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芯片设计行业分析 | 我国依赖进口局面未改

中国处于追赶阶段

从目前产业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所需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在高性能运算芯片CPU/GPU/FPGA以及高性能模拟芯片领域目前的国产芯片占有率仍几乎为0.

即便在国家政策及大量资金推动下, 也仅有海思, 展讯在移动通信应用处理器, 通信芯片, 兆易创新在利基型存储, 部分领域微处理器, 并向dram主流市场拓展, 景嘉微, 飞腾, 兆芯等在部分CPU/GPU领域, 硅力杰, 圣邦股份在模拟芯片领域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 且主要集中在消费级及通信领域, 汽车电子, 工控, 军工领域依赖性更为严重.

具体来说, 在CPU市场, 经过数年的追赶, 国产CPU在部分领域具有完全的自主核心技术, 涌现出一批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 拥有 '完全自主可控的指令集' 和 '兼容国际主流, 自主指令系统' 的CPU产品, 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是飞腾, 龙芯, 中科曙光, 兆芯等.

在GPU市场, 国内企业同样意识到当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在政策支持, 技术研发与下游广阔空间下正不断追赶.

模拟芯片领域, 根据WSTS数据, 2016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994.9亿元, 同比增长13.55%, 占全球模拟芯片销售额的62%. 从下游应用结构来看, 国内模拟IC主要应用在网络通信, 消费电子, 计算机, 汽车电子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分布占比40%, 27%, 9%, 9%以及12%.

尽管国内模拟IC市场巨大, 但前五大厂商全为欧美跨国公司, 2016年, 德州仪器, 恩智浦, 英飞凌, 思佳讯以及意法半导体分布占据我国模拟IC市场12.4%, 6.3%, 5.9%, 5.3%以及5.2%的市场份额. 可见, 模拟芯片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国内企业有待成长.

总的来说, 国内企业在CPU等关键领域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技术差距, 短时间内实现赶超具有很大难度. 但从近几年的产业发展来看, 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同时,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半导体的背景下, 逐步实现芯片国产化可期.

未来, 半导体设计行业的发展重点是面向国家信息和社会安全, 发展自主的CPU和安防产品;面向移动通信和智能电视, 发展高端集成电路产品;面向安防行业, 汽车, 智能电网等特定领域, 开发特色产品及IP.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