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唱衰, 智能手機行業亟需改變. 那麼, 下一個引爆點會何時出現, 源自哪裡?
中興手機, 這位 '中華酷聯' 曾經的領頭者重返賽道. 以下是昨日中興通訊終端CEO程立新在美國媒體TechRadar上刊發的署名文章, 看完或許會對這一命題有更深入的思考.
十年前, 精巧的設計, 革命性的智能操作為手機行業定立了標準, 智能手機時代由此開啟.
因在內容獲取以及人機交互性上的巨大優勢, 智能手機一路高歌猛進, 在手機市場上所向披靡. 然自第一款智能手機面世以來, 十年已降, 在經曆了高速更新迭代之後, 手機硬體設備的發展日顯疲態.
與第一代iPhone, 或任意一款早期的智能手機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 除了在屏幕尺寸, 機身厚度, 材質等方面有些微更新升級, 新近發布的那些旗艦手機在整體機身設計上與智能手機1.0時代的產品並無太大差別. 在當下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手機硬體的發展與突破多集中在屏幕解析度, 攝像頭成像質量, 手機存儲這些交互功能細節的處理上, 而真正的革新鮮見. 雖然手機市場售價持續走高, 甚至攀升到令多數消費者瞠目的高度, 但總體而言, 用戶體驗本質上並沒有相應躍升.
試問, 難道我們行業中的優秀人才已經退化到只顧得上思考最新的機型是否有3.5mm耳機插孔, 是否存在0.01mm邊框差異? 或者我們所謂的創新僅限於此?
智能手機製造商享受著市場帶來的消費紅利, 卻只滿足於一些零部件及軟體的優化. 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正在追求技術實現為第一要義, 而與以用戶使用為創新導向的根本漸行漸遠.
但與此同時, 整個通訊行業卻努力在回應日益升級的消費者需求: 移動運營商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部署了幾無盲點的高速網路, 這使得用戶可以多用途, 更高頻地使用智能手機. 從觀看高清視頻到分享高質量圖片, 無論用戶身處何處, 隨時都能與周圍世界緊密相連.
我們也看到手機硬體在持續更新完善, 整機日趨輕薄, 反應迅速. 但問題在於智能手機行業發展一直依賴於利用晶片集的更新換代或通過更大的屏幕獲得更高的銷售溢價, 而用戶體驗度的提升卻差強人意.
手機軟體伴隨著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微信等應用程序的流行也在不斷迭代. 用戶渴望與內容即時交互, 即使這一代智能手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將便易, 順暢, 高效的用戶體驗付諸現實, 但用戶日新月異的需求和期望還是遠沒能得到充分滿足.
過去幾年間智能手機領域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和創新, 但用戶習慣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通過社交媒體進行高清內容分享, 與周圍朋友聯繫, 同時還要進行一系列其他活動, 這讓我們捕捉到未來世界的浮光掠影——在未來互聯互通的世界裡, 用戶可以隨時隨地, 共時共用內容, 不受任何阻隔.
然而, 我們智能手機近十年來都沒有設計上的突破, 遑論觸及未來. 有數據表明, 不管是出於社交需要, 還是瀏覽, 分享抑或其他需求, 用戶每年通過智能手機在內容方面的消費十分驚人. 與之相應的是, 用戶端多任務並行的情況時有發生, 用戶希望有效, 順暢地展開共時性, 多任務操作——然而我們的智能手機始終沒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失去的最親密的夥伴, 但也正是智能手機拘囿了我們的生活. 是時候去改變了. 這一代智能手機需有質的創新, 為用戶開拓各種可能, 讓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與消費者體驗共融.
身處智能手機行業, 我們必須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 並以革命性的概念助力他們不斷超越今天所有眼見的可能. 要做到這一點, 我們必須步子邁得再大一些. 如果這個行業自身不求變, 必將有新的, 顛覆性的技術取而代之.
此前消息稱, 中興將於10月17日在美國發布摺疊屏手機, 其在創新上的持續努力是否可從中窺見一斑,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