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訊高科總經理王鵬:未來展訊對於晶片技術的展望

'從展訊2013年被紫光集團收購, 回歸國內, 包括在紫光集團, 核心領先運營商和重要合作夥伴支援下, 全球市場份額一直在穩步提升, 從大概20%提升到今天大概27%, 穩居全球前三, 基本上和聯發科並列. 未來, 隨著移動通信, 智能硬體以及亞太地區整個產品形態提升和業務發展, 我們也希望能夠往前再進一步. ' 北京展訊高科總經理王鵬在 ' 2017 ICT 中國高層論壇' 演講時表達了對展訊的展望.

北京展訊高科總經理王鵬

王鵬表示, 從全球移動通信用戶分布和制式的趨勢來看, 亞太地區比例極其高, 超過其他地區的總量. 從另外一個維度, 2G, 3G, 4G的比例劃分來看, 非洲, 拉美等欠發達區域的2G比例還非常高, 所以從全球市場格局來看, 2G出貨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但是在歐洲, 北美, 亞太地區, 3G, 尤其是 4G 的增長較快, 包括向 5G 過渡的節奏也會更快. 因此, 為了配合全球市場差異化的分布, 展訊的產品格局, 覆蓋低端功能機, 到中高端的核心晶片.

針對 5G, 在昨天的 5G 高峰論壇上, 展訊已正式宣布其在由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中, 成功完成了與華為5G原型基站的互操作對接測試 (IODT) . 王鵬表示, 按照我國商用規劃, 2019年5G將實現預商用, 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 因此, 展訊也做了非常多技術儲備, 包括射頻, 演算法, 器件等等, 希望能夠確保在第一陣營並提供各個階段滿足商業需求的5G商用晶片.

針對 NB-IoT, 王鵬表示, 展訊也在推動NB-IoT研發和產業化工作, 今年年底會提供樣片, 明年進行出貨.

針對 AI, 展訊已有的晶片, 已經可以支援到即時3D建模. 王鵬認為, 初步分析可以看到, AI在移動通信終端上和移動智能硬體上的應用場景, 一部分是視頻, 一部分是語音. 從展訊角度來講, 晶片領域做的事情, 就是以最高效率, 最小功耗, 製作出來語音, 視頻乃至To B, To C應用的行業需求.

針對晶片安全問題, 王鵬表示, 展訊已經在安全領域做了全線布局, 手機上最關心兩點, 第一, 個人隱私. 你的消息是不是會被別人看到? 第二, 跟手機支付有關的錢的問題是不是安全? 所以從晶片層面, 從合作框架層面, 展訊會跟包括銀行, 銀聯, 央行等等所有跟金融支付有關的環節, 包括互聯網廠商, 會做端到端, 軟硬體結合解決方案.

最後, 針對晶片場景上的節點問題, 王鵬表示, 做一個7納米核心晶片, 從產品定義到量產, 總的研發成本大概是3億—3.5億美金, 產品怎樣定義準確? 怎麼從製造環節, 智能硬體環節上, 把共性成分, 包括軟體, 硬體歸納出來? 才能使得智能硬體這個 '中餐' 做得更大更強.

以下是王鵬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馬總, 唐總, 汪總, 各位領導,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展訊的王鵬, 非常高興跟各位報告我們在晶片方面能夠做哪些工作, 以及我們在做哪些努力和思考.

展訊成立十六年來, 在2G, 3G, 4G三個大的移動通信節點上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包括在今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上, 也是唯一入選的核心晶片企業, 我們也會持續堅持下去, 完全匹配到國家政治, 經濟以及通盤技術策略上. 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領域, 我們佔到兩個點, 移動通信和核心晶片, 所以我們會緊緊牢記自己是展訊通訊, 在5G方面我們也希望走到第一陣營, 不掉隊. 同時我們也會融合多媒體, VR, AR, AI等產品應用形態和業務形態去做推動. 從展訊2013年被紫光集團收購, 回歸國內, 包括在紫光集團, 核心領先運營商和重要合作夥伴支援下, 全球市場份額一直在穩步提升, 從完成收購2013年, 2014年的時候, 大概20%提升到今天大概27%, 穩居全球前三, 基本上和聯發科並列. 所以在後續工作中, 隨著移動通信, 智能硬體以及亞太地區整個產品形態提升和業務發展, 我們也希望能夠往前再進一步.

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移動通信用戶分布和制式的趨勢, 可以看到亞太地區比例極其高, 超過其他地區的總量. 從另外一個維度看, 可以看到2G, 3G, 4G的比例劃分, 在非洲, 拉美這些欠發達區域, 可以看到2G比例還非常高, 所以從全球市場格局來看, 2G出貨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但是在歐洲, 北美, 亞太地區, 我們希望3G, 4G, 尤其是4G增長較快, 包括向5G過渡節奏會比較快一些.

為了配合全球市場差異化的市場分布, 這是我們基本的產品格局, 可以看到從低端功能機, 到中高端的核心晶片, 我們希望匹配到中國, 亞太不同區域的市場, 包括在一些欠發達區域, 可能對功耗, 產品形態, 網路覆蓋都有不同的考慮. 在這些方面, 我們也是希望能夠在移動通信, 手機晶片以外, 延伸到其他產品形態上. 作為移動通信晶片企業, 我們希望配合我們運營商在移動通信領域比較先進的產品形態上, 聯合推向海外.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基本的對比, 我們會推動4G的載波聚合等通信技術提升, 這是我們在外場試驗情況, 對比CAT4, CAT7有很大的提升. 這裡我們有一些實測數據, 增強了上行CA以後, 對於快手以及所有視頻通話等應用, 不管是速率提升還是視頻傳輸時間縮短, 都會有直接倍增. 而且作為流量經營, 我們可以看到大家切身體會, 不管是微信, 微博還是其他的一些SNS社交的App來講, 你上傳一個視頻和有多少人下行看你的視頻, 這個比例會非常高, 比如一個工作群, 家庭群會1: 8, 1: 10甚至更多, 所以我們按照最保守估計, 一個一倍上行速率提升和流量提升, 會帶來至少4至5倍以上的下行流量, 對於流量經營來說, CA提升會非常直接, 簡單, 有效. 比如在遊戲升級, 到你發送10秒的社交軟體視頻, 包括視頻通話. 我們可以看到發送視頻內容的時候, 他所需要的時間會縮短一半, 或者做微信視頻通話速率會提升. 比如現在大家發微信視頻10秒, 可能大家覺得不過癮, 當然也有上遊廠商基於用戶體驗和用戶等待時間的考慮, 所以我們作為底層通信廠商, 我們能夠做的工作是不斷優化提升底層支援能力, 由此可能會觸發上層應用的各種改善.

4G之後是5G,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5G高峰論壇上, 展訊也是作為第一批核心晶片企業, 通過國家2020工作組核心外場技術驗證, 按照聞庫司長講的, 5G現在是小升初的過程, 可以預計到明年是不是會有初中升高中, 到2019年是不是可以高中畢業成年, 按照我國商用規劃來講, 2019年是會有5G預商用, 2020年我們希望做到5G規模商用, 展訊在這方面也是做了非常多技術儲備, 包括射頻, 演算法, 器件等等, 我們希望能夠確保在第一陣營並提供各個階段滿足商業需求的5G商用晶片.

為了實現這個結果, 我們會發現難度會非常大, 因為5G會引出空口上一些新的技術挑戰, 比如更多頻段聚合, 更多天線數, 以及更多的高階調製. 目前很多企業都在推動5G和車聯網的應用, 什麼樣的場景能夠滿足5G這麼高頻寬, 高速率的場景呢, 所以車是非常好的形態, 車又是移動終端的一個形態之一, 從資訊化來講, 不管是車內人員上網, 溝通, 娛樂需求, 還是車的輔助駕駛, 自動駕駛都會產生多樣化的智能需求. 可以這麼說, 2G, 3G, 4G一直在做的是單一數據速率提升, 從幾百k到上百兆, 但是到5G會發現各種應用場景, 對於數據完整性和時延敏感性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 我們看到在車上, 我們不講全球數據, 只講國內數據, 中國兩億輛存量的車, 每輛車上有可能會有哪些資訊化的需求, 以及一個車主, 每個月願意在車上面所支出的費用是多少. 按照在座所有領導專家們, 大家實際使用手機,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手機話費月平均兩三百塊, 但是你們家的車, 維修, 保養, 洗車大概什麼水平, 包括配置上來講, 一輛車的成本是多少, 它對於增加一個資訊化設備, 它的敏感程度是什麼樣. 所以配合車我們也在一些布局, 包括前裝, 後裝等等. 包括5G做LTE—V2X, 所以在自動駕駛, 智能駕駛, 智能交通領域, 可以看到通信扮演了非常非常重要的, 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們怎麼解決人和人之間, 車和車之間的通信, 國內移動通信用戶覆蓋比例已經非常高, 超越人口發展用戶, 是我們三年前很多人會講的一個問題. 以致於有個別的市場區段會走向超越人口發展用戶, 多賣你一部手機是不是可以, 但是回過頭來講, 包括我們今天大會主題講的是移動智能硬體, 我們每個人身上可被資訊化和可被關聯的成分都有哪些, 車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們講這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金字塔結構, 不管是出於速率需求還是成本需求, 還是覆蓋常規需求, 差異化太大了. 我想打一個比方, 有人會講我們大家做慣了手機, 包括展訊過去十年來一直做慣了手機, 手機更像是西餐或者麥當勞, 肯德基的標準套餐化流程, 單品化會持續很長時間. 智能硬體更想中餐, 口味, 產品形態, 進貨渠道, 用戶需求千差萬別, 智能硬體的起步階段, 碎片化甚至粉末化狀態, 是讓人覺得起步非常難. 但是回過頭來講, 像肯德基, 麥當勞這樣的標準化套餐能走多遠, 能做多大, 和中餐差異化定製能走多遠, 能做多大. 包括西方美軍它的工業體系裡, 需求到一定階段的時候, 是不是中餐供應商也會進入到它的供應體系. 作為一個企業, 我們做的不是說把所有的技術需求, 產品需求一個晶片全部囊括, 這個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一定會有差異化解決方案, 滿足大家不同需求階段, 不同產品的考慮. 前面何博士介紹了北鬥相關的考慮, 展訊在北鬥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也是第一批支援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A—北鬥聯調聯測, 我們GNSS裡, 同時支援北鬥, GPS, 包括支援伽利略系統. 這些可以良好地支援手機, 智能硬體, 車載跟定位導航相關的所有需求. 這個月初, 官方剛剛發布了北鬥全球訊號B1C的ICD, 展訊也先期進行了參與, 所以我們一定會成為全球第一家支援北鬥導航的核心晶片企業. 所以希望大家在北鬥全球化, 乃至移動通信全球化過程中, 我們也希望從這個環節出一份力.

NB-IoT非常熱, 包括三大運營商都在建網, 滿足不同需求. 我們也在推動NB-IoT研發和產業化工作, 我們今年年底會提供樣片, 明年進行出貨. 在NB-IoT低功耗場景下, 它的部署能夠非常直接, 簡單, 有效的幫助行業客戶做廣域的, 低功耗的物聯網產品形態, 能夠對2G, 3G傳統物聯網模組形成替代. 並且對5G, 有類似切片的策略, 可以對5G低功耗, 低速率, 大覆蓋場景, 形成有效的補充和延續. 我們講了很多通信問題和物聯網問題, 一定會歸結到一點, 那就是安全的問題, 包括前兩天講會有黑客侵入到某些系統電錶裡面去, 每個人手機問題, 不管是個人資訊隱私, 還是國家資訊安全. 如果沒有安全做保障, 資訊越暢通, 資訊越多越不安全. 所以我們作為晶片企業, 用之前網信辦領導到我們公司調研打的比方, 當所有電子資訊系統你可以講這塊板長, 那塊板短, 但是所有硬體運行在一個晶片時, 核心都聚焦一個點了, 大家可以了解在整個晶片產業, 半導體產業為什麼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所以沒有安全的硬體保障機制還是不行的. 所以從安全晶片角度來說, 我們會有很多技術手段, 各個層次, 各個維度幫助大家把控資訊安全. 包括體征識別, 指紋, 虹膜, 人臉. 沒有安全機制保障的體征識別, 這些數據一次泄漏, 終生泄漏, 你的密碼丟了可以重置, 你的指紋數據, 虹膜數據丟掉, 有什麼辦法可以重置? 誰來保障? 沒有晶片就不夠充分.

所以面向大家最常用的每人至少一部的移動通信手機, 我們在安全領域做了全線布局, 手機上最關心兩點, 第一, 個人隱私. 你的消息是不是會被別人看到? 第二, 跟手機支付有關的錢的問題是不是安全? 所以我們從晶片層面, 從合作框架層面, 我們會跟包括銀行, 銀聯, 央行等等所有跟金融支付有關的環節, 包括互聯網廠商, 我們會做端到端, 軟硬體結合解決方案, 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有任何考慮, 也可以找我們交流.

最後一個問題, 前面很多專家講到AI的問題, 大家現在都在講移動通信, 包括手機可能有同質化, 除了iPhone做出一個 '劉海' 全面屏以外, 可以看到不同形態產品, 它的外觀很難有那麼明顯的區分度, AI會成為其中一點, 但是我想提出一個問題, AI到底有什麼樣的典型應用足以驅動我們大家願意為之付費, 不管是用戶付費, 還是製造商, 設備商在成本上的付費. 展訊已有的晶片, 已經可以支援到即時3D建模. 手機可以去拍, 包括蘋果打光, 像照相機做的事情手機都能做, 手機能做的事情照相機不一定能做了. 包括在這裡面帶來強大的GPU處理, 包括對於一些特殊的映像和視頻優化, 我們都有專門硬體處理機構做. 我們現在初步分析可以看到, AI在移動通信終端上和移動智能硬體上的應用場景, 一部分是視頻, 一部分是語音. 我們所有人都會去做一些照片的PS, 甚至女同志們會做一些美圖, 但是視頻通話時怎麼辦? 能不能做高速率, 高度智能化個人定製的視頻美顏, 有AI就可以.

語音講了很多細節, 我經常講, 現在智能語音也是非常熱, 包括一些領先的龍頭企業, 包括很多投資也會非常多, 舉一個數字, 在深圳南山區一平方公裡裡有112家做智能語音創新的企業, 差異化何在? 到底哪些用戶願意為之付費的需求能夠被梳理出來? 甚至當你跟你的音箱對話, 談內心, 談理想, 談生活的時候, 這裡面有些問題已經不是技術問題. 推薦大家觀看一個電影《HER》, 這是一個科幻電影, 涉及很多產品, 技術, 市場, 倫理問題, 從我們角度來講, 晶片領域做的事情, 就是以最高效率, 最小功耗, 製作出來語音, 視頻乃至To B, To C應用的行業需求.

最後彙報一下我們晶片場景上看到的節點問題, 我們從2014年階段, 可以看到摩爾定律在持續工作, 差不多每隔兩年, 晶片行業會往上提升一個維度, 但是提升帶來的是成本的增加. 比如大家現在說5G是不是應該做7納米, 我們做一個7納米核心晶片, 從產品定義到量產, 總的研發成本大概是3億—3.5億美金, 產品怎樣定義準確? 所以怎麼從製造環節, 智能硬體環節上, 能夠把共性成分, 包括軟體, 硬體歸納出來, 才是我們智能硬體這個 '中餐' 能夠做得更大更強. 所以從展訊來講, 也是希望能夠在聯盟指導下, 在主管部門工信部指導下, 在合作夥伴配合下, 希望在軟體, 硬體, 手機等等其他所有產品形態框架下, 我們一起做一些工作, 謝謝大家!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