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到來的10月16日, 華為年度旗艦手機Mate 10將在德國發布,前不久華為官方微博也放出了該新品的首款預告片. 這款手機是華為繼續深耕高端商務人群的關鍵產品之一, 肩負著挑戰蘋果三星, 提升品牌高度的重任. 華為也是花費大量精力, 將各種黑科技用在該款手機, 期望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 從目前的曝光資訊看, 與Mate系列此前的賣點不同, Mate 10主要亮點是全面屏和人工智慧. 其中, Mate 10的人工智慧功能宣告我們將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因此備受各方關注. Mate10能夠實現AI的關鍵基礎是使用了全球首款移動AI晶片——麒麟970. 人工智慧手機可給用戶帶來巨大的便利, 很多廠家都在積極發力該領域. 但人工智慧是基於用戶數據的深度學習, 面臨用戶隱私如何有效保護的問題. 一直以來, 業界僅依靠雲側防護, 無法很好解決人工智慧的用戶隱私保護問題. 如今, 華為宣布能更好地搬掉這個 '攔路虎' ——麒麟970通過採用On-Device AI以及 '雲側+端側' 安全, 更能保護用戶隱私. 對此很多人發出疑問, 為何說有了端側安全加持, 華為就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更好構築用戶隱私的 '萬裡長城' ? 手機將進入AI時代, 但面臨隱私保護難題 華為麒麟970以及近在咫尺的Mate 10發布, 宣告我們將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目前, 高通, 蘋果等均在發力人工智慧晶片. 而華為藉助麒麟970領先了半個身位. 據悉, 麒麟970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 首次整合NPU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專用硬體處理單元, 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 基於AI實現智能場景識別與對象識別並進行針對性優化, 提升用戶快速拍照等操作效果. 而且, NPU讓用戶實現語音或者語義識別的工作放在本地, 不再需要將數據傳送到雲端, 就能實現隨時隨地的人工智慧體驗. 有了人工智慧, 你的手機將更加懂你, 為你工作生活和提供極大便利. 但是人工智慧時代, 用戶隱私如何更好保護, 一直備受關注. 眾所周知, 人工智慧包括了三個必要因素: 深度學習的演算法, 高質量的大數據和高性能的計算能力. 在現實中, 不管是百度, 穀歌, 還是其他互聯網公司, 都將人工智慧重心放在雲側智能, 即互聯網公司將用戶手機各種數據傳送到雲端, 在雲端用強大計算能力挖掘, 分析等處理後, 再反饋給端側指揮應用. 因為雲端的 '大腦' 可以很好實現上述提到的三大因素. 這種方式借用了雲計算, 的確有不錯的效果, 但帶來了一個巨大問題——用戶數據在雲端和本地數據置換過程中, 存在更多被截獲的可能險. 而且, 很多用戶數據是敏感資訊, 企業必須小心對待. 用戶手機數據到底歸屬於誰? 互聯網公司使用數據後會很好保護這些數據嗎? 這兩年, 業界涉及用戶數據隱私的事件, 均引起各方的爭議和高度關注. 在國外, 有媒體報道今年5月Google旗下的DeepMind獲取了英國皇家慈濟NHS信託基金運營的三家醫院160萬病人的NHS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數據, 其中包括HIV感染狀況, 過去的吸毒過量和墮胎資訊等私密數據. 該新聞在英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國內, 我們也看到很多這樣的爭執. 如順豐與菜鳥, 京東與天天快遞等之間就用戶數據發生大戰. 此外, 用戶手機安全正面臨更多的威脅挑戰. 由於手機已經從簡單的通話轉變為工作, 學習, 生活的工具, 手機存儲著個人幾乎所有私人資訊, 比如身份證號, 地址, 年齡, 家庭, 賬戶, 密碼, 指紋等. 因此, 越多越多的黑客盯上了用戶手機. 多個機構的數據顯示, 手機數據安全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 手機病毒木馬增多增強, 近幾年發生的手機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隨著手機AI時代的到來, 用戶隱私安全挑戰將變的更加嚴峻. 在享受智能服務的顛覆式體驗同時, 用戶個人大數據需要被頻繁調用. 這些用戶個人資訊如何保證不被泄露和濫用, 十分重要. 雲+端側安全, 更能保護用戶隱私 事實上, 當下用戶的個人隱私意識已經覺醒. 用戶如何保護自身隱私安全? 最常見方式就是用戶下載手機安全類APP, 不過一旦碰上技術實力更高的黑客, 手機軟體防護能力就如同泡沫一碰就破. 互聯網企業又是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互聯網企業側重的雲側智能, 經過多年發展, 雖然目前可以說是廣泛應用, 但體驗並非完整. 最重要的是隱私方面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 僅這些措施保護用戶數據隱私還不夠. 面臨挑戰, 業界正在將更多目光投向手機 (晶片) 側. 因為既然用戶數據上傳雲端存在更多風險, 那如果讓數據在手機本地上就能處理, 用戶就能更安全地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超高體驗——隱私數據防護恰恰是端側智能的優勢之一. 對此, 部分廠商已經在積極思考和實踐, 希望通過端側智能, 協助雲端智能形成優勢互補, 用錯位方式來解決雲側智能的曆史遺留問題. 相比雲側智能, 端側智能發展稍慢, 因為端側晶片高效計算, 面臨功耗等問題. 可喜的是, 現在在手機人工智慧方面, 我們看到不少企業在手機硬體(晶片)本身狠下功夫. 比如華為在9月初德國iFA 2017大會上發布的最新麒麟970晶片, 不僅升級性能, 還加入了全新人工智慧技術, 通過 '雲和端' 協同, 在安全防護性能上比前代更勝一籌. 麒麟970晶片的AI時代端雲協同到底如何實現? 我們看到, 為了實現AI本地處理能力革新, 麒麟970並未一味提升CPU/GPU性能, 而是再創一個新的結構 (NPU) 服務於AI本地處理. 這樣一來就能大幅提升隱私數據本地處理的安全性. 這款晶片將率先應用在華為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10手機上. 在手機的安全性上, 華為Mate 10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晶片和華為人工智慧雲的協同, 保證用後的隱私安全. 具體而言, 在端側, 手機應用在處理敏感, 隱私數據時, 可在強大的手機AI晶片麒麟970上進行. 這就不會向伺服器傳輸用戶數據——自然就不會給釣魚WiFi等程序以監測, 竊取數據的機會. 在雲側, 華為雲側的智能對終端的內容的進行優勢互補, 可以通過對場景, 用戶使用習慣等的鑒別, 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判斷, 保障手機的安全狀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麒麟970晶片的本身安全性能過硬. 麒麟970內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 擁有更高的安全性整合HiF級硬碟晶片. 其中inSE安全模組支援CRT-RSA, RSA, DES/3DES, AES等加解密演算法. 與市面上外掛的第三方安全晶片相比, 整合在SoC裡頭的inSE不容易被移植, 在軟硬體搭配上也更穩定, 而且節省了主板面積的佔用. inSE安全引擎獲得央行和銀聯雙重安全認證, 令麒麟970屬於金融級安全的手機晶片, 和銀聯IC卡/U盾擁有相同安全等級. 綜上分析, 即將來襲的人工智慧手機時代, 手機通過 '端+雲' 的安全防護, 更能保障用戶的保障隱私安全, 能解決全社會日益突出的隱私安全問題. 因此, 搭載AI晶片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 值得期待!
在即將到來的10月16日, 華為年度旗艦手機Mate 10將在德國發布,前不久華為官方微博也放出了該新品的首款預告片. 這款手機是華為繼續深耕高端商務人群的關鍵產品之一, 肩負著挑戰蘋果三星, 提升品牌高度的重任. 華為也是花費大量精力, 將各種黑科技用在該款手機, 期望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 從目前的曝光資訊看, 與Mate系列此前的賣點不同, Mate 10主要亮點是全面屏和人工智慧. 其中, Mate 10的人工智慧功能宣告我們將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因此備受各方關注. Mate10能夠實現AI的關鍵基礎是使用了全球首款移動AI晶片——麒麟970. 人工智慧手機可給用戶帶來巨大的便利, 很多廠家都在積極發力該領域. 但人工智慧是基於用戶數據的深度學習, 面臨用戶隱私如何有效保護的問題. 一直以來, 業界僅依靠雲側防護, 無法很好解決人工智慧的用戶隱私保護問題. 如今, 華為宣布能更好地搬掉這個 '攔路虎' ——麒麟970通過採用On-Device AI以及 '雲側+端側' 安全, 更能保護用戶隱私. 對此很多人發出疑問, 為何說有了端側安全加持, 華為就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更好構築用戶隱私的 '萬裡長城' ? 手機將進入AI時代, 但面臨隱私保護難題 華為麒麟970以及近在咫尺的Mate 10發布, 宣告我們將進入人工智慧時代. 目前, 高通, 蘋果等均在發力人工智慧晶片. 而華為藉助麒麟970領先了半個身位. 據悉, 麒麟970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 首次整合NPU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專用硬體處理單元, 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 基於AI實現智能場景識別與對象識別並進行針對性優化, 提升用戶快速拍照等操作效果. 而且, NPU讓用戶實現語音或者語義識別的工作放在本地, 不再需要將數據傳送到雲端, 就能實現隨時隨地的人工智慧體驗. 有了人工智慧, 你的手機將更加懂你, 為你工作生活和提供極大便利. 但是人工智慧時代, 用戶隱私如何更好保護, 一直備受關注. 眾所周知, 人工智慧包括了三個必要因素: 深度學習的演算法, 高質量的大數據和高性能的計算能力. 在現實中, 不管是百度, 穀歌, 還是其他互聯網公司, 都將人工智慧重心放在雲側智能, 即互聯網公司將用戶手機各種數據傳送到雲端, 在雲端用強大計算能力挖掘, 分析等處理後, 再反饋給端側指揮應用. 因為雲端的 '大腦' 可以很好實現上述提到的三大因素. 這種方式借用了雲計算, 的確有不錯的效果, 但帶來了一個巨大問題——用戶數據在雲端和本地數據置換過程中, 存在更多被截獲的可能險. 而且, 很多用戶數據是敏感資訊, 企業必須小心對待. 用戶手機數據到底歸屬於誰? 互聯網公司使用數據後會很好保護這些數據嗎? 這兩年, 業界涉及用戶數據隱私的事件, 均引起各方的爭議和高度關注. 在國外, 有媒體報道今年5月Google旗下的DeepMind獲取了英國皇家慈濟NHS信託基金運營的三家醫院160萬病人的NHS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 數據, 其中包括HIV感染狀況, 過去的吸毒過量和墮胎資訊等私密數據. 該新聞在英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國內, 我們也看到很多這樣的爭執. 如順豐與菜鳥, 京東與天天快遞等之間就用戶數據發生大戰. 此外, 用戶手機安全正面臨更多的威脅挑戰. 由於手機已經從簡單的通話轉變為工作, 學習, 生活的工具, 手機存儲著個人幾乎所有私人資訊, 比如身份證號, 地址, 年齡, 家庭, 賬戶, 密碼, 指紋等. 因此, 越多越多的黑客盯上了用戶手機. 多個機構的數據顯示, 手機數據安全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 手機病毒木馬增多增強, 近幾年發生的手機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隨著手機AI時代的到來, 用戶隱私安全挑戰將變的更加嚴峻. 在享受智能服務的顛覆式體驗同時, 用戶個人大數據需要被頻繁調用. 這些用戶個人資訊如何保證不被泄露和濫用, 十分重要. 雲+端側安全, 更能保護用戶隱私 事實上, 當下用戶的個人隱私意識已經覺醒. 用戶如何保護自身隱私安全? 最常見方式就是用戶下載手機安全類APP, 不過一旦碰上技術實力更高的黑客, 手機軟體防護能力就如同泡沫一碰就破. 互聯網企業又是如何保護用戶隱私? 互聯網企業側重的雲側智能, 經過多年發展, 雖然目前可以說是廣泛應用, 但體驗並非完整. 最重要的是隱私方面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 僅這些措施保護用戶數據隱私還不夠. 面臨挑戰, 業界正在將更多目光投向手機 (晶片) 側. 因為既然用戶數據上傳雲端存在更多風險, 那如果讓數據在手機本地上就能處理, 用戶就能更安全地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超高體驗——隱私數據防護恰恰是端側智能的優勢之一. 對此, 部分廠商已經在積極思考和實踐, 希望通過端側智能, 協助雲端智能形成優勢互補, 用錯位方式來解決雲側智能的曆史遺留問題. 相比雲側智能, 端側智能發展稍慢, 因為端側晶片高效計算, 面臨功耗等問題. 可喜的是, 現在在手機人工智慧方面, 我們看到不少企業在手機硬體(晶片)本身狠下功夫. 比如華為在9月初德國iFA 2017大會上發布的最新麒麟970晶片, 不僅升級性能, 還加入了全新人工智慧技術, 通過 '雲和端' 協同, 在安全防護性能上比前代更勝一籌. 麒麟970晶片的AI時代端雲協同到底如何實現? 我們看到, 為了實現AI本地處理能力革新, 麒麟970並未一味提升CPU/GPU性能, 而是再創一個新的結構 (NPU) 服務於AI本地處理. 這樣一來就能大幅提升隱私數據本地處理的安全性. 這款晶片將率先應用在華為即將發布的華為Mate 10手機上. 在手機的安全性上, 華為Mate 10就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晶片和華為人工智慧雲的協同, 保證用後的隱私安全. 具體而言, 在端側, 手機應用在處理敏感, 隱私數據時, 可在強大的手機AI晶片麒麟970上進行. 這就不會向伺服器傳輸用戶數據——自然就不會給釣魚WiFi等程序以監測, 竊取數據的機會. 在雲側, 華為雲側的智能對終端的內容的進行優勢互補, 可以通過對場景, 用戶使用習慣等的鑒別, 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判斷, 保障手機的安全狀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麒麟970晶片的本身安全性能過硬. 麒麟970內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 擁有更高的安全性整合HiF級硬碟晶片. 其中inSE安全模組支援CRT-RSA, RSA, DES/3DES, AES等加解密演算法. 與市面上外掛的第三方安全晶片相比, 整合在SoC裡頭的inSE不容易被移植, 在軟硬體搭配上也更穩定, 而且節省了主板面積的佔用. inSE安全引擎獲得央行和銀聯雙重安全認證, 令麒麟970屬於金融級安全的手機晶片, 和銀聯IC卡/U盾擁有相同安全等級. 綜上分析, 即將來襲的人工智慧手機時代, 手機通過 '端+雲' 的安全防護, 更能保障用戶的保障隱私安全, 能解決全社會日益突出的隱私安全問題. 因此, 搭載AI晶片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 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