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inFET发明人胡正明:即使摩尔定律终止,半导体仍是好的产业;
集微网消息, 4月11日, FinFET发明人胡正明在台湾交大所举办的智能半导体产学联盟论坛中, 从学术界及实务界探讨了半导体未来.
胡正明除了中研院院士, 陆续接受中外五个学术单位院士头衔, 且曾在张忠谋邀请下, 于2001年自美返台任台积电首任技术长, 协助台积电打下包括把鳍式晶体管制程基础, 突破摩尔定律极限.
胡正明回忆, 在台积电担任CTO时, 就从政府分配替代役方案中知道台积电很受「歧视」, 认为台积电只是个代工厂; 他更直言, 若未来摩尔定律终止了, 台积电是不是更不被支持了?
但数字会说话, 全球半导体产值不断创高, 2017年更首度超越4000亿美元, 胡正明以世界经济成长率的线图与半导体业过去30年来的成长线图做比对, 从1995年起, 半导体经历过去年成长17%的美好年代, 但是1995年后, 虽然没有过去成长幅度大, 但速度都没有慢下来, 年成长仍维持4.5%.
胡正明举出当年自己突破摩尔定律经验, 1999年时摩尔定律就不被看好, 业界担心把晶体管做小就没办法关闭, 但隔 (2010) 年就做出来, 也就是FinFET- 鳍型晶体管.
胡正明发明了鳍型晶体管 (FinFET) 以及「完全空乏型晶体管」 (FD-SOI) , 两大革命性创新为半导体带来新契机. 2011年5月英特尔宣布使用FinFET技术, 包括台积电, 三星, 苹果也都陆续采用FinFET, 胡正明等于开创了摩尔定律被唱衰后的新契机.
胡正明过去就主张, 只要能创造附加价值, 创造高薪工作机会, 就是好的产业, 他认为, 在发展极致工艺过程中价格会变高, 因此, 半导体的成长要再持续100年「当然可能」, 即使摩尔定律终止, 半导体仍是好的产业.
2.林本坚17年前的勇敢决定,造就台湾最大半导体聚落;
随着未来台积电最先进的 5 奈米, 3 奈米先进制程在南科生产, 南台湾将超过新竹, 台中, 成为台湾最大半导体群聚, 占台积营收比重更将超过 50%. 这一切都要回到 17 年前, 如果, 当时的台积电副总经理林本坚抗压性弱一点, 这些成果可能将不复存在......
金庸第一本小说《书剑恩仇录》有个武当派高手, 外号叫「绵里针」, 他是金庸创造的第一个人物, 据说是拿报社专门催他稿的老编辑为原型. 是一个平时温文, 但是一旦认真起来, 即便天王老子也敢拚命的生动人物.
台湾科技业里头的「绵里针」, 则非两年前退休的台积电前研发副总经理林本坚莫属.
中研院第一个产业界院士
林本坚是台积电, 甚至整个台湾科技业的传奇人物. 当前全球半导体高阶制程所用的浸润式微影技术, 便来自他的发明. 他也因此成为中研院第一位产业界出身的院士.
3 月 30 日, 是他自传《把心放上去: 林本坚的「用心则乐」人生学》的新书发表会.
书中最让旧识好友们津津乐道的一段, 就是林本坚早年在 IBM 半导体部门做深紫外光微影研究时, 公司的发展主流, 却是另一项 X 光微影技术, 不但人力资源远超过他的团队, 而且, 负责 X 光微影的主管, 同时也是林本坚的顶头上司. 他在公司处境之尴尬可想而知.
但这位以好好先生著称, 台积电部属十多年几乎没见他发过脾气的「Burn (林本坚的英文名字) 爷爷」, 竟不甘忍气吞声, 以幽默的方式, 公开与上司唱反调.
某天, X 光微影技术有了重大进展, 他的上司发给每人一件 T 恤「X ray works」 (X 光有用) 以资庆贺, 林本坚竟是在后面加了 3 个字, 成了「X ray works – for the dentists」 (X 光可用, 是在牙医诊所) , 还 用磁铁挂在他办公桌后面的文件柜上, 昭告所有路过的同事 (值得一提的是, 深紫外光, 成了半导体过去 30 年的主要光源, X ray 则至今仍未商用化) .
形势比人强, 林本坚还是在 50 岁, 申请提早退休创业, 并在 2000 年加入台积负责微影研发.
工作两年, 就搞出大事
他到台积电工作两年, 就搞出轰动全世界半导体界的大事.
当时业界主要微影光源──波长 193 奈米的雷射, 性能已经难以持续推动摩尔定律. 而预计接棒的 157 奈米光源, 因为种种技术难题, 商用化时程一再延后, 成为业界头痛的问题.
当林本坚在 2002 年, 应邀到 157 奈米的业界研讨会, 竟然以一个众人都没想到的技术──将既有技术小幅改良的 193 奈米浸润式微影为演讲主题, 结果引起满场轰动.
把摩尔定律推进七代
一个日本, 美国, 欧洲设备厂投下百亿美元研发的技术, 就因为林本坚一席话而被搁置.
当时是林本坚上司, 台积电共同前营运长蒋尚义回忆, 当时确实有设备大厂的高层主管表达严重关切, 「希望我能管管他, 不要搅局, 」他在林本坚的新书序里写着.
林本坚的新书中, 将「发明并推广浸润式微影, 把摩尔定律推进了七代」列入自己在投影微影领域的八项贡献之一.
其中另一项, 他在 IBM 工作时期完成的研究, 「仿真机台震动队成像容忍度的影响」, 看似不起眼, 但对台湾科技业的持续发展, 亦有巨大贡献.
一句话, 让台积南科厂继续盖
时间回到 2001 年, 当时台湾朝野为了高铁完工之后, 以 300 公里时速呼啸而过产生的震动, 会不会影响附近南科区内半导体厂生产, 而争论不休.
当时台积的在南科已有一座六厂, 十四厂厂房外观刚完工, 但设备尚未搬入, 便暂停施工. 「整个园区都有这困扰, 要不要盖下去, 不晓得怎么办? 」林本坚回忆.
蒋尚义推荐林本坚加入台积内部的评估小组, 因为他负责的光学微影对震动最敏感, 他觉得没影响, 其他部份理应也没影响. 他欣然同意, 因为他在 IBM 做过过震动对机台影响的研究, 正巧派上用场.
他做了详尽的实验, 细细分析之后, 得出结论: 「没有影响. 」
「那个时候, 假如我是为了保护自己, 我会说不要做, 就不盖了, 绝对不会出事, 」林本坚说, 「我说可以做, (万一出事) 就要负很大责任. 」
但他对于自己的实验结果与计算很有信心, 结果显示, 台积电厂址距离高铁震动影响最严重的地方, 还有一段安全距离, 「没有证据都支持我说没有不行, 所有事实都是支持我说可以. 」
于是, 在 2001 年 10 月底, 台积电出乎意料的宣布, 经过该公司针对高铁振动问题的项目小组评估, 「确认在妥善的工程技术之下, 未来高铁行经南科附近时所带来的振动对该公司集成电路生产不致造成影响. 」
▲ 南科已成为台积电未来十年的扩厂重点.
带动半导体群聚效应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一声令下, 原先停工的 14 厂复工. 纷扰一时的高铁震动争议, 也因此烟消云散. 联电等其他半导体厂, 也跟着在南科加码投资.
目前南科已成为台积电未来十年的扩厂重点, 不但目前 16 奈米及 20 奈米制程均在南科生产, 未来的 5 奈米, 3 奈米先进制程也都将在此. 预计占台积营收比重, 将超过 50%. 预计员工人数超过 1.4 万人, 带动的群聚效应, 投资外溢效果更远超过这些数字.
而这都来自这个眼神专注安定的半导体大师, 当年一个勇敢的决定.
问林本坚, 为何这段轶事没写进自传. 他莞尔一笑: 「这小事. 」天下杂志
3.台湾上市公司董监高平均工资台积电最高;
集微网消息, 台湾证交所昨天发布上市企业董监事酬金信息, 以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总发放金额来看, 由统一居冠, 达9.18亿元新台币, 其次则是台积电的8.36亿元新台币与日月光的6.65亿元新台币; 若以平均酬金来看, 则以台积电称冠, 平均每位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达9111万元新台币.
根据证交所公布的数据, 2017年度上市公司中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总发放金额前10名, 分别为: 统一, 台积电, 日月光, 统一超, 中信金, 大立光, 富邦金, 旺宏, 和泰车与友达, 上述企业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总发放金额都有3亿元新台币以上的水平, 其中半导体业入榜3家最风光, 光电业入榜2家, 金控入榜2家, 食品业, 贸易百货业与汽车业则各入围1家.
而若以平均每位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来看, 前10名分别为: 台积电, 统一, 中信金, 日月光, 统一超, 联发科, 大立光, 可成, 友达与鸿海. 前4名的企业平均每位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额皆超过6000万元新台币, 而其它挤进前10名榜中的企业, 平均每位董事加计兼任员工酬金额也达3200万元新台币以上.
4.AI芯片或给用户一个理由升级智能手机;
AI无处不在. 例如,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在本周向美国国会提交近10个小时的证词期间, 曾数十次提及AI, 当时他指的是解决虚假账户和错误信息等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苹果, 三星和LG等手机制造商的流行语.
Linley集团分析师Linley Gwennap表示: '大多数高端智能手机都有一个AI加速器, 包括iPhone X的Apple A11芯片和Galaxy S9的三星Exynos 9810. 他在上周举行的芯片分析公司处理器大会上表示: '我们已经看到它逐渐渗透到中高端手机市场,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可能会继续渗透到低端手机市场. '
AI智能芯片将比智能手机传播得更远. 这意味着今天的计算智能革命真的只是刚刚开始. 它最终可以帮助来自亚马逊和谷歌的数字助理扩展到新设备中, 让您的汽车识别行人和周围的其他一切事物, 并使您的PC更加聪明, 从而实现照片和编辑等功能.
Gwennap预测, 个人电脑可以在相对强大的主处理器上运行AI, 但随着更多软件到来使用该技术, 他们也将获得AI芯片. 像Photoshop和Premiere Pro这样的Adobe Systems软件已经将处理器推向了极限, 该公司推出了Sensei AI技术, 用于加速照片编辑等任务. cnbeta
5.3D高分辨率地图高数据量 实现自驾非5G不可
在智能车, 自动驾驶的发展进程之中, 3D精密地图的应用不可或缺. 随着车载影像信息由2D走向3D, 对于传输数据量与实时性的高要求, 让5G的开站时间将成为影响车载影像感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面对自驾车对于3D精密地图的需求, 以及数据传输的低延迟要求, 数据传输量将成为自驾车发展的瓶颈. 佐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梁文隆表示, 目前2D影像的传输速度尽管已透过优秀的芯片与算法再处理, 都很难做到无延迟的实时性, 更何况是未来要做到3D的影像感测.
因此, 尽管目前许多车联网, 智能车功能已可以透过现有成熟的联机技术做到, 5G技术也必须要有完整的基础建设才能够普及. 然而, 若要做到完整的3D环景影像感测, 依然得看5G的发展进程. 德州仪器(TI)嵌入式系统总监詹勋琪便指出, 3D精密地图与目前的2D影像数据量差距不是一个级距可以比较的, 在此状况下, 5G的导入就一定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 各种车用传感器的技术发展与成本变动皆受到注目. 目前以影像传感器的渗透率最高, 未来也将持续成长.
在目前的车载市场之中, 影像感测已是渗透率最高的感测技术. 由于众厂商对于影像感测的应用皆相当熟悉, 因此该感测技术将持续在车用感测市场扮演关键角色. 詹勋琪表示, 在未来, 影像传感器的出货量也会继续成长.
未来各种车载影像感测技术会被大量运用. 目前, 影像感测依然是目前用户的最为习惯的车用感测技术. 詹勋琪进一步举例, 如同在2G时代文字简讯推广成功之后, 在推往MMS多媒体讯息时曾面临一段时间的停滞期, 然而到了4G网络与Wifi普及的时候, 传送多媒体讯息已成为日常. 同理, 智能车中的各类感测技术灵活应用是必然趋势, 未来传输数据量也会透过不同技术逐渐提升. 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