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垦区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农机管理中心, 有一台外观老旧的绿色轮式拖拉机. 据它的主人张海介绍, 这台拖拉机1978年从美国引进,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约翰·迪尔4040' , 到目前已经工作了40年.
20年前, 张海作为它的车长获得优先权, 花7万元买下; 8年前, 张海又花11万元为它安装了GPS定位系统. '现在, 不再用它干重活了, 主要是起垄和打打零工. ' 47岁的张海并没想过何时让这个 '老伙计' 退休, 和现在动辄超过500马力的 '大力士' 们比起来, 这台111马力的拖拉机已退出主力行列.
1978年, 和这台拖拉机一起来到中国的, 还有61台美国农业机械. 它们代表着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友谊农场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成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机械的农场, 五分场二队从此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起点.
这些美国机械的引进, 源于当时的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赵清景. 1977年夏天, 这位抗日老战士到北京参加世界先进国家农机设备博览会. 面对各种高性能的农机产品, 他大为震撼: '过去总说垦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现在一看, 我们的农机设备比人家落后了半个世纪. ' 从此, 搞一个全套进口装备试验点的设想在总局领导的脑海中形成了, 经商议地点就设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的扶持. 1978年, 国家特批外汇数百万美元, 决心先把五分场二队武装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生产队.
就在此时, 一位叫韩丁的美国人来到了友谊农场, 接待他的是红兴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马连相, 他当年在太行山解放区曾向韩丁学过开拖拉机. 韩丁对这个学生说, 你们不能再用30年代的设备干70年代的活了. 在韩丁的帮助下, 五分场二队投资347万元从美国引进62台(件)整套约翰·迪尔公司的先进农机具. 韩丁手把手教他的中国朋友如何使用, 直到两年后, 他才离开. 友谊农场从此率先在中国打开了农业对外的窗口, 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由于现代化机械的使用, 二队的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4890亩扩大到25000亩, 职工由326人减至55人再到39人, 一线的农业工人只有20人. 那个金秋十月, 第一个生产周期结束了. 《人民日报》发表了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现代化农业初显神通. 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夺得大丰收, 20人耕种11000亩土地, 平均人产粮20万斤》. 《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是: '请大家都来看这个好消息……这个农业机械化试点的成功, 是党中央决定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的一个试验的初步胜利. 它对于我国逐步改变几亿人搞饭吃的落后局面, 为我国农业高速度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消息. ' 仅1978年~ 1979年, 全国前来二队考察, 实习, 参观者就达10多万人次. 1983年8月7日, 邓小平同志来到五分场二队考察, 肯定了中国农业加快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五分场二队的成功, 对全国农业系统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1980年5月10日, 经中央政治局讨论, 国务院批准, 中国最早利用补偿贸易形式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国营农场——洪河农场正式建场, 一开始就立志要做中国现代化农场的样板.
建设需要钱, 找到钱是第一步. 几经寻找, 日本日绵公司答应借款. 根据协议, 日绵公司向中方贷款34亿日元, 折合人民币2296万元. 中方以大豆作为偿还, 从1981年开始, 直到1986年全部偿还完毕, 共计偿还大豆53000吨.
钱有了, 接下来就是买设备. 据农场第一任场长姜向春回忆, 当年他是赴美采购团成员之一. '我们在美国的时候俨然就是大老板, 美国记者得知我们揣着一千多万美元来购买设备, 立刻把我们当做了新闻人物, 扛着摄像机到处追着采访. ' 最终姜向春一行选定了万国公司的产品, 成功购买回国. 据农场原政研室主任迟长禄回忆, 这些设备从美国运到上海, 再从上海用火车运回黑龙江. 一列一列的火车光运设备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 作为专职押车人的两个机务工还因此立功受奖.
包括先前友谊农场引进的设备在内, 这些机械在中国缩小与世界农业机械化差距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内众多企业参照这些机械开展了技术学习与创新改良. 据迟长禄回忆, 现在国内的大翻斗, 装载机, 挖掘机, 很多都是以当年农场这些机器作为样机生产的.
先进的机械设备带来了惊人的生产效率. 用迟长禄的话说, 一个农业工人只要按5次电钮, 就能完成从田间收割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 农场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粮食处理中心, 从清洗, 烘干, 贮存, 吹风降水, 装车全部现代化, 一小时能加工粮食50吨.
'花日本的钱, 买美国机械, 种中国地' 的洪河农场实现了建设现代化农场的目标, 成为职均占有耕地最多, 职均生产粮食最多, 职均创造农业产值最高的农场.
紧随友谊, 洪河之后, 垦区又采用世行贷款, 自筹资金等形式建设了二道河, 鸭绿河等现代化农场, 现代化机械化在垦区大面积普及开来.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农业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2年, 友谊农场再次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精准农业项目的农场, 二队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精准农业技术示范区, 投资750万元购置美国多台具有高度自动化, 智能化的大型机械设备. 电子, 液压和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让每台大马力拖拉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科研所.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遥感技术, 地理技术,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 经过综合组装配套, 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 精密播种, 变量施肥, 即时测产等精准化, 标准化作业.
今年59岁的原友谊农场干部张文彬, 1980年被优中选优成为了较早的一批 '美机' 驾驶员. '当时做梦都想开 '美机' , 不仅操作简单, 还有空调, 收音机, 后期还配备了对讲机. ' 因工作需要, 张文彬早已不在生产一线工作, 但他还会经常到座落于友谊农场西侧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看看, 这里收集的150多台件北大荒各个时期的农业机械中, 就有他当年朝夕相伴的老朋友. '现在农场的先进程度比我们当年又进步了一大截. 如果当年不开放, 不引进, 我们就不会发展这么快. '
从人拉肩扛, 到大型机械, 再到精准数字农业. 40年来, 垦区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个现代化农场不仅带动了全国农业的飞速发展, 自身也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 1978年以来, 垦区利用世行贷款, 补偿贸易, 自筹资金等方式, 大批引进和购置世界先进农机装备和国内农业机械, 先后装备了200多个现代农机示范区. 到2017年末, 垦区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984.8万千瓦, 农机原值307.2亿元, 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0.16万台, 农用飞机102架, 农用飞机场72处. 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 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 从地面到天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械群. 全年完成农业航化作业面积138.29万公顷, 全年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124万亩. 年粮食作物总产超过400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