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润狂降之下难止跌, 困境的全志转型不利;
集微网消息, 国内较早的IC设计公司全志科技, 最早从MP4市场发家, 到平板市场如鱼得水后, 如今似乎处境不妙. 日前, 全志科技发布2017年财报, 财报显示, 公司2017年营收120,095.05万元, 同比下降4.08%;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33.04万元, 同比下降88.35%; 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 全志全年净亏损29,284,479.06元, 同比下降121.4%.
2017年是全志成立的第十个年头, 在营收利润大跌之下, 进入2018年, 全志并没有止跌之势. 据全志日前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期, 公司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0.00万至-1000.00万, 同比下滑-102.80%至-35.20%, 而半导体及元件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29.27%.
平板神话不再, 全志进入困境
成立于2007年的全志, 是一家智能应用处理器SoC和智能模拟芯片设计厂商. 成立初期, 全志靠MP4市场收获了第一桶金, 随后在2010年苹果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 带动了平板电脑市场的迅速发展.
看准平板市场的全志, 在2011年下半年, 针对国内 '白牌' 平板电脑推出了基于ARM Cortex-A8的A10单核处理器, 2012年又顺势推出了A13处理器, 开始在平板市场崭露头角, 芯片出货量也开始快速拉升.
根据资料显示, 2011年, 全志科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和5891万元, 增速分别高达413%和867%. 2012年度, 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4亿元, 营业利润高达6.07亿元, 净利润5.71亿元. 在A10和A13产品大卖的带动下, 全志从2011年到2012年, 营收水平提高4倍, 一度造就平板市场的神话.
得益于平板市场的带动, 全志科技也随之走向了IPO, 在几番波折后, 公司于2015年5月顺利登陆A股市场. 然而, 从2014年开始, 高速发展的平板市场开始下滑, 2015年表现尤为强烈, 市场销量单月跌幅都超过50%;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 平板市场已经连续 12 个季度出现销量下滑.
全志也随之进入困境. 2015年全志营业收入120,946.55万元, 比上年同期下滑2.62%, 利润小幅上涨; 2016年营收利润涨幅趋平, 其中Q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50万元, 同比下降64.9%; 2017年营收同比下降4.08%;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33.04万元, 同比下降88.35%.
平板神话不再, 全志所倚仗的风口也很难带动再次高飞. 全志也曾坦言, 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游平板电脑处理器芯片市场需求放缓, 销量下降所致.
转型不利, 平板仍是最大业绩支撑
面对平板市场步入衰退期的事实, 全志从2015年开始进行调整和转型, 同步在机顶盒, 智能影像市场加大投入, 目前全志机顶盒H6和双目摄像V5都经过两次次迭代, 其中, ISP迭代了三代, 但市场表现力不强.
随后在2016年VR市场呈现爆发之势, 全志也加大投入VR市场, 推出了VR9虚拟现实专用芯片, 不过, 现在来看当年的国内VR市场只是一场 '虚火' , 爆发尚早, 整体出货量并不高.
失利之后的全志, 又把目标瞄向汽车电子和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 全志在年报中指出, 车载产品线, 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整体汽车市场平稳增长, 智能驾驶舱的配置比例快速提升, 公司依靠视频技术, 硬件和软件的集成优势, 整合资源, 提供优质的本土化服务在流媒体后视镜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市场合作; 然而, 车载市场行业竞争激烈, 对产品成本及安全性要求持续提高, 全志的后续战略却摇摆不定.
一方面, 平板市场虽然走向衰退, 但还有一定的存量空间, 全志还想在智能平板市场发力, 推出A63高端芯片方案; 另一方面, 全志还进军MCU市场, 推出MCU XR871, 主打应用在新型智能家电, 智能玩具, WiFi联网模块和云连接等领域, 要知道MCU市场成本杀价已经很严重了.
多线并进的横向策略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带动全志的营收利润向上发展, 反而让全志逐渐丧失了原本视频编解码的技术优势, 被竞争对手赶超. 在此期间, 全志还跟高通达成战略合作, 以期获得射频和基带产品线支持及突破, 双方合作虽已超过3年, 但迟迟不见成效.
不过, 令人好奇的是, 即便全志营收利润大幅下滑, 2017年净利润亏损超1.7亿元, 新产品线扩展又不顺利, 2018年一季度业绩下滑趋势明显, 但全志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与之相反, 近来股价不断上涨, 截止上一个交易日, 全志股票每股报收26.2元, 上涨4.93%.
据知情人士透露, 这除了集成电路板块整体大环境带动外, 全志的股价上涨或与原始股解禁期到来有关. 5月15日, 全志上市的原股东限售股份1.6亿股, 占总股本的49.14%, 将迎来解禁潮. 至于未来走势, 不妨拭目以待.
2. '并购狂人' 赵伟国辞任背后 '紫光模式' 何去何从? ;
近日, 赵伟国接连辞任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紫光国芯' , 002049.SZ)董事长和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紫光股份' , 000938.SZ)董事长的两张公告, 再次把赵伟国和紫光系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紫光集团' )方面及赵伟国本人一度向外界解释称, 赵伟国辞任紫光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只是由于 '太忙了' , 但业界对于赵伟国的离职却争议不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此前赵伟国亲自执掌两家子公司业务, 但未能快速做出成绩, 如今把部分担子交给于英涛是战略转移.
辞职风波
赵伟国此前主导了芯片产业的一系列并购, 娴熟的资本运作让紫光名声大噪, 擅长资本运作被外界视为紫光的一张 '名片' . 而当下正值中美贸易摩擦之际, 突然宣布从集团旗下最重要的两家上市公司辞职, 连董事席位都没有保留, 辞职理由只是太忙了, 引来了业界关于赵伟国辞职原因的诸多揣测.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 辞职背后是紫光集团的大股东清华控股对赵伟国过去几年经营与策略做法有意见. 业界甚至认为, 这将是赵伟国对紫光国芯和紫光股份控制权减弱的信号. 对此, 紫光方面一位公关对记者表示, 对于传言无法予以置评. 不过另一位紫光公关对记者表示: '根据上市公司要求, 上市公司董事长可能会被要求参加一些会议, 赵总不想去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辞去职务, 业务重心并不会改变. ' 赵伟国也对外表示: '当省委书记不能管市委书记的事. '
记者注意到此次赵伟国辞职事件也是继2018年3月, 紫光集团宣布李力游因个人原因辞去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展讯董事长一职后的又一次人事大变动.
紫光集团是清华控股旗下的企业, 本报记者注意到, 近期, 整个清华控股也在进行干部人事调整, 徐井宏卸任清华控股董事长职务, 龙大伟接任清华控股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据悉, 这次干部调整, 是清华大学进一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 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意见而做出的决定, 是落实在产业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加强对产业的规范和监管的重要举措.
并购失利
根据紫光集团方面公开披露的信息, 其发展目标是希望构筑 '从芯到云' 的高科技全产业链.
'紫光系' 曾在芯片产业领域疯狂 '买买买' , 赵伟国也因而被冠以 '并购狂人' 的称号.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 自2013年至今, '紫光系' 先后斥资千亿元并购16家企业. 其中涉及芯片相关领域的并购或者投资有11家. 包括对展讯通信实施私有化并购; 收购IC设计公司锐迪科; 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股权.
目前, 紫光集团旗下芯核心企业主要包括紫光展锐, 紫光国芯, 武汉长江存储有限公司. 云核心企业主要包括紫光股份, 新华三集团, 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 赵伟国离职的两家公司分别为紫光集团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和云计算领域的上市公司.
紫光国芯定位于紫光集团存储器产业板块, 是紫光集团旗下从 '芯' 到 '云' 战略的重要平台. 在赵伟国的主导下, 紫光国芯曾抛出800亿元天价定增计划, 试图收购台湾南茂科技, 力成科技25%的股权, 并一度希望整合紫光集团旗下另外一家非上市公司控制的长江存储, 但上述计划最终均以折戟告终.
紫光股份则是紫光集团旗下的IT信息系统, 云计算, 大数据等业务平台. 此前并购新华三便是在赵伟国主导下由紫光股份完成的一项收购. 紫光股份下属香港全资子公司紫光联合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还曾希望并购西部数据15%的股份, 流产后不得已选择以合资公司方式与西部数据联姻.
此外, 在并购这件事上, 紫光集团还曾希望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国内存大厂美光科技, 以300亿美元购入台积电25%股份, 后均折戟. 在多次并购折戟后, 紫光集团将重点转移至国内存储产业的建设上.
与之前过于激进的并购相比, 紫光的策略也有所改变. 赵伟国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 '紫光集团已经完成产业布局, 将从并购过渡到以自主研发为主. '
与此同时, '紫光系' 在资本市场上已举牌多家上市公司, 且皆为大手笔. 2017年年末, 紫光控股接连举牌中芯国际和联想控股. 紫光集团, 紫光通信, 西藏春华, 西藏通信, 健坤投资等 '紫光系'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也不断.
模式之争
从激进的并购到用资本运作哺育芯片业发展的失利, 也引来了外界对 '紫光模式' 的质疑. IT独立评论员孙永杰认为, 紫光目前所谓的自主创新和云计算的发力不过是赵伟国以并购战略为主的 '紫光模式' 失效之后的被动选择, 也许这才是赵伟国辞去紫光股份董事长且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的真正原因.
一位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赵伟国芯片产业发展模式的质疑: '从兼并论, 羊毛论(资本投公司, 公司拿钱去做产业, 资本再到市场去套利. 这个过程描述成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用资本运作来哺育芯片业发展, 到近期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取资金论是否真的行得通? ' 他认为, 紫光在各地项目获取资金的难度大, 如果半导体能马上盈利, 尚有可能发展. '但如果亏损, 紫光能顶得住坐10年的冷板凳吗? ' 此外, 紫光南京与成都的项目都要复制武汉长江存储模式, 而武汉长江存储什么时候盈利仍是个未知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对于紫光不能一棍子打死, 通过兼并, 资本市场运作快速换取市场和技术, 紫光也被视为在探索一条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新路, 它的长处便是把应用与芯片制造捆在一起, 这或许是条新路. 此外, 赵伟国对于半导体产业的远大理想与决心也是中芯国际, 华虹等半导体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并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未尝不可. ' 但孙永杰也认为, 紫光的并购过于激进, 虽然收购了展讯, 锐迪科, 惠普中国的企业业务, 但在收购美国美光科技, 西部数据, 台湾南茂科技等关键性的并购上皆没有结果, 而美光科技这些企业因为掌握核心技术被视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博弈的重要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 集邦咨询半导体分析师郭高航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影响较为有限. 不过, 他认为从宏观角度看, 美国的贸易清单背后体现的是对中国科技产业快速崛起的担心, 尤其是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担心.
截至目前, 紫光集团在云计算方面的布局也是动作频频. 紫光股份称未来将重点拓展云服务的全球业务. 紫光股份已确立于英涛为新董事长, 主推紫光集团 '云服务' 战略的实施和紫光集团旗下 '云网' 战略的整合, 而这也被业界认为是紫光的战略转移. 中国经营报
3.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再加速 '中国芯' 将在武汉面世;
长江网4月14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邵澜) 武汉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迈出重要一步, 正式从工程建设转入量产准备阶段. 11日, 市长万勇在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芯片生产机台搬入活动上强调,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 让 '中国芯' 在武汉越做越大, 越做越强.
2016年7月,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花落武汉, 承担着中国集成电路闪存芯片产业规模化发展 '零' 的突破, 改变我国通用存储器全部依赖进口被动局面的重大使命. 去年9月,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提前封顶, 此次芯片生产机台进场安装后, 年内有望产出我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
万勇说, 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芯片生产机台搬入, 是 '中国芯' 的一大步, 也是 '新武汉造' 的一大步. 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的过程, 是武汉勇担国家使命, 推进制造强国的过程, 武汉一直在为圆国家存储器基地的美梦而不懈努力.
事非经历不知难. 万勇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从争取建设, 洽谈项目, 会商合作, 到选址建设, 厂房封顶, 研发产品等多个重要时刻的所见所感, 引发了现场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他说, 正是这一路走来的一个个精彩场景, 成就了当天机台搬入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4.我国氧化物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突破
近日,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浩海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 在氧化物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由于在国防, 医疗, 工业以及科研工作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中红外波段激光已成为国内外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可实用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是中红外激光的材料基础, 要求透过范围宽, 激光损伤阈值高, 非线性光学效应大. 一般来说, 氧化物晶体的声子能量较高, 限制了其中远红外应用, 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硫磷族为代表的半导体晶体, 但氧化物宽的禁带宽度决定该类材料可能具有高的损伤阈值, 可能提升现有中红外激光的输出功率. 课题组面向中红外氧化物研究和应用现状, 在长期的硅酸镓镧体系研究基础上, 抓住宽禁带和低声子能量两个关键因素, 通过分子设计, 在硅酸镓镧体系中进一步筛选出的La3SnGa5O14 (LGSn) 晶体是综合性能优秀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 通过晶体生长获得了小尺寸样品, 发现该晶体的红外截止边到11μm中红外光谱区域, 具有禁带宽度宽, 损伤阈值高, 非线性系数大, 可用成熟的近红外激光泵浦产生中红外激光等优势.
于浩海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人工晶体特别是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与器件研究, 在激光晶体, 非线性光学晶体, 激光自倍频晶体, 光开关晶体等光电功能晶体的晶体生长及器件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绩, 在Adv. Mater. , ACS Nano, Laser & Photon. Rev. , Appl. Phys. Lett.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受到广泛关注, 部分研究成果已获得转化应用. 2014年提出在硅酸镓镧体系晶体可能在中红外波段有重要应用, 2016年评估了铌酸镓镧晶体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特性和实用前景.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