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4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 日前各地正在加紧建设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建成后, 公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 获取站点水质实时监测结果等信息.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环境质量监测处处长肖建军介绍,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 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 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也是监测为民, 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
日前, 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试行)》, 积极推动水站文化建设, 着力将水站打造成生态环境监测知识的传播平台, 生态环境科普的宣传基地, 生态环境文化的交流窗口, 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重要媒介.
'虽然我们一直在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但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参与形式单一, 获取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 肖建军说. 因此, 方案要求充分应用新媒体, 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应用, 为公众提供水质实时监测结果, 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便利.
方案还要求, 位于市区, 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人口流动性较大地区的水站, 要通过设立参观区域, 开辟科普文化专栏, 在室外悬挂电子屏幕实时发布水质和科普信息, 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和科普功能, 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 '科普小站' . 鼓励有条件的水站作为对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设施, 有序向公众开放, 引导公众了解监测, 信任监测. 同时, 鼓励水站可以定期组织生态环境宣传活动.
链接+
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工作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 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 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也是监测为民, 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 为进一步强化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公共服务功能, 通过赋予水站人文内涵, 丰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属性, 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和权威, 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 日前, 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积极推动水站文化建设. 着力将水站打造成生态环境监测知识的传播平台, 生态环境科普的宣传基地, 生态环境文化的交流窗口, 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重要媒介.
《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立足监测为民, 监测惠民, 在确保监测数据真实, 准确, 全面的基础上, 通过赋予水站人文内涵和文化属性,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功能,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风尚.
《方案》坚持简朴实用, 美观大方为主要原则, 倡导水站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 引导和培育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文化. 在保证水站水质监测功能, 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的基础上, 注重统一规范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静态展示和互动交流相结合, 专业信息和科普文化相结合, 水质数据与百姓生活相结合, 立足各地实际, 推进水站文化建设.
《方案》统一了水站标志标识, 规范了水站内部展示.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水站LOGO, 标志标识, 对水站站房内部展示内容进行了统一要求. 同时, 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 综合考虑周边自然环境, 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因素自主创新,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设计精品.
《方案》立足服务公众, 强化水站多重功能. 充分应用新媒体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应用, 为公众提供水质实时监测结果, 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便利;明确位于市区, 公园, 风景名胜区等人口流动性较大地区的水站, 通过设立参观区域, 开辟科普文化专栏, 在室外悬挂电子屏幕实时发布水质和科普信息, 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功能, 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 '科普小站' ;鼓励有条件的水站作为对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设施, 有序向公众开放, 引导公众走进监测, 了解监测, 信任监测;定期组织生态环境宣传活动, 宣传生态保护理念, 传播生态文明思想, 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环境宣传教育基地.
《方案》的实施, 必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服务功能, 对推动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 引导公众走近监测, 了解监测, 信任监测, 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形成崇尚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