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 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面提高并保障食品安全水平刻不容缓.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来看, 癌症患者持续上升. 就每年或个人而言,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那么, 就来看看生活中存在致癌物的食品有哪些, 以及相关食品检测仪器如何守护人们 '舌尖上美食' 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 '苯并芘' 食品, '黄曲霉素' 食品, 亚硝基化合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产生致癌物的食品. 首先, '苯并芘' 食品, 主要包括烤肉, 油炸食品和香烟. 也许有人不知道, 烧烤和油炸的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对时间, 温度把控不准会产生 '苯并芘' 致癌物, 其中, 其烧焦的部位的 '苯并芘' 含量将增加10倍以上, 因此, 消费者尽可能少吃油炸和烧烤的食品. 对于 '黄曲霉素' 食品, 主要是苦黑的坚果, 霉变的玉米和小米, 霉变的腊肉等.
我们知道, 黄曲霉素生命力很顽强, 即便是沸水处理后, 也很难杀死毒素, 同时, 其具有高度毒性, 它的毒性是砷的60多倍, 是一种非常强的霉菌毒素致癌物, 建议那些发霉的水果, 坚果, 糕点, 面包, 馒头, 豆腐乳, 豆瓣酱等食品不要冒险食用. 还有就是亚硝基化合物, 主要存在烟熏食品, 腌制食品, 咸菜, 泡菜等, 因为食品在腌制过程中, 处理不当会产生亚硝基化合物, 这些亚硝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可转化成亚硝类致癌物.
那么, 面对生活中诱惑人的 '美食' 存在致癌物质, 除了掌握正确的的加工方法以及建议人们减少食用之外, 还有没有其它的应对之法呢?业内专家表示, 目前, 相关部门都会对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进行抽检, 通过先进的食品检测仪器, 可以快速, 准确的分析产品中是否含有苯并芘, 丙烯酰胺, 亚硝类, 黄曲霉素, 过氧化值等物质, 保证人们饮食安全.
据估计, 全球达20%左右的食用农作物受霉菌中的强烈致癌物污染, 为此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有些谷物, 坚果干果存在少量的黄曲霉素几乎无法避免. 当前, 市面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及液相色谱-质谱法, 薄层色谱法, 酶联免疫法以及黄曲霉毒素检测仪都可用于食品中的含有黄曲霉毒素成分的检测.
一般来说,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采用特制的LED光源和固定光路工作方式,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样品无需衍生化即可以检测, 具有高度灵敏和准确性, 以及快速分析能力, 已广泛应用于粮食, 食品, 食用油, 乳制品, 药品, 饲料等生产加工领域. 日前, 在 '第五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 上, 有企业推出了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以小功率LED替代脉冲氙灯做光源, 大大提高了光源寿命. 更重要的是, 检测方便, 快捷, 精准, 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而对于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检测, 常用到食用油分析仪, 过氧化值检测仪,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测定仪等检测仪器. 不过, 近日, 合肥某大学检测技术研发团队实现了三维金纳米棒阵列自组装, 制备了类金属液体的纳米阵列基底, 成功开发了新型液态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器, 有效地解决了技术定量分析的实用化面临的瓶颈问题, 其可在食品致癌物及食用油过氧化值等系列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分析领域中应用.
此外, 该新型液态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器的活性基底中油相光谱指纹峰自身尖锐, 稳定, 采集到的光谱信号按照油相指纹峰归一化, 不仅有效地校正了激发体积, 纳米溶胶, 激光聚焦, 温度和样品微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检测信号波动, 还能够实现高灵敏, 多组分, 双液相, 定量化的液态分析, 保证检测准确, 有效性.
由此可见,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 '一级致癌物' , 也是 '致癌先锋' , 包括上述提到的几类致癌食品, 但是也难以阻挡众多美食爱好者依旧 '肆无忌惮' 地食用. 那么,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监管, 检测, 利用先进的检测方法, 采用检测仪器来守护好人们 '舌尖上美食' 品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