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赌约倒数142天 | 小米借格力班底进军空调业

当赌约来到临近揭晓的第5年, 小米终于成功登录港交所, 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是, 2017年小米营收突破千亿, 达到1146.25亿元, 同比增长67.5%.

在董明珠, 雷军5年期10亿赌约即将揭晓的倒数第142天, 小米又一次毫不掩饰自己在智能家居与物联网上的野心, 大张旗鼓宣布进军空调领域, 直接杀入格力甚至曾经的盟友—美的腹地.

虽然做空调是新手, 但小米以互联网手机起家, 短短7年时间就创下千亿元营收, 雷军所信奉的那套高效零售法则和互联网打法并非对传统厂商毫无威慑力.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获悉, 这是小米历史上第三次杀入空调领域, 相比前两次试水的心态, 这一次显得底气更足, 准备也更充分, 原因就在于背后的技术力量 '变速换挡' . 小米空调幕后功臣, 竟是出身于空调行业具有 '黄埔军校' 之称的格力电器(44.170, -0.05, -0.11%). 站在小米空调背后的灵魂人物和 '关键先生' 肖友元, 上一次创业, 正是从格力过档创维, 将创维空调从无到有一手搭建起来. 小米在加速做大空调的道路上, 实际上采取的是 '曲线救国' '弯道超车' 的手段.

而与雷军挖格力旧将进军空调同样富有戏剧性的是, 早在2015年初, 董明珠就宣布闯进了小米的大本营—智能手机领域. 尽管董明珠曾声称要做最好的手机, '三年灭掉小米' 之类的豪言不时放出, 但至今在各色销售榜单上, 格力手机仍难见踪影.

随着5年期将至, 外界的焦点又重新回到雷军与董明珠当年的10亿赌约上. 在雷军忙着 '重塑' 小米, 忙着扶小米上市的这几年, 董明珠疲于奔命的则是格力的多元梦, 造手机, 造车, 投资芯片, 以及狙击海立股份(12.200, 0.25, 2.09%)意图在压缩机产业链上作进一步延伸, 董明珠带领格力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 雷军和董明珠谁比谁更焦虑? 这场历时5年的 '世纪豪赌' 谜底即将揭晓, 谁又将笑到最后?

小米空调背后的格力班底

7月23日, 在 '10亿赌约' 即将兑现的时间点上, 小米突然高调发布了一款售价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在众多网友看来, 小米直接杀入格力腹地空调领域, 颇有挑衅的意味.

实际上, 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进军空调领域. 早在2015年, 小米在高调入股美的后就与美的合作推出了首款2699元的 'i. 青春智能空调' . 2017年8月份, 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再次发布一款4399元的全直流变频空调, 由智米科技与长虹空调联合研发, 并由长虹空调生产.

长虹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 最新的米家互联网空调仍然是由长虹代工, 不过订单方面的信息则不便透露.

小米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此前小米做空调, 实际上是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 在经过两次试水后, 前面的尝试, 研发, 销售, 市场都为这一次奠定了经验. 第三次进军空调的不同之处在于, 米家空调把所有的营销, 市场, 定价, 消服都收到自己的体系内运作, 更符合小米的风格.

也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小米跟美的当初的合作是其进入空调最初的阶段, 甚至可能并不是想做空调, 而是当成智能硬件在做, 因此很多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很充分, 怎么把空调做好的想法也不是特别成熟. 简单而言就是处于磨合期, 双方对于智能硬件产品的理念不一样, 怎么合作没有清晰的思路, 所以第一款没有得到非常好的销量.

关于此前发布的空调销售情况, 小米方面拒绝向记者披露具体数据, 但网上的销售情况可窥一斑. 时代周报记者在京东平台上看到, 智米家电旗舰店销售的一款1.5匹一级能效全直流变频空调, 售价为4399元, 底下有 '1000+' 条评论, 好评率为97%; 而天猫上, 时值空调销售旺季, 这款空调的月销量在400台左右, 评分在4.8分左右.

奥维高级顾问张彦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小米做空调, 从自身角度来说, 第一是为了布局小米的全屋家电, 其中空调是家电的主要电器, 不可或缺; 其次, 空调是诸多家电品中唯一还有增长空间的品类, 小米要进入家电领域, 空调是最具投资价值的; 第三, 雷军与董明珠打赌之后, 董明珠进入了手机领域, 为了 '互相拆台' , 小米雷军也不会进入空调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 小米第三次杀入空调领域之所以底气更足, 关键就在于背后的技术灵魂. 小米在加速做大空调的道路上, 实际上采取了 '曲线救国' '弯道超车' 的手段.

米家空调所属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 实际上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获悉, 该公司的法人是小米联合创始人, 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 该公司注册资本是1000万元, 由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100%持股. 但该公司的工商变更记录显示, 曾经的创始人兼法人是肖友元, 2017年3月注册资本才由原来的50万元变更为现在的1000万元. 肖友元目前任该公司的经理. 这意味着, 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的珠海三友的技术背景其实与格力电器有着一定的渊源.

2015年, 格力电器的海外销售总监, 制冷专家肖友元携一众技术骨干, 从格力出走组建创维空调. 创维空调的核心团队, 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格力空调. 其团队成员几乎都来自于空调行业的 '黄埔军校' 以及创维空调的对手格力. 肖友元则出任创维空调总裁.

据时代周报记者当时采访了解, 创维空调成长迅速, 公司注册于2014年底, 半年后第一台空调便成功下线, 成立一年内便创下2亿元的销售业绩. 而到了2016年底, 在创维空调成立两年后, 肖友元则传出离开的消息.

官网显示, 珠海三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技术型公司, 2016年9月成立于珠海高新区. 公司2017年度营业额预计为1.5亿元人民币, 其中包含委托研发项目和成品的销售.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特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外包, 生产制造过程技术指导和售后技术服务, 同时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高端电器产品和高端实验室设备. 公司核心团队现有40人, 公司成立半年就已经申请包含发明专利在内的各种专利技术40余项.

7月30日, 小米空调背后的 '关键先生' 肖友元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应道: '实际上, 小米做空调并不是玩一玩或者打赌的心态, 而是想真正做成一个大产业, 有着长远的规划和长期的考虑. 同时, 小米空调团队的竞争力跟行业一线主流的团队比也不会差. '

产品思维区别

对于外界唱空小米空调的言论, 肖友元不愿对记者多做评论, 在他看来, 小米作为后来者, 既有劣势, 优势也很明显.

'一个产品能成功, 首先需要有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团队, 有受认可的品牌, 比较好的营销渠道和商业模式, 这些小米都具备了. 小米加上三友的技术团队, 既有好的硬件团队, 专业空调团队, 又能和小米的智能家居和互联网模式深度结合,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强强联合. 这就是小米空调的竞争优势. '

格力和美的方面则拒绝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论小米的竞品.

浙商证券(7.700, 0.06, 0.79%)研报指出, 小米布局空调的野心在于智能家居, 小米未来还会不断借力国内闲置的空调产能推出多种型号的互联网空调, 以空调为范本整合米家众多loT设备, 让小米智能家居形成一个服务闭环. 若成, 小米智能家居再下一城; 若败, 小米轻资产运营也不会损失过重. 而这也是过去几年小米手机, 电视的核心成长路径.

小米招股书显示, 2017年, 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234亿元, 占总营收20.5%. 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主要来源于自有产品, 包括智能电视, 笔记本电脑, 人工智能音箱, 智能路由器等, 以及生态链产品的销售. 而 '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的 '铁人三项' 商业模式正是被视为小米高估值的来源.

在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 小米的成功, 本质上讲是商业模式的成功. 所谓商业模式的成功, 就是它差不多是中国第一个完全按互联网思维经营硬件的企业, 这让它赢得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产品层面, 小米还谈不上大的创新与突破.

另一边, 小米的著名对手格力董明珠, 2015年便开始跨界做手机. 董明珠还诞生了 '格力做手机, 分分钟灭掉小米' '格力手机三年不会坏' 等著名 '金句' . 不过事实证明, 经过几轮的迭代, 仍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刘步尘认为, 用手机的思维做空调和用空调的思维做手机, 都不太实际, 小米空调想挤入年销售量600万套的主流阵营非常困难.

10亿赌局谁更有胜算?

事件回溯到2013年12月12日, 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 雷军与董明珠均获得年度经济人物. 在颁奖环节中, 由于受到节目效果的推波助澜, 雷军, 董明珠当场许下 '世纪之赌' . 雷军表示如果5年内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 愿董明珠赔给自己1元. 董明珠则立马向对赌浇上一层 '热油' , 声称如果被击败, 愿意赔上10亿元.

一句玩笑式的赌局, 却像病毒一样传播, 此后的整整两年, 董明珠则像 '网红' 一样金句百出, 亲自上阵为格力代言; 另一方面, 小米也经历了销量滑坡, 跌落谷底, 再重回巅峰的发展曲线.

当赌约来到临近揭晓的第5年, 小米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 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是, 2017年小米营收突破千亿元, 达到1146.25亿元, 同比增长67.5%.

而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 再到第一次不分红要大举投入芯片领域, 继而到举牌海立股份意图在压缩机产业链上作进一步延伸, 董明珠在积极稳固格力空调主业的同时, 也在不断寻求扩张. 不过, 手机和汽车项目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算不上成功, 甚至不久前珠海银隆还因拖欠供应商款项, 遭到多家供应商上门讨债, 南京银龙亦传出被查封的消息.

格力财报显示, 2017年, 格力营收达到1500.19亿元, 同比增长36.24%. 对比2017年的营收, 领先小米3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 彼时下注之时, 格力的销售额已突破1200亿元, 尚处 '幼儿期' 的小米营收刚破300亿元, 两者之间的起跑线有着近4倍的差距.

而同花顺(38.610, 0.29, 0.76%)数据显示, 截至2018年7月30日, 6个月内共有 24 家机构对格力电器的2018年度业绩作出预测, 平均值为1807亿元. 而8家机构对小米集团的2018年营收预测值则为2028亿元.

刘步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关于董明珠和雷军的赌约, 就是比2018年两家的营收额度, 而从去年营收来看, 小米今年可能不及格力, 雷军会输掉赌局, 但格力的发展后劲不及小米.

'2020年之后, 小米和格力再比营收规模, 我估计胜出格力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大很多.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