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成都市经信委: 万亿级产业集群如何构建?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陈 旭

从要速度到要质量, 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形势下不容置疑的转型战略. 当各地都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时, 成都率先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图.

在成都看来, 想要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核心支撑和关键所在, 为此专门出台了《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下一步, 成都重点聚焦 '5+5+1' 产业细分领域, 构建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未来3到5年, 这些领域中将诞生过万亿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 锁定电子信息作为首个将于2020年建成的万亿级产业, 立足于成都的传统优势——去年,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300亿元, 在中西部地区居第一位. 装备制造, 医药健康也被选为 '种子选手' . 三大产业集群将成为成都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中的 '拳头产业' , 支撑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的产业现状来看, 实现三个万亿级的目标并非易事. 成都要如何既提质又增效?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简称NBD) 记者就此对话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以下简称 '经信委' ) , 深度解读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如何构建.

建成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

NBD: 按照《攻坚计划》, 2020年成都将出现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 建成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请问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2020年能够完成 '万亿级' 的目标吗?

经信委: 成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是国家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是我国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领军城市. 2017年,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300亿元. 其中,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20.8%,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8.7亿元, 增长14.9%.

事实上,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 我们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00余户, 其中电子制造业500余户. 聚集了英特尔, IBM, 格罗方德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 从业人员60余万. 此外, 成都还拥有一批国家级电子类高校和科研机构.

目前, 成都已形成了从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 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正聚焦 '一芯, 一屏' 攻坚突破集群发展, 积极创建 '中国制造2025' 国家级示范区.

根据目前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3年需要达到年均15%的增速. 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挑战, 但随着格罗方德, 京东方第六代柔性AMOLED, 中电熊猫8.6代线, 紫光IC国际城, 成都海光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我们将努力实现万亿级目标.

NBD: 在国家 '强芯' 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 集成电路行业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从Intel的布局到格芯的落地, 芯片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 下一步, 集成电路领域将如何发力?

经信委: 根据成都市工业经济监测平台数据, 2017年,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超670亿元, 占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0%, 仅次于上海, 北京, 深圳等国内第一方阵城市, 在中西部具有领先优势. 格罗方德, 紫光IC国际城等大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以后, 将提升成都在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成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期望借大企业和 '中游' 产业之势, 向附加值较高的上下游拓展延伸, 打响 '重视集成电路产业' 的名气, 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落户. 像今年3月, 成都出台了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政策, 对集成电路多个重要环节进行了精准扶持. 政策发布第二天就有很多企业打电话咨询, 达到了我们打响 '强 '芯' 名片' 的目的.

下一步,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着力打造良性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 做大做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 包括突出重点项目建设, 抢抓国家战略布局, 创新高质量发展要素供给以及定期举行产业交流活动等.

NBD: 在 '屏' 方面, 成都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潜力怎样?

经信委: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布局, 集中在环北京,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鄂地区几个区域, 逐步建立起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 较为完整的上游配套产业链和下游整机应用产品及服务体系' 的产业集群.

成都则更加看重产业链中上游的配套产出和面板出货量, '一个项目落户, 一个产业兴起' 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目前, 成都的实际产能加上签约落地即将投入的产能, 在全国优势明显. 2017年, 成都新型显示产业主营收入规模已达205.85亿元, 同比增长53.67%. 2018年1~5月, 主营收入66.92亿元, 同比增长44.83%.

目前, 在该产业主要围绕京东方, 中电熊猫, 天马微电子等面板制造企业, 还在不断向产业链上游, 下游延伸拓展. 主要配套企业及产品, 已聚集了业成科技 (触控模组) , 中光电 (玻璃基板) , 吉锐时代 (触控模组) , 路维光电 (掩膜版) , 东进世美肯 (化学品) , 日东电工 (偏光片) , 日本出光兴产 (OLED材料) , 精电国际 (车载显示) 等众多企业. 整体来看, 成都的新型显示产业的全产业链已成雏形, 关键技术领先全国, 终端产品优势明显.

NBD: 作为投入产出比更小, 容易出现爆发式增长的软件服务业, 是否是构建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主力领域? 如何挖掘它的潜力?

经信委: 成都是全国首批, 中西部唯一的 '中国软件名城' . 经过近十几年的积累, 软件服务总量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2017年, 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665.0亿元, 同比增长13.17%, 占全国的4.85%, 中西部的30.69%, 西部地区的43.07%, 全省的95.83%.

下一步, 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将由大变强, 提升实力, 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 互联网已渗入生活和生产等方面, 主要依靠的就是软件, 可以说市场非常大, 无处不在. 所以若是要做大产业规模, 软件服务业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比如工业互联网, 目前产业潜力还没得到充分释放, 待软件从低端的项目制, 向健康, 高端的服务化转型后, 软件服务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因此接下来, 成都在软件服务业方面, 除了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向生活, 生产方面渗透, 更要提升软件服务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在万物互联, 数据驱动, 平台支撑, 智能主导的应用场景下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

培育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 医药健康

NBD: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也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 '种子选手' , 他们目前是什么发展现状?

经信委: 去年, 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6150亿元. 若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速, 预计到2020年其产业规模能突破8000亿元, 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增至450家. 到2022年, 成都整个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过万亿. 如此看来, 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两个万亿级培育产业之一, 潜力巨大.

目前, 成都的医药健康产业距离万亿级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截至2017年, 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 预计到2020年, 其产业规模能够突破5000亿元, 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增至500家. 到2025年, 其产业规模有望实现翻番, 达到万亿级.

NBD: 具体而言, 装备制造产业将从哪些领域挖掘潜力?

经信委: 我们将打造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绿色智能汽车制造示范区和轨道交通产业高地. 从汽车产业,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智能制造装备四大领域入手, 做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

首先, 在航空航天方面, 我们将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军机整机, 无人机, 民机大部件, 航空发动机研制维修等航空装备全产业链制造的竞争优势.

其次, 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 打通研发, 生产, 配套各环节, 加快推进新能源整车制造.

同时, 成都也计划在轨道交通整车制造, 新制式研发, 后市场服务领域协同发力.

NBD: 医药健康产业又应该从哪里发力?

经信委: 我们将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 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 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为支撑, 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医学城, 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为核心, 同步加快推动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京东方 (成都) 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 成都还将加快提升生物技术药, 中药和天然药物, 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 医疗人工智能, 新型抗体药等新兴领域, 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制高点. 此外, 还将加快打造全国领先, 全球知名的 '医美之都' , 推动成都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医疗健康企业和机构的聚集高地.

此外, 成都还将致力于整合运输资源及海关, 商检, 食药监等行政资源, 健全跨境医药物流体系, 以提升医药产品快速通关能力, 扩大成都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