療影像診斷產品及解決方案, 包括X 射線設備, 數字胃腸設備, 超聲設備, DSA, RIS/PACS, 可視化解決方案等, 業務範圍覆蓋中國大陸地區, 東南亞地區及北美地區.
宜華健康
據報道, 宜華健康自2014年起開始剝離地產業務, 由原房地產業務轉向醫療養老行業. 目前主營業務包括 醫院 投資和管理, 醫療後勤服務, 醫療專業工程, 醫療器械研發和製造, 互聯網醫療, 中高端養老服務和護理等業務. 實際上, 宜華 健康 已經置換出所有地產業務, 接連收購器械企業和醫療機構, 徹底轉型大健康.
運盛醫療
面對退市風險的運盛醫療, 接連出現負面報道. 但其在醫療領域的試水有目共睹, 公司已戰略性地覆蓋醫療健康產業鏈的多個環節, 從醫療資訊化, 醫療器械到遠程醫療, 互聯網健康管理, 醫療服務等多維度覆蓋, 其可穿戴設備領域主要以心臟器械為主.
華業資本
作為地產轉型企業, 華業資本自去年8月收購捷爾醫療後, 已初步實現醫療健康產業轉型目標. 據報道, 收購捷爾醫療後, 公司業務將圍繞醫療和供應鏈金融分別進行, 傳統房地產板塊將不再新開發項目, 而以消耗存量為主, 醫療和金融將成為華業資本的兩大新支柱.
鴻海科技
據《中國 醫藥 報》報道, 鴻海科技集團富泰華工業 (深圳) 有限公司宣布, 決定將富士康正在推進的部分系統 醫療器械 項目放到紹興. 據悉, 富士康一期醫療器械項目已經完成臨床試驗, 即將進入最後的行政審批, 計劃於今年10月份投產. 預計該項目2018年產值將達近3億元, 2020年產值將達18億元.
其他
細數海信醫療的設備產品, 相信廣大醫生不會陌生. 海信醫療有四大產業支柱, 醫用顯示屏, 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 移動護理系統及系統解決方案等. 還有光電顯示領域的上市巨頭京東方, 在無創血壓, 血糖等監測醫用及家用設備領域捷報頻傳, 發展勢頭迅猛; 合肥美亞光電, 同樣由大米色選機等主導產品逐漸拓展品類, 在醫療領域涉足X射線檢測技術及醫療用的CT設備.
所謂'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跨界發展, 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所有財大氣粗的 企業 或被迫轉型企業的最明智選擇. 在醫療器械領域, 隨著大眾對醫療器械的需求激增, 及行業政策利好, 熱錢也相繼湧入該黃金地帶.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薑峰曾表示, 近五年,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平均增速為15%左右. 截止2016年11月, 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5343家; 全國共有二, 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35725家. 而進出口方面, 2016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進口額為184.0億美元, 同比增長6.28%, 出口額為205.0億美元, 同比下降3.14%. 資本的投入也讓醫療器械發展更上一層. 據統計, 截至2017年4月, 生產企業掛牌上市公司45家. 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除了市場需求和政策鼓舞, 技術進步也是醫療器械不斷髮展的重要原因. 醫療器械本身屬於多學科交叉的的複雜機械及智能電子產業, 所以企業跨界融合也是必然趨勢, 結合互聯網力量及人工智慧, 大數據等行業未來宏偉發展, 醫療器械的前景將越發可觀.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