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新创科技公司在资本的热捧和加持下纷纷涌入智能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成立不足两年的小马智行已经快速发展成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家企业. 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按阶迭代, 逐级落实, 以小马智行为代表的新创科技公司往往直接选择更高起点, 更高级别的技术切入这个领域.
累计拿到约2.3亿美元的融资, 首家获得北京最高级别(T3)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近期好消息不断的小马智行已经成为国内吸金能力最强和估值位居前列的无人驾驶初创企业.
就在7月份, 小马智行宣布完成了1.02亿美元的A1轮融资, 加上1月宣布的1.12亿美元融资, A轮整体融资达2.14亿美元. 据了解, 本轮融资聚集了小马智行的一批新老股东: 锴明投资和富达国际有限公司旗下自有投资机构斯道资本领投, 松禾资本, 招商局资本, 红点创投(中国)和德龙资本等跟投. 另外, 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 晨兴资本, DCM创投, 弘泰资本等也在本轮进行了投资.
就在7月份, 小马智行宣布完成了1.02亿美元的A1轮融资, 加上1月宣布的1.12亿美元融资, A 轮整体融资达2.14亿美元.
资本方看重的, 正是小马智行堪称行业顶级的团队, 自动驾驶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对市场化路径的考量.
据介绍, 小马智行创始团队中有两名为多方看重的业内领军专家: 即原百度首席架构师, 现任的小马智行CEO彭军和原百度最年轻的工程师楼天城. 其中, 彭军曾在谷歌任职7年, 还是百度美研最早的拓荒者, 在内部的技术级别曾是T11, 而楼天城则是百度最年轻的T10. 不止是这两人, 小马智行团队的不少成员均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无人车团队(如谷歌, 福特, 英伟达等), 具备各个方向无人驾驶技术的系统研发能力. 其团队扩张速度也不可谓不快, A1轮融资距离上一轮虽仅有六个月, 但短短半年里, 小马智行的团队人数已扩大两倍有余, 在美国, 北京, 广州的员工中80%是技术人员.
在技术上, 小马智行一开始便选择了做L4及以上级别无人车技术的开发, 据小马智行的技术总监张宁介绍, 小马智行一直自己研发全自动驾驶系统, 包括感知, 预测, 规划与控制等, 整个方案都基于传感器的融合加高精度的定位和控制再加上高精度地图的算法. 这样的好处是技术迭代非常快, 也充分利用了自身开发系统工程的强项, '软件的系统能力非常重要, 从一两辆样车到百辆, 千辆无人车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
至于为什么选择直奔L4级无人驾驶这条路径, 彭军曾公开阐释了他的理由, 虽然这是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中最难的一条, 但实现L4级无人驾驶对人类, 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在他眼中, 目前的L3级自动驾驶很多是一些厂商的噱头, 并不适合商业化规模使用. 而从L2到L3再到L4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每一级所需要的技术, 包括传感器等有不小的差别, 'L3只能作为L4研发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
拿到路测牌照于小马智行这样的新创技术公司而言, 不仅是对其技术能力的一种认可, 更是公司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 早在2017年6月, 小马智行就获得了美国加州路测许可证, 在公开市内道路上实现24小时白天黑夜人车混流全自动无人驾驶, 是全球首家成立半年即实现无人驾驶覆盖10平方公里城区范围的公司.
但是张宁坦言, 美国路测的经验并不足以应付中国的复杂场景. 因为国内行车人员的习惯, 在路上行人和自行车出现的频率等各种状况层出不穷, 和美国完全不同, 例如, 中国交通中的典型场景包括各种各样的变道, '加塞' , 逆行等, 对无人车的预判, 定位, 感知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目前无人车对于车辆的识别可能做到95%甚至接近完美的程度, 但是对于行人, 自行车的识别能做到70%就比较优秀了, 如何处理剩下的30%?' 张宁认为, 对于如何处理路上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 追求精度是一回事, 追求安全性, 追求高可靠性, 低召回率则是另一回事, 需要打造一个大脑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2018年春节前夕, 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落地了一支小型无人车队, 成为中国第一家对公众开放无人驾驶试乘体验的初创企业. 数月以来, 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已经累计接待过千次乘客, 覆盖大约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区公开路段, 所经道路包括区政府周边, 市民广场, 万达广场等人车混流的复杂路段.
就在不久前, 小马智行拿下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T3级无人驾驶路测牌照(最高级), 也成为首家获得北京无人驾驶路测牌照的初创企业, 另一家已经拿到同级别北京测试牌照的企业是互联网巨头百度.
拿到北京的路测牌照绝非易事, 据介绍, 小马智行此次申请的T3级别牌照是国内目前颁出的最高级别路测牌照, 依据国内第一部关于自动驾驶的规范《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颁发, 拿到的过程堪比普通人获取机动车驾驶资格, 需要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 自动驾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程序. 考察车辆对道路, 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的认知, 审查指定行驶场景下正确操纵车辆的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自动行驶, 自动变速, 自动刹车, 自动监视周围环境, 自动变道, 自动转向, 自动信号提醒等功能. 第三方授权机构还要审查驾驶员能否随时随地介入并接管车辆驾驶行为. 能够拿到这一牌照则意味着企业的自动驾驶汽车具有认知与交通法遵守, 路线执行, 应急处置等多项综合能力. 仅花了十天时间, 小马智行就完成和通过了一系列北京T3 级别牌照的考试和评估要求, 包括5000公里的指定封闭场所全自动驾驶测试. 在路测过程中, 由小马智行改装的自动驾驶车展现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 在不同路况下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也能冷静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目前, 小马智行已经在中美两地城区中心道路上实现了白天黑夜, 人车混流, 全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路测, 在大雨天, 上下班高峰期均已实现完全无人工干预的自动驾驶, 并在遇到其他机动车辆或自行车逆行, 加塞, 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等各种突发状况下做出合理决策.
作为新创科技公司, 一开始就选定了高举高打的技术路线的小马智行还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以继续支持高精尖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测试, 让公司得以生存并正常运转. 对此, 小马智行的策略是 '两条腿走路' , 彭军曾公开表示, 一方面是打造无人车方面世界最领先的技术, 以保证能够做出来真正安全的, 多场景下的无人车. 另一方面, 为了生存下去, 必须找到目前状态下的落地应用, 小马智行将尝试作为园区内的通勤车或某个区域内整个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提供商, 比如无人车快递, 安防, 周围地图的绘制等等应用. 即无人车在早期的商业化方面, 更多应该考虑走垂直化, 场景化的路径. 据了解, 小马智行计划将新一轮融资用于继续扩大中美团队规模, 支持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更重要的是, 将在部署中小规模的无人车队和小规模商业化方面发力. 根据彭军的判断, '无人驾驶下一步最主要的挑战是能否做到小规模量产, 这对系统的稳定性, 可靠性都有很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