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揭露三天董事會運作的神秘面紗 | 雙首長制應延續下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創立台積電30年以來, 為台灣培育出一家頂尖的國際級企業, 無論是對電子產業, 國家經濟, 國際視野, 領導人品格等各個層面, 為台灣作出的貢獻與示範, 令人敬仰欽佩. 而他一手安排的 '交棒計劃' , 在融合西方企業治理文化, 以及借重劉德音, 魏哲家兩位 '繼承者們' 各自性格的長處, 做出最妥善規劃, 這 '完美交棒' 背後蘊含了無限的深思熟慮. 張忠謀交棒後的台積電運作藍圖, 已全攤在他的眼前. 業界分析, 個性沉穩且思慮周全的劉德音, 適合做企業的最後把關者, 因此接下董事長的棒子; 而交涉業務手腕靈活的魏哲家, 則是接下總裁(CEO)一職, 兩人齊步並肩地, 將從2018年6月開始, 扛下30年來首度 '沒有張忠謀' 的台積電, 這對台灣, 對台積電, 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而言, 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但也是另一個篇章的啟程. 後張忠謀時代的台積電分工 在劉, 魏時代下的台積電, 董事會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也是張忠謀悉心布局的一個重要環節. 他表示, 10人董事會中, 另外9位都同意續任. DIGITIMES特地專訪張忠謀, 獲得他親自揭露與解說台積電董事會為期三天的運作流程, 且他重新定義CEO的權力職責, 讓業界能更了解他妥善布局背後的深遠含意. 台積電9位董事都將續任 張忠謀空出的席位有無接替人選? 張忠謀表示, 在雙首長制下, 董事會扮演重要角色, 我們現在董事會是10個人, 另外9個董事已經都同意續任, 章程中的董事會成員是7~10個人, 因此, 未來董事會只有9人也是可以的. 至於他退出董事會的席位, 是否有理想的接替人選? 他笑著賣關子表示, 確實有考慮人選, 但不告訴你! 未來董事長和總裁分工後, 董事會的功能是擬定方向, 每三個月開一次會, 每次都有一定的程序, 而董事會的議程會在召開前兩周由董事長制定出爐, 同時也會召開稽核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 三天馬拉松董事會 '競爭' 是最熱門的談論主題 台積電的董事會都是從星期天的晚上揭幕. 由獨立董事和董事長(以後是董事長和總裁)先有個3個小時的working dinner, 假如大家在公事方面有任何意見的分歧, 希望藉由working dinner的時間把問題解決. 再來, 星期一整個上午是稽核委員會, 張忠謀不會出席, 由台積電的財務長出席, 而法務長因為是稽核委員會和董事會的秘書, 因此也會參與. 再來是是薪酬委員會開到下午四點, 張忠謀會親自出席, 但談到他個人薪酬時, 則是會迴避; 而下午四點鐘開始, 就是董事會, 一直開到六點鐘左右, 緊接著周一晚上會有個社交性質的晚宴(social dinner). 第三天也就是禮拜二, 全天都是董事會, 會通過很多事項包括資本支出, 人事任命, 投資等, 台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約100億美元, 平均每一次董事會要通過2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 進行到下午, 會開始談公司策略, 每次的題目都不一樣, 有時是leadership, market, 張忠謀大笑表示, 但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談competition(競爭). Dual Leadership在歐美企業普及 張忠謀: 應該延續下去 張忠謀掌舵台積電30年來, 為台灣帶來許多國際化的思維和文化, 在臨別前提出的雙首長制(dual leadership), 可視為他在企業接班和公司治理上, 再度將台灣與國際世界接軌的重大貢獻, 甚至可能成為未來台灣大型企業的傳承典範. 張忠謀如此分析, 雙首長制在台灣是創新, 但放眼全世界並不是, 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S&P 500公司都是採用這樣的制度, 也就是董事長和CEO是不同人擔任. 他進一步分析, 在台灣, 這樣的制度對規模較大的公司是比較好的, 例如台積電; 而規模較小的公司則是董事長兼CEO是比較好的. 他也舉例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治理, 來分析雙首長制度的分工. 在美國有chairman和CEO雙首長制度, 而歐洲有supervisory board和management board的分工, 其中的supervisory board相當於美國和台灣的董事會, 領導者chairman則相當於美國的董事長角色, 另一個management board也會有一個chairman, 相當於CEO角色, 所以歐洲也是雙首長制. 在台灣有另一個企業也實施類似的制度, 他舉例連鎖商店全聯, 也曾是董事長與總裁由不同人擔任. 雙首長制度會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成為台積電未來領導的傳統? 張忠謀表示, 老實說, 這是我替劉, 魏兩人所擬的制度, 以後會怎麼發展不是我的事了, 但我認為應該延續下去. CEO並非只是執行長 具備策略擬定和執行兩大權責 張忠謀特別解釋CEO的角色和功能, 他更強調, CEO在台灣翻譯為 '執行長' 是不對的, 翻譯為 '總裁' 會比較恰當(台積電在這次交棒的英文新聞稿中, 總裁一職就是翻譯為CEO). 只不過在台灣人眼中, 總裁和執行長聽起來有區別, 總裁比執行長位階高, 雖然事實上也是如此, 但CEO絕不只是 '執行長' 的表面字義而已. 張忠謀為了讓大家更了解CEO的職務, 分享了 'CEO' 一詞被發行的典故. CEO是美國的發明, 發明者是亞曆山大·漢密爾Alexander Hamilton (美國的開國元勳, 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 美國憲法是1787年成立, 憲法中的美國總統為Chief Executive, 不只是執行者, 同時也是政策制定者, 因為美國是三權: 行政, 立法, 司法互相制衡的. 總統為Chief Executive, 是擁有最大的權利, 他不只是執行其他人制定的政策, 他同時也是政策制定者, 也執行自己制定的政策. 有意思的是, 這位Alexander Hamilton是個很有錢的人, 在制定美國憲法之後, 想自己做點生意, 在紐約開了一個銀行. 他雖然是老闆, 但並不想在第一線經營, 於是請一個專業經理人來負責, 他就想, 那要給這位專業經理人什麼職稱呢? 美國總統是Chief Executive, 那就給他Chief Executive Officer職稱好了, 所以, CEO典故是這樣來的. 但台灣總喜歡把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翻譯成執行長, 可能看到executive這個英文字, 和execute(執行)差不多, 然字義與實際的意義差很多, 所以這翻譯是很不對的, 事實上, CEO絕對是身兼政策制定與執行兩大權力, 絕非只是執行長而已. 張忠謀指出, 台積電過去沒有總裁這個職務, 因為他就是總裁, 而劉, 魏兩人稱為共同執行長, 但他退休後, 必須要有一個像是Alexander Hamilton概念中的人, 所以才提出 '總裁' 這個角色. 他進一步強調, 董事長的任務是領導董事會, 是對政府, 社會的最高代表; 但是對客戶, 供應商, 大聯盟(Grand Alliance), CEO才是最高代表. 董事會的功能是通過資本投資, 人事等, 而董事長領導董事會, 是最後決策把關者, 這是全職的工作, 不但要了解外在環境, 更要很懂內在公司的營運狀況, 和總裁是無縫合作.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