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發表聲明稱, 將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 在涉及技術轉讓, 智慧財產權和創新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 此次調查立即引發中國光伏行業擔憂, 因為該行業近年來已經連續多次遭遇國際貿易壁壘, 而此次 '301調查' 的主要調查對象又是中國.
不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調研發現, 部分中國重點光伏企業已逐步安排撤離美國市場. 記者 '摸底' 的4家光伏企業, 在2011年11月美國光伏 '雙反' 調查之後就大幅調整市場戰略, 其中3家江蘇光伏企業今年1—8月的對美出口業務額均為 '零' .
'受制於人難免是一場噩夢'
業內專家表示, 美國的光伏市場潛力巨大, 因而一直備受中國光伏企業關注. 但由於 '雙反' 影響, 中國光伏組件出口市場中的美國市場份額 (不含海外工廠向美國出口的數據) 近年來總體呈下降趨勢, 2015年僅為約13%. 2016年美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4.76GW, 同比暴增97%, 堪稱 '光伏大躍進' , 但同期中國光伏組件出口市場中的美國市場份額下降到11%.
有受訪者認為, 受 '美國優先' 政策影響, 2017年我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仍存在較大不利的變數. '我們對涉美業務持不樂觀態度, 繼續開拓美國市場存在較大風險. ' 江蘇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這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 美國以及歐洲類似 '301調查' 的貿易救濟措施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 無疑敲響了警鐘—— '受制於人難免會是一場噩夢'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國, 更是最大的光伏製造國, 因此, 未來數年主要市場仍在國外. 但全球經濟形勢下行時, 某些國家認為光伏產業由自己 '組裝' 似乎更為經濟, 而且可以捎帶著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 貿易保護也就在所難免. 因此, 中國企業將目光轉向更廣泛的市場勢在必行. ' 上述專家說.
國內光伏產業矛盾突出: 產值增長, 棄光率居高不下
工信部發布的 '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 稱, 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持續回暖, 2016年總產值高達3360億元, 同比增長27%; 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佔比均超過50%, 繼續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因此將2016年定位為光伏發展的 '景氣年' .
然而, 在認可 '產業回暖' 的同時, 業內人士對這一巨大機遇卻有些 '愛恨交加' , 因為在融資難, 成本高, 回收慢, 併網難以及土地性質不明晰等諸多核心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之前, 中國 '過剩' 的光伏產能很難有成熟市場與之匹配. 甚至有專家認為, 在光伏產業市場應用體制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 國內的有效需求不可能大規模生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資料發現, 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GW, 累計裝機容量77.42GW, 均為全球第一. 而與此同時, 由於不能及時消納和安全外送, 2016年僅西北地區放棄不用的光伏發電量就達70億千瓦時, 平均 '棄光' 率近20%, 甘肅, 新疆這一比例更是高達30%, 32%; 進入2017年, 一季度全國平均 '棄光' 率仍達到13%.
一家規模較大的光伏企業負責人特意提到 '6·30' 事件. 2015年底, 國家發改委發文規定, 全國一類, 二類, 三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分別降低0.1元, 0.07元, 0.02元, 但2016年6月30日之前搶裝成功者可享受調整前價格; 2016年底, 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布通知, 相應電價繼續下調0.15元, 0.13元, 0.13元, 2017年6月30日以前投運者例外. 由此, 各大光伏企業為得到較高的補貼, 在 '6·30' 之前不惜代價掀起 '搶裝' 熱潮, 冬季趕工, 高價採購等因素直接拉高了建設成本.
該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目前國內光伏電站的造價約在8~12元/瓦, 使用壽命約為25年, 如果因未能及時併網發電導致電價補貼削減, 那將無法收回成本. '但誰也不能保證你的電站建成了就能併網. ' 該負責人說, '國內市場的理論規模可達到上萬億元, 但實際情況錯綜複雜, 系統調節能力, 電網輸送能力不足以及政策過快, 過頻調整等非技術因素都在影響光伏產業的預期收益. '
布局 '一帶一路' 市場
面對國外壁壘和國內市場的複雜情況, 越來越多的中國光伏企業以極高的熱情響應國家 '一帶一路' 倡議.
' '一帶一路' 沿線的許多國家原有電力設施基礎較差, 日照資源又非常豐富, 十分需要而且適合發展光伏產業; 多點布局則有助於中國企業消除對某些強勢集團的過度依賴. 另外, 在全球範圍內, 政府補貼逐步減少乃至完全取消的大趨勢下, 一些國家或地區或將成為光伏發電的成本窪地, 企業可以獲得更為合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上述規模較大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業內專家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一個潛在的市場需求不容忽視—— '一帶一路' 大部分沿線國家電網升級改造任務繁重, 例如, 印度, 蒙古, 巴基斯坦, 塔吉克等國的電力傳輸損耗已高於10%, 吉爾吉斯, 尼泊爾等國更超過20% (先進國家如日本此項指標低於5%) . 據預測, 到2040年, 全球約佔現役裝機容量40%的發電機組需要更新換代, '一帶一路' 國家在其中佔有較大比例.
晶澳太陽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靳保芳認為, 光伏行業作為全球領先的中國製造業, 或將成為 '一帶一路' 上類似高鐵, 核電等優勢產業走出去的一部分, 在沿線國家及區域的可再生能源應用上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公開資訊顯示, 無錫尚德正積極開拓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其中, 在約旦佔據了絕對的市場份額; 海潤光伏重點參與印度尼西亞, 泰國, 菲律賓, 印度, 土耳其, 埃及等市場的培育和布局, 並與印度某大型電力運營商組建合資公司, 在印度建成了合規的分布式光伏電站, 預計年發電量達1520萬千瓦時; 特變電工已先後為6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能源裝備, 以及勘測, 設計, 施工, 培訓, 運營, 維護一體化的交鑰匙工程及系統解決方案; 陽光電源在全球設立了10多個分, 子公司, 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 到2016年底, 該公司的全球市場逆變設備裝機量已超過3800萬千瓦. 晶科能源則與總部位於德國的行業巨頭賀利氏光伏建立戰略合作, 共同開拓 '一帶一路' 市場, 實現從 '全球銷售' 到 '全球製造' 再到 '全球投資' 的發展戰略.
另外, 一些光伏企業還以參股, 併購以及新建電站等方式深耕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 並以 '貿易+生產+服務' 等形態進行產業布局, 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還了解到, 到目前為止, 我國光伏企業已通過投資, 合資, 收購兼并等方式在世界20多個國家建立生產基地, 已建成的境外產能超過5GW. 2016年, 我國矽片, 電池片和組件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11.3%, 這與企業海外設廠就地生產直接相關.
2017年5月12日,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願景與行動》, 此舉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又是一個利好消息. 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願景與行動》倡議各國政府打破地域壁壘, 展開深入合作, 積極推動能源資源貿易便利化, 降低交易成本, 形成開放, 穩定的全球能源市場. 同時, 鼓勵企業以多種方式深化能源投資合作.
多位光伏企業界人士表示, 希望國家能有更多樣, 更具體的引導, 幫助企業增加市場機會, 減少投資風險. 據專家預測, 未來10年或有50%以上的光伏新增裝機量產生於 '一帶一路' 沿線, 這將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 同時加速中國光伏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