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招股惊现 | '抽飞' | 冻资约240亿港元

作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独角兽公司, 小米招股首日表现稍显冷淡, 并且在今日出现了 '抽飞' 现象. 据香港媒体报道, 小米集团今日中午截止孖展(保证金), 次日招股续受市况疲弱影响, 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 14家券商累计借出孖展逾97亿港元, 相当于超购3.06倍. 业界普遍预期小米最终或仅超购约5至10倍, 冻资约240亿港元.

6月25日小米启动公开招股, 公开招股首日获得45.52亿港元孖展认购, 在港公开发售融资额23.98亿港元, 超购仅约0.9倍, 为自去年9月新经济新股热潮以来招股首日反应最冷淡的一支新股. 据不完全统计, 6月26日, 包括时富金融, 耀才证券, 国泰君安, 辉立证券以及英皇证券等在内的10大券商最少共为小米借出59.44亿港元的孖展资金(保证金), 集资额近24亿港元, 超购1.48倍.

在小米公开招股之前就已显露出高净值客户与散户的认购分化. 《一线》曾在22日报道称, 香港最大的中资券商之一, 曾为平安好医生, 阅文的IPO预留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的孖展额度, 结果散户反应热烈, 孖展额度不够用, 因此本次为小米IPO也预留了几百亿港元孖展额度, 然而截至目前的认购意向不足10%, 这种情况在大型IPO中属少见.

小米启动招股的两天时间呈现出富豪热情, 散户冷淡局面. 即使有李嘉诚, 马云, 马化腾等众多超级富豪 '站台' , 但散户们似乎对小米IPO丧失热情, 当初疯抢阅文集团等新股的景象并未重演. 这与小米的估值问题有着 '千丝万缕' 的联系: 从年初媒体传出的1000亿美元上限开始, 到投资银行将小米估值设定在650亿美元和860亿美元之间, 再到招股前知情人士透露的550亿到700亿美元之间估值下调, 小米的估值一路走低, 短短六个月已缩水三次. 但即使是目前550亿美元的下限, 也有投资人觉得贵了. 第一财经在小米启动招股前曾报道称, 小米估值偏贵, 且集资额非常大, 加上目前利用孖展制度的成本偏高, 预计小米的整个认购过程不会出现疯抢的局面.

上海商业银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 此前市场未知小米招股反应, 银行宁愿保留资金不拆出, 导致拆息趋升. 现时市场回归基本因素, 拆息因此回落. 不过, 他提醒指出, 根据过往惯例, 新股投资者为免过早锁定资金, 通常最后一日才会入飞认购. 恰巧小米截止认购日期(28日中午12时)临近半年结, 林预料届时港元拆息有机会再被抽高, 1个月拆息或升至2.2厘以上水平.

对于小米招股遇冷, 业内人士的态度乐观, 他们认为不少投资者会到最后一刻才认购, 小米明日孖展截止, 相信届时认购金额会有所增加.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