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不成立研究院 是因為考慮到生存
'我確實不懂技術, 這不丟人. 但不懂技術還裝懂的人, 那才丟人' , 馬雲稱, 18年來, 阿里巴巴從未停止在技術上的投入. 起初, 阿里巴巴不成立研發院, 因為那時阿里巴巴考慮的是生存, '沒有資金沒有盈利, 那時做研究院其實很麻煩' , 18年後, 阿里巴巴有了技術和資金基礎, 才開始考慮做研究院, '我認為達摩院應該去解決問題, 同時有利益還有快樂' .
馬雲對達摩院提出了三個要求. 第一, 必須活的比阿里巴巴長久, '企業是有周期的, 但能留下來的, 是阿里巴巴的技術, 經驗以及對社會的擔當. 現在我們已經18年了, 還有84年要走, 達摩院至少要活85年' .
第二, 達摩院至少要服務全世界20億人口, 為1000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空間和機遇, '希望達摩研究院解決1億就業機會, 即普惠共用, 可持續發展以及快樂' .
第三, 達摩院必須自己具備盈利的能力, '天下只有自己靠得住' , 今年阿里巴巴將啟用1000億人民幣作為啟動基金, 在全球尋找人才, 但是未來得依靠達摩院自己.
對於達摩院的期盼, 馬雲稱它是經濟體的達摩院, 必須代表這個世界, 代表時代, 因為它屬於中國. 此外, 達摩院要有自己的風格, '必須超過IBM, 微軟, 穀歌等公司的研究院' .
馬雲還表示, 若一個組織不能解決社會的問題, 那將不能做長久. 在21世紀, 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就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企業家不是唯利是圖 要以天下為責任
古往今來, 中國的商人和學者大多存在矛盾. 馬雲認為, 這種現象讓人悲哀, 反觀美國, 絕大多數學者看上去都像商人, 雙方共同發揮長處, '世界只有讓企業家和科學家結合的完美, 這個世界才有未來, 所有的科學家要有企業家的意識, 以結果, 效率, 公平為導向' .
馬雲進一步解釋稱, 最近國家提出企業家精神, 其感慨萬分. 他認為, 兩者有很多地方保持一致, 第一是都要樂觀; 第二是都要有創新和思考, '所以我想, 在中國未來十年, 企業家若不能和企業家共榮, 那你的企業是走不久的' , 馬雲強調說, 企業家不是買賣的關係, 不是唯利是圖, 必須要以天下為責任.
馬雲還調侃道, '有人說阿里巴巴是外資企業, 其實我們是利用外資最好的公司, 服務於中國市場. 我們絕大部分是外資, 用了美國, 日本的錢服務中國市場, 我們也要服務全世界' ,
我們對技術的擔心 是因缺乏自信和想象力
近年來, 有很多人喜歡參觀阿里巴巴, 這讓馬雲感到迷茫, '我也不知道看什麼, 我們只有電腦和桌椅' , 說到此處, 馬雲話鋒一轉, '不只有這些, 還有未來! '
'對於下一次技術革命, 如果沒有想象, 沒有擔當, 沒有學習, 人類是悲哀的' , 馬雲說, 當今多數人在講物聯網, 雲計算等, 其實都說明了新數據時代的來臨. 未來的30年, 各行各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未來不屬於互聯網公司, 而屬於利用好互聯網的公司, '我相信, 科技一定為了人而存在, 我們對技術的擔心, 因為缺乏自信和想象力. IT時代, 讓IT技術越來越強大, 而DT技術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 所以IT是二八, DT是八二, DT時代必須強調普惠和共用以及個性化. 未來, 只有made in internet' , 馬雲說, 未來希望看到更多的技術合作, 只有更多的跨界合作, 才有未來. (韓大鵬)
以下為馬雲演講 (有部分刪減) :
阿里巴巴研發技術的出發點是能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 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 實驗室的. 前面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 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 IBM研發部門, 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因為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 儘管我們很強調技術, 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 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發, 就是Research for fun, 不可能走久; Research for profit, 更不可能走久. 那時候我去一家國外大公司, 工程師跟我講這個產品怎麼賺錢, 而不是告訴我將解決客戶什麼問題, 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還沒有Ready, 我只希望通過技術解決很多問題, 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實驗室. 而且微軟也好, 貝爾也好, IBM也好, 這些工業時代實驗室為主的模式, 在當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其實在前十年已經越來越萎縮了, 它不是未來. 什麼是實驗室的未來, 在沒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沒有站穩腳跟之前, 不得輕舉妄動.
阿里巴巴那時候的利潤很低, 這點錢說不定搞一次就沒了. 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歲了, 我們要有擔當精神; 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 大家知道阿里是一個電商, 其實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 我們以電商出名, 以電商作為切入口, 但本質上我們不是一家電商公司, 九年以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 九年間阿里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數據源的公司.
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 其實亞馬遜, eBay, 以及後面五個的量全部加起來, 沒有阿里巴巴大. 做到這個, 背後是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 就光一個雙11, 技術含量之高, 也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我很感謝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 我是不懂技術的, 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 我比誰都支援技術, 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 相反BAT裡面, 騰訊也好, 百度也好, 都是工程師出身. 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 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 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 明天一定會倒黴, 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 哪怕做不到, 也得想辦法做到. 正因為這樣, 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我們是以解決問題來判斷, 而不是想當然去解決未來, 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決未來. 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阿里巴巴技術研發的擔當是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未來
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 我們在這個國家, 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 十年以前我就在阿里巴巴講: 中國電商發展得好, 跟阿里巴巴沒有關係; 但是中國電商發展得不好, 跟阿里巴巴有關係. 因為那時候90%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在我們公司, 我們做得不對, 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做得不對.
思考到最後, 我覺得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
我們必須是一家創新的公司, 我們要成為國家創新的發動機, 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創新; 我們必須是一家時代的公司, 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 我們必須是全球化的公司, 我們必須代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十年以來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觀點. 你只有這樣思考, 這家公司的立意才會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樣.
有人挑戰說阿里巴巴還有什麼不做的, 你到處都在. 但我覺得阿里巴巴本身就不應該只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而是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 就像電是沒有邊界的, 你不能說工業可以用電, 農業不能用電, 我們各行各業都要用互聯網的技術, 思想去影響和改變. 阿里巴巴必須擔當起這個責任.
創立 '達摩院' 是為了支撐第五大經濟體, 服務世界經濟
正因為貫徹了這個思考, 也因為我們對於技術的欣賞和敬畏, 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 是商業和科技結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 賺錢對阿里巴巴來講不難. 十八年來, 我考慮的, 召集的會議, 關於討論賺錢的, 沒有超過三個小時. 我認為前面的事情做對了, 錢自然多; 事情沒做對, 錢最終都會走. 阿里巴巴現在有了錢, 就要考慮未來的問題. 阿里巴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 就必須為未來思考問題.
我們這個實驗室定位是什麼? 我覺得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 (為快樂研究) , 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 (為利潤研究) , 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 (為解決問題研究並帶來利潤和快樂) . 二十一世紀的公司, 只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 不解決問題活不下來的.
For fun走得太遠, for profit走得太近, 都走不長. 一個企業做得多大, 在於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 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 責任就越大, 利益也就來得更多. 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邏輯.
今天阿里巴巴的規模已經等於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 我們有五億多的月活躍用戶, 有巨大的數據, 無數的消費者, 每天的麻煩遠遠超過大家想象. 但是這些麻煩都是科學家們的機會. 十年以前我就提出來, 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師, 缺的是社會學家, 經濟學家, 心理學家, 計算機專家等等. 我們要孕育的是一個社會, 而不是一個Company.
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不是我們狂妄, 而是世界需要這麼一個經濟體, 也一定會有這麼一個經濟體. 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錢, 有資源, 有人才, 有影響力, 還有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數據寶庫. 這些資源, 人才, 數據不應該只為阿里所用, 應該為世界所用, 為未來所用, 這是我們真心的想法.
我們建立這個經濟體要完成三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 讓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 第二讓世界經濟更加Sustainable, 第三讓世界經濟更加Happy和Healthy. 達到這三個目標將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 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 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
這樣的第五大經濟體需要技術支撐, 這中間有太多的技術問題要處理, 所以這個實驗室是為未來二十年的經濟體打造的. 經濟體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經濟體, 實驗室也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實驗室. 我不想把它變成阿里巴巴的實驗室, 阿里巴巴的工程師解決自己的問題難是難, 但是問題還不是太大.
'達摩院' 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長
我希望阿里巴巴有三樣東西可以傳承下去. 我個人希望第一是阿里巴巴留下這個實驗室, 它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 第二留下一所湖畔大學, 培養企業家, 把自己所有的得失告訴人家; 再一個, 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會活得很長. 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 這三樣就是我們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
但是要活得長, 就未必活得好. 蠟燭要燒得亮, 那一定燒得很快; 你要燒得時間長, 一定是沒有那麼亮的. 我直截了當跟王堅 (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 講過, 這個實驗室絕對不能等資金, 這個錢給你就是創業基金, 這個實驗室是要掙錢的. 要有掙錢的意識, 才能活下去, 靠撥款的話, 那公司有錢你就活, 沒錢你就死了, 我要的是公司死了, 實驗室還活著. 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來的, 我希望不僅僅靠論文活下來, 90%以上研究的東西, 不能只在實驗室裡面, 必須在市場上. 只有這樣, 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
在成立實驗室方面, 我考慮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才遲遲推出. 真正的科學家和真正的企業家是共性的. 第一我們都是樂觀主義者, 我們是因為相信才看到的, 絕大部分人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 如果不相信這個事情會發生, 不可能Research for fun; 第二我們有擔當精神, 我們敢冒風險; 第三必須有創新, 創造, 創意, 必須走不同的路. 在阿里巴巴做一件事情, 我都會問: 你有什麼辦法做得跟別人不一樣, 如果做得一模一樣, 憑什麼你做呢?
兩個禮拜以前我接到童文紅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 的電話, 討論實驗室的名字. 我說幹嘛一定要研究院, 實驗室這樣的說法, 幹嘛不能創造一個自己的名字, 我覺得達摩院就很好. 她說達摩什麼意思, 英文怎麼翻譯, 我說就叫Damo, 叫著叫著就順了. Google一開始聽著也很奇怪, 慢慢就叫出來了; 英特爾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叫著叫著就習慣了. 就叫達摩院這個名字好了, 叫著叫著, 養著養著, 愛著愛著, 就會越來越喜歡.
十八年過去了, 我們現在決定成立這個實驗室, 很多人說什麼才是你們的未來, 學微軟的模式, 還是貝爾實驗室的模式, 這個問題探討了不少. 上一個世紀的企業, 抓住一次機會或者兩次機會, 就會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 但在二十一世紀, 要成為了不起的企業, 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 想成為偉大的企業, 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
所以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 我們會學習IBM, 學習微軟, 學習貝爾實驗室, 學習在過去人類曆史科技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經驗和教訓, 但我們必須走出自己的路. 我們中國很多的思考要填補世界什麼空白, 美國以前有, 我們必須有一個; 蘇聯以前有, 我們必須有一個, 幹嘛這樣? 為什麼中國人不能自己走一套出來? 以今天中國的資源, 中國的擔當, 人材, 資本, 我們完全可以在科技領域走出自己路, 打造自己的一流. 我們必須思考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要超越英特爾, 必須超越微軟, 必須超越IBM, 因為我們生於二十一世紀, 我們是有機會後發優勢的.
以前看社會經濟發展好不好, 看電力指數, 未來我們是看計算指數; 以前我們是否通電, 是否通道路, 今後我們是要看是否通數據, 看互聯網覆蓋能力. 我想未來的三十年, 各行各業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未來將不屬於互聯網公司, 未來將屬於利用好互聯網公司最好的公司.
現在對未來擔心的人也越來越多, 擔心技術將會取代人類, 技術將會消滅就業, 技術將會拉大財富貧富差異. 我相信這全是空擔心, 因為技術, 科技一定是為了人而存在的. 對技術的擔心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自信, 也缺乏對未來的想象力.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 確實對傳統工業, 對傳統技術, 對傳統就業帶來衝擊, 但是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帶來了新的就業.
IT時代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大, 而DT技術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 讓世界越來越共用. 所以IT時代是28理論, DT時代是82理論. DT時代必須強調普惠, 必須強調可持久發展, DT時代必須講究個性化, 因為只有個性化, 才有可能有Happy & Healthy, 才有真正的快樂, 電子商務將會變成真正的E-Business, 將來的中小企業都是跨國企業, 將來沒有中國製造, 美國製造, 只有Made IN Internet. 達摩院要做的, 就是真正要把技術進行普惠. 如果不能把技術做得普惠, 讓更多人分享, 享受技術的紅利, 我相信第一是一定走不久, 第二走久了也會被推翻.
我希望這個實驗室的領導, 要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 我們的CTO (張建鋒) 就有強大的Business Sense, 他輪崗了很多部門, 純技術忽悠他沒用, 純商業忽悠他也沒用. 一個科學家要有創業者的意識, 一個企業家要有科學家的嚴謹態度, 因為只有這樣才有未來.
五年內, 我們對達摩院投入會超過1000億. 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賺錢, 但是它自己要去掙錢. 當然掙錢是靠解決問題, 我們有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是我對研究院定位的思考.
根據以上這些思考, 我對我們的達摩院充滿信心. 不僅僅因為我們要投入一千億, 不僅僅因為我們有資源, 更是因為我們有太多問題要解決, 要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