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4年 OPPO find凭什么重新杀回高端市场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近一年手机圈, 一定是 '刘海屏' . '忽如一夜春风来, 满城尽带刘海屏' , 从去年iPhone X把刘海屏带到大家面前, 无论在网上关于刘海屏的美丑问题争议有多大, 各家安卓旗舰还是义无反顾迅速跟进, 于是你看到了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于威锋网

纵观整个手机发展史, 最多就是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 把屏幕两侧做成曲面, 或者拉长屏幕尺寸, 但无论屏幕形态怎么变, 但屏幕内部的形态几乎没有变过. 而iPhone X所采用的 '刘海屏' 则是对屏幕内部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并且伴随着刘海屏还带来UI和交互上的变化, 甚至还有关于设计上关于 '美丑' 的争议.

要知道, 苹果主力新品在旺盛的产品周期内出货量都是数以千万记的, 并且iPhone X是作为苹果十周年的代表作. 而苹果这次之所以做如此大刀阔斧的改变, 则是因为用上了Face ID.

其实所谓的Face ID大家应该都已经熟悉, 在屏幕顶部的一块方寸之间, 放置了红外镜头, 泛光感应原件, 点阵投影器, 统称为原深感摄像头系统. 当用户在录入面容ID后, 这套系统会对用户面部投射超过30000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 对用户的面部进行分析, 为用户的脸部绘制精确细致的深度图, 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面谱. 基于原深感摄像头采集的数据, 感应器会读取用户独一无二的脸部几何结构图. 而运用时, 通过比对用户与之前保存的数据来进行验证. 这个技术, 则被称为3D结构光.

一般来说, 3D结构光可以分为ToF(飞行时间), 散斑结构光, 双目测距三种实现方案.

双目测距就是类似于我们平常总说的 '三角测距' , 最后通过落在摄像头的光斑成像来解三角形, 最后得出位置, 由于精度一般但算法比较麻烦, 而且对CMOS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并不适用手机. 最关键的是, 晚上就没法用了, 所以PASS;


▲微软的 Kinect V2应用ToF

ToF(飞行时间), ToF应该是最接近大家理解的所谓3D, 简单来说, 就是通过手机的红外摄像头发射一个特殊的信号, 通过获得发射, 接受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深度, 从而根据不同的时间定位出物体不同的空间位置.

不过ToF也有问题: 暂时所需的Camera体积要求比较大(主要), 而且算法比较麻烦, 因此功耗也比较大, 并不太适合作为手机上应用, 同样PASS;


▲iPhoneX采用的Light coding 图片来自ZEALER

最后就是目前唯一应用的散斑结构光(Light Coding), 一定的距离内, 点阵投射器会发出一堆散乱的光斑(光斑带有位置信息), 然后用户第一次录入的时候, 通过计算光斑位移得出一张景深图, 这就是录入的 '标准图' . 然后通过对比最初录入的人脸深度信息图, 来完成识别.

相比于其它两个, Light Coding的精度, 分辨率都尚可, 而且需要配合的硬件和算法都不算太麻烦, 所以最终被苹果钦定.

所以可以看到, 在现阶段, 使用3D结构光的成本要比传统的指纹识别高出不少. 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用3D结构光来代替指纹呢?

在我看来, 1, 指纹识别就是指纹识别, 无论把指纹识别做成什么样, 它也只有一个生物识别的功能, 只是形态的不同, 却没有本质的突破. 而3D结构光则不一样, 兼具生物识别的功能之外, 还能够实现建立图像的功能. 2, 从交互上, 拿起手机, 手机就 '认识' 你, 然后解锁, 这种交互比起指纹识别更加自然, 先进.


▲3D静态建模展示

而在上周, OPPO的大本营深圳召开的一个演示会上, 展示出了基于5G网络下的3D结构光视频通话展示. OPPO认为, 在当前环境下, 如果只是用3D结构光作为一项生物识别功能, 多少有点 '大马拉小车' 的感觉. 因此, OPPO结合5G网络的低延迟实时传输, 利用5G高速率和低延时特性支持终端和终端, 以及终端和云端视觉内容的实时合成可以实现3D视频, AR和VR, 甚至将全息技术应用在手机上, 以实现一些电影中才实现的场景.

而且OPPO表示将在6个月内在手机产品中实现3D结构光技术的商用. 如果结合前两年OPPO已经展示过的超级VOOC闪充, 潜望式摄像头, 许多用户期待已久的超级旗舰OPPO Find系列重新回归也并非只是传言. 无独有偶, 小米也表示, 将在小米八周年纪念版上搭载3D结构光, 成为首款量产搭载3D结构光的安卓旗舰机. 终于, 3D结构光也要庞大的安卓生态, 未来可期.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