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各大廠商費力促銷, 今年十一國內彩電市場的銷售情況依舊難逃大環境影響, 據奧維雲網監測數據顯示, 十一促銷期間國內彩電市場銷量同比下降15.6%, 為292萬台, 同時銷售額同比下降11.9%, 為118億元.
但是, 在一片疲軟態勢中, 關注度頗高的OLED電視卻逆勢而上, 中怡康數據顯示, 黃金周期間, OLED電視銷量為4967台, 銷售額為8197萬元, 同比也有200%以上的增長. 但是, 整個OLED陣營依然不及主打ULED電視的海信一家的零頭. 數據顯示, 海信ULED電視在黃金周期間銷量達到17035台, 銷售額達到1.36億元, 同比均大漲71.5%.
有聲量沒銷量, OLED市場啟動緩慢
OLED一直是電視市場的話題王, 也早早被冠以 '下一代顯示技術' 的名頭. 隨著索尼推出高端OLED電視A1, 以及蘋果的iPhone X採用OLED屏, 對OLED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但是, 過高的聲量與慘淡的銷量形成鮮明對比, 這也證明了, 用人民幣投票的市場遠比用鍵盤來得理性.
阻礙OLED普及的原因, 從表面來看是價格. 但價格背後反映出的, 是整個OLED產業尚未成熟, 這也註定目前OLED電視只能走高端路線. 創維, 長虹, 飛利浦等品牌的OLED電視, 即使在十一促銷期間, 價格也在萬元以上, 更高端的索尼OLED電視的均價還維持在3萬元以上, 是目前同尺寸液晶電視的2—3倍. 價格過高對消費者購買OLED電視熱情形成抑製作用, 尤其在十一這樣的促銷季節, 眾多品牌海量產品同台競爭, 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要比平時更高. 雖然有國產品牌通過補貼 '以價換量' , 但依然不能彌補供應鏈的整體薄弱.
價格過高與OLED面板產能不足存在因果關係. 以OLED電視面板主要供應商LGD為例, 其每月生產OLED面板10萬片以上, 2017年產能在150萬片至180萬片之間, 2018年有望擴大至300萬片, 2020年進一步擴大至600萬片. 但這一產能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因為根據市場數據顯示, 全球彩電一年總銷量就達2.5億台. 產能問題一日不解決, 價格就始終是OLED電視難以逾越的鴻溝.
得主流者得天下, ULED地位仍難撼動
任何一家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企業, 都一定把握住了主流產品. 電視市場同樣如此,
目前55吋和65吋彩電是電視市場的銷售主力, 中怡康第41周數據顯示, 55吋和65吋彩電銷量整體佔比高達35.8%和19.5%. 其中, 海信份額獨佔19.8%和38.4%, 遠超其他廠商. 更難能可貴的是, 代表海信高端系列, 也是利潤空間較大的ULED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都同比增長了70%以上. 這反應出海信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不僅穩住了 '量' , 還增強了 '質' , 體現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反觀OLED, 在55寸市場中, OLED電視銷量份額為2.18%, 而ULED電視銷量份額達到了6.06%. 從銷量數據來看, ULED電視是OLED電視銷量的3倍多, 牢牢把握住了主流市場的份額.
技術持續發力, 更要專註用戶體驗
除了產能不足的原因, OLED電視在銷量上的頹勢與消費者的選擇顧慮也有關係. 燒屏, 有殘影, 壽命短等曾經困擾OLED的問題依舊在消費者心中難以揮去. 雖然OLED的技術進步有目共睹, 很多問題逐步解決, 但依然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 除了上遊的幾家, 很多整機廠商缺乏控制力和核心技術.
這些問題對於成熟的LCD行業則不複存在, 也使得廠商們能將注意力放在提升畫質和音質的用戶體驗上. 以海信7系ULED電視NU7700影響力系列為例, 首創的 '空氣聲場' 技術, 在超薄電視的基礎上帶來了革命性的低音體驗, 顛覆60年電視音響史. 海信十一取得的成績得益於上半年密集的新品發布, 天璣, 璀璨, 7700以及88吋的雷射電視在提升顯示性能上有目共睹.
進入十月, 2017年也走到了最後一個季度, 接下來各家廠商的發力重點將集中在雙十一雙十二的線上渠道. 從十一併未出現大規模的價格戰來看, 電視市場在走向理性的同時, 面對的銷量壓力同樣可知. 瞄準高端大屏路線, 仍舊是各家未來持續發力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