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推出整合電路微信公共號: '天天IC' , 重大新聞即時發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網, 積微成著! 長按 laoyaoic 複製微信公共號搜索添加關注.
1.張忠謀: 兩岸半導體不是零和遊戲;
這幾年來, 兩岸半導體產業已從過去台灣獨領風騷的局面, 演變至互相競爭的態勢, 尤其領導廠商台積電也到大陸南京投資12吋晶圓廠, 屆時勢必會有高階主管赴大陸工作, 這也讓兩岸半導體產業的關係顯得異常複雜.
加上中國大陸頻頻以高薪挖角台灣的高科技人才. 對台灣的廠商來說, 大陸已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而身為半導體教父, 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 又是如何看待兩岸高科技產業的關係?
「台灣和大陸的半導體絕對不是零和遊戲! 」張忠謀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 總計說了三次「不是零和遊戲」.
言下之意是, 他並不認為兩岸非得要分出個勝負, 也不認為會有「彼消我長」或「彼長我消」的問題.
主因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幅度仍比平均經濟成長率 (GDP) 還高, 顯示半導體產業仍在擴張中, 未來大陸的半導體市佔率勢必提升, 「但這並不表示台灣會消退, 從現在到2020年以後, 台積電每年還是會成長5% ~ 10% 」.
張忠謀儼然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活字典. 他甚至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為例, 說明為何兩岸沒有彼長我消的問題. 過去美國是半導體產業大國, 但1950至1980年期間, 美國半導體的產值, 產量一直持續消退, 卻保留最精華, 需要創新的部分, 所以在半導體產業仍具關鍵影響地位, 說明產量跟影響力並無必然關係, 這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可以走的道路.
即便張忠謀樂觀看待兩岸關係, 但是人才外流卻是不爭事實.
例如2000年時, 台積電發現離職員工集體投靠大陸的中芯, 並竊取台積電機密製程技術, 台積電於2002年訴諸法律, 最終在2010年以和解收場.
外界不免擔心, 人才遭惡意挖角的夢魘, 是否會再度發生在台積電身上?
2002年時, 台積電確實流失一群人才, 為此還打了好幾年官司. 自此之後, 就不再有人才流失問題.
為何張忠謀如此自信, 不怕台積電再被挖角? 「我們工作環境很好, 待遇好, 給工程師有興趣和挑戰的工作, 」他說.
不僅留得住人才, 連內部接班梯隊也早已完備. 不只是張忠謀的兩位接班人 — 劉德音 (董事長) , 魏哲家 (總裁) , 就連副總級主管也培訓好接班人才.
日前, 媒體揭露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和研發副總兼技術長孫元成, 將於明年2月屆齡退休, 分析師因此提出對台積電後繼無人的擔憂.
但老神在在的張忠謀斬釘截鐵的說: 「這兩位都已經有接班人了. 」
10月2日, 他在宣布退休記者會當天, 並未提及這兩位即將退休的主管姓名, 但他接受《遠見》專訪時笑著說, 「接替的人早就定了, 只是因為這幾天太忙了, 過一陣子, 我們會把人事案公布在內部網站. 」
從進軍大陸, 根留台灣, 瀟洒宣布退休, 完成接班布局, 這位一手帶領台積電市值攀上新台幣5.7兆元的巨擘, 就像在奧運輕鬆奪金的擊劍手, 精準, 謹慎, 每一步都經過縝密思考.
誠如張忠謀所言, 沒有他的台積電還是會按照目前的腳步運作下去, 因為台積電已擘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向.
遠見雜誌
2.商業周刊:接班人忘掉張忠謀台積電才能再創高峰;
宣布交棒這一天, 心情極佳的張忠謀在記者會結束時, 揮手跟在場的媒體說再見. (攝影者. 程思迪)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於明年中退休, 代表一個30年輝煌世代的終結. 這並不令人意外, 畢竟他已86歲了.
最近宏達電將手機部門出售給Google, 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明年初, 全世界唯一的14A央行總裁彭淮南亦要退休. 在當今的台灣, it' s a good time to call it quits.
張董事長的成就乃空前絕後. 他在56歲時創業, 用一個創新商業模式, 顛覆半導體產業, 接連做了30年, 打造出一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世界級企業, 光憑這點就令人由衷佩服.
台灣許多媒體, 均將焦點圍繞在張董的繼承人, 以及台積電未來前景, 缺乏深入的觀察, 這是典型的台灣思考模式.
張董在2012年任命劉德音, 魏哲家及蔣尚義為共同營運長, 後來蔣退休, 去了中芯半導體. 之後他以4年的時間培養劉, 魏為共同執行長, 直到交班.
退休前, 張董宣布投資額6,000億的3奈米計劃將落腳南科, 算是給小英的禮物, 也是對台灣的交代. 市場認為台積電到2022年的前景, 已有清晰的藍圖, 短期內仍會穩健成長.
一切看起來很美好, 問題在哪裡?
第一, 張董應將3奈米計劃完整留給接班人. 現在高調宣布這個計劃, 對接班人並不公平, 因為執行者並非張董本人, 而且未來還有許多變數.
假如3奈米成功, 功勞會在張董身上, 如果失敗, 接班人要負很大責任, 政府也跑不掉. 但張董球已做給台灣, 搞砸也是別人的錯.
第二, 張董事長不需對繼任者設太多框框. 照現在的講法, 好像未來一切都規劃好了, 只要照著劇本走. 但難道台積電新的「雙首長」, 沒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嗎?
好的CEO不僅是執行長, 更是開創者, 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台積電的成功也源於此, 何況張董一再強調創新對成長的重要性. 然而到目前為止, 還看不出來台積電未來有什麼創新的idea.
時代在變, 當今全球最傑出的企業領袖都屬變革型 (transformative) 人物, 如美國的賈伯斯, 貝佐斯, 馬斯克, 日本的孫正義, 中國的馬雲. 台灣的郭台銘也有這個特質, 他過去5年所做的事, 遠超越之前20年的格局.
第三, 董事會未來會扮演重要角色. 台積電80%為外資, 均為財務性投資者, 公司有5席獨立董事, 國發基金一席, 劉, 魏是今年才新增的. 5位獨董中有4位曾任國際級大公司的CEO, 絕非橡皮圖章, 張董不會再有任何管理職務.
張董在位時, 因為其輩分及關係, 尚足以影響董事會, 但未來將不複見. 對於重大決策, 假如「雙首長」無強烈主觀意志, 將交給董事會定奪.
就這點而言, 小英應謝謝張董. 若非他在此時力主將3奈米留在台灣, 未來董事會看到台灣的亂象, 不見得會同意.
最近美國GE的董事長Immelt退休, 他總共做了17年, 2000年由傳奇的威爾許 (Welch) 交棒給他. 威爾許曾被推舉為20世紀美國最傑出CEO, 但最近被人重新檢視. 為什麼? 因為接班人Immelt的表現一蹋胡塗, 過去10年S&P指數上漲59%, GE股價下跌10%.
當然傳奇的成就很難複製, 但威爾許很多策略, 如打造多角化的conglomerate (企業集團) , 以及大幅押寶金融業, 今天看來都大錯特錯. Immelt表現不佳, 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儘早擺脫前朝影響, 出售非核心資產.
台積電真的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了嗎? I don't think so, 至少有三個方向可以考慮.
第一是「跨地域」. 台積電固守台灣, 海外布局甚少, 今年才投資南京廠30億美元. 反觀三星在西安斥資75億美元, 今年再加倍投資; 英特爾參股紫光20%, 高通和中芯合資. 台積電缺乏中國布局過去是對的, 但未來可能變成缺陷.
第二是「跨領域」. 台積電只專註晶圓代工本業, 但其他轉投資大多失利, 跨足太陽能和LED徹底失敗, 慘賠出場. 過去專註是美德, 未來不一定. 5年後, 台積電會不會切2,000人團隊賣給蘋果, 像宏達電一樣?
彭博以「等待教父第二篇」為題, 指出台積電需要新劇本, 可謂一針見血.
另外, 台積電幾乎不做併購或合資. 2012年花了10億美元入股ASML 5%股權, 2014年禁售期一滿就賣掉. 反觀英特爾花大把銀子併購以色列汽車IC公司Mobileye, 又斥資167億美元買下Altera, 而Avago也以370億美元合并Broadcom, 可見整合是半導體產業趨勢, 但台積電卻無動於衷.
第三是「跨世代」. 不像郭台銘拚命投資全球的新創事業, 台積電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著墨, 雖然其宣稱未來要加強AI和汽車電子業務比重.
作為台灣最大, 最成功的企業, 台積電有責任協助台灣產業向未來轉型. 台積電似乎認為只要和蘋果和NVIDIA搞好關係即可, 但如果其願意貢獻一部分資源, 台灣start-up的生態系統會突飛猛進.
我年輕時, 喜歡聽別人讚美我有多聰明, 多厲害, 但我現在更想聽到別人稱讚我的團隊. 我可以被取代, 張董亦然. 台灣企業的普遍問題是沒有儘早培養明日接班團隊, 以致轉型遲緩.
台積電是一個封閉的菁英俱樂部, 但它並非無懈可擊. 假如我是中國, 我會設法從美國市場買下台積電10%股權. 台積電掌握了台灣的命脈, 投資台積電, 進可攻, 退可守.
台積電可以再創高峰, significantly better, 但首先它必須改變自己, 重新定義未來, 忘掉張董的legacy, 學習做不一樣的事情.
中國阿里和騰訊的市值, 今年擠進全球前10大. 我期待在有生之年, 看到台積電也達成這個目標! 商業周刊
3.12年接班布局 張忠謀為何選他們扛起霸業?
10月2日下午2點鐘, 在計算機前工作的台積電員工, 屏幕上飛來一封公告: 「本公司張董事長將於明年6月上旬股東會召開完後退休, 不再參與任何管理經營部門工作......」. 這短短兩百多字, 宣示著台積電即將改朝換代!
台積電一年獲利佔台灣整體製造業高達22% , 股票總市值達5.7兆元新台幣, 佔台股18.5% 的權重, 因此董事長張忠謀如何挑選, 培養接班人? 如何為接班人鋪路? 皆讓企業經營者與繼承者們張大眼睛瞧著.
然而, 光榮交棒的背後, 還是有不小雜音存在. 大家最不放心的是, 因為對劉德音與魏哲家兩人的陌生, 不禁油然生起「他們倆扛得起像台積電規模這般巨大的企業嗎? 」「面對南韓三星電子與Global Foundry (美國格羅方德) 的強勢進擊, 他們倆能守住台灣半導體製造的霸主優勢嗎? 」
謎一樣的劉德音
他搞定蔡力行辦不到的事
劉德音1954年生, 今年63歲, 比魏哲家小1歲, 1993年進入台積電, 迄今24年, 比魏哲家多5年. 但是, 年齡與年資應不是他被張忠謀選為董事長的原因, 而是深謀遠慮的性格.
大同初中畢業的劉德音, 後考上建國中學, 再考上台大電機系. 建中老師吳英蜀印象中的劉德音, 解答數學習題時, 總是寧願用比較慢, 卻穩紮穩打的解題方式, 力求融會貫通, 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精神, 讓劉德音得以解決「40奈米良率危機」, 造就其日後出線機會.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台積電在2008年導入40奈米製程量產時, 因良率不佳, 導致部分客戶延緩出貨, 甚至跳槽到別家晶圓廠下單, 當時的聯電與格羅方德, 甚至一度出現以40奈米製程進行絕地反攻之勢. 2009年, 張忠謀拔掉蔡力行總執行長之位, 回鍋重新掌權, 據悉, 真正的原因就是蔡力行搞不定40奈米良率問題.
蔡力行的難題, 在劉德音擔任滅火隊後終於獲得解決. 2009年, 張忠謀回鍋後的第一次法說會上, 他首次與在晶圓廠內, 穿著無塵衣的劉德音進行聯機, 由劉回答現場法人問題. 由於答問過程熱烈, 一度欲罷不能, 把張忠謀晾在一旁, 張於是幽默地打斷: 「This is still my show」 (這還是我的場子) , 叫劉不要再講了, 趕快回去工作, 讓現場莞爾. 自此, 劉德音正式浮上接班梯隊枱面.
2009年, 張忠謀回鍋後的第一次法說會上, 他首次與在晶圓廠內, 穿著無塵衣的劉德音進行聯機, 由劉回答現場法人問題. 由於答問過程熱烈, 一度欲罷不能, 把張忠謀晾在一旁, 張於是幽默地打斷: 「This is still my show」 (這還是我的場子) , 叫劉不要再講了, 趕快回去工作, 讓現場莞爾. 自此, 劉德音正式浮上接班梯隊枱面.
在台積電內部, 劉德音被視為「海歸派」, 也就是主要工作側重在先進位程的開發, 與研髮型客戶的維繫上, 較少與基層員工互動. 相對地, 魏哲家主要任務則是成熟製程, 下單量大, 關係較久的老客戶維繫上, 此外, 也負責台積電投資中國工廠的督軍, 與基層員工接觸頻繁, 因其個性隨和, 在台積電的人氣高於劉德音, 加上本身外型也較鄉土味, 因此被內部趣稱為「本土派」.
喜歡韋小寶的魏哲家
熱心助人, 實際上是K書王
另一方面, 被張忠謀賦予「總裁」任務的魏哲家, 未來將負責公司經營, 領導戰略, 戰術與營運方針. 張忠謀對媒體說, 整個公司將要對魏哲家報告, 而魏未來不只對董事長報告, 還要對董事會報告.
換句話說, 台積電未來要購置哪些機台設備, 要生產什麼製程, 要接哪些客戶訂單, 大方向如公司未來整體營運計劃, 戰術指揮, 商戰策略等, 都由他決定.
魏哲家曾說, 他最喜歡金庸小說《鹿鼎記》主角韋小寶, 而韋小寶直率活潑, 機智重義, 這一部分確實與魏哲家頗有相似之處.
1953年出生的魏哲家, 在交大念書時, 常泡在圖書館念書, 就被同窗形容是「K王」(K 書之王).
進入職場, 魏哲家從管理台積電1萬多名員工的八吋廠, 到帶領只有70, 80人的業務開發 (Business Development) 團隊, 舉凡張忠謀交辦的任務, 他二話不說就全心投入.
半導體的科技背景, 加上靈活的業務力, 魏哲家一手打造許多事業新亮點. 舉例說, 台積電被視為是3D感測技術發展一大進程的幕後推手, 不只i PhoneX前端負責接收雷射光的近紅外光 (NIR) 影像感測器由台積電承製, 更重要的是, 台積電其實一口氣坐擁蘋果與安卓兩大陣營的3D感測技術, 等於全球智能型手機較先進的3D感測技術, 都與台積電密切相關.
台積電3D能走得快速, 與魏哲家的明快決策有關. 美國行動晶片龍頭高通多媒體部門工程技術副總裁章建中描述: 「我跟他講, 這個很重要! 未來會為台積電帶來很多新生意! 當時沒人知道這東西會不會成功, 但他願意支援, 而且還說要做就趕快做! 雖然不知道他在內部怎樣執行, 但合作很快就開展起來了. 」
台積電隨後即連手高通, 奇景光電, 開發出性能不輸蘋果Face ID的3D感測完整解決方案, 預計2018年量產; 今年蘋果的iPhone 8及iPhone X新系列, 台積電同樣也是關鍵供應廠.
資深主管觀察
劉德音的行事風格, 較像張忠謀
張忠謀拍板交棒, 把擁有最終決策權董事長大位給劉德音, 其實有脈絡可循, 前台積電資深主管表示, 張忠謀確實比較屬意劉德音, 因為劉的做事方式比較像張忠謀, 「他會直接面對問題, 思考如何處理, 不會閃躲或拐彎抹角.
'你只要注意周一的記者會, 《今周刊》記者問, 如果兩位決策分歧, 要怎麼解決? 魏的回答是, 我們很少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但劉德音就回答, 若有意見不同時, 他會怎麼處理. '
在台積電正值盛世巔峰中, 張忠謀交出經營棒子, 對劉, 魏兩人, 是最大的優勢, 也是最大的考驗. 正如張忠謀所言, 期許兩位接班人再創奇蹟. 台灣半導體製造王國地位能否維繫, 端賴兩人是否能合作無間, 展現一加一大於二的經營智慧了. 今周刊
4.台積電 9 月營收創今年次高, 第 3 季超標;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 9 月營收新台幣 885.79 億元, 為今年單月次高水平, 第 3 季營收 2,521.08 億元, 季增 17.89%, 表現略優於預期.
隨著蘋果 (Apple) iPhone 8 與 iPhone 8 Plus 上市, iPhone X 也將於第 4 季上市, 在蘋果新機備貨需求升溫帶動下, 包括大立光與可成等蘋果供貨商 8, 9 月業績逐月攀高.
大立光 9 月營收達 54.42 億元, 月增 8%, 創今年新高紀錄; 可成 9 月營收更首度突破 100 億元大關, 達 114.46 億元, 月增 34.8%.
台積電於 8 月營收彈升至 919.17億元, 刷新單月業績曆史第三高紀錄後, 9 月業績雖然未能同步攀高, 不過, 仍維持在 885.79 億元水平, 月減 3.6%, 為今年次高.
台積電第 3 季營收 2,521.08 億元, 季增 17.89%, 成長幅度略高於原預期的 16% 左右水平, 10 奈米製程出貨快速成長, 是驅動台積電第 3 季營運成長的主要動力.
法人預期, 受惠蘋果 A11 處理器大量出貨, 加上非蘋陣營手機需求回溫, 台積電第 4 季業績可望進一步攀高, 並有機會刷新單季業績曆史新高紀錄. 中央社
5.台積電斥資200億美元打造三納米新廠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7日淩晨 彭博報道, 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38.41, -0.05, -0.13%) 來說, 為了要保持領先地位, 需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
全球半導體業的軍備競賽越來越激烈, 為了迎戰三星, 英特爾 (39.57, 0.04, 0.10%) 等對手, 台積電已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台灣投資興建三奈米先進位程新廠. 台積電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忠謀周五接受彭博採訪時稱, 這座新廠的投資金額預估最高將達逾200億美元.
自從去年宣布將發展3奈米製程後, 台積電便一直在評估新廠廠址, 甚至將美國納入考慮, 不過, 在台灣政府承諾解決水電等相關問題後, 也考量到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台積電上周終於宣布新廠將落腳在台灣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
'等到我們完成, 等到我們達到所有所需的產能, 我想我們可能會花費150億美元以上, ' 張忠謀在新竹的總部接受專訪時說, '這隻是保守估計. 安全一點說, 有可能會花到200億美元以上. '
主要客戶包括蘋果 (155.1742, -0.22, -0.14%) 及高通 (52.28, -0.07, -0.13%) 的台積電, 近幾年每年的資本支出大約都在百億美元左右, 用於擴大和升級生產線, 而且隨著晶片製程技術愈先進, 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越高. 張忠謀表示, 往後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可能逐步攀高至每年上看110億美元.
就在台積電即將於本月慶祝創立30年前夕, 今年86歲的張忠謀已在上周宣布將於2018年6月退休, 交棒給現任的兩位共同首席執行官, 由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 現任首席執行官之一的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 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
有 '半導體教父' 之稱的張忠謀, 當年創造了晶圓代工模式, 讓無晶圓廠將設計交給台積電生產, 帶動IC設計業興起, 引導半導體產業走向設計, 製造, 封測的專業分工模式. 目前在全球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市場中, 佔有率達59%, 市值已幾乎是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 (2.56, -0.02, -0.78%) 的30倍大.
中國業者加入戰局
晶圓代工在產能及技術上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 而中國大陸在官方支援下, 很快就要加入競賽之列. 包括中芯國際 (5.8536, 0.22, 3.97%) 及清華紫光集團等半導體業者正競相擴產, 張忠謀稱, 這可能導致市場產能過剩的局面.
不過, 張忠謀也指出, 中國大陸的後進者可能還需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台積電的技術門檻, 一部分的原因在於, 沒有業者會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領先技術.
'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 但可能不是政府真正想要的成功, ' 張忠謀表示, 大陸業者在成熟的製程可以開出產能但卻有供給過剩的風險, 然而在先進位程上 '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 '
張忠謀周一在宣布退休的記者會上稱, 未來可見的幾年台積電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增長將約每年5%-10%, 以2017年來看預估增長接近10%. 意味著今年營收增長將低於2016年的12.4%及2015年的11%. 該公司周五公布, 9月份營收年減1.3%至885.8億元台幣.
受到iPhone十周年新機等產品有望吸引買氣的期望帶動, 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24%.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 張忠謀的身價也一度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 根據台灣證交所截至8月底數據, 張忠謀持有台積電0.48%的股份.
隨著汽車, 家電等越來越多裝置都能連上網, 新興的物聯網晶片需求將是台積電下一個增長動力. 然而, 一手孕育出這家公司的舵手將缺席這場戰役, 他將把餘生留給自己和家人, 首要之務是完成自傳下冊.
'我仍然熱愛我的工作, 但我無法長生不老, ' 張忠謀說, '所以我想把餘生保留給自己, 重拾我的嗜好, 像是打橋牌和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