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长跑: 小米终上市, 步入下半场!

7月9日, 小米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 '同股不同权' 企业, 这也意味着小米将开启下半场的创业故事. 从两个月前递交上市申请到今天, 小米的上市之路可谓充满波折, 甚至在上市首日遭遇破发. 业内人士认为, 小米具备创新能力, 但上市之后, 如何保证业绩的持续性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八年长跑

7月9日上午9时30分, 八年长跑, 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敲钟上市. 小米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 最近正是中美贸易摩擦, 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之时, 感谢十多万投资者此刻真金白银的投入, 表达了对小米的认可和支持. 他相信, 好公司会脱颖而出.

这是港交所近三年人数最多的一次IPO, 到场人数达600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港交所主席史美伦, 170多名小米员工和200多家媒体到场.

在敲钟前夜, 小米点亮了北京, 香港, 上海, 广州, 深圳等九大城市的地标, 打出硕大的 '谢谢' 字样. '我们是互联网公司, 从第一天开始就设置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 如果没有香港资本市场的创新, 我们很难有机会在香港挂牌上市. ' 雷军在港交所现场说.

小米的股票代码为 '1810' , 此次全球发售股份数目21.8亿股, 发行价每股17港元, 发售结构为95%国际发售, 5%香港公开发售. 据悉, 恒生指数公司在今年5月通过重大变革, 这让小米有望在10个交易日后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 将创下最快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的纪录. 小米共有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 最早期的VC, 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 上市后回报高达866倍.

从今年5月2日递交上市申请到7月9日敲钟, 小米经历了两个月的审核历程, 中间也经过不少波折. 6月7日, 证监会接收并受理小米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 小米成为CDR试点的第一单申请; 6月14日, 证监会披露了小米集团公开发行CDR招股说明书 (预先披露更新稿) , 此次招股书新增披露了小米CDR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7%, CDR发行价格肯定不会高于港股定价等关键信息.

但时隔几天后, 小米官方微博称, 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 推迟CDR发行申请. 有接近小米的人士称, 小米此举是考虑到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CDR的创新性, 为了更有质量的CDR发行, 后续会重新启动.

6月21日, 小米先行公布港交所聆讯后最新资料, 该公司开始接受认购. 包括高通, 中国移动, 顺丰, 中投中财, 国开装备, 保利, 招商局7家基石投资者已经全部签约认购, 均接受700亿美元的上限估值. 中国移动和高通分别投资了1亿美元.

破发不意外

尽管小米正式上市了, 但一开盘就遇跌. 小米开盘价报16.6港元, 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 截至中午休盘, 小米股票成交量为3.17亿. 下午开盘后, 小米股价在16-17港元之间徘徊, 最后以16.8港元收盘.

一位港股资深投资人士分析认为, 有一种可能是: 有市场力量趁市场不好, 将小米股价打压下去, 让参与窝轮, 衍生品的投资者爆仓出局之后再择机进场, 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其实, 小米上市不巧, 正碰上了市场疲弱期. 根据智通财经App发布的数据, 自5月3日小米递交上市申请至7月6日期间, 恒指大幅调整, 累计跌去7.84%, 曾一度跌破28000关口. 大蓝筹同样表现低迷, 腾讯3月以来跌一成, 瑞声科技跌三成, 吉利汽车跌23%.

对于股价破发, 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最近大市不好, 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 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小米IPO从低点开始, 未必不是好事. '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把公司做好, 以经营做核心. '

不过, 是否破发对于小米来说显然不是最重要的. 雷军在此前的公开信中就强调, '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 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 顺为资本CEO, 同时也是小米董事会成员的许达来介绍: '顺为资本没有出售所持小米股票. ' 他表示, 小米不要被短期股价, 市值干扰, 最重要的还是小米要坚守初心, 做好价格厚道, 感动人心的产品.

其实, 在港股市场, 股价破发的现象屡见不鲜. 今年港股市场迎来IPO大年, 截至6月30日, 上半年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增长49%, 融资额反而下降17%, 且新股破发率高达70.3%. '我们不能刹车, 市场是开放的, 我们向每一个人开放. 如果你对这个价格不满意, 你可以离开. ' 李小加在小米上市现场回答关于新经济公司破发问题时说.

破发并不意味着市场不看好. 2014年9月, 阿里巴巴以68美元的发行价在美国上市, 在上市刚满一周年之际, 阿里一度跌到57.2美元, 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之后的三年后涨了两倍多.

未来如何走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说过: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 长期是一台称重机. ' 市场及投资者对新上市企业的经营模式及成长潜力的理解和认可尚需时日, 雷军则面对资本市场 '喊话' : 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雷军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中表示, 经过高管团队反复测算, 坚信未来小米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首先, 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 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 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 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 其次, 我们会有计划, 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 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 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第三, 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 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 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

显而易见, 雷军对于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曾这样形容小米生态链: '通过独特的生态链模式, 小米围绕手机业务构建起手机配件, 智能硬件, 生活消费产品三层产品矩阵, 改变了上百个行业, 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庞大. '

当然, 从另一方面来说, 对一家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 绝不能够盲目乐观, 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 小米本身的品牌影响力, 互联网渠道的生根, 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的问题在于, 小米的生态路会不会持续走下去, 硬件和物联网能不能彻底打通.

单看硬件部分, 小米的技术基础并不够强悍. '小米需要将 '硬件' , '新零售' 和 '互联网服务' 3个优势同时结合起来, 才有竞争的优势, 而在互联网营销板块, 小米的硬件业务比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更容易落地. ' 洪仕斌说.

在业绩持续性上, 小米早在招股书中就提出了多种风险因素, 在597页的招股书中占了46页. 业务与行业有关的风险被小米列为第一, 包括未来可能无法赚取利润, 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等. 小米强调, 若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 日后可能持续亏损.

此外, '就小米所定位的互联网公司来说, 目前已经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 小米应该为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的过渡做好准备. 今天的股价破发正好可以让小米更加理性' . 洪仕斌说.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