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長按 laoyaoic 複製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中芯國際持續強勁表現, 三大催化劑在路上;
集微網10月9日消息, 中芯國際(00981)今日上漲的勢頭依舊強勁, 連續3個交易日, 累計漲幅達12.81%. 近日, 中芯國際與中興微電子共同發布國內首顆自主設計並製造的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B-IoT)商用晶片RoseFinch7100, 即將掀起物聯網行業的深度變革, 引發市場的強烈關注.
統計顯示, 目前中國已經有1300多家IC設計公司, 除去分公司的重複計算還有500~ 600家. 中芯國際將如何服務這些IC設計公司? 對此, 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趙海軍近日表示, 未來我們要做大生產, 以50億~60億美元計算的話, 首先要做的產品將會是大熱的物聯網, 其特點就是少量多樣. 由於當今的EDA軟體越來越強大, 使得很多系統和互聯網公司做晶片的門檻逐漸降低, 像蘋果, 穀歌, 華為, 小米, 百度等公司, 都在不斷加強在自研晶片方面的投入力度. 可以說, 這些做雲端的大的系統和互聯網公司的需求, 將代表著未來中國整合電路的需求.
隨著半導體行業的複蘇, 智通財經發布《現金流才是王道, 中芯國際行情爆發的三大籌碼》顯示, 中芯國際未來有三大因素可能對股價上漲起到催化作用: 一是28納米第一階段擴產完成帶來的產能增量; 二是意大利項目預期的收益空間及歐洲區主要客戶存貨調整後收入的釋放; 三是因兆易創新戰略採購訂單導致收入的增加.
同時, 穩健的財務狀況是中芯國際收入的基礎, 該公司產能利用率或是產銷率後期也有可能行情的爆點. 截至2017年6月30日, 中芯國際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達15.443億美元, 同比增加16.6%; 毛利錄得記錄新高, 達4.15億美元, 同比增加11.7%; 毛利率為26.9%, 去年同期為28.1%. 公告稱, 期內來自28納米的收入增長至占晶圓總收入的5.8%, 同比增長13.8倍.
2.韋爾股份複牌後連續漲停;
據《證券日報》了解, 韋爾股份(26.83 +10.00%,診股)在十一假期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 10月9日繼續漲停, 收於26.83元每股. 這也是公司複牌後的, 第三個漲停.
韋爾股份於6月2日開始停牌, 9月27日複牌.
9月25日公司公告, 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公告披露了公司擬收購的標的, 交易擬購買標的資產為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豪威所屬行業類型為計算機, 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與韋爾股份屬於同一行業.
據公告, 北京豪威的主營業務主要通過OmniVisionTechnologiesInc., 等開展. 美國豪威原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於2016年初完成私有化並成為北京豪威的全資子公司. 美國豪威是一家領先的數字映像處理方案提供商, 主營業務為設計, 製造和銷售高效能, 高整合和高性價比半導體映像感測器設備, 其CameraChip和CameraCubeChip系列CMOS映像感測晶片廣泛應用於消費級和工業級應用, 具體包括智能手機, 筆記本, 平板電腦, 網路攝像頭, 安全監控, 娛樂設備, 數位相機, 攝像機, 汽車和醫療成像系統等領域.
終止重大資產的原因
據公司公告, 由於北京豪威股東珠海融鋒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 明確反對北京豪威其他股東將股權轉讓給公司, 同時表示無意放棄優先購買權, 根據北京豪威公司章程規定應履行股權轉讓相關優先購買權程序. 公司需與北京豪威其他股東充分協商是否發出優先購買權通知, 或相應調整重組方案. 該等事項對本次重組方案在預定時間完成構成重大不確定性.
9月26日, 韋爾股份召開了投資者說明會, 對交易的一些細節問題做了解釋.
公司表示, 公司已與北京豪威全體35名現任股東中的33名共同簽署了《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 該33名股東有意將其持有的北京豪威全部股份轉讓給韋爾股份是各方在平等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達成的, 是其真實意思表示, 該33名股東合計持有北京豪威86.4793%, 代表了北京豪威大多數股東的意願. 證券日報
3.芯朋微電子IPO: 子公司僅1家盈利 主要產品收入逐年下降;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無錫芯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芯朋微電子' )近期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 公司擬在創業板發行不超過2570萬股, 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25%. 據了解, 芯朋微電子本次IPO的保薦機構為華林證券.
公開資料顯示, 芯朋微電子的主營業務為電源管理整合電路的研發和銷售. 本次IPO公司計劃募集資金2.2億元, 用於智能家居電源系統管理晶片開發及產業化, 新型電機驅動晶片及模組開發及產業化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業績方面,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 芯朋微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3億元, 1.87億元, 2.3億元和5285萬元, 同期淨利潤為1492.9萬元, 2062.89萬元, 3005.13萬元和607.3萬元,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動淨額分別為-847.98萬元, 1762.95萬元, 1086.3萬元和-1290.17萬元.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 芯朋微電子擁有3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參股公司, 2016年實現盈利的只有蘇州博創一家.
據披露, 移動數位類晶片是芯朋微電子的主要產品之一,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銷售收入分別為8331.58萬元, 7147.14 萬元, 6621.26萬元和1,208.90萬元, 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48%, 38.23%, 28.85%和22.87%. 報告期內, 移動數位類晶片收入存在下降情形.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 芯朋微電子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0.04%, 28.91%, 34.68%和34.71%, 存在一定的波動. 原因是受產品結構, 新產品的推出節奏, 產品的降價速度, 晶圓採購和封裝測試成本等因素的影響, 存在一定的波動性.
為保持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現有產品的技術先進性, 芯朋微電子報告期內研發支出較大, 分別為2494.16 萬元, 3117.60萬元, 4,116.52 萬元和1070.40萬元, 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15.34%, 16.67%, 17.93%和 20.25%. 芯朋微電子錶示, 整合電路設
計行業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預判, 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推廣使用. 若未來市場需求發生重大變化或公司未能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公司將存在新產品適銷性風險, 前期投入的研發費用可能無法全部收回.
芯朋微電子還在招股書中提示了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等風險. 據了解, 公司前五大供應商佔比分別為95.47%, 96.45%, 94.57%和92.97%, 其中最主要的供應商為華潤微電子, 報告期佔比分別為63.84%, 60.96%, 61.87%和 59.15%, 主要為公司提供晶圓生產和晶片封裝測試服務.
發行前, 張立新先生持有芯朋微電子47.40%股權, 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本次發行完成後, 預計張立新先生持股比例為35.55%, 仍對公司重大經營決策有實質性影響.
4.星海電子車間發生火災 所幸無人員傷亡;
9月29日, 星海電子 (871894) 發布公司車間發生火災事故的公告. 公告顯示, 星海電子廠房內車間於2017年9月24日13時20分左右發生火災事故, 致使車間中部分設備及部分裝修受損, 另有部分在產品報廢. 本次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火災原因相關部門正在調查.
星海電子錶示, 本次事故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預計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截止2017年9月28日, 經公司財務部初步核定, 本次火災事故對公司全年淨利潤的影響金額不超過10萬元. 公司將充分跟進相關方的後續調查, 統計和理賠等情況進展並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資料顯示, 星海電子於2017年8月10日掛牌新三板, 公司主要從事功率二極體, 整流橋, 分立器件晶片等半導體分立器件產品的研發, 製造與銷售. 新三板線上
5.NB-IoT大規模商用仍有待時日 三大瓶頸是關鍵;
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 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 以NB-IoT落地為契機, 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然而, NB-IoT技術大規模商用還需一段時日, 其關鍵在於如何打破規模化商用所面臨的三大瓶頸.
NB-IoT發展前景大好
NB-IoT是物聯網領域新興技術, 支援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 具備覆蓋廣, 多連接, 功耗低, 模組成本低等突出優勢, 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抄表, 智能停車, 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 智能生產等領域.
由於可直接 '疊加' 部署於GSM, UMTS或LTE網路, 相比其他物聯網技術, NB-IoT頗受電信運營商青睞, 該技術也在運營商, 設備商, 終端晶片廠商等合力推動下, 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突破性發展.
據統計, 2016年全球使用64億物聯網(IoT)設備, 比2015年增長了30%, 市場規模約為1200億元. 而當前只有10%的IoT應用是基於蜂窩網路的, NB-IoT的連接個數約為6.4億個.
2015-2016年全球蜂窩通信網路物聯網連接數(單位: 億個連接)NB-IoT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NB-IOT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同樣極為重視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 要求在2017年實現基於NB-IoT的M2M(機器與機器)連接超過2000萬, 2020年總連接數超過6億.
隨著移動物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 我國物聯網, 車聯網等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並能進一步帶動智能硬體, 資訊服務等產業的持續增長. 而根據制定的目標, 在未來三年內作為建設主體, 三大運營商將持續加大在移動物聯網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相關基站的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百億級別.
種種跡象表明, 2017年將是NB-IoT的商用元年, 萬億級市場即將啟航. 預計到2022年全球將有770億設備連接到物聯網, 市場規模超萬億美元, 其中NB-IoT未來將覆蓋30%的物聯網連接, 達到232億個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 相比面向娛樂和性能的物聯網應用, NB-IoT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 更適合廣泛部署, 在以智能抄表, 智能停車, 智能追蹤為代表的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 智能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將會大放異彩.
NB-IoT商用三大瓶頸
從目前我國NB-IoT技術情況來看, 對於NB-IoT技術規模化商用所面臨的瓶頸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 是來自晶片方面的瓶頸. 目前我國晶片的研發企業由於缺乏相關技術人才, 創新服務能力不足, 再加上晶片設計周期長, 風險高等因素, 導致國內企業不願意投入資源進行研發與設計. 國產晶片供給難以匹配, 依賴進口不僅制約了國內晶片行業本身的發展, 並且由於成本的因素, 導致NB-IoT技術推廣遇到阻礙.
其次, 是來自終端的瓶頸. NB-IoT技術所面臨的終端的瓶頸也主要是在成本方面. 只有成本足夠低, 才有利於NB-IoT技術的推廣. 由於目前NB-IoT終端產生的數據流量極少, 且對成本的敏感度極高, 因此終端成本也成為NB-IoT技術推廣的一個瓶頸.
最後, 是來自產業鏈的瓶頸. NB-IoT產業鏈和市場成熟度與LoRa相比, 存在一定滯後. NB-IoT產業鏈預計2017年初步成熟, 大規模商用在2018年之後. NB-IoT產業鏈短期無法成熟, 給了LoRa快速發展的機會, 也給NB-IoT技術自身的發展和推廣帶來阻礙. 前瞻網
6.中國北鬥星衛星定位精度提升, 2020 年搶佔市佔率 2 成
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 由中國的企業, 政府, 大學和軍隊所合作開發的自主衛星定位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 因為定位精度將提高, 誤差率將比之前精進 2 到 3 倍, 最小誤差達到 2.5 公尺的距離下, 將具備匹敵美國全球定位系統 (GPS) 和歐洲版 GPS '伽利略' 的精度的情況, 預計在 2020 年覆蓋全世界, 並且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市場獲得 2 成市佔率.
報導指出, 中國於 11 月份將發射提升定位精度的 '北鬥 3 號' 人造衛星, 到 2017 年底為止, '北鬥 3 號' 人造衛星的數量將增加到 4 顆, 預計到 2018 年達到 18 顆的數量, 2020 年則達到 35 顆衛星以覆蓋全球, 提供 '一帶一路' 沿線各國的衛星定位服務.
此外, 中國還開發了 '北鬥 3 號' 使用的半導體晶片. 針對汽車的車載導航系統和共用單車的定位系統所使用, 並且將在近期啟動正式服務. 共用單車商 'ofo' 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目前已經宣布採用北鬥的衛星定位訊息.
報導中進一步指出,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於 1994 年之際, 由中國軍方作為防空系統而開發. 2000 年發射試驗衛星投入運用, 2011 年底開始向民間開放. 現在的 '北鬥 2 號' 衛星達到 23 顆, 主要覆蓋中國和西太平洋地區, 但定位精度僅為 10 公尺左右. 因此, 中國又再啟動了精度誤差在 2.5 公尺到 5 公尺的 '北鬥 3 號' 定位衛星的開發.
不過, 目前由於精度不足等原因, 市場上的車載導航系統多數並未採用北鬥定位系統. 在中國國內的衛星定位系統市場中, 北鬥的利用比率僅為約 30%, 與美國的 GPS 相比處於劣勢. 而隨著北鬥 3 號投入使用, 中國希望到 2020 年將國內的利用比率提高至 60%, 反而領先 GPS.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