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 日本電子產品開始在中國風靡, 一直到今天, 提到日本製造, 都是冠以精細, 嚴謹的美譽. 而索尼, 松下, 東芝, 夏普, 豐田等品牌也成為耐用, 可靠的日本製造代名詞.
然而近年來, 這些日本名企紛紛走下神壇. 東芝因資不抵債不得不斷臂求生出售快閃記憶體業務, 高田因問題氣囊面臨破產的命運, 松下, 夏普, 索尼等企業陷入虧損, 變賣身家的泥潭.
可怕的是, 上述企業並不是日本製造業潰敗的終點, 如今的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醜聞曝光, 又成了最新例證. 這家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 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 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 日本新淦線部分車輛也被牽連.
縱觀近年來日本企業的跌落, 我們不禁要問, 日本製造業到底怎麼了?
日本第三大鋼企被曝造假10年
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承認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 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 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 日本新淦線部分車輛也有使用.
神戶制鋼表示, 從2016年9月到今年8月, 其4家工廠修改了鋁和銅產品的檢驗證書, 以使這些產品符合客戶的生產規格要求. 事實上, 這次偽造數據並非神戶制鋼的 '初犯' . 去年, 該公司就被曝篡改數據, 旗下一家生產鋼絲的子公司在9年裡持續偽造不鏽鋼產品強度, 將不符合行業強度標準的產品 '以次充好' 出售.
據央視新聞報道, 神戶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承認, 篡改數據一事並非個案. 調查還發現, 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數據.
由於鋁和銅在製造業領域使用廣泛, 特別是鋁卷, 是製造汽車, 火車, 飛機的主打材料, 所以, 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也 '坑' 慘了一眾日本 '隊友' , 其中包括本田, 馬自達, 三菱, 日產, 鈴木和豐田等知名車企.
隨著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醜聞的持續發酵, 該公司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已累計暴跌34%. 從數據造假醜聞爆發以來, 神戶制鋼所的市值更是已經累計跌去約15億美元.
日本企業頻現醜聞
對於日本製造業來說, 神戶制鋼數據造假並不是第一起被曝出的造假醜聞. 上月末, 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承認, 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 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日產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車型共約116萬輛汽車. 如果追溯過往, 陷入造假醜聞的名企巨頭也不在少數.
2009年9月, 豐田汽車因 '召回門' 深陷危機, 其先後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的多款車輛, 合計850萬輛. 據了解, 召回範圍內車輛的可變齒輪比轉向系統(VGRS)的控製程序不恰當, 方向盤打滿後如果方向盤迴輪速度過快, 有可能短時造成與方向盤正中位置的偏離角偏大. 由於相對輪胎直行方向, 短時發生方向盤位置的偏離, 可能導致駕駛員判斷失誤和操作失誤, 造成安全隱患. 豐田公司決定免費為缺陷車輛更換可變齒輪比轉向系統的電控單元, 以消除隱患.
2016年4月, 三菱汽車承認在油耗測試中採用不當手段, 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於實際情況, 涉及62.5萬輛微型車. 這成為三菱汽車自2000年隱瞞車輛缺陷以來的最大丑聞. 醜聞曝光後, 三菱汽車股價大幅崩落, 曾在一個小時左右時間內股價暴跌約15%, 成為該公司十多年以來最大跌幅.
對日本製造業打擊最大的或許來自高田問題氣囊事件. 高田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 因為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氣囊, 使大眾, 通用等汽車等公司被迫召回數千萬輛汽車. 這起事件被美國媒體稱為 '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醜聞' , 而高田公司也因此於今年6月申請破產. 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稱, 高田破產案規模為(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
除了汽車製造業, 日本另一大傳統產業家電行業同樣頻遭重創. 2015年7月, 東芝深陷財務造假醜聞. 審計機構給出的結論是, 東芝應該下調過去5年的營業利潤1500億日元(約12億美元). 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報道認為, 東芝公司虛報的集團營業利潤總額很可能超過1700億日元, 是該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億日元). 財務造假醜聞, 核電業務危機等讓本就經營狀況不佳的東芝陷入泥潭, 今年初, 東芝不得不宣布變賣快閃記憶體業務以求自救.
松下, 索尼, 夏普等電子企業也遭遇集體 '淪陷' . 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超過7000億日元之後, 松下電器斷臂求生, 對電漿, 半導體等虧損業務進行剝離和重組, 向車載, 住宅, 元器件等B2B領域轉型. 索尼從2008年開始業績持續虧損, 雖然在2015年公司開始扭轉虧損局面, 但是由於熊本地震的重創, 索尼再次陷入虧損. 今年二季度, 索尼業績儘管大增, 但是已難重現往日榮光. 而夏普作為日企的典型代表, 臃腫的企業形態, 過長而缺乏核心的產品線致其陷入長期虧損, 最終不得不以62億美元 '賣身' 富士康.
日本製造緣何跌落神壇?
從三菱汽車油耗造假, 東芝公司虛報利潤到高田問題氣囊, 本是日本的驕傲並賴以生存的製造業, 如今卻頻頻作為醜聞主角登場. 有人感歎, 日本製造已經跌落神壇.
日本企業的大潰敗, 我們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上也能窺見一些端倪.
1996年時, 財富500強榜單上的日本企業多達99家, 與美國不相上下;但是到了2006年, 已經減少至70家;再到2016年, 僅剩52家, 比20年前, 銳減了將近一半. 其中一些知名企業的名次下滑更是仍人觸目驚心.
從日本經濟大環境來分析,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在接受上觀新聞採訪時指出, 經過 '失去的20年' 後, 日本經濟始終沒能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在這一背景下, 日本企業進入較為艱難的生存期. 為爭取利益最大化, 守住市場份額, 不排除部分企業採取極端手段或欺騙手段的可能, 這也反映出日本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安倍政府雖在國內力推 '安倍經濟學' , 強調通過結構性改革, 促進位造業轉型, 但是, 力度和成效不彰, 這也給企業增加了負擔.
經濟滑落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跟日本的文化土壤也息息相關. 新華社發文指出, 如果跳出企業視角, 日本的 '隱瞞文化' '篡改文化' '歪曲文化' 正在日本各界瀰漫. 以安倍夫婦捲入的森友學園醜聞為例, 不僅首相官邸和自民黨上下拚命捂住蓋子, 日本財務省的相關知情部門也在隱瞞, 篡改乃至銷毀對安倍夫婦不利的證據. 而這些正在戰勝日本傳統的 '恥感文化' , 導致日本社會對謊言, 造假的 '恥感' 閾值急劇降低.
一連串的造假醜聞正在為日本敲響警鐘, 如果不加以關注, 日本製造業可能還將面臨更大的災難. 而神戶制鋼數據造假到底是不是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 仍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上世紀80年代, 日本電子產品開始在中國風靡, 一直到今天, 提到日本製造, 都是冠以精細, 嚴謹的美譽. 而索尼, 松下, 東芝, 夏普, 豐田等品牌也成為耐用, 可靠的日本製造代名詞.
然而近年來, 這些日本名企紛紛走下神壇. 東芝因資不抵債不得不斷臂求生出售快閃記憶體業務, 高田因問題氣囊面臨破產的命運, 松下, 夏普, 索尼等企業陷入虧損, 變賣身家的泥潭.
可怕的是, 上述企業並不是日本製造業潰敗的終點, 如今的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醜聞曝光, 又成了最新例證. 這家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 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 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 日本新淦線部分車輛也被牽連. 縱觀近年來日本企業的跌落, 我們不禁要問, 日本製造業到底怎麼了?
日本第三大鋼企被曝造假10年
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承認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 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問題產品波及豐田汽車, 三菱重工等約200家日本企業, 日本新淦線部分車輛也有使用.
▲圖片來源: 共同社 神戶制鋼表示, 從2016年9月到今年8月, 其4家工廠修改了鋁和銅產品的檢驗證書, 以使這些產品符合客戶的生產規格要求. 事實上, 這次偽造數據並非神戶制鋼的 '初犯' . 去年, 該公司就被曝篡改數據, 旗下一家生產鋼絲的子公司在9年裡持續偽造不鏽鋼產品強度, 將不符合行業強度標準的產品 '以次充好' 出售. 據央視新聞報道, 神戶制鋼所副社長梅原尚人承認, 篡改數據一事並非個案. 調查還發現, 部分產品從10年前開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後的數據.
由於鋁和銅在製造業領域使用廣泛, 特別是鋁卷, 是製造汽車, 火車, 飛機的主打材料, 所以, 神戶制鋼的問題產品也 '坑' 慘了一眾日本 '隊友' , 其中包括本田, 馬自達, 三菱, 日產, 鈴木和豐田等知名車企.
隨著神戶制鋼所數據造假醜聞的持續發酵, 該公司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已累計暴跌34%. 從數據造假醜聞爆發以來, 神戶制鋼所的市值更是已經累計跌去約15億美元.
日本企業頻現醜聞
對於日本製造業來說, 神戶制鋼數據造假並不是第一起被曝出的造假醜聞. 上月末, 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承認, 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 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日產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車型共約116萬輛汽車. 如果追溯過往, 陷入造假醜聞的名企巨頭也不在少數. 2009年9月, 豐田汽車因 '召回門' 深陷危機, 其先後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的多款車輛, 合計850萬輛. 據了解, 召回範圍內車輛的可變齒輪比轉向系統(VGRS)的控製程序不恰當, 方向盤打滿後如果方向盤迴輪速度過快, 有可能短時造成與方向盤正中位置的偏離角偏大. 由於相對輪胎直行方向, 短時發生方向盤位置的偏離, 可能導致駕駛員判斷失誤和操作失誤, 造成安全隱患. 豐田公司決定免費為缺陷車輛更換可變齒輪比轉向系統的電控單元, 以消除隱患.
2016年4月, 三菱汽車承認在油耗測試中採用不當手段, 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於實際情況, 涉及62.5萬輛微型車. 這成為三菱汽車自2000年隱瞞車輛缺陷以來的最大丑聞. 醜聞曝光後, 三菱汽車股價大幅崩落, 曾在一個小時左右時間內股價暴跌約15%, 成為該公司十多年以來最大跌幅.
對日本製造業打擊最大的或許來自高田問題氣囊事件. 高田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 因為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氣囊, 使大眾, 通用等汽車等公司被迫召回數千萬輛汽車. 這起事件被美國媒體稱為 '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醜聞' , 而高田公司也因此於今年6月申請破產. 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稱, 高田破產案規模為(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
除了汽車製造業, 日本另一大傳統產業家電行業同樣頻遭重創. 2015年7月, 東芝深陷財務造假醜聞. 審計機構給出的結論是, 東芝應該下調過去5年的營業利潤1500億日元(約12億美元). 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報道認為, 東芝公司虛報的集團營業利潤總額很可能超過1700億日元, 是該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億日元). 財務造假醜聞, 核電業務危機等讓本就經營狀況不佳的東芝陷入泥潭, 今年初, 東芝不得不宣布變賣快閃記憶體業務以求自救.
松下, 索尼, 夏普等電子企業也遭遇集體 '淪陷' . 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超過7000億日元之後, 松下電器斷臂求生, 對電漿, 半導體等虧損業務進行剝離和重組, 向車載, 住宅, 元器件等B2B領域轉型. 索尼從2008年開始業績持續虧損, 雖然在2015年公司開始扭轉虧損局面, 但是由於熊本地震的重創, 索尼再次陷入虧損. 今年二季度, 索尼業績儘管大增, 但是已難重現往日榮光. 而夏普作為日企的典型代表, 臃腫的企業形態, 過長而缺乏核心的產品線致其陷入長期虧損, 最終不得不以62億美元 '賣身' 富士康.
日本製造緣何跌落神壇?
從三菱汽車油耗造假, 東芝公司虛報利潤到高田問題氣囊, 本是日本的驕傲並賴以生存的製造業, 如今卻頻頻作為醜聞主角登場. 有人感歎, 日本製造已經跌落神壇.
日本企業的大潰敗, 我們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上也能窺見一些端倪.
1996年時, 財富500強榜單上的日本企業多達99家, 與美國不相上下;但是到了2006年, 已經減少至70家;再到2016年, 僅剩52家, 比20年前, 銳減了將近一半. 其中一些知名企業的名次下滑更是仍人觸目驚心. 從日本經濟大環境來分析,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在接受上觀新聞採訪時指出, 經過 '失去的20年' 後, 日本經濟始終沒能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在這一背景下, 日本企業進入較為艱難的生存期. 為爭取利益最大化, 守住市場份額, 不排除部分企業採取極端手段或欺騙手段的可能, 這也反映出日本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安倍政府雖在國內力推 '安倍經濟學' , 強調通過結構性改革, 促進位造業轉型, 但是, 力度和成效不彰, 這也給企業增加了負擔.
經濟滑落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跟日本的文化土壤也息息相關. 新華社發文指出, 如果跳出企業視角, 日本的 '隱瞞文化' '篡改文化' '歪曲文化' 正在日本各界瀰漫. 以安倍夫婦捲入的森友學園醜聞為例, 不僅首相官邸和自民黨上下拚命捂住蓋子, 日本財務省的相關知情部門也在隱瞞, 篡改乃至銷毀對安倍夫婦不利的證據. 而這些正在戰勝日本傳統的 '恥感文化' , 導致日本社會對謊言, 造假的 '恥感' 閾值急劇降低.
▲圖片來源: 新華社 一連串的造假醜聞正在為日本敲響警鐘, 如果不加以關注, 日本製造業可能還將面臨更大的災難. 而神戶制鋼數據造假到底是不是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 仍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每經記者 蔡鼎 王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