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中芯国际持续强劲表现, 三大催化剂在路上;
集微网10月9日消息, 中芯国际(00981)今日上涨的势头依旧强劲, 连续3个交易日, 累计涨幅达12.81%. 近日, 中芯国际与中兴微电子共同发布国内首颗自主设计并制造的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商用芯片RoseFinch7100, 即将掀起物联网行业的深度变革, 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
统计显示, 目前中国已经有1300多家IC设计公司, 除去分公司的重复计算还有500~ 600家. 中芯国际将如何服务这些IC设计公司? 对此,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近日表示, 未来我们要做大生产, 以50亿~60亿美元计算的话, 首先要做的产品将会是大热的物联网, 其特点就是少量多样. 由于当今的EDA软件越来越强大, 使得很多系统和互联网公司做芯片的门槛逐渐降低, 像苹果, 谷歌, 华为, 小米, 百度等公司, 都在不断加强在自研芯片方面的投入力度. 可以说, 这些做云端的大的系统和互联网公司的需求, 将代表着未来中国集成电路的需求.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复苏, 智通财经发布《现金流才是王道, 中芯国际行情爆发的三大筹码》显示, 中芯国际未来有三大因素可能对股价上涨起到催化作用: 一是28纳米第一阶段扩产完成带来的产能增量; 二是意大利项目预期的收益空间及欧洲区主要客户存货调整后收入的释放; 三是因兆易创新战略采购订单导致收入的增加.
同时, 稳健的财务状况是中芯国际收入的基础, 该公司产能利用率或是产销率后期也有可能行情的爆点. 截至2017年6月30日, 中芯国际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达15.443亿美元, 同比增加16.6%; 毛利录得记录新高, 达4.15亿美元, 同比增加11.7%; 毛利率为26.9%, 去年同期为28.1%. 公告称, 期内来自28纳米的收入增长至占晶圆总收入的5.8%, 同比增长13.8倍.
2.韦尔股份复牌后连续涨停;
据《证券日报》了解, 韦尔股份(26.83 +10.00%,诊股)在十一假期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10月9日继续涨停, 收于26.83元每股. 这也是公司复牌后的, 第三个涨停.
韦尔股份于6月2日开始停牌, 9月27日复牌.
9月25日公司公告, 公司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公告披露了公司拟收购的标的, 交易拟购买标的资产为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豪威所属行业类型为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与韦尔股份属于同一行业.
据公告, 北京豪威的主营业务主要通过OmniVisionTechnologiesInc., 等开展. 美国豪威原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于2016年初完成私有化并成为北京豪威的全资子公司. 美国豪威是一家领先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案提供商, 主营业务为设计, 制造和销售高效能, 高集成和高性价比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设备, 其CameraChip和CameraCubeChip系列CMOS图像传感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 具体包括智能手机, 笔记本, 平板电脑, 网络摄像头, 安全监控, 娱乐设备, 数码相机, 摄像机, 汽车和医疗成像系统等领域.
终止重大资产的原因
据公司公告, 由于北京豪威股东珠海融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明确反对北京豪威其他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公司, 同时表示无意放弃优先购买权, 根据北京豪威公司章程规定应履行股权转让相关优先购买权程序. 公司需与北京豪威其他股东充分协商是否发出优先购买权通知, 或相应调整重组方案. 该等事项对本次重组方案在预定时间完成构成重大不确定性.
9月26日, 韦尔股份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 对交易的一些细节问题做了解释.
公司表示, 公司已与北京豪威全体35名现任股东中的33名共同签署了《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 该33名股东有意将其持有的北京豪威全部股份转让给韦尔股份是各方在平等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 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该33名股东合计持有北京豪威86.4793%, 代表了北京豪威大多数股东的意愿. 证券日报
3.芯朋微电子IPO: 子公司仅1家盈利 主要产品收入逐年下降;
中国网财经10月9日讯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芯朋微电子' )近期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 公司拟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257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25%. 据了解, 芯朋微电子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华林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 芯朋微电子的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研发和销售. 本次IPO公司计划募集资金2.2亿元, 用于智能家居电源系统管理芯片开发及产业化, 新型电机驱动芯片及模块开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业绩方面,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 芯朋微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3亿元, 1.87亿元, 2.3亿元和5285万元, 同期净利润为1492.9万元, 2062.89万元, 3005.13万元和607.3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动净额分别为-847.98万元, 1762.95万元, 1086.3万元和-1290.17万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 芯朋微电子拥有3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 2016年实现盈利的只有苏州博创一家.
据披露, 移动数码类芯片是芯朋微电子的主要产品之一, 2014-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销售收入分别为8331.58万元, 7147.14 万元, 6621.26万元和1,208.90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48%, 38.23%, 28.85%和22.87%. 报告期内, 移动数码类芯片收入存在下降情形.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 芯朋微电子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0.04%, 28.91%, 34.68%和34.71%, 存在一定的波动. 原因是受产品结构, 新产品的推出节奏, 产品的降价速度, 晶圆采购和封装测试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为保持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现有产品的技术先进性, 芯朋微电子报告期内研发支出较大, 分别为2494.16 万元, 3117.60万元, 4,116.52 万元和1070.40万元, 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5.34%, 16.67%, 17.93%和 20.25%. 芯朋微电子表示, 集成电路设
计行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预判, 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推广使用. 若未来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公司未能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公司将存在新产品适销性风险, 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可能无法全部收回.
芯朋微电子还在招股书中提示了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等风险. 据了解, 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占比分别为95.47%, 96.45%, 94.57%和92.97%, 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商为华润微电子, 报告期占比分别为63.84%, 60.96%, 61.87%和 59.15%, 主要为公司提供晶圆生产和芯片封装测试服务.
发行前, 张立新先生持有芯朋微电子47.40%股权,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本次发行完成后, 预计张立新先生持股比例为35.55%, 仍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有实质性影响.
4.星海电子车间发生火灾 所幸无人员伤亡;
9月29日, 星海电子 (871894) 发布公司车间发生火灾事故的公告. 公告显示, 星海电子厂房内车间于2017年9月24日13时20分左右发生火灾事故, 致使车间中部分设备及部分装修受损, 另有部分在产品报废. 本次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原因相关部门正在调查.
星海电子表示, 本次事故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预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截止2017年9月28日, 经公司财务部初步核定, 本次火灾事故对公司全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不超过10万元. 公司将充分跟进相关方的后续调查, 统计和理赔等情况进展并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资料显示, 星海电子于2017年8月10日挂牌新三板, 公司主要从事功率二极管, 整流桥, 分立器件芯片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研发, 制造与销售. 新三板在线
5.NB-IoT大规模商用仍有待时日 三大瓶颈是关键;
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 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 以NB-IoT落地为契机, 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 NB-IoT技术大规模商用还需一段时日, 其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规模化商用所面临的三大瓶颈.
NB-IoT发展前景大好
NB-IoT是物联网领域新兴技术, 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 具备覆盖广, 多连接, 功耗低, 模块成本低等突出优势,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抄表, 智能停车, 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 智能生产等领域.
由于可直接 '叠加' 部署于GSM, UMTS或LTE网络, 相比其他物联网技术, NB-IoT颇受电信运营商青睐, 该技术也在运营商, 设备商, 终端芯片厂商等合力推动下, 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突破性发展.
据统计, 2016年全球使用64亿物联网(IoT)设备, 比2015年增长了30%, 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 而当前只有10%的IoT应用是基于蜂窝网络的, NB-IoT的连接个数约为6.4亿个.
2015-2016年全球蜂窝通信网络物联网连接数(单位: 亿个连接)NB-IoT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NB-IOT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我国同样极为重视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 要求在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M2M(机器与机器)连接超过2000万, 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
随着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我国物联网, 车联网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并能进一步带动智能硬件, 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持续增长. 而根据制定的目标, 在未来三年内作为建设主体, 三大运营商将持续加大在移动物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相关基站的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百亿级别.
种种迹象表明, 2017年将是NB-IoT的商用元年, 万亿级市场即将启航. 预计到2022年全球将有770亿设备连接到物联网, 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 其中NB-IoT未来将覆盖30%的物联网连接, 达到232亿个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 相比面向娱乐和性能的物联网应用, NB-IoT面向低端物联网终端, 更适合广泛部署, 在以智能抄表, 智能停车, 智能追踪为代表的智能家居, 智能城市, 智能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将会大放异彩.
NB-IoT商用三大瓶颈
从目前我国NB-IoT技术情况来看, 对于NB-IoT技术规模化商用所面临的瓶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 是来自芯片方面的瓶颈. 目前我国芯片的研发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 创新服务能力不足, 再加上芯片设计周期长, 风险高等因素, 导致国内企业不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与设计. 国产芯片供给难以匹配, 依赖进口不仅制约了国内芯片行业本身的发展, 并且由于成本的因素, 导致NB-IoT技术推广遇到阻碍.
其次, 是来自终端的瓶颈. NB-IoT技术所面临的终端的瓶颈也主要是在成本方面. 只有成本足够低, 才有利于NB-IoT技术的推广. 由于目前NB-IoT终端产生的数据流量极少, 且对成本的敏感度极高, 因此终端成本也成为NB-IoT技术推广的一个瓶颈.
最后, 是来自产业链的瓶颈. NB-IoT产业链和市场成熟度与LoRa相比, 存在一定滞后. NB-IoT产业链预计2017年初步成熟, 大规模商用在2018年之后. NB-IoT产业链短期无法成熟, 给了LoRa快速发展的机会, 也给NB-IoT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推广带来阻碍. 前瞻网
6.中国北斗星卫星定位精度提升, 2020 年抢占市占率 2 成
根据 《日本经济新闻》 的报导, 由中国的企业, 政府, 大学和军队所合作开发的自主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因为定位精度将提高, 误差率将比之前精进 2 到 3 倍, 最小误差达到 2.5 公尺的距离下, 将具备匹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欧洲版 GPS '伽利略' 的精度的情况, 预计在 2020 年覆盖全世界, 并且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市场获得 2 成市占率.
报导指出, 中国于 11 月份将发射提升定位精度的 '北斗 3 号' 人造卫星, 到 2017 年底为止, '北斗 3 号' 人造卫星的数量将增加到 4 颗, 预计到 2018 年达到 18 颗的数量, 2020 年则达到 35 颗卫星以覆盖全球, 提供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的卫星定位服务.
此外, 中国还开发了 '北斗 3 号' 使用的半导体晶片. 针对汽车的车载导航系统和共享单车的定位系统所使用, 并且将在近期启动正式服务. 共享单车商 'ofo' 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目前已经宣布采用北斗的卫星定位讯息.
报导中进一步指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 1994 年之际, 由中国军方作为防空系统而开发. 2000 年发射试验卫星投入运用, 2011 年底开始向民间开放. 现在的 '北斗 2 号' 卫星达到 23 颗, 主要覆盖中国和西太平洋地区, 但定位精度仅为 10 公尺左右. 因此, 中国又再启动了精度误差在 2.5 公尺到 5 公尺的 '北斗 3 号' 定位卫星的开发.
不过, 目前由于精度不足等原因, 市场上的车载导航系统多数并未采用北斗定位系统. 在中国国内的卫星定位系统市场中, 北斗的利用比率仅为约 30%, 与美国的 GPS 相比处于劣势. 而随着北斗 3 号投入使用, 中国希望到 2020 年将国内的利用比率提高至 60%, 反而领先 GPS.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