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央企之一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收購兩年後, 世界最大的輪胎製造商之一的倍耐力於10月4日重返米蘭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這是今年歐洲資本市場最大, 全球第二大的IPO項目. 意大利當地財經媒體將倍耐力此次回歸定義為 '溢價重返' .
中國化工專業化 '拆分' 讓倍耐力 '一變二'
2年前, 即2015年, 具有145年歷史, 於1922年上市的倍耐力從米蘭證交所退市, 以接受中國化工的收購.
此次倍耐力境外再上市後, 中國化工對倍耐力仍處於相對控股地位, 擁有對倍耐力的實際控制權, 在董事會15名成員中, 有8名來自中國化工.
雖然當前的上市進程比倍耐力原計劃2019年重新上市的時間表要提前了兩年, 但市場認為倍耐力已準備好了.
倍耐力建立於1872年, 是世界最大的輪胎製造商之一, 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
作為F1賽車獨家輪胎供應商, 倍耐力在高端輪胎市場長期佔據領導地位, 是蘭博基尼, 法拉利, 瑪莎拉蒂, 保時捷, 平治, 寶馬, 捷豹, 路虎, 沃爾沃, 奧迪等高端和超高端汽車的 '原配' 認證輪胎.
倍耐力輪胎產品譜系廣泛, 除了轎車用的乘用胎之外, 還有卡客車用輪胎及農用胎等工業胎產品.
乘用胎和工業胎分屬不同的細分市場, 二者客戶關注度不同, 資源利用方式不同, 商業模式不同. 因此, 在被中國化工收購後, 按照中國化工原有的乘用胎和工業胎差異化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的指導, 2016年1月, 倍耐力將其工業胎業務與乘用胎業務分拆, 並賦予了兩者不同的經營目標.
在乘用胎領域, 由於全球的高端輪胎的市場容量還在不斷擴張, 倍耐力著眼於強化高端定位, 以實現價值最大化.
根據市場分析預計, 2020年全球豪華轎車的保有量將達到1.54億輛, 其中93%集中在歐洲, 亞太和北美市場;配套和替換輪胎數量達2.78億條, 其中歐洲, 亞太和北美市場佔比高達95%. 特別是19英寸以上直徑輪胎市場的增長速度比標準品種輪胎市場快三倍, 而在這一領域倍耐力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倍耐力首席執行官特隆凱蒂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 將未來三年平均銷售增長率目標定在9%.
據一位熟悉高端輪胎市場的經銷商分析, 倍耐力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 特別是它在高端汽車的19英寸大輪轂輪胎中處於領導者地位. 他認為, 如果通過與中國化工的輪胎板塊重組, 倍耐力的產能即可以實現擴張, 但預計改造升級中國的生產線的確需要時日.
而在工業胎市場, 倍耐力將依靠中國製造業升級的趨勢獲得新動能, 而中國化工也將協同倍耐力打造全球工業胎新巨頭.
收購倍耐力之前, 中國化工旗下已經擁有風神股份, 雙喜輪胎, 黃海輪胎, 桂林輪胎等卡客車輪胎, 工程機械輪胎板塊. 這同倍耐力的工業胎板塊形成天然組合, 而併購後中國化工整體的工業胎板塊整合分兩步實施.
第一步是2016年10月的初步重組, 由風神股份收購倍耐力工業胎(PTG)10%股權及中國化工旗下的雙喜輪胎和黃海輪胎, 同時出售風神股份下屬乘用胎資產80%的股權給倍耐力乘用胎業務. 轉入2017年, 中國化工完成了第二步資產重組的方案論證和優化, 穩步推進倍耐力工業胎(PTG)剩餘90%股權全部注入風神股份, 在年底全面完成中國化工全球工業胎的資產重組.
今年4月, 風神股份已經發布公告, 正式宣布擬購買倍耐力工業胎(PTG)90%股權及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其他相關工業胎資產, 以實現全面, 深度融合.
此次整合完成後, 中國化工的工業胎經營平台不僅體量急劇擴大, 盈利能力也將大幅增強. 全新定位和全面重塑的 '風神-倍耐力' 將成為全球首家專註於卡客車胎, 工程胎及農用胎生產的輪胎巨頭, 總產能將超過2000萬套, 躍居全球第四大工業胎製造商.
從產能布局上看, 新 '風神-倍耐力' 實現全球化的產能分布, 提高了中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靈活性.
輪胎業內人士指出, 卡客車輪胎屬於工業易耗品, 品牌價值對利潤的貢獻度不如乘用胎, 因此在工業胎領域, 倍耐力的技術價值就凸顯出來.
據了解, 倍耐力正逐步將20餘項世界頂尖的工業胎技術導入風神, 同時雙方共同致力於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藉助倍耐力工業胎巴西, 意大利兩大研發中心的優勢, 在中國組建全球工業胎研發中心也被提上日程.
由此, 中國化工在輪胎領域將擁有境內, 境外兩個戰略清晰, 業務聚焦, 布局合理, 高效協同的國際化輪胎業務經營平台和資本運作平台.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 中國化工輪胎板塊此番騰籠換鳥符合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 通過國際產能合作, 利用歐洲優質資產提升和帶動中國國內產能升級換代, 進而輻射全球市場, 再加上有 '一帶一路' 倡議下, 作為絲路基金的首例工業領域投資項目, '中國製造2025' 的創新能力, 質量效益, 兩化融合, 綠色發展的四大指標, 在該項目中兼而有之, 這是典型的政策和市場嫁接的項目.
前述意大利媒體也認為, 重新上市後, '倍耐力新股東將會受益, 通過不到兩年的不斷努力, 倍耐力更加精簡, 並注入了活力. '
中國化工的國際併購已形成 '閉環'
據初步估算, 通過此次上市, 來自中國化工和絲路基金對倍耐力的原投資價值已經實現翻番.
中國化工至今已完成10筆國際併購, 更於2017年完成了中國最大的海外併購——收購瑞士先正達. 在這些併購中, '正向收購—反向整合—重組上市' 的併購整合策略路徑已經非常清晰.
第一財經注意到, 與倍耐力的操作手法類似, 中國化工此前即將收購的動物營養添加劑公司法國安迪蘇的產業引入到中國, 並將安迪蘇在A股上市, 實現 '保持實際控制權下的部分退出' .
與倍耐力同時進行的還有另一樁資本運作已經完成, 中國化工通過由併購的全球第一大非專利農藥以色列安道麥公司反向整合旗下的國內農藥板塊, 將安道麥注入國內上市公司沙隆達. 中國化工去年收購的德國克勞斯瑪菲是橡塑機械製造領域的 '勞斯萊斯' , 也通過反向整合中國化工橡塑機械板塊, 實施重組上市.
中國化工董事長任建新在談到國際併購時曾有一個 '三字經' , 即 '買得來, 管得了, 幹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 .
這種 '正向收購—反向整合—重組上市' 的併購整合策略路徑清晰, 按市場化規則運作, 同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國內產能轉型升級, 資本結構優化等目標, 為中國企業 '走出去' , 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提供了一個健康有益的模式.
甚至對於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這個迄今中國對外最大的併購項目, 也可能依循中國化工 '正向收購—反向整合—重組上市' 繼續推進.
在先正達交割期間, 中國化工已經公開透露, 先正達不久將重返股市, 這項中國最大的併購交易的資本運作將持續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