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在光谷左岭大道上, 在沿线8公里的道路两旁, 还分布着武汉华星光电, 武汉天马微电子等4000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或将创下国内最高的工业亩产产值, 当地人都说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 '黄金大道' .
武汉是长江的水运中枢, 百余年前,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创设汉阳铁厂, 并开办中国第一家兵工厂, '汉阳造' 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 武汉开办了武钢, 武船等很多支持国家建设的重工业企业. 时光来到现在, 依托深厚的工业资源, 这座曾经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 正在完成从 '老工业' 到 '新智能' 的转身, 尝试着一条以绿色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光谷变成 '智谷' 中国制造 '弯道超车'
走进光谷展示中心大厅, 新区入住的几百家企业标牌被挂在进门显眼位置. 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 于1988年创建成立, 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光通讯研发基地, 中国最大的光纤, 光缆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激光产业基地. 在500平方米的面积里, 聚集了200多家高科技企业, 每天有超过40项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市场.
智能化厂房, 数字化设备, 高精尖研发设备……记者走进位于光谷的烽火科技集团时, 很难与工人们口中20多年前满目荒凉, 野鸡野兔满院子跑的 '小工厂' 联系在一起. 当时, 中国的光纤行业发展较国外发展滞后, 没有设备, 没有原材料, 没有技术指导. 经过几十年几代光纤人的努力, 去年烽火科技集团在国内首次实现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 实现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可同时通话, 这标志着我国在 '超大容量, 超长距离, 超高速率' 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始终瞄准国际先进研发水平和国际商用最高水平, 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 ' 烽火科技集团副总裁余少华说, 企业发展应该把科技创新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的 '置顶' 位置.
在光谷, 像烽火集团一样的高新企业还有很多, 经过30年的发展, 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制造, 高技术服务等五大千亿级产业为主导, 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 数字经济两大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 '5+2' 产业体系. '我们不能再去制造过去那种高能耗, 利润低的产品. 国外对我国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产品大多会要到天价, 但等我们自己能生产了, 价格马上就会降下来.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产品质量很差, 所以我们更要把 '中国制造' 的品牌打出去. '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表示.
产业创新升级 人才是关键
在光谷走访几家高新企业过程中, 听负责人介绍时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 '人才' . 高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 在光谷转型升级,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三十年时间中, 集聚了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 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 65名两院院士, 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 光谷也成为了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墙上, 贴着公司几位重要科研带头人的照片和介绍. '创新靠的就是人才. ' 闫大鹏指着墙上的照片说着. 在公司成立的三年里, 五位 '千人计划' 国家特聘专家带领100多位研发人员, 生产了光纤激光器, 特种光纤, 光纤器件等多种高端产品, 并进行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经过三度扩产, 武汉锐科已经具备年产2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规模, 产品远销日本, 加拿大, 意大利等国家.
'为了吸引人才, 我们正在积极与武汉本地重点院校合作, 联合进行新型显示技术科研攻关和高端光电技术人才培养. 未来, 武汉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小尺寸显示屏研发中心和国内高端光电显示人才集聚高地.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表示. 据了解, 2015年, 华星光电全球高端小尺寸显示屏研发和制造中心落户武汉, 随之带来的是来自全球的1500余名高端光电人才. 随着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的建成, 预计将还有1500多名来自全球的高端光电人才落户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