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立案调查美光三星海力士;
集微网6月1日报道 (记者 张轶群) 继去年12月和今年5月相继约谈三星, 美光后, 中国反垄断机构已于近日启动对于三星, 海力士, 美光三家企业的调查, 内容可能涉及三家厂商在近年来DRAM市场的价格飞涨以及业界反映的产品搭售问题.
据集微网了解, 5月31日, 中国反垄断机构派出多个工作小组, 分别对三星, 海力士, 美光三家公司位于北京, 上海, 深圳的办公室展开 '突袭调查' 和现场取证, 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对三家企业展开立案调查.
三大存储巨头遭中美监管机构调查
去年12月底, 集微网独家报道了中国反垄断机构约谈三星的消息, 彼时DRAM正经历破纪录的七季连涨, 无论是给下游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发改委方面当时表示, 已注意到DRAM行业价格的飙升, 将会更多关注未来可能由行业 '价格操纵' 行为引发的问题, 可能存在多家公司协同行动, 推高芯片价格, 谋求获利最大化的行为.
5月中旬, 集微网从消息渠道获悉, 中国反垄断机构对美光进行了约谈. 主要原因是标准型内存价格连续数季高企, 对中国厂商造成高成本负荷. 同时, 美光涉嫌限制设备商供货给福建晋华,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妨碍公平竞争.
据集微网了解, 三大巨头有碍公平市场竞争的行为以及部分企业的举报推动了此次中国反垄断机构调查的启动.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由于DRAM生产周期长达八周以上, 从投入资本支出后, 到新增产能, 颗粒产出更长达至少一年, DRAM厂商最容易在反垄断条文中 '限制商品中销售数量' 被调查.
而从近二十年来DRAM产业发展, 以及市场价格变化周期看, 也存在过行业巨头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价格的事实.
2006年, 美国司法部便曾以1999年-2002年操纵市场价格为由, 向三星, 尔必达, 英飞凌, 海力士等企业提起诉讼, 共计罚款约7.3亿美元, 其中三星罚款3亿美元.
上个月, 三星, 海力士以及美光便在美国遭遇诉讼, 这三家企业被指控在2016-2017年间, 互相勾结, 限制市场上各种DRAM产品的供应, 从而人为地推高了DRAM价格.
诉讼律师提供的证据包括2016年3月30日, 美光科技询问三星电子和海力士公司, 能否削减产量. 同时, 美光科技高管称, 公司不会单方面减产, 并向竞争对手表示, '我们的目标不是市场占有率' 等.
目前, 美国方面的诉讼还在进行中, 如果最终认定三星等参与了市场价格操纵等行为, 并作出处罚结果, 中国反垄断机构可能会参考在这一方面实施的处罚措施.
三星攫七成利润美光领跑价格涨幅
数据显示, 2016年6月1日到2018年2月1日, 4GB的DRAM内存价格上涨了130%. 仅在2017年, DRAM内存价格就上涨了47%, 创下近30年来最大涨幅.
而目前看, 寡头独占局面下DRAM市场价格高企的态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据集邦咨询的数据, 2018年第一季存储器三大厂商三星, 海力士, 美光在DRAM产业的市占率分别为44.9%, 27.9%, 22.6%, 合计共占95.4%的市场份额. 而今年第一季全球DRAM总营收较2017年第四季成长5.4%, 再创新高.
三星依然稳坐DRAM产业龙头, 第一季营收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103.60亿美元, 较上季成长2.9% . 路透社的报道称三星每出售一美元的DRAM芯片, 就会获得70美分的营业利润.
海力士第一季营收达64.32亿美元, 较前季成长2.2% . 美光今年上半年持续扮演市场中的价格领导者, 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其他两家韩厂, 第一季价格上扬幅度超过10% , 带动营收达52.13亿美元, 季增14.3% .
美光集团仍旧维持第三, 但今年上半年美光持续扮演市场中价格领导者角色, 价格涨幅高于三星, 海力士. 一季度美光DRAM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 , 带动营收达52.13亿美元, 季增14.3% , 市占率较前一季提升约2个百分点.
集邦咨询指出, 三大DRAM厂商今年首季营业利益率已达50-70%, 不仅是历史最高, 该产品的获利能力甚至超过技术层级更高的中央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 此现象史上未见.
目前, 为了应对DRAM上涨的情况, 以及受NAND制程的影响, 三星, 海力士纷纷将NAND产线进行调整, 转换为DRAM产线, 但目前转换还在进行中, 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 这些大厂自身也并非有足够强的动力加速DRAM产能的释放, 尽可能拖慢节奏也有助于其获得因价格上涨而带来的红利.
中国存储产业承压
DRAM价格的持续高涨, 在让三大巨头获利颇丰的同时, 给下游产业链以及消费者端带来不小压力. 特别是对于DRAM高达20%, 存储器最大需求市场的中国而言.
以DRAM应用广泛的手机行业为例, 近年来DRAM价格的上涨不仅将考验各智能手机大厂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也给中低端机型以及小规模的手机品牌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 在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增速放缓, 消费者购机动能不足的情况下, 由上游元器件上涨引发的成本恐慌正在整个行业蔓延.
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在接受集微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去年的DRAM涨价潮中, DRAM每个季度涨价幅度都超过20%. '每次都说缺货, 而涨价后却从未发生缺货现象. ' 该人士表示.
据集微网记者了解, 部分手机厂商也已向中国反垄断机构提交了相关的举报材料.
今年是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目前我国存储领域已形成包括发展NAND FLASH的长江存储, 专注移动式内存的合肥长鑫以及致力于利基型内存的福建晋华三大阵营, 从三家厂商目前的进度看, 其试产时间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 量产时间会集中在2019年上半年.
在这种局面下, 尽管短时间内, 中国存储企业并不会对三星美光等巨头构成威胁, 但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的中国存储产业快速崛起, 显然会另三星美光等巨头忌惮. 未来随着DRAM产能的进一步释放, 中国存储企业也势必将面临行业巨头发起的价格战, 诉讼战等打压手段.
据集微网记者了解, 美光已开始限制设备商对福建晋华进行供货, 这对于正处于试产阶段的福建晋华而言无疑形成了重大压力和挑战.
中国反垄断法最终目的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任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 不得滥用该市场优势来操弄价格, 或者实施其他垄断行为.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 三星美光等行业巨头的做法已经涉嫌违反了中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此次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对于三家厂商展开立案调查, 将有益于公平市场竞争的环境建立和维护, 以及存储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 未经集微网授权,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 摘编, 复制或建立镜像. 集微网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小米8系列挖的坑 其他手机厂商敢填吗? ;
摘要: 小米8系列发布了, 当看到小米8, 小米8透明探索版, 小米8 SE价格的一刹那, 消费者是高兴了, 其他厂商却捏了把汗, 雷军依旧不忘给它们挖坑.
集微网消息(文/罗明)昨天小米召开新品发布会, 总共有小米8, 小米8透明探索版, 小米8 SE三款手机登场 (其他产品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 我们在吐槽小米8系列有刘海屏的同时, 发现小米这三款手机产品在给其他手机厂商挖了一个大坑, 且很难填上去.
小米8: 旗舰机杀手
对于率先发布的旗舰机, 在小米8发布之前, 我们仔细看所有搭载骁龙845手机的价格, 在同样是6+64GB存储版本的情况下, 最便宜的是4月13日发布黑鲨游戏手机(属于小米生态链)售价为2999元, 售价最高的是3499元的坚果R1, 而小米8售价仅为2699元, 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骁龙845处理器旗舰机, 此外支持双频GPS以及MIUI的强悍成为小米8的又一杀手锏.
对于尚未发布的旗舰手机, 像OPPO Find X, Nubia Z18, vivo NEX等, 即使它们有各种像超高屏占比, 升降式摄像头(vivo), Super vooc(OPPO)等黑科技加成, 它们能够翻过2699元的小米8这座大山吗?别忘了, 国内消费者始终都是对价格很敏感, 李楠在魅蓝6T发布会上说过, 所谓消费升级并不存在, 只是一个虚假的幻想,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售价2699元的小米8横空出世, 对于那些已发布的旗舰机, 以及打算发布的旗舰机都是一个坏的消息.
小米8透明探索版: 雷军的 '七伤拳'
在武侠小说里面 '七伤拳' 是一个异类的存在, 它是 '先伤自己再伤别人' , 把它用在小米8探索透明版身上再合适不过啦.
为何先伤自己?雷军在发布小米8透明探索版时说过, 雷军砸了千万元人民币把生产车间改成了无尘车间, 要到7月份才能上市, 等小米8透明探索版一出来, 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间, 且数量还有限制无法大规模开卖.
再者透过背壳我们可以 '看到' 手机内部包括骁龙处理器在内的元件, 井然有序的排列开来, 极具科技感. 但有一个问题是, 这并不是 100% 真实的, 有网友质疑后盖下面是一张贴纸镀膜, 虽然遭小米官方否认, 但是承认部分元器件经过美化设计的也就是小米实际承认存在视觉欺骗行为.
另外在小米手机官网描述中, 小米表示 '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展示元件并非与手机元器件一一对应' . 也就是说, 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手机内部真实的样子.
如何伤别人?小米8透明探索版刚发布未开售就引来如此大的争议, 也许雷军本人也没想到这一点, 但不可否认小米8透明探索版它的价值, 3699元你能买到首款拥有 'Face ID' 的安卓版iPhone X, 足够你装X一段时间了. (注: 小米的 'Face ID' 与iPhone X的 'Face ID' 不同, 小米 8 探索版与 iPhone X 的区别主要在于点阵投影器, 苹果采用的是散斑方式, 也就是打出 30000 个离散分布的红外点阵进行深度探测, 而小米 8 采用编码方式, 面部呈现出了规律性的几何编码图形, 如此可以快速匹配特征点, 减少 3D 信息计算量, 降低结构光算法功耗. 简言之iPhone X的Face ID是3D立体检测, 小米的Face ID是2D图形检测)
且小米8透明探索版还是全球首款压感屏幕指纹技术手机, 相比普通屏幕指纹手机探索版增加的高灵敏压力传感器, 可提升指纹画面清晰度以提升解锁识别率, 同时在手机解锁时同时给予手指振动反馈, 让解锁体验更好.
其他品牌的手机厂商哪家能像小米8透明探索版那样舍得堆料, 如果有的话, 它们敢跟进小米的定价吗?这都得打个问号, 因为价格定高了, 卖不动, 定低了, 要亏本, 跟小米一样, 又没有小米的品牌号召力.
小米8 SE: 在两千元档以下, 打遍无敌手
雷军在发布小米8 SE时, 放了一张骁龙710与骁龙660的性能跑分对比, 我们看到小米8 SE的跑分领先搭载骁龙660手机一大截, 虽然拿的是OPPO R15梦境版与vivo X21两款三千元档的机型, 但是小米的意图很明显: 所有搭载骁龙660的手机, 在搭载骁龙710的手机面前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大批的手机 '伤亡' 名单: vivo X21, OPPO R15梦境版, 360 N7, 魅族15, 坚果PRO2等搭载骁龙660处理器的机型, 至于其他的搭载骁龙636/625, 联发科P60等处理器的机型, 那就当炮灰了.
小米8 SE性能如此强悍且售价才1799元, 也给了后面打算发布新机的厂商一些压力, 别再打磨骁龙6系列的处理器了, 骁龙7系列处理器都商用了.
看到搭载骁龙710处理器的小米8 SE卖得如此便宜, 估计高通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次旗舰处理器, 就被用到千元机身上, 真是流着眼泪数钱' , 高通终于体会到了当年联发科旗舰芯片Helio X20用到千元机红米Pro上的心情了.
咱们巴拉巴拉的说了多, 到底小米8系列给其他厂商挖了什么坑呢?看的仔细读者也许明白了, 那就是价格坑, 无论是小米8, 小米8透明探索版, 小米8 SE它们相对于其他手机品牌, 都有着对应的价格优势, 也就是性价比高, 小米的策略历经8年, 依旧未变, 以价格换时间, 即使市面上出现了同等配置的手机, 由于没有价格优势, 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等待小米的相关机型开卖.
早前就有网友这么调侃小米老大雷军: '社会我雷哥, 人狠货不多' , 到现在依旧适用, 产业链给出的消息称, 小米8, 8SE首批开卖时候, 能够供应的货量不会超过百万部, 两者加起来最多只有60-80万部现货, 虽然这个备货量不算低了, 但是对于小米这个体量级还有如此高的性价比, 很多人抢不到是必然的.
也许应对小米8系列挖的 '价格坑' , 其他厂商可以试试铺上现货 '木板' 走过去, 而不是傻乎乎的去填. (校对/罗明)
3.哪个手机品牌用户最多?微博:苹果第一OPPO第二, 小米才第五;
集微网消息, 今天, 新浪微博与知名市场调研公司赛诺联合发布《2017年智能手机微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 2017年华为, 小米, OPPO和vivo四大国产手机厂商表现出色, 再次扩大品牌优势, 与之对应的是苹果在华优势继续遭到蚕食, 其它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遭受冲击.
据了解, 该报告数据是根据2017年微博用户活跃行为数据的定量分析. 数据范围来源于目前微博的月活跃4.11亿用户数, 而其中移动端占比高达93%. 微博通过分析用户手机型号得出真实有效数据.
微博活跃用户使用手机品牌份额排行榜, 排名第一依然是iPhone, OPPO, vivo, 华为, 小米分列前五.
微博新增设备品牌份额榜依次为: iPhone, vivo, OPPO, 华为, 小米.
留存率指的是用户上一部手机与下一部手机是不是同样品牌. 他是衡量用户对手机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报告显示, 各品牌换机时本品牌留存率排名中, 依旧是iPhone 最高, 华为, vivo, 小米位列其后.
报告分析表示, 在微博存量和新增设备排名上, 苹果虽然保持领先, 但其份额均出现了不小的下滑, 留存率更是出现了5%的跌幅. 同样曾经领跑中国安卓市场的三星, 即便2017年推出了经典的曲面设计, 全球出货量开始回暖, 但依旧无法避免中国市场上存量份额和排名的下降, 尤其是活跃存量份额已经降至3%.
另外, 报告还给出了用户换机的流向数据. 从下面数据中, 明显可以看出iPhone用户, 流向了华米OV国产厂商.
在高端机型市场, 华米OV对苹果形成了不小挑战. 以华为P10, OPPO R11, vivo X20和小米6为例, iPhone都成为重要的流入来源品牌. 其中华为P10的新机来源占比最高, 达到35%; vivo X20和OPPO R11流入占比中, 苹果用户流入比例较大; 小米6也有16%的苹果用户流入比例.
对于智能手机市场变化趋势, 报告还指出, 千元手机不再受宠, 用户换机周期变长. 目前仅有1.1%左右的微博用户有意向购买1000元以下的手机, 超过57.3%的用户更倾向于购买2500元以上的手机. 同时, 与2016年44%的用户会在1年内更换手机相比, 用户换机周期变长, 接近50%用户两年换机. 此外, 26-35岁白领阶层成为17年的换机主力, 58%用户至少使用过5个智能手机.
4.不限量' 套餐虚有其表, 提速降费不能耍花招;
为响应国家 '提速降费' 的号召, 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 '不限量' 套餐, 有 '全国不限流量' 也有 '定向不限流量' . 但是这些 '不限量' 套餐无一例外, 都是有潜规则的. 流量使用达到一定阈值之后, 便会限速限到你怀疑人生.
据用户反映, 限速后有的 '微信半天登不上去' , 有的甚至正常工作也受到影响.
面对用户的吐槽, 运营商也有苦水. 带宽资源有限, 你一个人占用太多, 影响他人上网. 问题是, 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既然运营商现行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不限量套餐, 就不应该拿 '不限量' 招揽用户, 等用户上了套再重新定义 '不限量' .
运营商又说了, 限速之后你也能用啊, 所以理论上还是不限量. 但是连微信都登不上去的 '能用' , 已经不叫能用了. 有些套餐可以通过购买流量加油包恢复正常上网速度, 这一选项更是赤裸裸打 '不限量' 套餐的脸.
这就好比, 一家饭馆门口招牌宣传若干元管饱, 但是顾客进去之后却发现, 吃了两个馒头之后就只能喝凉水. 以前用户也忍受过2G上网的龟速, 但在4G时代把用户的网速降至2G时代, 就不能叫不限量.
运营商在宣传中明显存在误导用户的意图. 广告上大字写着 '不限量' , '任性用' , '想看就看' , '限速' 方案却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生怕被发现. 在线下营业厅, 工作人员在宣传 '不限量' 套餐时, 大多不会提及限速规定.
在针对特定APP的定向免流量套餐里边, 同样有陷阱, 比如APP内图片, 文字, 视频内插播广告, 弹幕等, 都不在专属流量使用范围. 难道用户就那么热爱广告, 自己花钱买流量也要看广告? 只能说这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给用户挖的坑.
所谓的 '不限量' , '任性用' , 实质就是虚假宣传, 误导用户. 运营商与其推出名不副实的 '不限量' 套餐, 不如明明白白写清楚多少钱多少流量. 提速降费的本意应该是让用户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 而不是处处提防有没有潜规则, 霸王条款.
李克强总理说: '提速降费不仅可以直接让利百姓, 更可以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可以说是' 一手托两家' ' . 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限量' 套餐的文字游戏, 与国家 '提速降费' 的精神不符, 更体现不出这些国字头大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
4G已经普及, 5G正在前方. 流量套餐非小事, 关乎着经济社会的升级进步, 关乎着数字中国的建设. 运营商不能够只打自己的小算盘, 却看不到国家, 社会层面的大棋局. 澎湃新闻
5.乐视网公布关联公司估值: 乐融致新建议估值96.6亿元;
新浪科技讯 6月1日晚间消息, 乐视网发布公告公布多家关联公司估值, 称本次采用市场法对乐融致新进行了估值, 乐融致新于2017年12月31日的估值结论建议为965984.91万元.
此外, 对霍尔果斯乐视新生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重庆乐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评估值分别建议为25,335.44万元, 16,636.57万元.
乐视网公告称, 评估报告为北京北方亚事资产评估事务所出具, 以2017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
6.IFR: 全球机器人数量到2020年将增加一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 全球工厂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到2020年将超过300万台, 这表示运行中的机器人数量将在七年内(2014-2020)增加一倍以上.
全球2017年至2020年机器人机器人数量预测值.
此外, 国际机器人及自动化博览会(automatica)对全球7个国家7,000名员工进行调查, 显示近70% 的员工认为, 机器人和自动化提供了胜任更高技能工作的机会, 科技变革使得为员工提供目标性培训和进一步进修有其必要.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会长Junji Tsuda评论道: 「类似IT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迄今为止改变人们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企业和政府必须合作以确保劳工拥有科技变革所需的技能. 」
新加坡对SkillsFuture计划的投资
就培训而言, 新加坡以其SkillsFuture计划而成为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这个城市国家要求各行各业的雇主清楚说明他们预期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发生的变化, 并指出他们未来需要的技能. 他们的答案被用来创建「行业转型地图」, 以指引个人的发展方向.
自2016年1月起, 每位2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会获得345美元的补助, 可以自由地用于支付由500家核准供货商提供的任何培训课程, 包括大学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 C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