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 智能空調, 智能冰箱, 洗衣機, 電飯煲……如今, 90%以上的家電都有遠程遙控等 '智慧' 功能. 當人工智慧惠及千家萬戶, 為上班族年輕人提供便利的同時, 老人家卻沒能跟上智能的節奏, 在 '聰明' 的家電面前遭遇了尷尬, 多功能操作複雜成為痛點.
智能家電的出現, 豐富了家電的功能, 給了消費者更多更充分的選擇, 但也增加了操控的難度. 雖然許多操作都建立在類似智能手機菜單模式基礎上, 有內在邏輯規律, 但並不意味著老年人像年輕人一樣可以靈活掌握.
當下, 許多老人都嫌智能家電太 '聰明' , 表面上看是老人家沒能跟上智能發展的節奏, 事實上人到一定的年紀, 不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會降低, 而且許多生活習慣都成了固定的慣性, 比如, 喜歡固定的食物, 看固定的電視節目等等. 同時, 因生理原因, 對生活設施, 用品的功能呈現特有需求, 如對資訊媒體要求字大, 聲音響亮等等. 家電太 '聰明' , 說到底, 還是產品不貼近老人的需求, 不是為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量身定做的.
這無疑是一種尷尬, 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商家並未將老年人的商品需求, 納入到產品研發與市場細分中來, 提供不了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例如, 普及度最高的智能手機, 卻少有針對老年人的功能產品, 許多老年人用的都是子女換代後的手機, 字小而且操作複雜, 使用很不便利.
事實上, 老年人並不是消費市場的邊緣群體. 相反,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 老年人消費能力與意願, 以及子女對老年人盡孝的支付能力都在提升, 老年群體具備越來越強的市場消費潛力. 而且隨著老齡社會的快速到來, 未來老年人口規模接近3億, 其商品與服務需求也將形成龐大的市場規模.
顯然, 家電太 '聰明' 在尷尬之餘也是商機. 老年人消費的熱點並不只是醫療保健與養老服務, 還有其他全方位需求. 商家完全可以加強對老年人消費特點和功能需求的細分與研究, 甚至可以根據老年人需求實行定製化的產品服務, 深耕市場, 提供精準生產與營銷, 既服務老年人群體, 又尋找到了差異化發展路徑, 從而獲得新的市場機遇.
另外, 所謂的智能產品真的就要做到有多複雜, 功能有多完善嗎?我覺得一款好的智能產品, 就是能處處為客戶著想, 去找到用戶的痛點;而不是一味地附加過多的功能給一款產品, 讓它變得面目全非. 目前眾多打著智能旗號的家電, 其實大多數功能都是雞肋, 即使某個產品只有一個功能, 但是大家都覺得使用它做某件事能為自己帶來最大的便利, 並且舒適, 安全的去完成, 那它就是一款優秀的智能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