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在进行时 | 家电巨头布局 | '人机新世代'

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工智能正在席卷全球. 对家电巨头们来说,工业机器人就是他们拥抱人工智能的一个方式.

3月初举行的AWE2018期间,美的发布 '人机新世代' 战略,海尔正式发布了《海尔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战略1.0》. 而早些时候,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到,智能装备将是格力电器未来的第二主业.

有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比增逾80%. 随着家电巨头的加紧布局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深化,产业发展的诸多挑战正日益显现.

家电巨头集体深度布局

3月21日,又一重磅消息传来,美的集团公布将向库卡中国下属业务注资,共同成立3家合资公司,拓展工业机器人, 医疗, 仓储自动化三大领域的业务,以顺应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 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 新零售等方面高速发展的需求.

格力在机器人产业板块同样风生水起. 对于格力在智能装备上的发展规划,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2018年度格力干部会议会上表示,过去格力智能装备实现了自身的生产自动化,未来五年格力要在智能装备发力. 她首次以 '格力电器未来的第二主业' 来定位智能装备的战略意义.

AWE前夕,海尔宣布和软银机器人展开战略合作,将软银的人形机器人 'Pepper' 引入中国市场. 当天,海尔正式发布《海尔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战略1.0》,提出服务机器人从单一功能, 单一场景到全场景的升级,正式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 据了解,软银研发的机器人Pepper和NAO,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使用,提供与零售, 金融, 医疗保健, 旅行和服务业相关的创新服务.

中怡康品牌总经理左延鹊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减弱以及工业4.0的推进,中国制造业走上了通过自动化提升效率的时代. '机器换人' 在劳动密集型的家电工厂频频上演,智能工厂开始出现.

国外巨头也按耐不住,纷纷加注中国市场. 川崎重工业, 不二越相继决定在中国工厂实施增产. 瑞士企业ABB在中国等国家均设有工厂,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将工业机器人的全球产能提高两倍以上.

异曲同工赢取战略转型

围绕机器人产业, 工业互联网板块,美的, 格力, 海尔等家电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意义,远远不止于制造效率的提升, 产业布局上的贯通.

以 '第二主业' 定位智能装备板块,智能装备之于格力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美的,人机战略同样承载着转型梦. 2018 中国制造论坛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 '这是我们未来的愿景,希望真正转型成为一家以消费家电, 暖通空调, 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 智能供应链四大块业务的科技集团,靠科技来驱动,不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公司. '

不论是携手库卡, 安川等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抑或自主发力智能装备,龙头企业瞄准的都是千亿级别的机器人市场,深耕工业及消费机器人市场的广阔需求. 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Tractica数据显示,在消费机器人, 企业机器人, 自动驾驶和无人机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将从2016年的341亿美元增长至22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在46%左右.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智能制造是家电企业转型的关键点,也是每个企业必须做的. 企业需要设计和研发智能产品,否则很难在市场上混下去. '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

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则认为,智能制造离不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虽然中国的智能制造还没形成产业化的市场前景,但已经具备发展的根基.

突破必须转向智能制造

事实上,中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崛起.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深入推进制造2025战略与消费升级风口到来,必然结果是对机器人需求的大幅攀升.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预测,中国已经以创纪录的速度成为了工业自动化方面的世界领头羊.

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超过70台/万人,未来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普及.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仅为14978台,到2016年达到9万台,市场规模增长超过6倍. 2018年至2020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3年,其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的达成.

随着家电巨头及部分垂直领域专业企业的扩产,新开工工厂将在2018年, 2019年实现量产,有行业机构预测,未来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在目前基础上还会翻番,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或将超过25万台.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未来中国的家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逐步泛家电化,不能只生产家电产品,必须要延伸,企业发展的规模才可能会越来越大. '现在整个中国家电的市场发展已经非常饱和,如果企业还是局限在家电范畴,未来很难做大. 中国家电向智能制造转型意在突破规模限制. '

观察

我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瓶颈尤存

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发展瓶颈.

从企业自身来说,一是国内的工业机器制造企业在技术上较薄弱. 国内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只能完成简单的工序,高端产品还需仰赖进口;二是国内机器人产品应用范围不广. 国产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 机床和电子等中高端制造业行业,在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中覆盖不广;三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价格高昂,无法广泛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国产机器人在2016年仅占国内市场的1/3.

从外部环境上说,一方面,国内机器人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机器人高端市场已形成了寡头垄断,前四大企业ABB, 库卡, 发那科, 安川目前占据了中国高端市场60%的份额. 而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多瞄准壁垒不高的中低端市场,竞争力有限. 另一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等行业规范还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由此看来,国内机器人想要在这片蓝海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若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首先,企业自身需加强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从加工企业转型为技术型企业,早日掌握核心技术,甚至形成技术优势,摆脱对国外企业的技术依赖. 其次,企业需从采购, 技术, 生产工序等环节上入手,压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形成价格竞争力. 最后,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尚处弱势,政府需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促使行业进入正轨,并促使行业形成相关规范.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